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因應上週保守黨主席被撤換,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週二上午進行小型內閣改組,並同時重組政府架構,包括又再改動負責工業的部門,把能源政策從這個部門分拆出來,另設一個部門和大臣專職負責能源。
英國原本有部門「商業、能源及工業戰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BEIS),現在能源分拆出來,新設「能源安全及零碳部」(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
BEIS餘下政策跟國際貿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DIT)合併,變成「商業及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
文化部也會改組,分拆成2個部門,原本的「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當中有關IT科技的政策分拆出來,成為「科學、創新及科技部」(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原來的文化部改稱「文化、媒體及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重新只專責創意產業及體育政策。
改組後,4個新部門的大臣分別為:
能源 夏博思(Grant Shapps,原商務、能源及工業戰略大臣)
商貿 栢丹娜(Kemi Badenoch,原國際貿易大臣)
科創 唐萃蘭(Michelle Donelan,原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
文化 Lucy Frazer(原房屋及規劃國務大臣)
至於查學禮(Nadhim Zahawi)被撤職後的黨主席空缺,由去年11月訪台的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副大臣)夏漢仕(Greg Hands,台媒譯韓斯)接任。他跟查學禮一樣,同時出任不管部大臣,獲准出席內閣會議。
近日捲入欺凌下屬醜聞的副首相兼司法大臣的藍韜文(Dominic Raab)未被換走,據報辛偉誠想等到有關醜聞的內部調查有結論後,才再作決定。
辛偉誠去年10月上台,上任剛過100天,但他及政府的民望不佳,保守黨內近日已有不同勢力挑戰他的權威,包括上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過去一星期又再活躍,主張跟辛偉誠不同的政策,令辛偉誠需要改組人事來重振權威。
在英國,商務和工業政策曾長年由貿工部(DTI)統一負責,但過去十多年不斷改組。
2007年,工黨政府把DTI分拆,新部門稱為「商業、企業及規管改革部」(BEER),保留DTI大部份政策,只把創新和科技分拆出來,跟教育部的高等教育政策合併成「創新、大學及技能部」(DIUS)。
這個架構只維持了2年,2009年兩個部門便又重新合併,成為「商業、創新及技能部」(BIS)。
2016年,因應公投通過脫歐,BIS又改組,由於英國即時要重新跟各國談判貿易協議,不能再沿用歐盟代為談判的外貿安排,因此把貿易分拆出來成為「國際貿易部」(DIT)。
BIS的高等教育政策重新撥給教育部處理。同時,專責氣候變化的部門取消,跟BIS餘下政策合併,成為在今天被解散的BEIS。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英國原本有部門「商業、能源及工業戰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BEIS),現在能源分拆出來,新設「能源安全及零碳部」(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
BEIS餘下政策跟國際貿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DIT)合併,變成「商業及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
文化部也會改組,分拆成2個部門,原本的「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當中有關IT科技的政策分拆出來,成為「科學、創新及科技部」(Department for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原來的文化部改稱「文化、媒體及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重新只專責創意產業及體育政策。
改組後,4個新部門的大臣分別為:
能源 夏博思(Grant Shapps,原商務、能源及工業戰略大臣)
商貿 栢丹娜(Kemi Badenoch,原國際貿易大臣)
科創 唐萃蘭(Michelle Donelan,原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
文化 Lucy Frazer(原房屋及規劃國務大臣)
至於查學禮(Nadhim Zahawi)被撤職後的黨主席空缺,由去年11月訪台的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副大臣)夏漢仕(Greg Hands,台媒譯韓斯)接任。他跟查學禮一樣,同時出任不管部大臣,獲准出席內閣會議。
近日捲入欺凌下屬醜聞的副首相兼司法大臣的藍韜文(Dominic Raab)未被換走,據報辛偉誠想等到有關醜聞的內部調查有結論後,才再作決定。
辛偉誠去年10月上台,上任剛過100天,但他及政府的民望不佳,保守黨內近日已有不同勢力挑戰他的權威,包括上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過去一星期又再活躍,主張跟辛偉誠不同的政策,令辛偉誠需要改組人事來重振權威。
在英國,商務和工業政策曾長年由貿工部(DTI)統一負責,但過去十多年不斷改組。
2007年,工黨政府把DTI分拆,新部門稱為「商業、企業及規管改革部」(BEER),保留DTI大部份政策,只把創新和科技分拆出來,跟教育部的高等教育政策合併成「創新、大學及技能部」(DIUS)。
這個架構只維持了2年,2009年兩個部門便又重新合併,成為「商業、創新及技能部」(BIS)。
2016年,因應公投通過脫歐,BIS又改組,由於英國即時要重新跟各國談判貿易協議,不能再沿用歐盟代為談判的外貿安排,因此把貿易分拆出來成為「國際貿易部」(DIT)。
BIS的高等教育政策重新撥給教育部處理。同時,專責氣候變化的部門取消,跟BIS餘下政策合併,成為在今天被解散的BEIS。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