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9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腦流失」

安莎通訊社報導,有7.9%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意大利人旅居海外,亦即大概有40萬人 --這則新聞令我想起一個我很多年都想不通的問題。 我不是太明白,為何香港的「菁英」及高官很喜歡叫香港青年人往外地發展,例如大陸其他城市。嘗試到其他地方讀書或工作,或者看看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否有更好的發展,不要把自己困在香港,當然正確,但各位菁英及高官明不明白,這句說話同時暗示,香港的經濟差到其市民要往其他地方發展呢?尤其出自高官的口,這句說話極度政治不正確--官方立場鼓勵國民往海外發展的政府,全世界我只聽過菲律賓鼓勵國民當外傭或建築勞工,未聽過其他政府會這樣說和做。 亦不要跟我說國家與城市的分別--莫說城市,一城內各鎮都會鬥搶投資及人才。紐約市長絕不會叫紐約市長大的金融人才到芝加哥發展。 金融海嘯後這幾年,我看歐洲新聞時,看到的盡是: 意大利總理萊塔今年6月為政界一直不能令意大利年青人首選祖國發展事業要道歉,說整個政局都虧欠了年青人 ; 愛爾蘭有調查指移居海外的25-34歲愛爾蘭人中,有62%人擁有專上學歷,高位國內平均的47% ; 南歐多國人民都往德國尋找工作機會,學德語成為首選學習外語 ; 旅居德國的西班牙科學家警告,如果西班牙政府不支持科學發展,大量西班牙科學家將離國往海外尋找出路 ; 葡萄牙人要到前殖民地安哥拉尋找工作機會 ; 以及大量法國人來香港尋找機會,香港成為亞洲「法蘭西之都」 (頗諷刺,一個前英國殖民地竟然是法國色彩最濃厚、法國人最感到好像住在家鄉一樣的亞洲城市,擁有全亞洲最大型的法國藝術節)。 歐洲各地政府擔心「腦流失」(人才外流;相信德國是少數只有人才流入而非流失的歐洲國家),香港卻是部份高官「個腦流失」。

八旬富豪打進奧地利國會

奧地利在29日舉行了國會大選。說實話,其結果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德國上週大選及組閣談判重要,甚至連意大利政府快將倒台(總理萊塔Enrico Letta已表示10月2日進行政府信任投票,希望有右派議員倒戈不跟貝盧斯科尼的指示;意國政局千變萬化,要再觀察才再寫),或希臘政府大舉拘捕極右「金色黎明」議員也比不上,有關大選詳情及結果各位自己看 BBC報導 算了。 這篇post要寫的是新進疑歐黨派黨魁司徒納(Frank Stronach),這名擁有加拿大/奧地利雙重國籍的富翁待81歲才「有鋪癮」參與奧地利政壇,他的「司徒納名單」得票預計為5.8%,越過4%當選門檻。 「繼續閱讀」之前,先講一些奧地利大選的無聊話題--話說8月下旬,司徒納推出競選海報,包括了他只穿牛仔褲上身赤裸的照片,還揚言對自己的身體毫不羞恥。其主要對手、同樣打疑歐派反建制搶同一批選民的自由黨很快便反擊,在Facebook公開其黨魁斯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更養眼的泳褲照--斯特拉赫只有44歲,身材當然比司徒納好( 上面照片來自此網頁 )。但大家有時間可以想想,是否因為「健碩男士身軀」與偏激/細小/極右政黨的政治理念是否有一定關聯?

西班牙:轉時區促生產力?

西班牙國會本週公開一份報告,提出要將上班時間「合理化」,其中最重要的建議是把西班牙時區由「歐洲中部」CET時區校遲1小時至「歐洲西部」WET時區(即冬令慢香港8小時,夏令慢7小時),即由跟隨法國、德國和意大利,變成跟英國、愛爾蘭及葡萄牙同一時區。政府在26日已表示會跟進研究。 有關報告及支持轉時區的專家說,時區錯誤令西班牙人長期jet lag,每天各項活動以時鐘計延遲了1小時,令國民睡得不好,影響國民健康,繼而打擊生產力。有關說法可看 美聯社 及 BBC 的報導。 不過,西班牙目前的生活習慣真的只因為時區錯誤這麼簡單?

興建一個半世紀的建築

到過巴塞隆拿旅遊的人士一定會去過頭號景點聖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ilia),這座教堂其中一大特點就是到目前仍未起完--由1882年開始建築,到現在仍未起完。如果心急想看看完成後的聖家族大教堂的樣子,可以看上面的影片--教堂本週上載了影片,用電腦展示出興建完成後,教堂是什麼樣子。

又搞吉卜賽人

歐洲最受針對的應是吉卜賽人(正確稱呼為「羅姆人」Roma,Gypsy是貶稱,在歐洲政壇及媒體已沒有人用,但在華文圈子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叫做「羅姆人」),久不久就會有政客說要趕他們走,社會當他們是罪案溫床。近期歐洲頗多有關吉卜賽人的消息,例如瑞典南部Skane省警察被揭發編製了一張包括了超過4000名吉普賽人的名單,用作嚴密監視,名單還包括小至幾歲的小童。 而最新輪到法國出現吉卜賽人爭議,內政部長瓦爾斯(Manuel Valls,上面影片來自TF1)在25日表示,大部份吉卜賽人都不願融入法國文化,要求他們盡快自願返回原居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歐盟執委會立即抨擊法國,並警告制裁法國。但跟瑞典警方道歉不同,瓦爾斯企硬,而且相信他獲政府、包括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支持。

女人鬥女人

[卡夫特在23日評論SPD應否加入默克爾政府;德國電視台ZDF影片截圖] 德國政壇進入組閣談判階段,最快要到27日才再有新進展--社民黨SPD當天召開黨高層會議,將就是否與CDU/CSU合組聯盟政府定出大方針,默克爾或是SPD高層都要等這個會議的結果後才可決定下一步。 默克爾一舉一動舉足輕重之際,德國政壇另一名女性同樣對目前組閣談判起關鍵作用--她就是社民黨籍的北威州(North Rhine-Westphalia)州長兼黨副主席卡夫特(Hannelore Kraft)。目前的說法是,她的取態會對SPD是否加入默克爾政府有決定性作用。而無論最終SPD是否入閣,卡夫特未來4年都會發揮影響力,被視為2017大選SPD總理候選人的熱門。(題外話:德語Kraft本身的意思就是力量power......)

希臘掃蕩極右變整頓警隊

希臘17日有反極右rapper被極右份子殺死後,惹來民眾反極右示威,政府連日來不斷掃蕩極右勢力,並希望趁此將極右政黨「金色黎明」趕盡殺絕,最好把這個政黨禁掉。但問題似乎牽連甚廣,連警察都受影響,因為有指控指警隊已遭極右勢力滲透。在23日,2名警察高層以「個人理由」辭職,另有4人停職,8人被調至不重要的職務。 警察內有人與「金色黎明」有「合作」,在去年已有這種指控,只是政府沒有理會。而且,除了警隊,連軍隊據報都有這類極右份子,軍隊可能成為下一個整頓對象--或且看軍警會否來個反撲。

一切榮耀盡歸默克爾

[默克爾宣佈勝選影片--如果你聽得懂德語的話;她襯了後面的佈景板穿了藍色衣服;影片來自德國電視ZDF] 儘管點票仍在進行中,正式結果仍未出爐,但有一件事情十分明顯了:默克爾大獲全勝。默克爾領導的CDU/CSU得票率約42-43%,是自1990年以來最高的,略低於1990年統一後首次大選,默克爾勢將成為聯邦德國二戰後第3位連勝3屆大選的總理--其餘2個是1949至1963年擔任15年總理、連勝4屆大選並全力推動西德戰後重建的阿德納爾(Konrad Adenauer),以及1982至1998年擔任總理16年、連勝4屆大選兼帶領東西德統一的科爾(Helmut Koln)。 更厲害的是,目前不少德國傳媒更已預測,默克爾領導的CDU/CSU有很大機會單獨議席過半數,毋須找其他政黨合組聯盟政府 ,可說前無古人 。

默克爾的選區

[默克爾在自己所屬選區投票,後面那個應是她的丈夫;德國《明鏡》照片] 德國大選大概在45分鐘後(德國時間傍晚6時,香港時間深夜12時)便結束投票,即時會有票站調查結果,但我會勸大家要等到結束投票後2小時才相信那個票站調查會較好,因為德國選舉民調的往績很差。在下今天有較多時間,未來幾小時可以在Twtter/這個網誌/FB(是的,我其實開了一個 專頁 )一齊看看開票情況。 在此之前,問一個無聊問題:大家知道總理默克爾是代表哪個選區呢?或至少,循哪個州當選呢?(提示:默克爾是德東人)

沉悶的德國大選

小弟正在外遊,十分困難才找到免費上網的地點(以及閒情)更新此網誌--至於考慮中把拉丁美洲的見聞也寫在網誌,待我再沒有這麼累及安頓好才再作打算。 現在先寫寫所謂全歐以至全球矚目、應該是今年全球最重要選舉的德國9.22聯邦大選。相對美國,或是「中型」大國法國、英國或日本,德國的大選是十分沉悶的,尤其這次,而 正如之前所寫,德國今屆大選最刺激的要待開票後才出現:民調會否錯得離譜,以及組閣談判的政黨連橫合縱 。 要說為何德國(這次)大選這麼沉悶,可由上面自2009年大選以來過去4年各黨支持度走勢說起(圖來自德文維基百科)。

奧斯陸恐襲2年 挪威極右有望入閣

[電視辯論情況,左起:敗選的首相斯托藤伯格,將上台的蘇伯格,以及極右進步黨黨魁恩信Siv Jensen;照片來自NRK] 挪威在9進行了大選,一如所料,泛右派陣營勝出,右派最大黨保守黨黨魁蘇伯格(Erna Solberg)將上台,成為挪威歷來第2位女首相(對上一位是80-90年代3度上台的布蘭特倫(Gro Brundtland;對香港人而言,她最重要的公職或者是2003年沙士期間擔任世衛總幹事)。現首相斯托藤伯格(Jens Stoltenberg)即使駕駛的士聽選民心聲也不能力挽狂瀾。 最令人憂慮的是,隨著泛右執政,極右的進步黨都可能會同時入閣--諷刺的是,奧斯陸2011年才經歷了極右恐襲。

德國大選戲肉 還待開票後

德國在9月22日舉行大選,被視為今年全球最重要的大選,左右歐洲、尤其歐債危機的局勢發展。不過,除非閣下長期觀察德國/歐洲政治發展,否則,若純粹抱著「看戲」的心態,倒是由22日傍晚6時(香港時間23日凌晨零時)才開始關注也不會有問題。因為, 正如路透社這篇分析文章指出 ,目前德國大選最大變數,不是什麼敘利亞危機、美國竊取網上通訊資料或歐債危機等有什麼意外發展,而是民調錯得極度離譜。 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領前社民黨(SPD)至少10個百分點,但路透社指出,東西德1990年統一後,全部6次大選的選前民調都高估了CDU/CSU的得票率。

長痛不如短痛

 [芬蘭總理卡泰寧在使用諾基亞手機--不知道芬蘭政客是否全部都會用諾基亞手機?照片來自芬蘭電視台YLE] 諾基亞3日宣佈以72億美元把手機業務賣給美國的微軟,全球IT界又再一次大洗牌,芬蘭社會少不免有震動,至少短期內很可能又有裁員。諾基亞一些生產工序是設在一些小鎮,例如Salo,人口約5.5萬,諾基亞便直僱用約1500人,如果微軟挑中Salo的工廠開刀,對該鎮的就業情況,一定有很大衝擊。 不過,對芬蘭全國而言,諾基亞「沒落」,早在預料之中,無論是政府和私人就業市場過去一兩年都已為此自我調節,因此不少分析員倒覺得,芬蘭喪失了一個全球品牌,是經濟重新開始的一步。芬蘭社會只是邁進新的一個章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