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用Google時,才發現2012年12月20日是格林童話第一版出版200週年,連Google也製造一個icon來紀念一下。
每到週年,總有一些紀念文章,格林童話也不例外,在此分享一些[鏈結或有限期,請注意]。
德國《明鏡》週刊便說了一些格林童話的來歷及嘗試解釋為何格林童話會受全球歡迎。大家或者知道,格林童話並非格林兄弟所寫,而是收集德國民間傳說,編在同一本書而已。格林兄弟這樣做,是因為在19世紀初工業化及德意志地區當時仍統一成國的背景下,他們擔心德意志文化失傳,所以把這些民間傳說留低。
這令我想起瑞典或挪威有所謂的民族博物館,是有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同樣擔心工業化令傳統文化失傳,於是把國內不同地區的傳統房屋整座運往博物館,這做法跟格林童話有點相似。
不過,《明鏡》文章所說,格林兄弟想保護德意志文化,但最終格林童話不只包括德國民間傳說,還包括其他西歐國家、甚至俄羅斯或遠至印度的民間傳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各地或有自己的民間傳說,但很多時候都反映相類似的主題,「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又或是,歐洲各民族的民間傳說在歐洲各地傳播並互相影響。翻查資料時,才發現,有學者指出,早在唐朝出現的「葉限」,便十分像格林童話中的灰姑娘。
格林童話留傳至今,而其實在格林兄弟仍在生時便大賣。德國之聲這一篇文章描述兩兄弟生平時便問到: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有遠見,還是只是他們迷戀的古怪癖好而已?畢竟,他們原本攻讀德意志語文及文化,因此對德語文法及各地方語有興趣,正職做過圖書館理員、記者、教授等,收集各地民間故事只是他們的興趣。
德國之聲亦介紹了2個與格林兄弟有很密切關係的城市:Marburg及Kassel,各位有空可以去這2個城市。
另外一點大家也或者知道的,就是格林童話原本是「很黃很暴力」。實際上,格林「童」話的對象原本不是兒童,而這些民間故事,原本也是一班成人、或至少幾代人晚上用膳後,圍在爐邊有空沒事做用來打發時間的故事而已,因此色情、暴力、亂倫等現今被視為兒童青少年不宜的元素,全部都有。只是格林兄弟當年經過7個版本後,再加上再之後的修改,才令格林童話「潔淨化」。
潔淨化的程度,是格林童話第一版中有幾個故事,在現存一般的版本已經刪掉,猶如「沒有再刊登便等於不存在」般。例如有一個故事「兒童屠夫遊戲」,故事講述媽媽在房中替嬰兒洗澡時,突然聽到其中一個兒子慘叫,發現2名兒子平日看見大人殺豬後,他們當時在玩「屠夫遊戲」,一個扮豬,一個扮屠夫,屠夫便用刀刺在豬的頸上。母親見到後大怒,把刀從「豬」的頸抽出後,一刀刺落「屠夫」兒子身上。她之後返回房間,發現嬰兒因為自己丟下他不顧,浸死在浴缸中。母親震驚,丈夫在外工作返回家後,發現妻子上吊自殺,家破人亡。
另一個被潔淨的元素是「反猶」。有幾個被刪掉的故事中,猶太人都飾演大壞蛋角色,角色之壞及下場之慘比白雪公主中的後母更不如(另:在最初的版本中,想加害白雪公主的是親生母親,不是後母)。例如有一個故事名為「荊棘上的猶太人」,男主角拉琴時,聽到的人便會跳舞,於是他趁一個猶太人走往荊棘林時拉琴,猶太人便在荊棘上不斷跳舞,十分痛,男主角還說猶太人平日剝削其他人,他也可一嚐這滋味,猶太人被逼給他一袋金幣,讓他收手;最後,當猶太人告狀時,結局是猶太人承認那些金幣是偷回來的,被判死刑。
因此,衛報這篇文章便引述一些學者說,有學者認為,格林童話中殘忍的情節,以及歌頌暴力及民族主義的部份,是導致之後納粹興起的原因之一,盟軍在二次大戰後,甚至禁止德國學校中出現這本書。
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童話世界,或者跟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很大出入。
剛剛三歲的兒子開始多少聽得懂一些童話故事,格林童話我也有用中文和德文說給他聽。小孩子對故事書上的漢字很好奇,總是不停問我這是什麼字。日積月累他也認得一些漢字。前幾天我不識中文的公公不知從哪裡弄來一份人民日報海外版給我看,兒子指著報頭說這個是人,這個是日,然後又興致勃勃地攤開報紙,找他認識的漢字。這令我很高興。我覺得小孩子學漢字比成年人要快。
回覆刪除今年老公給兒子買了一個 24 個格子裡全是小小故事書的 Adventskalender。其中有一個格林童話:一位被寵壞的公主看不上任何前來求婚的王子公爵,總是嫌人家胖瘦高矮。她的國王父親一氣之下把她嫁給了一位貌似潦倒的路人。路人帶公主回他的家,途經茂密的森林美麗的草原,公主總是讚歎路上風景。路人說,這些都屬於昨天被你嫌棄過的某某王子,你要是昨天不嫌他醜,這些森林草原城堡都是你的了。公主後悔不已。這跟今天的許多女孩子談婚論嫁必看房產存款本質上沒有太大不同吧? 古今中外人同此心,不是不覺得有點 amusing。
格林童話裡,驕傲的公主受到路人未婚夫的修理,不是不吃了些苦頭,看到在真實生活中如何腳踏實地做事,學了一點如何承擔生活上的責任。最後呢,路人當然就是那個被公主嫌棄過的王子假扮的,森林草原城堡,公主一樣也沒有少。算是哄小孩子的好童話。
可惜現實是, 公主放棄了王子, 便不會再有機會碰到(同一個)王子了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