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全俄羅斯東正教第16任大牧首(Patriarch,「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稍後詳細解釋)基里爾(Kirill,照片來自BBC)在2月1日正式就任,是蘇聯1991年倒下後,全俄東正教第一次換大牧首。登基儀式在莫斯科教堂舉行,全長約3小時,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伉儷和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伉儷也有出席。
全俄東正教大牧首易人有何重要意義?全球估計有20億人是基督徒(Christians),其中大概11億是天主教徒(Catholics),故梵蒂岡是全球最大基督教教派,而東正教(Orthodox Church)估計也有約2.5億教徒,其中全俄東正教便有大概1億至1.6億教徒,故基里爾其實是全球第二大基督教教派的領袖,論基督教內的實際影響力,僅次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
基里爾登基,外界其中一大焦點是東正教與梵蒂岡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東正教」是一個由15個「自主教會」所組成的鬆散組織,不像天主教般擁有單一教宗作為領袖;理論上,君士坦丁堡(即位於土耳其、現稱伊斯坦堡的城市)教區的牧首因歷史關係才被奉為「普世大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現任者為巴托洛謬一世/Bartholomew I),有代表全球東正教教徒發言的權利。本篤十六世2006年11月訪問土耳其時,外界焦點均放在基督教跟伊斯蘭的關係,但其實他該行更重要的目的是拜訪巴托洛謬一世。
不過,實際上,其餘東正教自主教會牧首是毋須向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匯報,而基於全俄東正教是擁有最多教徒的東正教教會,俄羅斯人一向認為,在拜占庭帝國覆亡、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攻陷後,莫斯科是「第三羅馬」,是全球基督教首都的必然繼承者(基里爾實際上是莫斯科區大牧首),因此天主教與東正教的關係解凍,更視乎梵蒂岡跟全俄東正教的關係。
除了「遠古」歷史因素,天主教和全俄東正教的關係在蘇聯倒下後,其實一直惡化,原因是全俄東正教批評,天主教有意趁俄羅斯國力衰弱而在其教區範圍內傳教(即「踩地盤」),尤其是歸全俄東正教所管轄、本身同樣有一定數量天主教的烏克蘭。
由於基里爾仍然擔任摩棱斯克和加里寧格勒教區都主教時,正是全俄東正教的「外長」,更是少數曾與本篤十六世會面的全俄東正教高層神職人員,因此外界認為,基里爾有意改善與梵蒂岡的關係,至少他將會更熱衷外訪以提高教會的全球影響力,但他在教善與天主教關係上(如果他有意這樣做),在教內將面對強烈阻力。
全俄東正教大牧首被視為重要,另一原因是東正教在共產黨倒台後的俄羅斯有復甦之勢。跟無神論的共產黨治下相比,教徒數目一定大了很多,但其實跟其他宗教一樣,全俄東正教也面對世俗主義、愈來愈少年輕人信教的衝擊(否則基里爾也不用表示,上任後一大目標是爭取年青信徒)。
然而,其影響力一大來源,在於俄羅斯社會和政府在努力找回「俄羅斯文化」、「俄羅斯價值觀」下,東正教正是這些價值觀的其中一塊併圖,因此教會跟政府關係愈來愈密切,大牧首在國內有一定的文化道德號召力。
全俄東正教大牧首易人有何重要意義?全球估計有20億人是基督徒(Christians),其中大概11億是天主教徒(Catholics),故梵蒂岡是全球最大基督教教派,而東正教(Orthodox Church)估計也有約2.5億教徒,其中全俄東正教便有大概1億至1.6億教徒,故基里爾其實是全球第二大基督教教派的領袖,論基督教內的實際影響力,僅次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
基里爾登基,外界其中一大焦點是東正教與梵蒂岡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東正教」是一個由15個「自主教會」所組成的鬆散組織,不像天主教般擁有單一教宗作為領袖;理論上,君士坦丁堡(即位於土耳其、現稱伊斯坦堡的城市)教區的牧首因歷史關係才被奉為「普世大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現任者為巴托洛謬一世/Bartholomew I),有代表全球東正教教徒發言的權利。本篤十六世2006年11月訪問土耳其時,外界焦點均放在基督教跟伊斯蘭的關係,但其實他該行更重要的目的是拜訪巴托洛謬一世。
不過,實際上,其餘東正教自主教會牧首是毋須向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匯報,而基於全俄東正教是擁有最多教徒的東正教教會,俄羅斯人一向認為,在拜占庭帝國覆亡、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攻陷後,莫斯科是「第三羅馬」,是全球基督教首都的必然繼承者(基里爾實際上是莫斯科區大牧首),因此天主教與東正教的關係解凍,更視乎梵蒂岡跟全俄東正教的關係。
除了「遠古」歷史因素,天主教和全俄東正教的關係在蘇聯倒下後,其實一直惡化,原因是全俄東正教批評,天主教有意趁俄羅斯國力衰弱而在其教區範圍內傳教(即「踩地盤」),尤其是歸全俄東正教所管轄、本身同樣有一定數量天主教的烏克蘭。
由於基里爾仍然擔任摩棱斯克和加里寧格勒教區都主教時,正是全俄東正教的「外長」,更是少數曾與本篤十六世會面的全俄東正教高層神職人員,因此外界認為,基里爾有意改善與梵蒂岡的關係,至少他將會更熱衷外訪以提高教會的全球影響力,但他在教善與天主教關係上(如果他有意這樣做),在教內將面對強烈阻力。
全俄東正教大牧首被視為重要,另一原因是東正教在共產黨倒台後的俄羅斯有復甦之勢。跟無神論的共產黨治下相比,教徒數目一定大了很多,但其實跟其他宗教一樣,全俄東正教也面對世俗主義、愈來愈少年輕人信教的衝擊(否則基里爾也不用表示,上任後一大目標是爭取年青信徒)。
然而,其影響力一大來源,在於俄羅斯社會和政府在努力找回「俄羅斯文化」、「俄羅斯價值觀」下,東正教正是這些價值觀的其中一塊併圖,因此教會跟政府關係愈來愈密切,大牧首在國內有一定的文化道德號召力。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