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220%紅酒關稅取消 澳中貿易戰結束

中國商務部星期四下午宣佈, 正式取消澳洲紅酒進口額外關稅 ,在澳洲自由黨執政年代開始的中澳貿易戰大致結束。

沉悶的德國大選


小弟正在外遊,十分困難才找到免費上網的地點(以及閒情)更新此網誌--至於考慮中把拉丁美洲的見聞也寫在網誌,待我再沒有這麼累及安頓好才再作打算。

現在先寫寫所謂全歐以至全球矚目、應該是今年全球最重要選舉的德國9.22聯邦大選。相對美國,或是「中型」大國法國、英國或日本,德國的大選是十分沉悶的,尤其這次,而正如之前所寫,德國今屆大選最刺激的要待開票後才出現:民調會否錯得離譜,以及組閣談判的政黨連橫合縱

要說為何德國(這次)大選這麼沉悶,可由上面自2009年大選以來過去4年各黨支持度走勢說起(圖來自德文維基百科)。



最上面的黑色是總理默克爾的CDU/CSU,較高的紅色是社民黨SPD,黃色是另一執政黨自民黨FPD,較低的紅色是左黨,綠色就當然是綠黨,2012年曾十分高的橙色是海盜黨,在最右面才出現的淺藍色是反歐元的「德國另一選擇黨」(AfD)。

4年間,折線變化很大,綠黨曾超越SPD成左翼龍頭,有力問鼎總理寶座,海盜黨全國支持率一度超越一成。然而,臨近2013年9月大選,各黨支持率基本上打回原形,跟4年前近乎一樣(當然有一點十分不同,下面再詳說)。大選惹來國際注視,一般是十分緊湊(例如2000或2012美國大選),或是變天在即(例如2005年英國工黨連任勝券在握便遠不如2010年大選受注視),但這次德國大選既不緊湊,又不似快將換政府,當然十分沉悶。

不是說德國大選不重要--但其重要之處不在於選出個什麼政府以致有什麼政策轉向,而是實際上,德國一日未能定出新一屆政府,歐盟所有重大決定、尤其是涉及歐元區事務如銀行聯盟,過去9個月近乎癱瘓,即使知道德國的歐洲政策不會有大轉向,但德國官員就是不能就一些作大政策作出承諾,歐盟官員及其他國家也要等德國大選才可正式對重大政策拍板。
如果再看總理人選民調,更是毫無懸念:選民支持默克爾擔任總理的比率過去1年一直超越6成,遙遙拋離SPD總理候選人斯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eck)。默克爾上台後一直是Teflon鍋,「不黐底」,SPD很難攻擊她。

亦正如一個多星期所說,目前最大變數是FDP會否過不到5%門檻。在15日的拜仁州州選,CSU得票近一半,獨自執政,但FDP得票僅3.3%左右,在州議會沒有議席。儘管大家早料FDP在拜仁州會偏弱,但對本週日的聯邦大選仍是個「警號」--FDP可能缺席下屆國會,而SPD及綠黨有可能在此情況下聯手獲過半議席而合組事隔8年的「紅綠執政聯盟」。

然而,即使FDP不能躋身國會,似乎最有可能出現的是,紅綠不能控制國會,結果仍是最大黨團CDU/CSU推舉總理、即默克爾連任,然後組成黑紅大聯盟。因此,FDP是否躋身國會,對默克爾其實不重要,她在乎的是她能否再當總理,誰是合作夥伴,她沒所謂。
亦因此,默克爾在大選最後一週仍沒鬆口,過票給FDP,堅持「兩票全投CDU/CSU」--有關選舉制度的竅妙,我在今年1月下薩州地選已寫過,但當時CDU主動過票的策略太成功,令FDP得票遠超預期,反而CDU流失大量選票。在聯邦大選,既然默克爾不介意跟誰合作,那麼,她自然會選擇「一票都不能少」策略,全力推高CDU/CSU得票,假若FDP不能返回國會,她跟SPD談判組閣時也有多些籌碼。

寫完得票計算後,最後一寫德國大選沉悶的根本因素--德國政壇及社會沒有重大政策分歧可言。若說歐洲政策,SPD及綠黨較默克爾更親歐,過去4年都有投票支持默克爾的歐元區政策,倒是CSU(CDU在拜仁州的姊妹黨,在德國以外的傳媒常把兩者混為一談,但實際上是2個政黨)及FDP對希臘較「手緊」,但目前情況下,德國很難完全置陷困國家不顧,而礙於民情亦很難完全加強拯救的金額或加強貨幣事務融合,因此除非AfD爆冷躋身國會,否則下屆政府對歐(元)不會有大變動,SPD亦不能以此攻擊默克爾。

在另一重大外交議題敘利亞,德國人民普遍厭戰,莫說美法兩國政府,德國人的動武意欲連跟兩國國民相比也不如,因此主要政黨對此問題分歧亦不大。

而第3項外交議題--美國情報機關在德國截取私人通訊,原本大家以為會對默克爾政府有很大殺傷力,但結果以默克爾四兩撥千斤的功力,最後都不了了之,默克爾反而借力打力,說有關截聽是在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政府任內授權美國這樣做,結果SPD又少了一個攻擊點。

至於國內政策,同樣分歧不大。在上兩次大選,減稅與否是重要議題,各政黨的立場有很大分別,不過,目前主調是削赤削債,沒有政黨、包括FDP會主打這項政策了。

此外,有2大因素令德國政界對國內政策毫無重大分歧。其一,施羅德政府任內推出了極具爭議的勞工改革政策,這是套自由經濟路線的改革,右派的CDU/CSU及FDP不可能反對,SPD及綠黨就不可能出爾反爾,打擊自己執政的公信力,只有由SPD出走的左黨反對。於是過去10年,在最有可能出現政治爭拗的勞工政策有了「共識」下,德國政界少了一項重爭拗來源。

另一因素是,默克爾當發現勢色不對,便會立即來個政策180度轉彎,其中最重要的有3項:1、2011年日本核意外後,默克爾不惜推翻政府半年前才通過的延長核電廠政策,宣佈一個較上一個「紅綠政府」更激進的廢核政策,而綠黨的支持亦在此時起不斷下滑;2、最低工資,默克爾已推動CDU改變黨的立場,CDU黨大會已通過支持下屆國會實施最低工資;3、在同性戀問題,隨著德國法院今年裁定同性戀伴侶在稅務上有同等權利後,即使未至於同性戀婚姻,但估計默克爾也會開始處理同性戀者權益議題。

對愛和諧香港人來說,沉悶的大選、少點爭拗的政壇,或是件好事。但《明鏡》今年5月曾發表評論說,默克爾已儼如德國人的母親(或祖母),一切事務由她處理便好了,但沒有爭議卻同意味沒有必須的重大變革,因為沒有大變動,才因此沒有爭議,政府只是在逃避--長遠而言,這未必是件好事。

留言

  1. 謝謝網主的介紹!

    記得 2009 年看 Merkel 和 Steinmeier 的選前電視辯論,許多議題,這兩人根本就是在一唱一和,互相感謝過去 5 年聯合執政合作愉快卓有成效。。。。這哪裡是辯論?和諧程度堪比中國黨代會人代會。那兩人還沒說完我就睡著了。

    剛剛看到這樣一段:

    --------引用開始----------
    1972 年 Willy Brandt 當選總理那年,西德有 91.1% 的人投了票。這是德國在戰後投票率的最高值。此後一路下滑,2009 年默克爾當選,投票率只有 70.8%,達到歷史最低值。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投票,這是對政治失望的體現,在選舉中棄權似乎成了時髦的事情。知識分子和上層精英似乎應該對此負責,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一直在宣揚蔑視政治的價值觀。據估計,中產階級和窮人對於投票的積極性都在下降,而且越窮的人越不願意投票,他們認為根本無法通過這種手段來改變自己的現狀。德國很可能迎來一個新的保守時代,人們對於身邊哪怕一丁點兒現實利益的關心都超過對宏大問題例如政治的熱情,這樣做的後果是在政治上普通人和國家官員都趨向越來越保守的政治觀,現有權力將越來越穩固。
    --------引用結束----------
    來源:德國明鏡周刊 2013 年 9 月 14 日。譯文出處:中國三聯生活周刊 2003 年第 38 期。

    感覺說得很有道理。感覺現在的德國政治家真的很少談到對未來的大方向上的 vision,都是解決眼下問題為主的。Brandt, Schmidt 那一代人就不一樣。

    我自己有覺得,德國有一個議題可能是十分重要(人口的老齡化,生育率的不斷下降,鄰國來的移民增多,而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人移民美國瑞士澳洲北歐等國家增多),但是這次選戰中甚至都不見有人提起。。。。。。一定是我疏漏。

    確實各黨有討論增加父母育兒補貼的政策。可是我覺得,給有小孩的家庭每月多貼幾塊錢歐元不從根本上解決父母的育兒問題。德國的小學中學都只開半天,這給雙方都全職工作的父母造成很大問題。父親或者母親,必須得有一方作出犧牲放棄(一部分)工作。這樣的教育體系似乎需要改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起來了,教育政策什麼的是屬於州政府管的,不是聯邦政府管。所以聯邦大選不會提這個。這個問題上的分管機制實在是沒邏輯。。。。。全國中小學統一全日制,中小學各六年該有多好(現在是小學四年,中學九年,這比別國多出來的一年真是無厘頭啊!!!)!Merkel 自己沒有小孩,沒有切膚之痛;von der Leyer 好像發表過類似 “Wir müssen unser Land für die Frauen verändern (We must change our country for the women)” 的話,但貌似更著重於給在家育兒的父母更好待遇。。。。可是她有沒有想過給願意/必須全職工作的父母創造更好的條件呢? 她不會是認為,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到頭來都蹲在家裡只顧養小孩才是好事? 諷刺的是,她自己生了七個小孩還出來全職做事。不求別的,學校改成全日制就不知有多少父母謝天謝地了。

      想起一件事,去年偶然看到全球大學實力排名前 100 的名單。英國人排的位子,英美的學校多一點,可以理解的。德國有四家大學在名單上,其中三家是以理工見長,但是排名都比較靠後。小小香港彈丸之地,有六家大學在名單上。就算撇去英國人的親港水分,還是差不多以一城敵一國。日本也有不少大學在名單上,比香港多。德國的整個教育體系再不改革真的就越來越沒有實力。君不見近年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都是從美國或者日本出來? 德國機械製造這些傳統強項的老本不知還能吃多久。

      -------------------------------------------
      明天就要開票了,我猜著玩,結果會是黑紅組閣?

      刪除
    2. 反正已經在發牢騷了,不妨再說幾句。

      2011 年日本福島出事後,德國政界核能政策的突然轉向大家也看到了。做出來的姿態是,德國要永遠與核能絕緣。問題是,核能來源有兩種,核聚變和核裂變。目前投入商業運營的都是核裂變反應堆。來源於裂變的核能,確實有許多問題。原料和廢料放射性強,極難無害處理。一旦出現問題,難以立即終止反應。個人認為,放棄不算太可惜。但是,核聚變的原料可以是海水,幾乎取之不盡,反應生成的是氦氣,不造成環境問題。最吸引的是安全性。一旦反應堆出現問題,溫度或者壓力稍有下降,反應自動終止。個人認為是大有前途的“新”能源。許多年前有聽說當時的技術瓶頸是聚變條件太苛刻,科學家必須出盡百寶才可以令反應發生,商業運營成本太高。據說有許多國家都沒有放棄這方面的進一步研究。但是德國人真的是談核色變,一般民眾(尤其是喜歡上街遊行的)並不十分了解聚變和裂變的區別,媒體又喜歡做 populism 的事,不停拿核事故的可怕後果來嚇人。有一次看到一個政客在電視上這樣說,她為大學裡研究高能物理的研究人員感到悲哀和遺憾,他們做的事就是個損害他們自己健康的 shit job。。。。。hey hey hey,這是個什麼態度??? 當然這只是個例,大學裡的人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我也相信,理想,痴心,和堅持在德國的研究機構裡並不是完全泯滅。 但是我覺得這個單一事件,或者言論,比較能反映德國人的保守心態。另外一個例子:日本豐田十多年前就推出量產混動車,現在占到混動車市場的 80% 多。德國人當時沒見到市場就不做,最近一兩年才開始玩混動電動 -- 其實滿街跑的私車大多數還是手動檔 -- 已經要面對豐田日產美國 Tesla 等等的強勁對手。個人真的希望新的聯邦政府是個銳意進取,敢於探索的政府。Merkel 至少可以抽個黃金時間段,親自向全國國民深入淺出詳細解釋一下核聚變及其應用前景。

      刪除
    3. 勘誤:我上面留言好多差錯,比如 ”過去 5 年聯合執政" 應為 “過去 4 年聯合執政”, 等等。小的記憶差錯倒是無所謂, 包括幾個排名數字。但是有一點,覺得必須提一下。去年在 top 100 universities 的榜單上見到的四所德國大學有三所是以人文或者醫學見長的綜合性大學,一所偏重理工的慕尼黑工大。我之所以記錯,是因為德國國內重點扶植的大學多為理工偏強的大學。那個 top 100 榜單出處是英國衛報,今年的排名我剛剛看到。德國今年入圍 5 所大學,剛剛新入圍的柏林自由大學又是偏文的。唯一在世界 100 榜單上的德國理工大學是慕尼黑工大。個人認為這說明,德國的理工研究完敗給美國 (北京的清華大學都在慕尼黑工大前面),不是好兆頭啊。

      刪除
  2. 昨天有看到報導說這次選舉計票出錯嚴重。漢堡集中了 10 萬張完全未處理的選票, Essen 有幾個 Wahlkreis, 黑紅的計票結果極為相近,昨天重新清點,結果翻盤, 該選區結果由黑變紅。從全國來看,黑紅得票相差太懸殊,沒有翻盤可能,所以也沒有再掀大的波瀾。

    計票看似簡單,卻那麼容易出錯,可見整個計票監票流程的設計或者執行有問題。我感興趣的是,民主國家怎樣能在這個環節上保證計票結果盡可能準確?

    暫時想到的是,每張選票上埋入電子芯片,選民投票後,結果可以自動匯總。投票結束前結果保密,過了 deadline 才可以發布統計結果。 數錯是不太容易,但是又給電子作弊提供可能。。。。。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國王妃 Kate:確診患癌 正接受化療

42歲的英國王妃 Kate 星期五晚7時發放影片,宣佈自己確診癌症。

俄14年來最嚴重恐襲至少40死 莫斯科大會堂襲擊疑涉印古什伊斯蘭主義

俄羅斯星期五晚發生至少14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位於莫斯科近郊的「番紅花大會堂」(Crocus City Hall)的演奏廳遭一些人開槍襲擊,並放炸彈,官方表示事件造成至少40人死亡,過百人受傷,市政廳不斷傳出爆炸聲,並發生大火,建築嚴重損毀,天花倒塌。

英斥中國入侵選民登記冊 與美同步制裁2中國公民1武漢公司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25日上午7時36分;更新於同日下午4時58分】 英國副首相杜永敦(Oliver Dowden)星期一向國會匯報,指控跟中國政府相關的黑客網絡「APT 31」分別試圖入侵英國選民登記冊及部份國會議員的電腦,宣佈跟美國同步制裁2名中國人和一間中國公司。

結束77年Adidas合作 德國足球隊2027轉用Nike球衣

德國發生「球衣大地震」, 德國足總(DFB)星期四宣佈,將不再使用 Adidas 提供的球衣 ,結束雙方77年的合作,2027年起改用美國貨 Nike,這一份合約為期8年,直至2034年。

莫斯科恐襲死者增至115人 2004後最嚴重 達伊沙認責惟俄指疑犯圖往烏克蘭

俄羅斯政府星期六中午前公佈,星期五晚莫斯科近郊「番紅花大會堂」(Crocus City Hall)恐襲案造成115人死亡,是2004貝斯蘭(Beslan)校園人質案後,俄羅斯最嚴重的恐襲,另有200人左右受傷;聯邦安全局(FSB)向總統普京匯報,已拘捕11人,當中包括全部4名襲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