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日經平均指數星期四升穿泡沫時期間的高位,首度升穿39000點以上,除了展望日本經濟和股市前景,日本傳媒也回望對上一個歷史高位創下,日本和世界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文首截圖來自TBS新聞報導影片,日股在上午10時16分左右升穿歷史高位,很多證券行的股票交易員都在這個歷史時刻一同拍掌歡呼,希望這代表日本經濟揭開新篇章;截圖是野村證券在東京的交易室。
日股是在1989年12月29日創下上一個紀錄,當時無論收市抑或盤中價格,都在39000點以下。日股星期四高見39,156.97,收市報39,098.68,全日升了2.19%。
2024年還未過2個月,日股已累積升了16.84%,完勝港股同期的1.79%跌幅,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只是升了2.45%。
路透把1989年和目前的日股十大市值上市公司作出比較,35年前由金融股主導,現時銀行退場,改為由豐田汽車領軍的一眾工業以至零售股主導。
1989年的10大市值公司(公司;市場.日圓):
1. 日本興業銀行 15.00萬億
2. 住友銀行 10.55萬億
3. 富士銀行 9.99萬億
4. 第一勸業銀行 9.21萬億
5. 三菱銀行 9.16萬億
6. 東京電力 8.13萬億
7. 三和銀行 8.09萬億
8. NTT 7.94萬億
9. 豐田汽車 7.71萬億
10. 野村証券 6.74萬億
2024年2月的10大市值公司(公司;市場.日圓):
1. 豐田汽車 57.45萬億
2. 三菱UFJ金融集團 18.38萬億
3. 東京威力科創 17.25萬億
4. Keyence 16.92萬億(註:自動化工廠機器生產商)
5. 索尼集團 16.78萬億
6. NTT 16.35萬億
7. 迅銷 13.77萬億(註:Uniqlo母公司)
8. 三菱商事 13.58萬億
9. 軟銀集團 12.94萬億
10. 信越化學工業 12.63萬億
在1989年,銀行股佔了十大7個位置,尤其是總部設在大城市的「都市銀行」(都銀),第一位是日本興業銀行(現為瑞穗金融集團)。當時,地價急升,銀行向以土地作擔保的借款人大量貸款,導致銀行市值膨漲,也導致經濟泡沫。
在泡沫年代,銀行及大企業交叉持股,十分普遍, 這類股東「不沽售、不過問公司營運」,因此支撐股價。銀行手上股票佔高達15%,而銀行在泡沫爆破後遭重挫,持股大跌,目前只持有約2.5%日本股票。
來到2024年,由於日本在90年代中後改革金融市場,放寬外資買賣日本股票,外資持有佔整體日股比例由1989年的5%左右,升至現時30%以上。
NHK也細數1989年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那年是平成元年,日皇裕仁當年1月初駕崩,昭和年代結束,不久後時任官房長官小淵惠三便向國民宣佈,新年號為平成。
日本社會方面,1989年是消費稅引入日本的一年,任天堂推出 Game Boy,日本樂壇女王美空雲雀逝世,橫濱海灣大橋落成通車。
1989年是日本企業意氣風發的一年,索尼買入美國老牌電影製作商哥倫比亞影業,進軍美國娛樂業,地產商「三菱地所」買下紐約重要地標洛克菲洛中心,反映日本資金進軍全球——儘管6年後,三菱地所因為日本泡沫爆破,需要把洛克菲洛中心大部份大樓出售套現。
世界局勢方面,日本泡沫高峰期間,既是中國鎮壓天安門民運的時刻,也是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共產政權連番倒台的一年。
至於日股為何上升,大致跟我去年6月寫的Patreon文章一樣:外資開始減低中國風險,把投資中國股票的資金轉向日本等其他亞洲市場;科技尤其晶片股近一、兩年強勢,而日股有不少半導體股,包括東京威力科創,帶動日股。
路透訪問了市場人士,詢問有關日股前景,報導基本上好壞兩面都有提及。
如果計及2023年全年走勢,日股過去近14個月已累升50%,在創新高後短期出現調整回落,並不出奇。日股目前較25天移動平均線高6%,而高5%通常已視作超買。
而且,日股今年升勢高度集中在個別股份,5成升幅源自4大股票,包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愛德萬(Advantest)、迅銷和軟銀。在星期四,主板有65%股票上升,30%下跌。只有個別股票反覆上升,整體股市必然不穩定,容易波動,要待更多跑輸大市的日股造好,才能斷定整體股市基調良好。
東京威力科創和愛德萬都是晶片生產儀器的製造商,受惠AI熱潮而大升,兩者的P/E已升至50倍和80倍(以預測盈利計)。要待日後大家知道AI商機其實有多大,才能知曉這2間公司目前股價是否泡沫。
不過,日股目前整體上較泡沫年代健康,因此就算短期內回落,大幅從高位大跌的風險不大。
現時外資在日股扮演重要角色,在每日交投,外資佔了60%,遠較1989年的10%高,這有助穩定日股。
另外,以公司預測盈利計算,日股目前市盈率(P/E)是16倍,只及泡沫年代的三分之一,所以現時日本企業的實力普遍較泡沫時代強。
同時,當年泡沫時代結束後,日本長期通縮,股票價格也自然要持續下跌,但現在日本應該已走出通縮,股票等各類資產價格不會再長期下滑。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文首截圖來自TBS新聞報導影片,日股在上午10時16分左右升穿歷史高位,很多證券行的股票交易員都在這個歷史時刻一同拍掌歡呼,希望這代表日本經濟揭開新篇章;截圖是野村證券在東京的交易室。
日股是在1989年12月29日創下上一個紀錄,當時無論收市抑或盤中價格,都在39000點以下。日股星期四高見39,156.97,收市報39,098.68,全日升了2.19%。
2024年還未過2個月,日股已累積升了16.84%,完勝港股同期的1.79%跌幅,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只是升了2.45%。
路透把1989年和目前的日股十大市值上市公司作出比較,35年前由金融股主導,現時銀行退場,改為由豐田汽車領軍的一眾工業以至零售股主導。
1989年的10大市值公司(公司;市場.日圓):
1. 日本興業銀行 15.00萬億
2. 住友銀行 10.55萬億
3. 富士銀行 9.99萬億
4. 第一勸業銀行 9.21萬億
5. 三菱銀行 9.16萬億
6. 東京電力 8.13萬億
7. 三和銀行 8.09萬億
8. NTT 7.94萬億
9. 豐田汽車 7.71萬億
10. 野村証券 6.74萬億
2024年2月的10大市值公司(公司;市場.日圓):
1. 豐田汽車 57.45萬億
2. 三菱UFJ金融集團 18.38萬億
3. 東京威力科創 17.25萬億
4. Keyence 16.92萬億(註:自動化工廠機器生產商)
5. 索尼集團 16.78萬億
6. NTT 16.35萬億
7. 迅銷 13.77萬億(註:Uniqlo母公司)
8. 三菱商事 13.58萬億
9. 軟銀集團 12.94萬億
10. 信越化學工業 12.63萬億
在1989年,銀行股佔了十大7個位置,尤其是總部設在大城市的「都市銀行」(都銀),第一位是日本興業銀行(現為瑞穗金融集團)。當時,地價急升,銀行向以土地作擔保的借款人大量貸款,導致銀行市值膨漲,也導致經濟泡沫。
在泡沫年代,銀行及大企業交叉持股,十分普遍, 這類股東「不沽售、不過問公司營運」,因此支撐股價。銀行手上股票佔高達15%,而銀行在泡沫爆破後遭重挫,持股大跌,目前只持有約2.5%日本股票。
來到2024年,由於日本在90年代中後改革金融市場,放寬外資買賣日本股票,外資持有佔整體日股比例由1989年的5%左右,升至現時30%以上。
NHK也細數1989年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那年是平成元年,日皇裕仁當年1月初駕崩,昭和年代結束,不久後時任官房長官小淵惠三便向國民宣佈,新年號為平成。
日本社會方面,1989年是消費稅引入日本的一年,任天堂推出 Game Boy,日本樂壇女王美空雲雀逝世,橫濱海灣大橋落成通車。
1989年是日本企業意氣風發的一年,索尼買入美國老牌電影製作商哥倫比亞影業,進軍美國娛樂業,地產商「三菱地所」買下紐約重要地標洛克菲洛中心,反映日本資金進軍全球——儘管6年後,三菱地所因為日本泡沫爆破,需要把洛克菲洛中心大部份大樓出售套現。
世界局勢方面,日本泡沫高峰期間,既是中國鎮壓天安門民運的時刻,也是柏林圍牆倒下、東歐共產政權連番倒台的一年。
至於日股為何上升,大致跟我去年6月寫的Patreon文章一樣:外資開始減低中國風險,把投資中國股票的資金轉向日本等其他亞洲市場;科技尤其晶片股近一、兩年強勢,而日股有不少半導體股,包括東京威力科創,帶動日股。
路透訪問了市場人士,詢問有關日股前景,報導基本上好壞兩面都有提及。
如果計及2023年全年走勢,日股過去近14個月已累升50%,在創新高後短期出現調整回落,並不出奇。日股目前較25天移動平均線高6%,而高5%通常已視作超買。
而且,日股今年升勢高度集中在個別股份,5成升幅源自4大股票,包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愛德萬(Advantest)、迅銷和軟銀。在星期四,主板有65%股票上升,30%下跌。只有個別股票反覆上升,整體股市必然不穩定,容易波動,要待更多跑輸大市的日股造好,才能斷定整體股市基調良好。
東京威力科創和愛德萬都是晶片生產儀器的製造商,受惠AI熱潮而大升,兩者的P/E已升至50倍和80倍(以預測盈利計)。要待日後大家知道AI商機其實有多大,才能知曉這2間公司目前股價是否泡沫。
不過,日股目前整體上較泡沫年代健康,因此就算短期內回落,大幅從高位大跌的風險不大。
現時外資在日股扮演重要角色,在每日交投,外資佔了60%,遠較1989年的10%高,這有助穩定日股。
另外,以公司預測盈利計算,日股目前市盈率(P/E)是16倍,只及泡沫年代的三分之一,所以現時日本企業的實力普遍較泡沫時代強。
同時,當年泡沫時代結束後,日本長期通縮,股票價格也自然要持續下跌,但現在日本應該已走出通縮,股票等各類資產價格不會再長期下滑。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