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究竟20多歲的少女有沒有資格去從政及做高官呢?烏克蘭近日便有這個爭議,因為政府接連委任兩名20多歲的少女擔任高職,令民眾質疑她們有什麼資格。
首先是24歲的Anastasia Deyeva(左面照片,來自當地雜誌Style Insider)在11日獲委任為副內政部長,之後到22日,23歲的大學法律系畢業生Anna Kalynchuk(右面照片,來自她的臉書)出任反貪部門主管。其中,Deyeva不久又被人披露她的裸照,進一步加深當地社會認為她資歷不足的印象。而且,外界質疑,Deyeva是否純粹因為內政部長想提拔自己的親信而獲得此職位。
20多歲就可以擔任高官,反映了烏克蘭政局一個全球獨特的情況。
在2014年革命,烏克蘭人其中一項訴求是要求打擊貪污。這項訴求至今仍然很強烈,只要有少許涉及貪污的醜聞,都已很難擔任官員下去,而且涉貪的人士實在太多,就算那個人本身不涉貪,他很多時候都會跟一些涉貪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會被質疑包庇貪污犯。
在其他地方,即使發生了革命,推翻現政權,但很多時候都會保留一批原政權的官員。這情況在目前的烏克蘭不能發生,在40多歲、甚至30多歲或更年長的人口群中,大部份都被認為是有份令國家烏煙瘴氣,社會認定,寧願找其他人,都要把這群原有中老年建制完全打散趕走,國家才有希望。
Anna Kalynchuk掌管的部門最能反映這點。她的部門可稱為「反貪部門」,但其實該部門的稱呼更接近「潔淨」,即是不單只追究目前和近一、兩年犯了貪污罪的人士,還會翻查公務員在十多二十年前、甚至在蘇聯時期有沒有犯過貪污罪。更直接地說,這個部門的功能是「清算」。
要「趕走現有建制」的情況在地方政府層面更明顯,因為一個市、或一個省內的精英更加關係密切,對中央政府的改革要求更加陽奉陰違,這班人更必須要被打散,地方政府更必須找個跟當地毫不相干的人去整治。
因此,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去年才採取了另外一個策略,就是大量聘請外國人、尤其是其他前蘇聯共和國的人士,出任高職,當中最著名的,要數前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出任奧德薩(Odesa)省長,已故的90年代俄羅斯改革派總理蓋達爾(Yegor Gaidar)的女兒Maria Gaidar出任奧德薩副省長,以及格魯吉亞人Khatia Dekanoidze掌管全國警察。另外,在今年4月離任的內閣中,財長Natalie Jaresko是美籍烏克蘭人,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經濟部長Aivaras Abromavicius生於蘇聯時期的立陶宛,衛生部長Alexander Kvitashvil是格魯吉亞人。
不過,上述這些「外國官員」(但就任官員已立即獲得烏克蘭國籍的)今年已先後離職,他們不滿烏克蘭官僚制度太繁複,令他們難以推行改革。
說回那兩名少女官員。她們這麼年輕,當然不可能有資深的相關經驗,甚至要數功績也沒有,但她們也不是「石頭爆出來」的,毫無相關經驗就空降下來。
例如,Anna Kalynchuk兩年前剛成為律師時,有份參與成立這個反貪部門,而她升職前,已經是這個部門的副主管。至於Anastasia Deyeva,她的前任在位時,她是那位副內政部長的助理,去年加入內政部時,是經過正常的招聘程序,再之前也做過一名國會議員的助理(但這一點反成為她的負累,因為那名議員是親俄「地區黨」議員)。
然而,對國際來說,兩名少女擔任高官,會令大家對烏克蘭有什麼觀感呢?
又或者,即使撇除她們的年齡及性別,國際仍是質疑,烏克蘭究竟有沒有能力,在東部已出現內戰及俄羅斯虎視眈眈下,改善國內政經局面。
本文章資料來源:
美聯社:Ukraine appoints young woman to lead purge of bureaucrats
BBC:Ukraine names woman, 23, anti-corruption head
BBC:Storm as woman, 24, gets key Ukraine job
首先是24歲的Anastasia Deyeva(左面照片,來自當地雜誌Style Insider)在11日獲委任為副內政部長,之後到22日,23歲的大學法律系畢業生Anna Kalynchuk(右面照片,來自她的臉書)出任反貪部門主管。其中,Deyeva不久又被人披露她的裸照,進一步加深當地社會認為她資歷不足的印象。而且,外界質疑,Deyeva是否純粹因為內政部長想提拔自己的親信而獲得此職位。
20多歲就可以擔任高官,反映了烏克蘭政局一個全球獨特的情況。
在2014年革命,烏克蘭人其中一項訴求是要求打擊貪污。這項訴求至今仍然很強烈,只要有少許涉及貪污的醜聞,都已很難擔任官員下去,而且涉貪的人士實在太多,就算那個人本身不涉貪,他很多時候都會跟一些涉貪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會被質疑包庇貪污犯。
在其他地方,即使發生了革命,推翻現政權,但很多時候都會保留一批原政權的官員。這情況在目前的烏克蘭不能發生,在40多歲、甚至30多歲或更年長的人口群中,大部份都被認為是有份令國家烏煙瘴氣,社會認定,寧願找其他人,都要把這群原有中老年建制完全打散趕走,國家才有希望。
Anna Kalynchuk掌管的部門最能反映這點。她的部門可稱為「反貪部門」,但其實該部門的稱呼更接近「潔淨」,即是不單只追究目前和近一、兩年犯了貪污罪的人士,還會翻查公務員在十多二十年前、甚至在蘇聯時期有沒有犯過貪污罪。更直接地說,這個部門的功能是「清算」。
要「趕走現有建制」的情況在地方政府層面更明顯,因為一個市、或一個省內的精英更加關係密切,對中央政府的改革要求更加陽奉陰違,這班人更必須要被打散,地方政府更必須找個跟當地毫不相干的人去整治。
因此,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去年才採取了另外一個策略,就是大量聘請外國人、尤其是其他前蘇聯共和國的人士,出任高職,當中最著名的,要數前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出任奧德薩(Odesa)省長,已故的90年代俄羅斯改革派總理蓋達爾(Yegor Gaidar)的女兒Maria Gaidar出任奧德薩副省長,以及格魯吉亞人Khatia Dekanoidze掌管全國警察。另外,在今年4月離任的內閣中,財長Natalie Jaresko是美籍烏克蘭人,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經濟部長Aivaras Abromavicius生於蘇聯時期的立陶宛,衛生部長Alexander Kvitashvil是格魯吉亞人。
不過,上述這些「外國官員」(但就任官員已立即獲得烏克蘭國籍的)今年已先後離職,他們不滿烏克蘭官僚制度太繁複,令他們難以推行改革。
說回那兩名少女官員。她們這麼年輕,當然不可能有資深的相關經驗,甚至要數功績也沒有,但她們也不是「石頭爆出來」的,毫無相關經驗就空降下來。
例如,Anna Kalynchuk兩年前剛成為律師時,有份參與成立這個反貪部門,而她升職前,已經是這個部門的副主管。至於Anastasia Deyeva,她的前任在位時,她是那位副內政部長的助理,去年加入內政部時,是經過正常的招聘程序,再之前也做過一名國會議員的助理(但這一點反成為她的負累,因為那名議員是親俄「地區黨」議員)。
然而,對國際來說,兩名少女擔任高官,會令大家對烏克蘭有什麼觀感呢?
又或者,即使撇除她們的年齡及性別,國際仍是質疑,烏克蘭究竟有沒有能力,在東部已出現內戰及俄羅斯虎視眈眈下,改善國內政經局面。
本文章資料來源:
美聯社:Ukraine appoints young woman to lead purge of bureaucrats
BBC:Ukraine names woman, 23, anti-corruption head
BBC:Storm as woman, 24, gets key Ukraine job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