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立陶宛尋回「出世紙」 百年生日最佳禮物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Lithuania)29日晚出現了上面這一張全國網上廣泛流傳分享的照片(此圖經修剪過,原本是直的)——這是1918年2月16日簽署的立陶宛獨立決議文件,在消失了77年後,當地一名歷史學家終於在德國外交部的檔案庫中尋回正本,立陶宛人都形容,這是尋回自己民族的「出世紙」(出生證明書)。

棉裏藏針的脫歐通知信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終於向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提交了英國脫歐的通知信件,《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整體而言,信件的語調頗為溫和,似乎去向歐盟及其他27個成員國伸出橄欖枝,營造友好氣氛,但友善之餘,文翠珊也在信中打出了第一張牌。

總統大選臨近 法屬圭亞那大罷工

法國總統大選還有不足1個月就投票,此時法國海外領土法屬圭亞那在27日發生大罷工,近日成為大選話題,政府承諾本週稍後會派出部長往那兒,與當地政府溝通,改善當地情況。 在大罷工前,法屬圭亞那近日已不斷出現示威,市面情況已混亂多時,主要不滿包括:經濟差、失業率高、治安差、公共服務缺乏,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事情都一團糟,需要法國政府接濟。

向英語屈服 瑞典語眾數可以「加s」了

瑞典語專家終於向英語屈服。瑞典語言及民俗學院在5月發出的新瑞典語書寫指引中,將接納由英語來的外來語名詞,在眾數加s,跟英語一樣,不再堅持必須跟隨瑞典語系統。要理解瑞典語專家為何一直抗拒來自英語的外來語加s,須先略為認識一下瑞典語名詞的眾數及「定冠詞狀態」變化。

法式辯論——5人版

有關本屆法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原本想在昨天寫的,但實在太累,3個半小時,連看也看不完就睡了。 我在10年前寫過法國總統大選辯論。 記得當時英國《金融時報》記者以一個英國人的角度說,即使以法國人好思辯的標準來說,法國的選舉辯論十分折磨。星期一晚這一場,同樣折磨。

默克爾會晤川普——你想他們怎麼樣?

德國總理默克爾17日到訪華盛頓,第一次會晤美國總統川普。這次會面中,大家都聚焦在他們的表情、動作。例如,在會面後的聯合記者會,川普被問到他聲稱奧巴馬政府曾竊聽他的事件時,他說,「至少他跟默克爾有一點是相同」——之前奧巴馬政府被揭發曾竊聽默克爾。這應該是個玩笑,但正如上圖中的表情(來自BBC影片截圖),默克爾不覺幽默,一臉不屑。

荷蘭工黨敗陣 「歐元先生」或換人

荷蘭大選意外地對歐盟運作有直接影響。工黨(PvdA)在這次選舉大敗,應該不能再留在內閣,但來自該黨的財相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上面照片來自路透社)目前兼任歐元區主席,其他18個歐元國家正在觀望,歐元區主席是否要中途換馬。

各位觀眾,散場!

寫完這文章時,荷蘭大選剛結束約兩個小時,儘管最終結果與票站調查總會有一些差異,但輪廓已現。首相呂特(Mark Rutte)領導的自民黨(VVD)領先極右自由黨(PVV)12席(31VS19),票站調查即使錯誤,也很難錯到兩者逆轉;而PVV只能跟基民盟(CDA)及D66大致打成平手、綠色左黨議席急增、以及工黨慘敗議席大跌,都應該會反映在最終結果上。 簡單來說,大家很想看到的「(又一)極右/反移民勢力崛起」畫面沒有出現,各位國外「好事之徒」可以離開,荷蘭大選這「電影」已散場了!

荷蘭大選,與其說極右,不如說碎片化

荷蘭大選15日舉行,全球關注點在於極右自由黨(PVV)能否成為最大黨、為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法德兩國的極右勢力打氣。我不會說這看法是「錯」,但也想拓闊一下討論,想指出從荷蘭國內的角度來看,政壇碎片化(政黨增多、又沒有一、兩個政黨明顯具優勢)較極右崛起來得更重要。

荷蘭的巨型選票

荷蘭15日舉行國會大選,這個國家有很多政黨,且選票巨型——上面照片來自dutchnews.nl,這是「典型」荷蘭大選的選票,跟一張打開了的報紙(不是小報尺寸)一樣大。

多速歐洲終獲名份

歐洲四大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領袖(上面照片右起;來自路透)6日在法國凡爾賽宮開會,一致宣佈支持建設「多速歐洲」(multi-speed Europe, 詳情可看新華社中文報導 )。連同上週歐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公佈 歐盟前景白皮書 ,討論經年但政界不敢宣之於口的「多速歐洲」終於堂而皇之獲得名份。

沒有Plan B的法國右派

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的醜聞有新進展,菲永1日召開記者會(上面為BFMTV影片截圖),宣佈調查人員要求傳召他在3月15日(提名期結束前兩天)接受問話,意味調查人員已就菲永妻子被指假扮當議員助理的事件正式調查他。不過,菲永改變之前「若被調查就退選」的承諾,堅持繼續參選,將會「一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