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智利與秘魯最新的海洋邊界;圖片來自智利報章El Mercurio;請點擊放大)
網主人在智利北部,快將北上往秘魯旅遊,這一、兩天智利電視新聞大部份時間都在報導海牙國際法庭在香港時間28日黃昏宣佈的裁決:秘魯與智利的海洋邊界需要重劃,秘魯可新增約4.8萬平方公里的領海。
先解說上面的地圖:過去逾一個世紀,智利與秘魯的領海分界一直是以兩國在太平洋沿岸的陸地分界為起點,然後向西伸延200浬,大概與南緯18.2度左右重疊。不過,兩國陸地邊界是由東北向西南,而秘魯的太平洋海岸是由東南向西北,所以秘魯認為兩國海界應由陸地邊界向西南伸延,以便秘魯可盡量享有沿岸向海伸延200浬為領海的權利。
最終國際法庭的裁決是中間落墨:首80浬,繼續向西伸延,但由該點起轉為向西南伸延,即上圖中紅色粗線。上圖中,向左斜線海域中,黃色虛線以右的三角是秘魯由智利手上獲得的新領海,約2萬平方公里,左面(同樣是三角形,只是此圖未能顯示出來)就是原屬國際領海、但現在是秘魯領海的部份,約2.8萬平方公里;紅粗線以左的陰影部份,是秘魯要求獲得、但留在智利手上的海域,約1.8萬平方公里。
這項邊界爭議,上溯至1879-83年的太平洋戰爭,智利擊敗秘魯-玻利維亞聯軍,從兩國手上獲得智利目前的北部領土,而該地擁有豐富礦藏,對智利經濟十分重要。戰爭同時令玻利維亞失去出海口,成為南美洲第二個內陸國家。這項是目前南美洲最重大的邊界爭議。
因此,在智利的新聞報導中,其實兩國氣氛在裁決公佈前十分關張,兩地人民都擔心裁決會觸發兩國衝突,或者兩地人民關係變差。亦因此,秘魯有人在裁決上街大叫秘魯萬歲,心理上好像一洗當年戰敗的頹風。
不過,這真的只是心理上勝利。爭議海域涉及的漁業利益達2億美元,實際利益上,智利保留到的海域才是最重要的漁業地區,而且智利Arica的漁民實際一直沒用盡目前的海域,他們一般只會去到該市以西40浬左右的地區,再外面的深海其實對智利是沒用的。對秘魯漁業界,裁決只是聊勝於無。
智秘兩國各取所需,意味兩國有很大誘因執行裁決(此裁決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大家反而期待,智利和秘魯的關係可望撇除最後的障礙,全面發展。
要留意的是,玻利維亞準備就與智利的邊界爭議提交國際法庭審理。
小弟在南美洲也留了超過4個月,觀看本地的新聞,發現中南美洲國家頗喜歡把邊界爭議提上國際法庭審理。記得一、兩年前香港某報曾大篇幅報導其中一項中南美洲的邊界爭議裁決,其潛台詞是中日或者可以作參考,處理東海邊界爭議。不過,中南美洲國家傾向接受國際法庭審理邊界爭議,主要因為區內沒有一個國家在外交、經濟或軍事上極強勢,但中日都是國際強國,她們不可能接受國際法庭審理她們的事務,更遑論遵受裁決--正如美國不會接受國際法庭審議該國。
網主人在智利北部,快將北上往秘魯旅遊,這一、兩天智利電視新聞大部份時間都在報導海牙國際法庭在香港時間28日黃昏宣佈的裁決:秘魯與智利的海洋邊界需要重劃,秘魯可新增約4.8萬平方公里的領海。
先解說上面的地圖:過去逾一個世紀,智利與秘魯的領海分界一直是以兩國在太平洋沿岸的陸地分界為起點,然後向西伸延200浬,大概與南緯18.2度左右重疊。不過,兩國陸地邊界是由東北向西南,而秘魯的太平洋海岸是由東南向西北,所以秘魯認為兩國海界應由陸地邊界向西南伸延,以便秘魯可盡量享有沿岸向海伸延200浬為領海的權利。
最終國際法庭的裁決是中間落墨:首80浬,繼續向西伸延,但由該點起轉為向西南伸延,即上圖中紅色粗線。上圖中,向左斜線海域中,黃色虛線以右的三角是秘魯由智利手上獲得的新領海,約2萬平方公里,左面(同樣是三角形,只是此圖未能顯示出來)就是原屬國際領海、但現在是秘魯領海的部份,約2.8萬平方公里;紅粗線以左的陰影部份,是秘魯要求獲得、但留在智利手上的海域,約1.8萬平方公里。
這項邊界爭議,上溯至1879-83年的太平洋戰爭,智利擊敗秘魯-玻利維亞聯軍,從兩國手上獲得智利目前的北部領土,而該地擁有豐富礦藏,對智利經濟十分重要。戰爭同時令玻利維亞失去出海口,成為南美洲第二個內陸國家。這項是目前南美洲最重大的邊界爭議。
因此,在智利的新聞報導中,其實兩國氣氛在裁決公佈前十分關張,兩地人民都擔心裁決會觸發兩國衝突,或者兩地人民關係變差。亦因此,秘魯有人在裁決上街大叫秘魯萬歲,心理上好像一洗當年戰敗的頹風。
不過,這真的只是心理上勝利。爭議海域涉及的漁業利益達2億美元,實際利益上,智利保留到的海域才是最重要的漁業地區,而且智利Arica的漁民實際一直沒用盡目前的海域,他們一般只會去到該市以西40浬左右的地區,再外面的深海其實對智利是沒用的。對秘魯漁業界,裁決只是聊勝於無。
智秘兩國各取所需,意味兩國有很大誘因執行裁決(此裁決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大家反而期待,智利和秘魯的關係可望撇除最後的障礙,全面發展。
要留意的是,玻利維亞準備就與智利的邊界爭議提交國際法庭審理。
小弟在南美洲也留了超過4個月,觀看本地的新聞,發現中南美洲國家頗喜歡把邊界爭議提上國際法庭審理。記得一、兩年前香港某報曾大篇幅報導其中一項中南美洲的邊界爭議裁決,其潛台詞是中日或者可以作參考,處理東海邊界爭議。不過,中南美洲國家傾向接受國際法庭審理邊界爭議,主要因為區內沒有一個國家在外交、經濟或軍事上極強勢,但中日都是國際強國,她們不可能接受國際法庭審理她們的事務,更遑論遵受裁決--正如美國不會接受國際法庭審議該國。
本來想說去到200浬,那就不是領海,而是專屬經濟區了。
回覆刪除一查才發現原來秘魯宣稱了200浬領海,智利則為12浬。
所有報導都只說類似area controlled by XXX,看時倒沒留意到這點,謝謝指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