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EUObserver在7月25日有一篇關於歐盟對華武器禁售令的報導,引述了Wikileaks在7月22日公開、原撰寫於2004年4月7日的美國一封外交電文,談及當時各歐盟成員國對是否解除禁令的立場。
根據EUObserver,這項禁令會再成為中歐今年下半年峰會的主要議題。有趣的是,歐洲目前要靠中國協助度過債務危機,但禁令源於1989年武力鎮壓天安門民運,而中國人權近一、兩年明顯倒退了,且看歐盟各國是根據經濟還是根據人權來作決定。
說回那篇電文。中歐2004年下半年的峰會前,中國媒體曾不斷炒作歐盟會在該峰會上宣佈解除軍售禁令,記得香港一份報章當時有人去了訪問法國不具名外交部官員後作出的報導亦曾指,峰會很大機會解除了禁令,儘管我當時也在這個網誌的前身上寫道,純粹根據歐盟的決策機制和各國立場分析,歐盟解除禁令的條件還未出現。(而最後,我正確了!!!)
若看這篇美國電文,又或者不難解釋為何當時中國傳媒如此樂觀(或實際上應是中國駐歐洲的外交官,因為中國傳媒獲得的消息應該都是來自官方,而中國政府原本胸有成竹,應是來自前線外交官的判斷和匯報)。法國是歐盟中最主張解除禁令的成員國,不是秘密,這亦解釋了上述香港報章為何會得出禁令可解除的觀察。
最大力反對的是北歐國家,也屬正常,但北歐中各國反對程度則與當時大家所以為的有點出入。原本以為是瑞典最反對解除禁令,結果帶頭反對的是丹麥,荷蘭更是表明解除禁令要與是否釋放全部1989年民運政治犯掛鈎(而該2004年峰會舉行時,主席國是荷蘭!)
但也有兩個主要大國的立場讓我有點意外。大家認為英國是傾向反對解除禁令,其中一個原因是該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而美國反對的立場眾所周知的。但根據電文,英國是偏向法國支持解除禁令的立場。
更大意外應是德國。電文形容,德國「在近幾週似乎已趨向較接近丹麥的立場,並成為目前對解除禁令有嚴重保留的最大歐盟成員國」。放在現在曾生活在東德共產政權下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主政年代,這立場並不出奇,但當時仍是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年代,施羅德一向被視為較親俄/親華。當然,要解釋的話,或者可能是當時的外長是綠黨領袖費希爾(Joschka Fischer),而綠黨一向對中國的人權問題十分敏感。
回到2011年,根據EUObserver,有關解除對華售武禁令,目前立場仍然瞹眛的德國將成為決定歐盟最終取態的關鍵--連同歐債危機,德國「統治」歐洲的年代真的來了嗎?(一笑)
根據EUObserver,這項禁令會再成為中歐今年下半年峰會的主要議題。有趣的是,歐洲目前要靠中國協助度過債務危機,但禁令源於1989年武力鎮壓天安門民運,而中國人權近一、兩年明顯倒退了,且看歐盟各國是根據經濟還是根據人權來作決定。
說回那篇電文。中歐2004年下半年的峰會前,中國媒體曾不斷炒作歐盟會在該峰會上宣佈解除軍售禁令,記得香港一份報章當時有人去了訪問法國不具名外交部官員後作出的報導亦曾指,峰會很大機會解除了禁令,儘管我當時也在這個網誌的前身上寫道,純粹根據歐盟的決策機制和各國立場分析,歐盟解除禁令的條件還未出現。(而最後,我正確了!!!)
若看這篇美國電文,又或者不難解釋為何當時中國傳媒如此樂觀(或實際上應是中國駐歐洲的外交官,因為中國傳媒獲得的消息應該都是來自官方,而中國政府原本胸有成竹,應是來自前線外交官的判斷和匯報)。法國是歐盟中最主張解除禁令的成員國,不是秘密,這亦解釋了上述香港報章為何會得出禁令可解除的觀察。
最大力反對的是北歐國家,也屬正常,但北歐中各國反對程度則與當時大家所以為的有點出入。原本以為是瑞典最反對解除禁令,結果帶頭反對的是丹麥,荷蘭更是表明解除禁令要與是否釋放全部1989年民運政治犯掛鈎(而該2004年峰會舉行時,主席國是荷蘭!)
但也有兩個主要大國的立場讓我有點意外。大家認為英國是傾向反對解除禁令,其中一個原因是該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而美國反對的立場眾所周知的。但根據電文,英國是偏向法國支持解除禁令的立場。
更大意外應是德國。電文形容,德國「在近幾週似乎已趨向較接近丹麥的立場,並成為目前對解除禁令有嚴重保留的最大歐盟成員國」。放在現在曾生活在東德共產政權下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主政年代,這立場並不出奇,但當時仍是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年代,施羅德一向被視為較親俄/親華。當然,要解釋的話,或者可能是當時的外長是綠黨領袖費希爾(Joschka Fischer),而綠黨一向對中國的人權問題十分敏感。
回到2011年,根據EUObserver,有關解除對華售武禁令,目前立場仍然瞹眛的德國將成為決定歐盟最終取態的關鍵--連同歐債危機,德國「統治」歐洲的年代真的來了嗎?(一笑)
這算是歐盟對外關係吧?
回覆刪除藉機吐一下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成立好一段時間了。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Hong Kong and Macao網站還沒有中文;歐洲駐台經貿辦事處也沒有歐盟的介紹,歐盟睦鄰政策還是簡體字= =""
會注意到這點...
回覆刪除是因為歐盟機構的漢字譯名根本就是一團亂,我約半年前在中文維基百科打了一張表。但我找不到港澳地區歐盟機構的正式漢字譯名,因為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Hong Kong and Macao網站沒有中文,香港政府沒有外交部介紹外國的官方譯名,我也不知道那個香港網站有寫正式的外國機構的官方譯名orz
看到這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中文維基百科補完港澳地區歐盟機構的正式漢字譯名: )
我那天心情好再寫到全文手工轉換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