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29歲男子遭法警擊斃 涉嫌放火燒猶太教廟

法國警察星期五早上約6時45分 在北部城市盧昂(Rouen)開槍擊斃一名男子 ,表示這名男子正向一間猶太教廟縱火。

氣候變化會議COP21簡介

巴黎氣候變化會議今天(30日)開始,其實這個會議是什麼呢?不妨來個「簡」介。

1、何謂COP21?
不少人稱這次會議為「COP21」。國際氣候談判,是建基於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簽署國同意聯手處理氣候變化問題,要為這公約充實內容時,最高權力決定機關是「參與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簡稱COP,每年開一次,巴黎會議是第21次COP,因此會議被稱為COP21。

2、會議維時多長?時序如何?
11月30日第一天為各國領袖演講日;12月1日正式談判開始,1日至4日先由「臨時工作小組」(ADP)討論,ADP有2名聯席主席,5日ADP正式向COP21主席國法國提交協議草擬文本,法國此時才正式主持會議,然後7日至10日,各國根據此文本再談判,預計11日大會正式通過協議。

不過,法國其實為這會議準備了一年,各國談判代表今年2月已在日內瓦,以及6、9、10月在德國波恩開會共4次,為COP21作準備。

3、每天開會時序如何?
根據法國《世界報》,每天開會時序大致為:
* 早餐時:各國代表團自己開一次內部會議
* 9點:各聯盟各自召開聯盟內各成員國之間的會議
* 10點—1點、3點—6點:各「聯絡小組」(contact groups)、「分拆小組」(spin-off groups)以至不同成員國之間的公開或秘密會談
實際上,每天談判不會是6點就結束,官員有可能天天開通宵,尤其是在第二週。

4、「聯盟」、「聯絡小組」等是什麼?
參與談判的國家有196個,但不可能每個細項議題都是196名官員天天坐在一起討論,因此,實際上,談判會根據不同議題,分為多個不同小組,每個小組只有部份國家參與,這些小組在近年的氣候談判稱為「聯絡小組」。小組有結果後,就會向ADP或主席國滙報。

有時候,聯絡小組也發現有太多議題要處理,或是議題十分具爭議,這時候,會再變成一些非正式討論,可能再由更少數目的國家去談判。這種談判,在近年氣候談判稱為spin-off groups。

實際上,每個國家不能在國際談判單打獨鬥,因此各國會組成聯盟,好處是,壯大自己聲勢,而在行政上,即使自己不能參與每項細節的討論,也有同一聯盟中的其他國家代勞。主要聯盟包括:G77+中國(即77個發展中國家及中國)、小島國家聯盟(AOSIS,即很可能因水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國家)、最低度發展國家(LDC,有50個)、歐盟、「雨傘組織」(Umbrella Group,非歐盟的發達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日本、澳洲等)、油組(OPEC)等。

5、控制氣溫上升在2度以內是什麼意思?
談氣候變化,一定會提及「氣溫上升了X度」,這是指較歐洲工業化(即大概1850年)開始前上升了多少度。現在已較一個多世紀前上升了攝氏1度,而各國及大部份科學家都已認同,氣溫上升必須控制在2度以下,否則氣候會大變。

大家都同意這目標,但如何做到、各國各自要怎樣做,就是另一回事。各國已提交計劃,闡述自己會怎樣做,以協助全球達致這目標,但不少人都認為,這些計劃就算做齊,都不能達到2度以內的目標,COP21期間,可能會要求一些國家再修改——而那些國家是否願意,又是另一個問題。

6、「巴黎氣候協議」是否有法律約束力?
這是今次會議另一重要爭拗點。COP每年都開一次,但今次會議遠較過去幾年受重視,是因為南非德班COP17決定,2015年必須達成協議,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理論上,如果今次沒有協議,全球在2020年後便不會再有聯手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因為連COP21都達不成協議的話,很難想像在5年內有另一個國際合作處理此問題的行動。

法國及一些歐洲國家(如德國)堅持協議要有約束力,但美國反對。不過,這又涉及文字遊戲。首先,對於美國來說,即使簽了「巴黎協議」,但一日美國參議院未確認,協議都沒有法律效力,而美國參院目前由不承認有氣候變化問題的共和黨控制。另一方面,「有約束力」,一般的感覺是對各國減排幅度有約束力,但現實是,一條「有約束力」的協議,約束部份可以不包括減排幅度。

7、COP21後,還要做什麼?
氣候變化是個極大的議題,即使是《京都議定書》或之前其他受重視的COP,從來都沒有人天真地以為,一次會議、一紙協議就可以完成整個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更何況,前車可鑑,東道主法國也學乖了,在討論議程加插了日後如何跟進的條款,要求要有條款,定期檢討減排進度,以便即使今次達成的協議未如理想,他朝也可追討。在這方面,中國已同意有此類條款。

8、除了減排,還會討論什麼?
氣候會議,焦點放在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但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協助發展中國家,因為氣候變化,對防災能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打擊最大,而且他們沒有能力(主要是財力)去採用環保的科技,因此,如何協助他們,是很重要的議題。例如,早年同意成立1000億美元綠色基金,是措施之一,但大家同意成立了,錢卻仍未過戶給這個基金。

9、哥本哈根峰會為何是個噩夢?
COP21一個各談判員不敢提起、但大家都知道腦海中不斷盤旋的字,是「哥本哈根」。事實上,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應是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達成的協議,結果那次什麼協議也沒有,最終是會議結束後翌日,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四國領袖自己另行閉門開會,還要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臨時得悉後衝去會議室,不斷拍門要求加入,這5國草草寫了份非正式聲明,然後由其他國家追認。這次會議,簡直是氣候談判以至任何國際談判極端失敗的最佳例子。

要追溯該次峰會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中美兩大國當時未準備好達成協議——奧巴馬當時只上任了一年,而中國才剛剛由金融海嘯中正式崛起,仍自覺是發展中國家而不願採取減排行動。

同時,主席國丹麥亦要負很大責任,該國主持會議的手法廣受批評,例如經常私下跟個別「重要」國家談判,這令一眾發展中國家極度不滿,結果開會時單是討論程序問題、挑戰主席丹麥的決定,已花去大量時間。而且,丹麥即使在行政安排都有失當,例如中國代表團主席首三天都因為登記問題而不准進入會場,這令中國官員對丹麥十分不滿。凡此種種,都削弱了各國對主席的信任,令理應凝聚各國共識的主席,反變成令各國分化的主因之一。

[文首照片來自DW]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間諜案】一被告證實為香港經貿辦職員 另外二人為英國邊境人員 月初強闖「異見人士」住宅觸發拘捕行動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下午2時5分,更新於2時45分】 就 英國警方星期一早上宣佈起訴3名男子涉嫌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工作一案 ,3人同日上午已在倫敦西敏裁判法院上庭, 《旗幟晚報》網站引述法庭文件報導 ,確認63歲被捕男子「Chung Biu Yuen」就是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

英警拘10男1女起訴當中3人 涉嫌協助「香港情報機關」違國安法

英國「蘇格蘭場」星期一早上宣佈, 拘捕10男1女,並起訴當中3名男子 ,他們涉嫌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工作,違反《國家安全法2023》。

斯洛伐克總理Fico遭槍擊 情況危殆送院搶救 71歲翁當場被捕

【文章上載於斯洛伐克時間15日下午3時50分;更新於下午7時52分】 斯洛伐克總理 Robert Fico 星期三下午遭槍擊,已送往醫院搶救。警方當場拘捕71歲槍手。

【香港間諜案】香港特府回應稱中國大使館已回應 大使館斥編造案件無理指責

就英國拘捕香港政府職員,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時間晚上10時51分(英國時間同日下午3時51分)發表簡單聲明,表示中國駐英大使館已經發表聲明,並敦促英方確保經貿辦的正常工作不受影響。

「一戰封神」調任安委會秘書 第一副總理接掌國防部

俄羅斯政府 星期日晚公佈普京展開第5個總統任期後首批人事調動 ,在烏克蘭戰爭中獲中國網民稱讚「一戰封神」的紹伊古(Sergei Shoigu,右照片)被調離他工作了12年的國防部,接任安全委員會秘書,國防部長一職由經濟學者出身的第一副總理Andrei Belousov(左照片)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