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英國10日公布搗破企圖大規模向多架客機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的陰謀,詳情各位應該在報章或任何的新聞網站,這裏不妨寫寫:如果你是負責對付恐襲的部長,要宣布有恐襲陰謀企圖甚至恐襲已發生時,你即時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看到英國外交部前傳訊總監John Williams在衛報的「網誌」(Williams出任此職6年,至今年5月為止,即曾和郭偉邦/Robin Cook、施仲宏/Jack Straw及現任外相貝嘉晴/Margaret Beckett共事,之前是記者)撰寫《爭奪心靈和思想之戰役》(The battle for hearts and minds),他在文中提到的局限於恐襲,但其道理其實可套用在任何一名要面對突發危機的政治領袖。這次內政大臣韋俊安(John Reid,照片來自BBC)處理大規模襲擊客機陰謀的手法就廣獲好評
Williams提及施仲宏2001年面對美國9.11事件時的經驗,他當時要跟施仲宏一起在辦公室看著電視直播紐約雙子塔被撞著火的情況,施仲宏不久便要走出辦公室,向公眾發講話。他指出,施仲宏說:「在好像這樣的時刻,大臣的工作就是要向公眾,確保國家仍控制全國情況。」
施仲宏說的,不是要督促(或責成)警察或特工好好工作,而是好像這篇文章題目所說:跟恐怖份子爭奪控制民眾思想。這是因為恐怖份子除了要造成人命傷亡,更重要的是要讓國民恐慌,就算沒有人死傷,也要令生活不能正常地過,而直接處理這政策範疇的部長便要防止這事出現。
不妨翻譯Williams文章一段:「英國公眾需要意識到,他們的政治領袖--替正在作戰中的情報和警察人員擔任發言人的政治領袖--正在應用自己冷靜而聰明的判斷力。這是內政大臣離開緊緊急會議,面對鏡頭時的工作重點。」
再回說3名面對類似狀況的英國大臣:面對9.11的施仲宏、面對7.7地鐵巴士恐襲的前內政大臣祈卓禮(Charles Clarke)、以及面對大規模飛機恐襲的內政大臣韋俊安。Williams的文章當然不會批評施仲宏,但文章說到一點頗有意思的,就是施仲宏當天即時向公眾的發言,已經為他之後4年外交反恐工作定調--可見這些決定發言可能純粹在一兩小時內決定,但也要想到,你的發言可能已經為之後數年甚至是十多年的政策定調。
至於祈卓禮,不妨寫寫個人感想--去年還在舊職時,因為倫敦地鐵恐襲剛好在網主工作截稿前發生,因此網主當時需要一路看著BBC直播,一面撰寫這段新聞稿件。當時首宗爆炸在8時45分(全為英國時間)左右發生,外電在9時10分才發出「因電力故障而地鐵全面停駛」的緊急新聞,各傳媒差不多要在9時50分、即出現巴士被襲及供電公司否認有故障後才報導這是恐襲,而祈卓禮在約10時半過後離開辦公室,在唐寧街街頭向傳媒發表不足5分鐘的講話。
祈卓禮當時表示,醫護人員已協調好處理傷者的工作,交通工具機構和運輸部門已作出協調,以疏導上班人潮;警察等部門已全面提高戒備,追查事件;一有任何最新消息,政府將即時向公眾作出公布。
這些嚴格來說全部是廢話(當你是記者或編輯時尤其這樣想),但有2點突別令人注意:第一、由於當時情況仍十分混亂,而且事態嚴重,祈卓禮在沒有足夠資料下,沒有用上「恐襲」這類令人恐慌的字眼,而是由當時身在蘇格蘭出席八大國工業國(G8)峰會的首相貝理雅在中午發表聲明、當政府獲得更多資料時,才正式用這字眼,而且這種重要內容——國家是否遭恐襲——必須由首相親自宣佈,其他官員不得搶先「定調」,防止人多口雜的情況;第二、在資料仍不足下,祈卓禮無論如何都要在最短時間內(事發後約2小時)出來發表聲明,不能只由一名發言人或低級官員敷衍傳媒了事,而他在聲明中基本上也將政府應付類似事件時所需做的工作列出來,雖然各方面都只是一句「他們已在工作了」的無聊話,但這讓人感到他是能夠掌握全局,正在協調所有相關部門。
當然,更重要的是祈卓禮的講話神態,他當時不但不能表現任何神色慌張的蛛絲馬跡,而且在嚴肅認真之餘,也要表現得「輕鬆」,讓人覺得這事跟他應付其他工作差不多,不用需要特別緊張對待。祈卓禮的表現獲得英國國內一致好評,而韋俊安被調任時,外界也認為他有這種應付緊急危機的能力。
韋俊安今次表現確實也不差,他在10日清晨跟運輸大臣一起發表電視演說聲明,我在BBC網站看了這聲明,2人的說話神態基本上跟新聞報導員報新聞沒有分別(甚至是更語調「平淡」),表情語調絕不誇張,跟韋俊安9日發表「英國正面對二戰以來最嚴竣威脅」的言論完全相反。
以上所寫的都是涉及恐襲,香港應該很小機會遇到,而且英國也有其特別國情(例如英國人以超級冷靜著稱),但出現任何重大危機時(如禽流感爆發--touchwood!),穩住公眾信心,令公眾相信政治領袖正在運籌帷幄,卻是不二道理。
看到英國外交部前傳訊總監John Williams在衛報的「網誌」(Williams出任此職6年,至今年5月為止,即曾和郭偉邦/Robin Cook、施仲宏/Jack Straw及現任外相貝嘉晴/Margaret Beckett共事,之前是記者)撰寫《爭奪心靈和思想之戰役》(The battle for hearts and minds),他在文中提到的局限於恐襲,但其道理其實可套用在任何一名要面對突發危機的政治領袖。這次內政大臣韋俊安(John Reid,照片來自BBC)處理大規模襲擊客機陰謀的手法就廣獲好評
Williams提及施仲宏2001年面對美國9.11事件時的經驗,他當時要跟施仲宏一起在辦公室看著電視直播紐約雙子塔被撞著火的情況,施仲宏不久便要走出辦公室,向公眾發講話。他指出,施仲宏說:「在好像這樣的時刻,大臣的工作就是要向公眾,確保國家仍控制全國情況。」
施仲宏說的,不是要督促(或責成)警察或特工好好工作,而是好像這篇文章題目所說:跟恐怖份子爭奪控制民眾思想。這是因為恐怖份子除了要造成人命傷亡,更重要的是要讓國民恐慌,就算沒有人死傷,也要令生活不能正常地過,而直接處理這政策範疇的部長便要防止這事出現。
不妨翻譯Williams文章一段:「英國公眾需要意識到,他們的政治領袖--替正在作戰中的情報和警察人員擔任發言人的政治領袖--正在應用自己冷靜而聰明的判斷力。這是內政大臣離開緊緊急會議,面對鏡頭時的工作重點。」
再回說3名面對類似狀況的英國大臣:面對9.11的施仲宏、面對7.7地鐵巴士恐襲的前內政大臣祈卓禮(Charles Clarke)、以及面對大規模飛機恐襲的內政大臣韋俊安。Williams的文章當然不會批評施仲宏,但文章說到一點頗有意思的,就是施仲宏當天即時向公眾的發言,已經為他之後4年外交反恐工作定調--可見這些決定發言可能純粹在一兩小時內決定,但也要想到,你的發言可能已經為之後數年甚至是十多年的政策定調。
至於祈卓禮,不妨寫寫個人感想--去年還在舊職時,因為倫敦地鐵恐襲剛好在網主工作截稿前發生,因此網主當時需要一路看著BBC直播,一面撰寫這段新聞稿件。當時首宗爆炸在8時45分(全為英國時間)左右發生,外電在9時10分才發出「因電力故障而地鐵全面停駛」的緊急新聞,各傳媒差不多要在9時50分、即出現巴士被襲及供電公司否認有故障後才報導這是恐襲,而祈卓禮在約10時半過後離開辦公室,在唐寧街街頭向傳媒發表不足5分鐘的講話。
祈卓禮當時表示,醫護人員已協調好處理傷者的工作,交通工具機構和運輸部門已作出協調,以疏導上班人潮;警察等部門已全面提高戒備,追查事件;一有任何最新消息,政府將即時向公眾作出公布。
這些嚴格來說全部是廢話(當你是記者或編輯時尤其這樣想),但有2點突別令人注意:第一、由於當時情況仍十分混亂,而且事態嚴重,祈卓禮在沒有足夠資料下,沒有用上「恐襲」這類令人恐慌的字眼,而是由當時身在蘇格蘭出席八大國工業國(G8)峰會的首相貝理雅在中午發表聲明、當政府獲得更多資料時,才正式用這字眼,而且這種重要內容——國家是否遭恐襲——必須由首相親自宣佈,其他官員不得搶先「定調」,防止人多口雜的情況;第二、在資料仍不足下,祈卓禮無論如何都要在最短時間內(事發後約2小時)出來發表聲明,不能只由一名發言人或低級官員敷衍傳媒了事,而他在聲明中基本上也將政府應付類似事件時所需做的工作列出來,雖然各方面都只是一句「他們已在工作了」的無聊話,但這讓人感到他是能夠掌握全局,正在協調所有相關部門。
當然,更重要的是祈卓禮的講話神態,他當時不但不能表現任何神色慌張的蛛絲馬跡,而且在嚴肅認真之餘,也要表現得「輕鬆」,讓人覺得這事跟他應付其他工作差不多,不用需要特別緊張對待。祈卓禮的表現獲得英國國內一致好評,而韋俊安被調任時,外界也認為他有這種應付緊急危機的能力。
韋俊安今次表現確實也不差,他在10日清晨跟運輸大臣一起發表電視演說聲明,我在BBC網站看了這聲明,2人的說話神態基本上跟新聞報導員報新聞沒有分別(甚至是更語調「平淡」),表情語調絕不誇張,跟韋俊安9日發表「英國正面對二戰以來最嚴竣威脅」的言論完全相反。
以上所寫的都是涉及恐襲,香港應該很小機會遇到,而且英國也有其特別國情(例如英國人以超級冷靜著稱),但出現任何重大危機時(如禽流感爆發--touchwood!),穩住公眾信心,令公眾相信政治領袖正在運籌帷幄,卻是不二道理。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