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必須再選

意大利24至25日的大選出了一個頗噩夢的結果:參院沒有單一陣營獲過半議席。貝爾薩尼(Pier Luigi Bersani)領導的中左陣營不能獲過半議席,就算他和蒙蒂(Mario Monti)都不能掌控參院,即貝爾薩尼必須與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領導的中右陣營合組「左右大聯盟政府」--意大利的「選舉聯盟」或「聯盟陣營」本身都包含了意識形態分歧極大的政黨,尤其中左陣營,單一陣營自己獨自執政都有問題,更何況兩個包含大量不同意識形態政黨的陣營? 上面瑞士報章Le Temps的政治漫畫便諷刺意大利大選後極不明朗的狀況:選舉新教宗,出了白煙(梵蒂岡選教宗,如果該輪投票未選出教宗,便會放黑煙,如果有了新教宗,就會放白煙);意大利國會大選,則一片迷霧。

決戰倫巴底

歐洲這兩天都在等待意大利大選的結果,大選投票會進行2天,要到25日下午3時(香港時間25日晚上10時)才結束。 選戰結果並不明朗,因為意大利法例規定,投票開始前2週禁止再發佈新的民意調查,而根據最後的民調,曾是意大利共產黨成員的貝爾撒尼(Pier Luigi Bersani)所領導的中左聯盟「意大利共同利益」領先貝盧斯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領導的「中右聯盟」的幅度,由數週前的超過10個百分點縮窄至約5個百分點。貝盧斯科尼在過去2週有否進一步縮窄距離、甚至爆冷反超前勝出大選呢? 而外界最關注的是,一般相信可勝出擔任總理的貝爾撒尼,能否同時掌控兩院?箇中關鍵取決於意大利經濟重鎮、米蘭所在的北部區域倫巴底(Lombardy,上面地圖中紅色部份;地圖來自維基百科)

貝盧斯科尼大選對手:德國

嚴格來說,應該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意大利在24日及25日便進行大選投票,全歐焦點開始轉向意大利。儘管這是第三大歐元區國家,大選結果其實極不明朗,一些可衝擊歐元的結果出現的機會其實增加了,但很奇怪,全球市場暫時沒有理會;今年歐洲最重要的2場大選分別是意大利及9月的德國大選,而很巧合地,兩國政局及大選選情正互為關連。

太執著?

德國近日再有部長因被指控博士論文剽竊的問題而辭職,且是教育部長。聯邦部長因剽竊而下台,已是2年來第2宗, 2011年當時被視為未來總統人選的古滕堡(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下台 ,現在更是不能在德國立足,要遠走美國謀生。加上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斯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eck)被發現合法在議員薪津外賺取125萬歐元,以及自民黨今年大選領軍者布呂德勒(Rainer Bruederle)被指向一名女記者說了一兩句性騷擾說話,德國 《明鏡》近日一篇文章問了一個問題:德國人/傳媒是否對政界醜聞太過執著、執著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各位可以詳上文英譯版,當中寫了一句:一個國家的模樣可以從其政治醜聞反映出來;一個國家的性格可以從其社會對醜聞的憤怒(或沒有感覺)顯示出來。文中比較了德國和意大利這兩個西歐極端。也可以反思一下,香港近日的政治醜聞,以及大家/傳媒對這些醜聞的反應,代表了香港是什麼模樣? 《明鏡》似乎中間偏正面,認為德國人吹毛求疪是對的,但 《紐約時報》這篇評論較負面 ,指出德國政界開始反問:究竟是否應對一些只犯了小錯的領袖如此殘忍,以滿足自覺政治道德的感覺? PS:《明鏡》文章那個網頁,下面還附有《南德意志日報》解釋,為何「博士」對德國人來說是如此崇高的名銜。

食物何處來?

不少人說過,現在的小朋友、尤其是住在城市的,可能都不知道食物從哪兒來,以為全部都是由超級市場來,不知道米、菜是種出來的,亦可能未看過生畜--不是說笑,廿多年前,我一些在加拿大出生的堂弟妹來香港,看到雞有毛感到很新奇,因為他在加拿大只接觸冰鮮雞。 這種不知道食物及其原本的食材來自哪兒,正是目前歐洲「掛牛頭賣馬肉」醜聞出現的根源。愛爾蘭1月中發現市面上一些報稱是牛肉漢堡扒的產品原來由馬肉製成後,歐洲至少16個國家都發現同類問題及回收產品,包括非歐盟的瑞士。上面的供應鏈圖(請點擊放大)顯示出,那些「馬肉漢堡」究竟來自哪兒--這已經簡化了,因為Comigel提供肉類/現成食品的零售商還有很多,而Findus這類食品品牌公司當然又會向零售商再批發食物。 大家會發覺,原來我們平日所吃的食物,就好像香港貿易商替歐美超市在內地找尋工廠生產歐美所要的玩具等產品般,中間經了很多手,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欺詐下家呢?這也很難追究,更不要說食物生產鏈過長的問題。

歐洲汽車市場M型化

上個月曾有人留言 ,提及歐洲車廠的銷量十分惡劣,顯示歐洲汽車「製造業產能過剩」。這個說法不無道理,歐盟去年汽車銷量跌8%至1200萬輛左右,是1995年以來新低。不過,德國《明鏡》13日一篇文章 Divided Europe: Car Industry Winners and Losers Drift Apart 卻提出,歐洲汽車業不是一面倒全部陷入困境,而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德國的寶馬(BMW)、戴姆勒(Daimler)及福士/大眾汽車(VW)去年其實盈利不俗,甚至破紀錄,蝕錢的是德國的奧寶(Opel)、法國的標致-雪鐵龍(Peugeot-Citroen)和雷諾(Renault)及意大利的快意(Fiat)。 有這個分別,其中一大原因是德國汽車市場(以至經濟整體)仍算穩定(雖然今天傳來數據,德國去年第四季經濟亦告收縮),而法國及南歐市場則大崩潰。但另有一個原因是,上述所說面對困境的車廠,都屬中層品牌,論高檔「名貴」,不及寶馬,或者是福士手上的保時捷(Porsche)品牌,但論「低檔」,又不及南韓現代或起亞(Kia)般能以低成本製造效能高的汽車。而在目前經濟環境,高檔汽車其實還有中國等一眾新興國剛崛起的中產支撐住,受經濟差打擊的,就當然要買廉價車,「高不成低不就」的車廠便挨打。 當然,還有《明鏡》提及,目前能站穩陣腳的車廠在好景、甚至金融海嘯不久後,便一早改善生產技術,並在全球廣佈生產線,不會只集中歐洲市場。又或者如上述留言中提及,一早開拓新類型市場,而不是在困境時「等運到」。

「經濟版NATO」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將在香港時間13日早上發表連任後首份國情咨文,其中盛傳他將在這篇演說中確認,美國與歐盟將展開自由貿易談判。 (更新: 奧巴馬的演說 最終有提及,美國將與歐盟就「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展開談判) 外界估計,談判今年內開始,估計2014年年中、即歐洲議會選舉及歐盟執委會換屆前完成。 目前美國與歐盟合共的GDP仍佔全球逾半,如果結成自貿區,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但這個「跨大西洋自貿區」不只對全球經濟有影響,在政治、外交及地緣政治上都會有深遠影響,歐美可以以此來繼續維持西方世界對全球的霸權,用單一貿易區取代冷戰時期北約(NATO)維繫歐美的角色,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的Andras Simonyi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更形容,這個自貿區是「新NATO」。

德國財金路線仍勝

歐盟峰會上週連續開了25小時後,終於就2014-2020年歐盟預算框架達成協議,最終經費上限為9600億歐元(10萬億港元/38.4萬億新台幣/8.1萬億人民幣),較去年11月歐盟執委會提出、已較原本逾萬億歐元減少了的9730億歐元再減,而且以實質價值計算,這是歐盟歷來首度削減預算開支。詳細峰會聲明可 點擊這兒 ,至於歐盟預算的背景可看 之前的post 。 這篇post速談三點: 1、這次歐盟預算談判的結果,延續我過去不斷重申、有關歐盟運作的重要原則之一:只要談及財政、金融及經濟政策,歐盟必定奉行德國模式,德國擁有最終話事權。歐盟預算最終緊縮,德國壓倒法國主張的擴張預算刺激經濟路線,基本上延續金融海嘯後德國要求瀕臨破產的歐元國家先削支後求救的原則。 2、除了德國(及北歐國家)的訴求外,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似乎亦有「鬆章」給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因為英國一向力主大幅削減歐盟的官僚開支,這份預算案可令卡梅倫回國彰顯自己「成功爭取」,減低英國國民對歐盟的不滿,以及卡梅倫在歐洲問題上的壓力。 3、當然,德國及北歐國家不是全取,也有向法國(及南歐國家)讓步,就是沒有大幅削減單一農業政策(CAP)的補貼。不過,這個trade off的後果是拿科研開支開刀。因此,難怪歐洲議會主要黨團都不滿這個預算框架。這次是歐洲議會第一次有權否決歐盟預算案,歐洲議會會否動真格,否決預算,一如2004年歷史性首度逼退歐盟專員般締造先例,拭目以待。

教廷現代化

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11日作出震驚全球的決定,宣佈在世期間退位,將是6世紀以來首名這樣做的教宗--對上一個辭職的教宗是1415年的國瑞十二世(Gregory XII),但當時他是因為要避免教會分裂而辭職,若要計算不涉政治鬥爭而自願辭職的教宗,便要再數到1294年的聖雷定五世(Celestine V)。辭職將在2月28日晚上8時(香港時間3月1日凌晨3時)生效,梵蒂岡將在復活節前、即3月內選出新教宗。 現年85歲的本篤十六世被視為天主教中的保守派,但他不擔任教宗一職至死的決定,卻為天主教教會帶來新一頁--畢竟,自從他的上任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開創了任內不斷外訪的作風後,一個85歲的老人家很難應付這樣的旅程及工作量,在健康還許可的情況下自行卸任,會是較好的做法,我相信這會成為新趨勢。另有一個說法是:本篤十六世在若望保祿二世臨終前幾年見證著對方如何在健康惡劣下勉強擔任教宗一職,令教廷內部行政變壞,因此不希望重蹈覆轍。 至於另一個現代化,則是教廷會否推舉出史上第一個非歐洲人擔任教宗?上面照片的6人中,便只有1人是歐洲人。

7年一度的10萬億預算爭拗

[歐盟過去7年的開支分佈;圖片來自法國《世界報》;數字是十億歐元計] 歐盟7日晚展開峰會,就歐盟預算進行談判。預算案原定去年11月的峰會拍板,但談判破裂,最終拖至現在,但會前各國仍然分歧嚴重,目前仍不能確定峰會結果--甚至是峰會將開至何時。 歐盟預算是另一個頗typical的歐盟獨特議題--與一般國家或省市政府每談一次預算,歐盟各國領袖是每7年討論一次預算案,這次峰會是在談2014-2020年,涉及的開支近1萬億歐元、即超過10萬億港元。因此可以略談歐盟預算的細節。

俄羅斯千島群島軍演

 [日本曾提出的北方四島爭議解決方案;圖片來自 《朝日新聞》英文版 ] 俄羅斯軍方遠東軍區5日表示,他們已在遠東的千島群島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參與演習的包括遠東艦隊、戰鬥機及駐當地士兵等。宣佈沒有提及軍演會否同時在與日本有主權爭議的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領土/北方四島)進行,但消息肯定刺激日本。 目前未知俄軍的千島群島軍演進行時機或宣佈時機有沒有玄機--2月7日剛巧是日本的「北方領土日」,日本該天將大肆宣揚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一部份。印象中,俄軍近年很少在千島群島進行大規模軍演。但無論如何,對於釣魚台較勁不斷升級的日本,消息只會煩上加煩。

瑞典女王儲公開撐同志權益

北歐同志雜誌QX在4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了一年一度的Gay Gala兼頒獎典禮,頒獎給對推動同志權益有貢獻的人士。這一年的典禮來了一位神秘嘉賓,就是瑞典女王儲、維多利亞公主(Victoria),她負責頒獎。她的出現事前沒有公佈,因此她在瑞典殿堂級樂隊Abba一曲《Dancing Queen》伴奏下現身時,帶來很大驚喜。 維多利亞出席Qx Gay Gala,連 王室官方網站 亦有發佈新聞稿及照片--相對於香港特首對這個議題仍然左閃右避......

西班牙反對黨要求首相下台

西班牙刮起治風暴,《國家報》31日爆出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等執政人民黨(PP)要員曾秘密收受商界捐款多年的證據,3日再將全部有關捐款的記賬賬目公開(上面照片)。儘管拉霍伊在2日否認全部指控,但事件已重挫政府及拉霍伊的威信,反對黨黨魁魯巴卡巴(Alfredo Perez Rubalcaba)3日正式要求拉霍伊下台。 跟希臘一樣,西班牙經濟已連續5年衰退,失業率冠絕全歐盟,超過四分一,年輕人失業率更超過一半。又加稅又削福利下,傳出政客收受捐款/賄款自肥,人民當然憤怒。

「共產愛國主義」

2月2日,俄羅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太林格勒之役」結束70週年,上面是俄新社有關這場著名戰役的介紹圖,可以點擊放大觀看。過去一週,俄羅斯傳媒不斷有有關史太林格勒之役的報導。 我在Twitter也提及 ,這個已改名為伏爾加格勒(Volgograd)的城市今年起將每年有6天改回史太林格勒(Stalingrad)的稱呼,以紀念這場戰役。 「短暫改名」的決定頗引起爭議,因為史太林在俄羅斯社會中仍極具爭議,而改名亦反映出俄羅斯(建制)目前希望以愛國主義繼承共產主義時,當如何「使用」蘇聯歷史作為俄羅斯新愛國主義的圖騰(這可從2日的紀念活動中,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亦會出席部份,便顯示普京希望借紀念活動,宣揚愛國主義),面對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