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將在香港時間13日早上發表連任後首份國情咨文,其中盛傳他將在這篇演說中確認,美國與歐盟將展開自由貿易談判。(更新:奧巴馬的演說最終有提及,美國將與歐盟就「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展開談判)外界估計,談判今年內開始,估計2014年年中、即歐洲議會選舉及歐盟執委會換屆前完成。
目前美國與歐盟合共的GDP仍佔全球逾半,如果結成自貿區,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但這個「跨大西洋自貿區」不只對全球經濟有影響,在政治、外交及地緣政治上都會有深遠影響,歐美可以以此來繼續維持西方世界對全球的霸權,用單一貿易區取代冷戰時期北約(NATO)維繫歐美的角色,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的Andras Simonyi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更形容,這個自貿區是「新NATO」。
上週2月8日完結的歐盟峰會,聲明除提及歐盟預算,亦有一部份提及,27個歐盟成員國都支持與美國談判全面貿易協議。歐盟釋出政治意志後,外界估計,美國華府亦要回禮,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美國同樣有達成美歐自貿協議的意願。
美國與歐盟在2011年11月組成工作小組,研究歐美自貿協議的可行性。據報協議的建議書已經完成,只待雙方高層拍板開始談判,但去年11月美國大選,美國方面未能採取行動,而美國亦對歐盟27國是否一致同意存疑。
美歐貿易規模龐大,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對歐盟出口2012年達3290億美元,入口達4540億美元。
由於美歐之間平均關稅已低至3%以下,因此美歐自貿協議談判重點將在統一雙方的規管準則--而這亦是外界稱歐美自貿區將成為新NATO的關鍵。如果歐美對大部份貨品的安全等採取單一標準,其他國家都勢必要跟隨,因為這些國家的廠商都要向歐美出口,而為了減低自身廠商的成本,這些國家亦被逼要跟隨歐美的標準。要注意的是,在21世紀的「貿易」談判中,議題不只局限於貨品,同樣包括統一談判各方的服務業及投資規範,議題遠較上世紀二戰後只在關稅問題上討價還價複雜,對談判各方、以至談判以外其他方的內部經濟管治亦有更深遠影響。
歐盟已經與墨西哥有自由貿易協議,與加拿大亦快將達成自貿協議,美國則早在90年代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締結了北約自由貿易區(NAFTA),因此如果歐美達成自貿協議,這個自貿區不只歐美,而是北美洲與歐洲之間,真正做到「跨大西洋」。
冷戰時期,歐美最大威脅是蘇聯的軍事入侵,因此「跨大西洋」合作重於軍事結盟的NATO,但現在挑戰西方霸權的是一眾新興國和東亞的經濟崛起,歐美改以單一自貿區迎戰,由軍事改為經濟手段,亦十分正常。
歐美自貿協議對美國的全球外交布局亦十分重要。美國目前亦與不少東亞及南美洲國家談判組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太平洋自貿區,若連同歐美自貿區及NAFTA,美國便在三大洲有自貿區,對三大洲的經濟秩序有話事權,這可確保美國仍能控制全球經濟、以至政治外交的秩序。
延伸閱讀:歐美FTA:跨大西洋聯手的亞洲再平衡策略
目前美國與歐盟合共的GDP仍佔全球逾半,如果結成自貿區,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但這個「跨大西洋自貿區」不只對全球經濟有影響,在政治、外交及地緣政治上都會有深遠影響,歐美可以以此來繼續維持西方世界對全球的霸權,用單一貿易區取代冷戰時期北約(NATO)維繫歐美的角色,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的Andras Simonyi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更形容,這個自貿區是「新NATO」。
上週2月8日完結的歐盟峰會,聲明除提及歐盟預算,亦有一部份提及,27個歐盟成員國都支持與美國談判全面貿易協議。歐盟釋出政治意志後,外界估計,美國華府亦要回禮,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美國同樣有達成美歐自貿協議的意願。
美國與歐盟在2011年11月組成工作小組,研究歐美自貿協議的可行性。據報協議的建議書已經完成,只待雙方高層拍板開始談判,但去年11月美國大選,美國方面未能採取行動,而美國亦對歐盟27國是否一致同意存疑。
美歐貿易規模龐大,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對歐盟出口2012年達3290億美元,入口達4540億美元。
由於美歐之間平均關稅已低至3%以下,因此美歐自貿協議談判重點將在統一雙方的規管準則--而這亦是外界稱歐美自貿區將成為新NATO的關鍵。如果歐美對大部份貨品的安全等採取單一標準,其他國家都勢必要跟隨,因為這些國家的廠商都要向歐美出口,而為了減低自身廠商的成本,這些國家亦被逼要跟隨歐美的標準。要注意的是,在21世紀的「貿易」談判中,議題不只局限於貨品,同樣包括統一談判各方的服務業及投資規範,議題遠較上世紀二戰後只在關稅問題上討價還價複雜,對談判各方、以至談判以外其他方的內部經濟管治亦有更深遠影響。
歐盟已經與墨西哥有自由貿易協議,與加拿大亦快將達成自貿協議,美國則早在90年代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締結了北約自由貿易區(NAFTA),因此如果歐美達成自貿協議,這個自貿區不只歐美,而是北美洲與歐洲之間,真正做到「跨大西洋」。
冷戰時期,歐美最大威脅是蘇聯的軍事入侵,因此「跨大西洋」合作重於軍事結盟的NATO,但現在挑戰西方霸權的是一眾新興國和東亞的經濟崛起,歐美改以單一自貿區迎戰,由軍事改為經濟手段,亦十分正常。
歐美自貿協議對美國的全球外交布局亦十分重要。美國目前亦與不少東亞及南美洲國家談判組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太平洋自貿區,若連同歐美自貿區及NAFTA,美國便在三大洲有自貿區,對三大洲的經濟秩序有話事權,這可確保美國仍能控制全球經濟、以至政治外交的秩序。
延伸閱讀:歐美FTA:跨大西洋聯手的亞洲再平衡策略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