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昔日戰爭敵人今擋伊朗飛彈——約旦在以哈戰爭的困境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部長Twitter搞外交

上一篇文章談判歐洲政客用Twitter來談政事,但那篇文章所談到的,仍可算是在歐洲以外地區也會出現的情況,尤其用社交媒體來跟民眾打交道這方面,美國、香港或台灣都有。然而,有兩方面,是歐洲較獨有的--1、社交媒體可以是十分官方的消息發放渠道,尤其歐盟;2、在Twitter也可以搞外交。

有關第一點,科技強如美國,其政府也不會如此以社交網絡來當作很正式的公告途徑。相對下,歐盟是有有關社交媒體使用的指引,當中分三層:
1、政治優先項目的溝通;
2、持份者和宣傳的溝通;以及
3、官員個人使用。

第3點純粹是表明,官員若上任前本身已有一個活躍戶口,就要分清那只是個人意見,不是官方意見。至於第2點,有點類似政客跟選民溝通拉票,或政府的軟性宣傳,各地都會有。倒是第1點是其他地方、包括很多歐洲國家的政府,都很少存在的。

第1點的意思,就是上一篇文章文首中,圖斯克宣佈19國達成一致協議的做法。圖斯克的前任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試過在一次峰會中先用Twitter宣佈達成協議,不久後開記者會作出宣佈,然後由其下屬向傳媒發放全部資料。在該峰會後,基本上歐盟峰會和歐元區財長會議的宣佈方法都是依這程序進行。

根據該指引,歐委會專員、各部門首席發言人和各部門的Twitter戶口的命名,都有很嚴格的規定,以確定這是歐盟官方帳戶,例如圖斯克是有兩個Twitter戶口,一個是歐洲理事會主席的戶口,另一個是他自己本身的戶口。不過,看回新一屆去年就任的歐委會專員,似乎有關名命的指引有點不太適用,因為上一屆是2009年就任,當時還未算十分流行使用Twitter,但本屆的,不少在就任前已有自己的Twitter戶口,而且是用來發佈之前所任職位的訊息,所以有些專員是把簡介改做現職位,就當作是專員的官方戶口,代表歐盟官方立場。

另有一點很奇怪的是,歐洲政客中,有些是會用Twitter來跟其他官員溝通的。我不太熟悉美國政治,印象中很少聽到美國政客間會用Twitter來溝通。在這方面,必須強調,這是Twitter,不是Facebook。儘管fb已「抄了」不少Twitter的功能,但論網上溝通,始終Twitter(或新浪微博)這類社交媒體較具溝通功能,因為只要回覆,對方既可知道有回覆,又可同時讓自己的「追隨者」知道自己作出了這個回覆,fb暫時未造到這點。

實際上,論「散播」政見,在西方,Twitter其實較fb更重要,只是香港人高度集中使用fb,不多用Twitter或微博。Twitter怎樣用,大陸的網民應該較清楚,印象中大陸較流行微博,fb這類社交媒體不多見。台灣情況就不太清楚了。

上一篇文章提及馬耳他和愛沙尼亞總理之間的對話,便是一例。另外一種對話是「罵戰」,試過有歐洲官員與美國的經濟學者就歐洲經濟問題展開Twitter辯論,你一言我一語,吸引不少網民特地「跟隨」他們來「看戲」。

再極端的例子是本篇po文首的截圖--2013年,時任瑞典外相比爾特(Carl Bildt)在Twitter寫了「邀請@夏偉林本月稍後來斯德哥爾摩.很多時商討.歐洲與世界」,時任英國外相夏偉林(William Hague)又真的在Twitter覆他說「感謝邀請.很高興如你建議8月底造訪」。而且,英國官方的說法,的確是「比爾特與夏偉林在Twitter對話時,向夏偉林正式提出訪問邀請」。至於這個對話是否有外交官背後先做了準備,就不得而知了。

Twitter上作出官式訪問邀請,有點極端,但歐洲政客、尤其外交官,很喜歡用Twitter跟自己的counterpart(對口單位?)溝通,以聯絡感情。當大家一開始使用Twitter時,一般第一個tweet是類似「大家好,我有Twitter帳戶了,很高興日後在這裏跟大家互動」,這類測試一下自己是否懂使用的tweet,這時候,其他已有Twitter戶口的政客就會「跟隨」,以示自己很留意對方的動態,並會送上一個歡迎tweet,大概是「@(對名戶口)歡迎」,情況跟一般商業,當你的客戶公司中,你的對口單位有新職員上任,你會發一個電郵或撥一個電話問候,建立關係,日後合作時會順暢一點。

提起比爾特,當然要花一、兩段來談談他,因為他被公認為全球最擅長使用科技來推動政策和外交的政客,水準已達神級,連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也被比下去。我2007年已寫過他,當時仍是網誌年代,寫的是他重返內閣後,仍很喜歡用網誌來發表政見並跟選民溝通。時代真的變遷了,8年後再寫他,已是講Twitter。事實上,根據美國的官方說法,美國總統第一次用電郵跟外國政府領袖通訊,就是90年代克林頓(Bill Clinton )回覆當時是瑞典首相的比爾特。

比爾特用網誌/Twitter談政見、搞外交,有什麼的特別地方?特別之處是,比爾特的網上發佈,糅合了個人生活感受、嚴肅政治發表、與一般網民互動和與其他高官溝通這4個元素,暫時未見到全球有誰能夠在同一社交平台同時做到這4點。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說,一般成功使用社交媒體來推動政見的人,一定是有寫報刊專欄的能力,除了易懂外,發佈訊息不能全部都是硬繃繃的政見,要有一些跟政見完全沾不上邊、但能反映個人政治意識風格的個人生活,這樣才能吸引大家「追隨」。不過,要做到訊息易懂,並非全部,首先有時發出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發帖,可能會惹來民眾反感。另外,當有這類軟性訊息後,如果真的要發放一些十分嚴肅的「硬訊息」,仍要讓人覺得是認真的。兩者兼具並有平衡,不是易事。

此外,要好像比爾特般跟網民及其他高官在社交媒體上有互動,那就更加要本身真的很喜歡使用這媒介。美國就很明顯是有一個團隊來應付(我就不信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真的如奧巴馬那麼喜歡使用Twitter),但比爾特則明顯是自己回覆

喜歡的話,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比爾特去年年初仍是外相時,曾出席TED Talk,講述他心目中的「數碼外交」理念。對他來說,隨著數碼年代帶來fb、Twitter等這類平台,革新的不只是政客/政府/外交官對公眾發放訊息、影響公眾想法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連人與人之間、一國民眾與另一國民眾之間的溝通方法也革新了,我們如何塑造出對其他國家的看法,也不同了,他認為應利用這種改變,提高民眾在外交的影響,才算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重要變革。

[二之二]

留言

  1. 很可讀, 謝謝分享。 寫這麼多辛苦了! ^_^. 現在時代是不同了,其實不僅是在政府部門,就是在很大的公司內部,變革也正在發生。 FB, Twitter,G plus 可能一般大眾比較熟悉, 不太為人知道的還有為企業定制的社交軟件,比如 IBM 的 Connections。 大企業也想借助新興社交媒體打破傳統等級桎梏, 使得企業內部溝通更為順暢。 我的東家也有用這些。 不過東家高層發布什麼重要官方消息還多是寫 blog 的,然後就會出 Twitter 或者 FB 消息,鏈接那個 blog。 歐盟官員直接用 Twitter 發布重要消息更前衛, 哈哈。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國假郵票泛濫疑來自中國 國安專家:等同中國發動經濟戰

英國近日湧現大量假郵票,導致很多人被罰款5英鎊。 《電訊報》星期三晚報導 ,這些假郵票應該來自中國,保安專家和一些議員斥責中國形同發動「經濟戰」,跟「印製假鈔」沒有分別。

歐盟調查中國風力發電機傾銷 Vestager:不容「太陽能板四步曲」重演

繼電動車後,統籌科技政策及主管競爭政策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文首截圖) 星期二訪美期間宣佈 ,歐盟對中國製風力發電機進行調查,看看是否透過中國政府過量補貼而讓中國產品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美3月通脹升至3.5% 日圓34年首跌穿153 每百日圓兌5.12港元

【文章上載於紐約時間10日上午11時59分,更新於下午4時48分】 美國通脹率由2月的3.2%加速至3月的3.5%,較市場預期為高,聯儲局未必能在6月開始減息,導致美元全線強勢,日圓在美國時段34年來首度跌穿152水平,踏入星期四大洋洲一開市便再跌穿153水平,每百日圓跌至5.12港元。

中俄外長會面後同意:烏戰國際會議必須顧及俄立場

中國外長王毅星期二會見到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二人表示,任何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國際會議必須顧及俄羅斯的意見,王毅又說中俄會推動加強戰略協作。

稱威脅國家安全 瑞典遞解中國網媒主編

瑞典傳媒星期一報導 ,瑞典已把一名居瑞近20年的中國女記者遞解出境,終身再不得入境,理由是她對瑞典構成國家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