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捷克11月17日慶祝推翻極權政府的天鵝絨革命25週年,但首都布拉格的居民第二天一覺醒來,卻發現反抗捷共政權的象徵被「破壞」--「連儂牆」由原本一片塗鴉,突然變成全幅牆重油成白色,上面只寫著「牆已結束」(Wall is Over--明顯是玩約翰連儂的名句之一「War is Over, if you want to」;上面照片為路透社照片)。
不過,當天連儂牆已「重生」,一些藝術家帶頭重畫代表愛與和平的塗鴉。
現在是布拉格旅遊勝地的連儂牆始於1980年年底,當年12月原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之一約翰連儂(John Lennon)遭槍殺,不久,布拉格有人在那幅牆上畫上約翰連儂肖象的塗鴉。
在西方,這個做法只是一般悼念,但在當年東方共產陣營的捷克,畫上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個圖騰,一個代表資本主義「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等同反抗共產主義,宣揚資本主義,於是捷共政權立即重油那幅牆。不過,之後又有捷克人畫過約翰連儂的塗鴉,政府就又重油那幅牆或用布遮蓋,這種「貓捉老鼠」遊戲的循環一直持續到捷共政權倒下,再沒有人把那些塗鴉弄走,於是塗鴉留下。之後,遊客來到,又會把一些字句畫上去。下面是連儂牆的原貌:
根據捷克傳媒報導,一班自稱是藝術學院的學生「自首」,表示這是紀念天鵝絨革命的藝術行為,指出25年前「一道巨大的極權之牆倒下」,而現在,需要開出空間,讓現在新的一代留下新的訊息。
很快,很多人又在牆上畫下新塗鴉,如下圖(照片來自Prague Post):
事實上,最上面那張路透社的照片是當日拍攝的,但都顯示出已有人畫下其他塗鴉。
不少人批評那些學生的做法,但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25年了,捷克以至整個前東歐共產陣營,問題已由沒有民主自由人權,變成如何在民主制度下治理好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上,或是控制貪污上,人民的聲音也不同了。把牆重油,寫上新的字句,才顯出革命後自由的靭力,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才能歷久常新。
不過,當天連儂牆已「重生」,一些藝術家帶頭重畫代表愛與和平的塗鴉。
現在是布拉格旅遊勝地的連儂牆始於1980年年底,當年12月原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之一約翰連儂(John Lennon)遭槍殺,不久,布拉格有人在那幅牆上畫上約翰連儂肖象的塗鴉。
在西方,這個做法只是一般悼念,但在當年東方共產陣營的捷克,畫上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個圖騰,一個代表資本主義「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等同反抗共產主義,宣揚資本主義,於是捷共政權立即重油那幅牆。不過,之後又有捷克人畫過約翰連儂的塗鴉,政府就又重油那幅牆或用布遮蓋,這種「貓捉老鼠」遊戲的循環一直持續到捷共政權倒下,再沒有人把那些塗鴉弄走,於是塗鴉留下。之後,遊客來到,又會把一些字句畫上去。下面是連儂牆的原貌:
根據捷克傳媒報導,一班自稱是藝術學院的學生「自首」,表示這是紀念天鵝絨革命的藝術行為,指出25年前「一道巨大的極權之牆倒下」,而現在,需要開出空間,讓現在新的一代留下新的訊息。
很快,很多人又在牆上畫下新塗鴉,如下圖(照片來自Prague Post):
事實上,最上面那張路透社的照片是當日拍攝的,但都顯示出已有人畫下其他塗鴉。
不少人批評那些學生的做法,但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25年了,捷克以至整個前東歐共產陣營,問題已由沒有民主自由人權,變成如何在民主制度下治理好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上,或是控制貪污上,人民的聲音也不同了。把牆重油,寫上新的字句,才顯出革命後自由的靭力,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才能歷久常新。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