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歐洲多國為了抗疫都實施了禁足令和關店令,整體上十分相近,但在細節上也有一些分別的。例如,很多國家都下令只有售賣「必需品」的商店才能開門,一般來說,超市、雜貨店、藥房、銀行和郵局都一定列為「必需品」,但也有一些商品是在灰色地帶,是否「必需」,因國而異。
相對來說,法國對關店令特別多豁免,麵包店、紅酒專門店、芝士店和「香煙店」(tabac,不只賣香煙,也賣報紙、郵票、糖果、飲品等不同物品)都列為「必需品」,可以/必須繼續開門。
在法國盛傳快將下令關店、而政府又未公佈哪些商店豁免前,很多法國人湧去搶購紅酒,在家中儲存以應付未來兩、三週留在家中的生活。
麵包店方面,主要涉及法式長麵包。法國一年賣出90億條長麵包,即平均每個法國人一年吃134條左右。在超市也可買到麵包,但不少法國人堅持要買新鮮出爐的麵包,不吃超市那些,甚至有人堅持跟平日一樣,每天兩次出街,各買一次麵包,早上一次、下午一次,誓要夾好麵包出爐的時間。
但在未知政府下令關什麼店時,有法國人湧去搶購麵包,甚至一買就買了50條長麵包。即使現在,也有法國人犧牲對美食的要求,一次過買多條長麵包,放入雪櫃,然後加熱再吃。味道一定差一點,但好過增加自己和麵包店員工染病的風險。
在鄰國比利時,開門店舖中,較獨特的是薯條店——比利時獨有一種專門賣各式薯條的店舖。這個跟法國麵包店、紅酒專賣店一樣,比利時讓薯條店維持開放,除了是食物外,也因為這被視為國家文化象徵,可以維持正常的話,也盡量維持。
當然,一些維持營業的店舖種類,相信跟「國家象徵」無關——荷蘭繼續讓「咖啡店」開門,亦即售賣大麻的店舖。荷蘭政府原本也下令「咖啡店」關閉,而禁止實施前出現大排長龍買大麻的盛況。政府隨後改變決定,讓「咖啡店」重新開門,理由是關掉的話,只會把大麻買賣推向黑市,對國民健康構成危險。
在意大利,當局就允許報紙檔開門,理由是在疫情之下,新聞是必需品,國民需要繼續接收有關疫情的最新訊息,而讓報紙等傳統傳媒繼續運作,是對抗假資訊的手段。
還有一些類別的店舖,是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待遇,例如理髮店,在英國、比利時等一些國家是准許開門的,但在意大利等另一些國家就禁止。
上述商店是否必需,其實都受質疑,始終這些商店售賣的貨品,在超市及雜貨店都可買到,沒有必要開門。事實上,這些店舖中,也有些稱寧願政府下令他們關門,不想自己及員工面對染疫的風險,同時可向業主要求減租。
本文部份內容來源: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 essential lockdown food around the world
Armfuls of baguettes: French adapt bread buying habits to coronavirus lockdown
相對來說,法國對關店令特別多豁免,麵包店、紅酒專門店、芝士店和「香煙店」(tabac,不只賣香煙,也賣報紙、郵票、糖果、飲品等不同物品)都列為「必需品」,可以/必須繼續開門。
在法國盛傳快將下令關店、而政府又未公佈哪些商店豁免前,很多法國人湧去搶購紅酒,在家中儲存以應付未來兩、三週留在家中的生活。
麵包店方面,主要涉及法式長麵包。法國一年賣出90億條長麵包,即平均每個法國人一年吃134條左右。在超市也可買到麵包,但不少法國人堅持要買新鮮出爐的麵包,不吃超市那些,甚至有人堅持跟平日一樣,每天兩次出街,各買一次麵包,早上一次、下午一次,誓要夾好麵包出爐的時間。
但在未知政府下令關什麼店時,有法國人湧去搶購麵包,甚至一買就買了50條長麵包。即使現在,也有法國人犧牲對美食的要求,一次過買多條長麵包,放入雪櫃,然後加熱再吃。味道一定差一點,但好過增加自己和麵包店員工染病的風險。
在鄰國比利時,開門店舖中,較獨特的是薯條店——比利時獨有一種專門賣各式薯條的店舖。這個跟法國麵包店、紅酒專賣店一樣,比利時讓薯條店維持開放,除了是食物外,也因為這被視為國家文化象徵,可以維持正常的話,也盡量維持。
當然,一些維持營業的店舖種類,相信跟「國家象徵」無關——荷蘭繼續讓「咖啡店」開門,亦即售賣大麻的店舖。荷蘭政府原本也下令「咖啡店」關閉,而禁止實施前出現大排長龍買大麻的盛況。政府隨後改變決定,讓「咖啡店」重新開門,理由是關掉的話,只會把大麻買賣推向黑市,對國民健康構成危險。
在意大利,當局就允許報紙檔開門,理由是在疫情之下,新聞是必需品,國民需要繼續接收有關疫情的最新訊息,而讓報紙等傳統傳媒繼續運作,是對抗假資訊的手段。
還有一些類別的店舖,是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待遇,例如理髮店,在英國、比利時等一些國家是准許開門的,但在意大利等另一些國家就禁止。
上述商店是否必需,其實都受質疑,始終這些商店售賣的貨品,在超市及雜貨店都可買到,沒有必要開門。事實上,這些店舖中,也有些稱寧願政府下令他們關門,不想自己及員工面對染疫的風險,同時可向業主要求減租。
本文部份內容來源: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 essential lockdown food around the world
Armfuls of baguettes: French adapt bread buying habits to coronavirus lockdown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