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意大利大選結果顯示,在野中間偏左陣營僅以不足0.1%的選票、即僅逾25000票的差距勝出眾議院大選,而在參議院大選,也只是以2席之微壓倒執政中間偏右陣營。
英國廣播公司(BBC)歐洲事務編輯Mark Mardell在其歐洲日記專欄中(http://news.bbc.co.uk/2/hi/europe/4905626.stm),便將將意大利的大 選跟法國剛出現的勞工改革爭議、以及德國2005年9月左右陣營議席均不過半作出比較,指出觀察意大利大選時要一併將整個歐陸來看,他指出自由經濟主義提 倡的激烈改革模式對法德意三國的文化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但左派和右派也不能提出如何應對全球化經濟挑戰的應對模式,因而出現目前的亂局。英國則在 1980年代已由當時的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一錘定音將英國的經濟模式定為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模式。
小弟在去年德國大選前也寫了一篇有關德國國民徘徊經濟改革十字路口中深感猶疑的文章,現再copy and paste如下:
德國大選前瞻(上):經濟政策成焦點 削減福利仍猶疑
德 國9月18日的國會大選爭持激烈反映出德國處 於十字路向,2位總理候選人--社民黨籍的現任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和基民盟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某些問題的立場上進退失據,也顯示出德國社會其實對其自身的社會經濟模式也莫衷一是.
就以今次大選焦點勞工及稅務政策為例.德國失業率長年達兩位數字,經濟增長率卻長期低於1%,選民急需政府帶領國家走出這個經濟困局,但德國卻陷於維持高社會福利和解放勞動市場的兩難.
在這個問題上,兩大黨出奇地”意見一致”,就是同意”哈爾茨報告書”,這份報告書由商人哈爾茨(Peter Hartz)撰寫,共4份報告書,首份報告書的建議2003年起實施,第4號報告書的建議也在2005年1月開始落實.報告書主要是大幅削減勞工福利.
執 政社民黨為改革經濟,竟贊成這些”自由主義” 的措施,雖然他們不是所有措施都跟隨落實,並推出部份福利來紓緩報告的衝擊,但左翼政黨支持這些自由市場措施畢竟不可思議,再加上基民黨派都支持報告建 議,可見德國主流政黨都意識到一定要以自由市場措施來推動經濟,以勞工權益保障受削弱來換取經濟增長.
不過,施羅德和默爾克在推 廣自由化措施都遇到巨大阻力,施羅德面對黨內較左份子強烈反彈,部份更出走和來自前東德共黨的德國社會黨成員合組 新黨”左黨”;而默爾克大選期間也不見得能夠推行高度自由主義的經濟措施,例如其候選財長基哈霍夫(Paul Kirchhof)建議將入息稅率全面劃一後,選民普遍恐懼,拋離社民黨的優勢大減,甚至連黨友都為求選票而與其劃清界線.
事實 上,從各細小黨派來看,左翼思潮仍受德國社會普遍支持,綠黨在2002年國會大選就已超越自民黨而成第三黨,民調更顯示,左黨和綠黨可 能成為第三和第四大黨,自民黨淪落至為第五大黨.(按:最終自由黨得票上升,重奪第3大黨位置,綠黨則在左黨之後,僅為第5大黨。這應該理解作選民支持改 革,還是其實不願改革,就真的見仁見智)
由此所反映的,更是德國民眾骨子裏仍十分抗拒類似英美式的自由市場主義的社會經濟模式, 畢竟德國是全球少有將社會福利納入憲法的國家,”社 會民主模式”的生活就已植根德國人民當中,如何在保留原有社會福利模式下進行經濟改革,不但是今次德國大選的議題,更是德國未來多年主要的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歐洲事務編輯Mark Mardell在其歐洲日記專欄中(http://news.bbc.co.uk/2/hi/europe/4905626.stm),便將將意大利的大 選跟法國剛出現的勞工改革爭議、以及德國2005年9月左右陣營議席均不過半作出比較,指出觀察意大利大選時要一併將整個歐陸來看,他指出自由經濟主義提 倡的激烈改革模式對法德意三國的文化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但左派和右派也不能提出如何應對全球化經濟挑戰的應對模式,因而出現目前的亂局。英國則在 1980年代已由當時的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一錘定音將英國的經濟模式定為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模式。
小弟在去年德國大選前也寫了一篇有關德國國民徘徊經濟改革十字路口中深感猶疑的文章,現再copy and paste如下:
德國大選前瞻(上):經濟政策成焦點 削減福利仍猶疑
德 國9月18日的國會大選爭持激烈反映出德國處 於十字路向,2位總理候選人--社民黨籍的現任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和基民盟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某些問題的立場上進退失據,也顯示出德國社會其實對其自身的社會經濟模式也莫衷一是.
就以今次大選焦點勞工及稅務政策為例.德國失業率長年達兩位數字,經濟增長率卻長期低於1%,選民急需政府帶領國家走出這個經濟困局,但德國卻陷於維持高社會福利和解放勞動市場的兩難.
在這個問題上,兩大黨出奇地”意見一致”,就是同意”哈爾茨報告書”,這份報告書由商人哈爾茨(Peter Hartz)撰寫,共4份報告書,首份報告書的建議2003年起實施,第4號報告書的建議也在2005年1月開始落實.報告書主要是大幅削減勞工福利.
執 政社民黨為改革經濟,竟贊成這些”自由主義” 的措施,雖然他們不是所有措施都跟隨落實,並推出部份福利來紓緩報告的衝擊,但左翼政黨支持這些自由市場措施畢竟不可思議,再加上基民黨派都支持報告建 議,可見德國主流政黨都意識到一定要以自由市場措施來推動經濟,以勞工權益保障受削弱來換取經濟增長.
不過,施羅德和默爾克在推 廣自由化措施都遇到巨大阻力,施羅德面對黨內較左份子強烈反彈,部份更出走和來自前東德共黨的德國社會黨成員合組 新黨”左黨”;而默爾克大選期間也不見得能夠推行高度自由主義的經濟措施,例如其候選財長基哈霍夫(Paul Kirchhof)建議將入息稅率全面劃一後,選民普遍恐懼,拋離社民黨的優勢大減,甚至連黨友都為求選票而與其劃清界線.
事實 上,從各細小黨派來看,左翼思潮仍受德國社會普遍支持,綠黨在2002年國會大選就已超越自民黨而成第三黨,民調更顯示,左黨和綠黨可 能成為第三和第四大黨,自民黨淪落至為第五大黨.(按:最終自由黨得票上升,重奪第3大黨位置,綠黨則在左黨之後,僅為第5大黨。這應該理解作選民支持改 革,還是其實不願改革,就真的見仁見智)
由此所反映的,更是德國民眾骨子裏仍十分抗拒類似英美式的自由市場主義的社會經濟模式, 畢竟德國是全球少有將社會福利納入憲法的國家,”社 會民主模式”的生活就已植根德國人民當中,如何在保留原有社會福利模式下進行經濟改革,不但是今次德國大選的議題,更是德國未來多年主要的問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