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巴西正式換上了代總統,BBC西語版一篇西語文章談及此事在全個拉丁美洲政局的象徵意義,那就是拉美過去近20年幾近全為左翼政權的時代可能正式結束,是拉美政治發展的轉捩點,而隨著右派橫掃整個地區,區內政經外交將有重大變動。
下面意譯該篇BBC文章。
90年代末起左派橫掃拉美被稱為「粉紅潮」——跟歐洲不一樣,「紅」是指像古巴那種憑革命上台並進行專制統治,因此多國社會主義勢憑民主選舉上台,叫做「粉紅」。
在拉美,這些左派政權被稱為「進步派」,或是「後新自由主義派」,在區內主要由3個政治運動帶領——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主義」(chavismo)、巴西的「工人黨主義」(petismo)和阿根廷的「基什內爾主義」(kirchnerismo)。
粉紅潮由1998年查韋斯(Hugo Chavez)在委內瑞拉上台掀起序幕,之後2003年1月巴西工人黨的盧拉(Luiz Inaio Lula da Silva)上台,同年5月基什內爾(Nestor Kirchner)當上阿根廷總統,該年11月拉美峰會決定把區內自由貿易區停止運作,把全區的自由經濟政策方向扭轉。同年年底,玻利維亞誕生首名原住民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而2007年則輪到厄瓜多爾出現左翼總統科雷亞(Rafael Correa)。
不過,目前拉美各國領袖已近乎全部改變了,自由主義回朝,拉美政治觀察家認為,為這個轉變打響第一槍的是阿根廷去年勝選的新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他結束了12年基什內爾年代(首4年是基什內爾統治,之後8年是他的遺孀做總統)。事實上,馬克里政府是區內首個承認巴西代總統的。
巴西左派政權目前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區內其他左派政權亦不好過。在委內瑞拉,查韋斯2013年病逝,接任的馬杜羅(Nicolas Maduro)初時還好,但近日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反對派今年1月重奪國會控制權,是17年首次,反映委政府的弱勢。
在玻利維亞,莫拉萊斯今年2月遇到上台10年來首個選舉挫敗,修憲遭公投否決;在秘魯,今年6月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有機會選出右派的人民力量黨黨魁藤森惠子(Keiko Fujimori,或譯藤森慶子)為總統,取代目前的左派總統;在智利,左翼總統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身陷嚴重貪污醜聞,民望貼地。BBC的文章說,厄瓜多爾總統都面對貪污醜聞,但我觀察是,厄總統在近日的地震中反應迅速,仍有一定民望。
那麼,為何拉美政局出現大轉彎呢?一般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不景,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原料價格下跌,例如油價大瀉,在拖累委內瑞拉和巴西政府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文章指出,2003至2012年,拉美整體經濟平均每年增長4%——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個很低的數字,但在拉美,在1960年起後至20世紀末,從未試過有如此長久及強勁的增長期。在這段時間執政,政府民望當然高。然而,拉美今年預料經濟收縮0.3%。
除了經濟,當然還有貪污問題。例如巴西,即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自己沒有貪污醜聞,但政府和執政黨有大量貪污醜聞,已足以令國民對她觀感變差。
政府更迭,會有可影響?在國際政治互動會有深遠影響,拉美在國際政壇的重要性會降低,區內融合進程會遇挫。以巴西為例,假設羅塞夫最終下台,無論誰出任下任總統,他都不會再重視南共市(Mercosur)這類區內一體化的組織。新上台的右派政府會傾向視這些區內組織為經貿組織,會把組織「去政治化」。
另外,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南美最大國家外交重心,將重回歐美,也會重新加強與亞太的關係,但會開始把區內外交的重要降低,尤其是與拉美三大左翼(民主)國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爾,關係不再密切。
國內的民生政策呢?專家倒認為不會有大變,尤其是前朝政府一些極受歡迎的福利政策,例如巴西的扶貧政策Bolsa Familia。區內新上場的政府會推行加強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也會修改福利政策,但相信他們不敢將不少人受惠的福利政策大幅修改。
下面意譯該篇BBC文章。
90年代末起左派橫掃拉美被稱為「粉紅潮」——跟歐洲不一樣,「紅」是指像古巴那種憑革命上台並進行專制統治,因此多國社會主義勢憑民主選舉上台,叫做「粉紅」。
在拉美,這些左派政權被稱為「進步派」,或是「後新自由主義派」,在區內主要由3個政治運動帶領——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主義」(chavismo)、巴西的「工人黨主義」(petismo)和阿根廷的「基什內爾主義」(kirchnerismo)。
粉紅潮由1998年查韋斯(Hugo Chavez)在委內瑞拉上台掀起序幕,之後2003年1月巴西工人黨的盧拉(Luiz Inaio Lula da Silva)上台,同年5月基什內爾(Nestor Kirchner)當上阿根廷總統,該年11月拉美峰會決定把區內自由貿易區停止運作,把全區的自由經濟政策方向扭轉。同年年底,玻利維亞誕生首名原住民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而2007年則輪到厄瓜多爾出現左翼總統科雷亞(Rafael Correa)。
不過,目前拉美各國領袖已近乎全部改變了,自由主義回朝,拉美政治觀察家認為,為這個轉變打響第一槍的是阿根廷去年勝選的新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他結束了12年基什內爾年代(首4年是基什內爾統治,之後8年是他的遺孀做總統)。事實上,馬克里政府是區內首個承認巴西代總統的。
巴西左派政權目前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區內其他左派政權亦不好過。在委內瑞拉,查韋斯2013年病逝,接任的馬杜羅(Nicolas Maduro)初時還好,但近日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反對派今年1月重奪國會控制權,是17年首次,反映委政府的弱勢。
在玻利維亞,莫拉萊斯今年2月遇到上台10年來首個選舉挫敗,修憲遭公投否決;在秘魯,今年6月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有機會選出右派的人民力量黨黨魁藤森惠子(Keiko Fujimori,或譯藤森慶子)為總統,取代目前的左派總統;在智利,左翼總統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身陷嚴重貪污醜聞,民望貼地。BBC的文章說,厄瓜多爾總統都面對貪污醜聞,但我觀察是,厄總統在近日的地震中反應迅速,仍有一定民望。
那麼,為何拉美政局出現大轉彎呢?一般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不景,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原料價格下跌,例如油價大瀉,在拖累委內瑞拉和巴西政府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文章指出,2003至2012年,拉美整體經濟平均每年增長4%——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個很低的數字,但在拉美,在1960年起後至20世紀末,從未試過有如此長久及強勁的增長期。在這段時間執政,政府民望當然高。然而,拉美今年預料經濟收縮0.3%。
除了經濟,當然還有貪污問題。例如巴西,即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自己沒有貪污醜聞,但政府和執政黨有大量貪污醜聞,已足以令國民對她觀感變差。
政府更迭,會有可影響?在國際政治互動會有深遠影響,拉美在國際政壇的重要性會降低,區內融合進程會遇挫。以巴西為例,假設羅塞夫最終下台,無論誰出任下任總統,他都不會再重視南共市(Mercosur)這類區內一體化的組織。新上台的右派政府會傾向視這些區內組織為經貿組織,會把組織「去政治化」。
另外,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南美最大國家外交重心,將重回歐美,也會重新加強與亞太的關係,但會開始把區內外交的重要降低,尤其是與拉美三大左翼(民主)國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爾,關係不再密切。
國內的民生政策呢?專家倒認為不會有大變,尤其是前朝政府一些極受歡迎的福利政策,例如巴西的扶貧政策Bolsa Familia。區內新上場的政府會推行加強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也會修改福利政策,但相信他們不敢將不少人受惠的福利政策大幅修改。
想起去年读过的一篇 《克里斯蒂娜沉浮记》,里面有说到阿根廷的基什内尔家族带来的贝隆主义的式微,还有扑朔迷离的尼斯曼命案。 感觉向读者提供了关于阿根廷近年政经局面的很好介绍, 向大家推荐下: http://m.dooland.com/index.php?s=/article/id/594679/from/faxian.html
回覆刪除作者是北京三联生活周刊杂志社的记者徐菁菁小姐。
好像只有烏拉圭左翼能保得住江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