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去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第8度訪華時,我寫過「中德黃金時代不再?」。到了默克爾本月12至14日第9度訪華時,德中關係似乎進一步退色,默克爾及隨行的德國商界當面向中國提出更多投訴——這些批評,不是人權、南海等這些問題,而是更牽涉實質利益的兩國經貿關係。
正如默克爾14日在瀋陽結束今次訪華之行時所說:「我希望這次訪華可以展示出,我們的中小企也可透過在中國做生意而受惠,但競爭會越來越劇烈,因為中國人也開始想進步,製造自己的產品。」
大概10年前,儘管德中同是製造業大國,但德國走高端路線,中國則是低技術,中國對德國的高技術產品(例如名貴汽車)以及高技術製造業設備有很強大的需求,兩國有很高的互補性,兩國很容易就可以達成合作及貿易協議。然而,隨著中國也要提升技術,兩國開始變成對手。
近日中國公司美的希望收購德國機械人生產商Kuka(文首照片為Kuka的機械人,來自路透社),便反映德中之間這方面的根本矛盾。美的希望購入Kuka至少30%股權,但根據德國法例,美的要自動提出收購整間Kuka。中國公司近日已收購了幾間德國公司,但Kuka涉及的機械人技術屬全球數一數二,而且被德國政府視為發展「工業4.0」經濟戰略的關鍵,政府擔心如果Kuka落入中國人手中,中國公司會偷去這些高端技術,令德國新一代製造業發展上被中國爬頭。
除了擔心技術被偷走,德國商界早已不滿中國遲遲不向外資開放市場,認為德國對中國公司投資德國十分寬鬆,但德國公司要打入中國市場或在中國投資就處處設限,亦不滿中國強迫投資中國的德國公司要技術轉讓。之前中國經濟如日天中,德國商界尚且啞忍,但現在中國經濟放緩,德國商界不用再看中國面色,更敢投訴中國。
某程度上,這種認為中國營商環境敵視外資、只有我們開放給中國公司但中國不開放給我們的情緒,在全歐洲都出現,歐洲在華商會上週發表的調查便反映出,歐洲企業對這情況越來越不滿。
不過,雖說德中關係「轉差」,在國際貿易上開始越來越多正面競爭,但也不用太誇張說兩國變成「敵人」。
這或跟默克爾個人有關,因為默克爾向來討厭用誇張言辭,即使提出不滿,態度堅定,但公開發言時用辭也很謹慎,寧願幕後不斷談判,而對於中國,撇除她上台不久後曾會見達賴喇嘛之外,中國官員頗欣賞她的低調務實作風,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中國較能跟默克爾打交道。
當然,整體上,即使有多大不滿,德國商界仍不致於要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對於中國來說,正如總理李克強所說: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中國不視德國挑戰自己的核心利益,德中兩國仍可平心靜氣處理兩國糾紛。
只是,大家要面對現實,要再像之前「黃金時代」般,德中關係如魚得水,這期望是不切實際。
正如默克爾14日在瀋陽結束今次訪華之行時所說:「我希望這次訪華可以展示出,我們的中小企也可透過在中國做生意而受惠,但競爭會越來越劇烈,因為中國人也開始想進步,製造自己的產品。」
大概10年前,儘管德中同是製造業大國,但德國走高端路線,中國則是低技術,中國對德國的高技術產品(例如名貴汽車)以及高技術製造業設備有很強大的需求,兩國有很高的互補性,兩國很容易就可以達成合作及貿易協議。然而,隨著中國也要提升技術,兩國開始變成對手。
近日中國公司美的希望收購德國機械人生產商Kuka(文首照片為Kuka的機械人,來自路透社),便反映德中之間這方面的根本矛盾。美的希望購入Kuka至少30%股權,但根據德國法例,美的要自動提出收購整間Kuka。中國公司近日已收購了幾間德國公司,但Kuka涉及的機械人技術屬全球數一數二,而且被德國政府視為發展「工業4.0」經濟戰略的關鍵,政府擔心如果Kuka落入中國人手中,中國公司會偷去這些高端技術,令德國新一代製造業發展上被中國爬頭。
除了擔心技術被偷走,德國商界早已不滿中國遲遲不向外資開放市場,認為德國對中國公司投資德國十分寬鬆,但德國公司要打入中國市場或在中國投資就處處設限,亦不滿中國強迫投資中國的德國公司要技術轉讓。之前中國經濟如日天中,德國商界尚且啞忍,但現在中國經濟放緩,德國商界不用再看中國面色,更敢投訴中國。
某程度上,這種認為中國營商環境敵視外資、只有我們開放給中國公司但中國不開放給我們的情緒,在全歐洲都出現,歐洲在華商會上週發表的調查便反映出,歐洲企業對這情況越來越不滿。
不過,雖說德中關係「轉差」,在國際貿易上開始越來越多正面競爭,但也不用太誇張說兩國變成「敵人」。
這或跟默克爾個人有關,因為默克爾向來討厭用誇張言辭,即使提出不滿,態度堅定,但公開發言時用辭也很謹慎,寧願幕後不斷談判,而對於中國,撇除她上台不久後曾會見達賴喇嘛之外,中國官員頗欣賞她的低調務實作風,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中國較能跟默克爾打交道。
當然,整體上,即使有多大不滿,德國商界仍不致於要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對於中國來說,正如總理李克強所說: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中國不視德國挑戰自己的核心利益,德中兩國仍可平心靜氣處理兩國糾紛。
只是,大家要面對現實,要再像之前「黃金時代」般,德中關係如魚得水,這期望是不切實際。
有趣的是,今晚 20 点的 Tagesschau 里,对 Merkel 的这次访华行动作出罕见的正面总结,说要加深德中合作,开宗明义直接用到 positiv 这个词(德国一台的媒体库里面可以查到)。 而且,电视镜头给出的是位于沈阳的中国自己的机器人科研基地。直到报道最后快要结束时,才说了一句: Merkel 也有向中国提出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对 Merkel 访华的高度评价。我猜,可能多少是因为最近 Merkel 在国内和欧洲面对许多 tough 问题。国内 Afd 的快速上位,跟土耳其的关系,跟俄国的关系,英国的脱欧公投,德国国内反对 TTIP 的游行……在在都需要她小心处理。不宜在此时此刻再跟远方的中国交恶。汽车制造等产业是德国的经济支柱,而几乎所有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都有巨大利益,事关德国国内就业。
回覆刪除另外,说实话中国国内的高技术产业近几年也真的是有发展,已经不像十几二十年前可能完全依靠引进或者 “偷窃” 技术。我个人感觉,尖端科技中国不是完全没有,很落后的一个方面是工艺上相对粗糙,感觉做的活没有德系产品的精细。中国最该向德国学习的是细致认真的工匠精神,而不是做事马马虎虎差不多了就可以了。中国有些产品也已经不是纯给人廉价的印象了。比如华为的手机,在德国价格不算低的,但是口碑几好。我的德国亲戚朋友都纷纷表示要购买华为的手机。可惜的是,这样的中国产品还太少。愿国人埋头努力,踏实做事。 在最近的欧洲杯上看到海信电视的广告,可惜广告词写得很不好。慢慢来,加油别泄气。
今年的 Google IO Keynote,最大的在线观看群体来自中国,有一百多万中国开发者半夜起身关注美国的技术大会。这样的国家,我真的看到希望。
自己在德国遇到过一些在这里读书工作的中国人,理工科的多一些,他们有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德国社会作出贡献。在中国也有不少工作或者读书的德国人。乐见德中两国关系融洽。
至于中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我相信多数有识之士是期待改变的。人人从自己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力求能使身边手上的事情变得好一点,也是尽了一份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