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伊珀爾(Ypres)是比利時北部荷語區弗拉芒的一個小鎮,十分寧靜,但在西方世界中十分著名,因為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場,差不多整整4年都在打仗,沒有停過,死傷亦是最嚴重的,其有4場戰役都以此鎮命名,要稱為第一、第二、第三伊珀爾之役,戰爭結束時,全鎮近乎徹底催毀。甚至,西方現在紀念一戰陣亡軍人時會配戴虞美人花,都是源自伊珀爾。
為何突然提起這段歷史?因為將影響歐盟前途、極可能決定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歐盟峰會,將於26日傍晚起於這個小鎮展開。
歐盟原本有峰會在主席國舉行的傳統,一般是主席國半年任期內最後一次峰會在主席國舉行,而其他峰會在布魯塞爾進行,而且很少在首都舉行,而是選在其他城市,因為如有重要宣佈,相關條約或宣言會以該城市命名,例如《尼斯條約》便是在法國尼斯舉行,因此要讓其他城市爭取一下國際曝光。但自從設了常任主席後,峰會便幾近全部在布魯塞爾進行。
今次移師至伊珀爾舉行是有原因的,因為今年是一次大戰100週年,有連串紀念活動,其中一個便是在伊珀爾舉行,於是便趁歐盟各國領袖反正都要開峰會,便把峰會搬往伊珀爾,讓他們在26日下午可順道出席活動。
在一次大戰中,德國原本的盤算是先在西面戰線迅速擊敗法國,然後騰出兵力返回東面應付俄羅斯,因為德國極力避免同時要打東西兩條戰線,而俄羅斯幅員遼闊,動員需時,因此爭取在俄國動員時先打敗法國。
不過,事與願違,德國與法國、英國等其盟國在德法之間卡住,誰也不能向對方領土邁進,之後還要鬥挖很長的戰壕,令打敗對方更為困難。這條雙方卡住的長線中,其中一點便是伊珀爾,4年大戰中平均每個月死5000士兵左右,而且是史上第一個使用化武的戰役的地方,因此該鎮自覺有宣揚和平的責任,與第一個受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保持友好關係。
伊珀爾另一著名的是一戰的虞美人花,因為一名加拿大軍醫目睹友人陣亡後,寫下在全英語世界都十分著名的戰爭詩《在法蘭德斯的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英文全文如下,而第一句便是「在法蘭德斯的戰場 虞美人花迎風搖曳」: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諷刺的是,已有英國評論員指出,當年英兵英勇地在伊珀爾力阻德國控制全歐洲,但在伊珀爾歐盟峰會上,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相信會敗在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手上,不能阻止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歐委會主席!
為何突然提起這段歷史?因為將影響歐盟前途、極可能決定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歐盟峰會,將於26日傍晚起於這個小鎮展開。
歐盟原本有峰會在主席國舉行的傳統,一般是主席國半年任期內最後一次峰會在主席國舉行,而其他峰會在布魯塞爾進行,而且很少在首都舉行,而是選在其他城市,因為如有重要宣佈,相關條約或宣言會以該城市命名,例如《尼斯條約》便是在法國尼斯舉行,因此要讓其他城市爭取一下國際曝光。但自從設了常任主席後,峰會便幾近全部在布魯塞爾進行。
今次移師至伊珀爾舉行是有原因的,因為今年是一次大戰100週年,有連串紀念活動,其中一個便是在伊珀爾舉行,於是便趁歐盟各國領袖反正都要開峰會,便把峰會搬往伊珀爾,讓他們在26日下午可順道出席活動。
在一次大戰中,德國原本的盤算是先在西面戰線迅速擊敗法國,然後騰出兵力返回東面應付俄羅斯,因為德國極力避免同時要打東西兩條戰線,而俄羅斯幅員遼闊,動員需時,因此爭取在俄國動員時先打敗法國。
不過,事與願違,德國與法國、英國等其盟國在德法之間卡住,誰也不能向對方領土邁進,之後還要鬥挖很長的戰壕,令打敗對方更為困難。這條雙方卡住的長線中,其中一點便是伊珀爾,4年大戰中平均每個月死5000士兵左右,而且是史上第一個使用化武的戰役的地方,因此該鎮自覺有宣揚和平的責任,與第一個受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保持友好關係。
伊珀爾另一著名的是一戰的虞美人花,因為一名加拿大軍醫目睹友人陣亡後,寫下在全英語世界都十分著名的戰爭詩《在法蘭德斯的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英文全文如下,而第一句便是「在法蘭德斯的戰場 虞美人花迎風搖曳」: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諷刺的是,已有英國評論員指出,當年英兵英勇地在伊珀爾力阻德國控制全歐洲,但在伊珀爾歐盟峰會上,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相信會敗在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手上,不能阻止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歐委會主席!
更為諷刺的是,一戰一百年,二戰七十五年後, 根據 GlobalScan 的一項民調結果,全球最受歡迎國家居然是德國:
回覆刪除http://www.wantchinatimes.com/news-subclass-cnt.aspx?id=20140606000066&cid=1101
第二名是加拿大。 這個結果跟去年的同主題調查相同,德國已是蟬聯冠軍。 英國的形象今年有很大提升。 二戰戰勝國俄國的形象今年大跌。
今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所有歐洲國家裡對中國印象最好是英國(!)。 有 76% 的德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全球是負面影響居多,德國是全歐洲最不喜歡中國的國家(!)。
有關鏈接:
http://www.bbc.com/news/27685494
原來英國首相如此討好中國政府是有民意基礎的!!
刪除也不算諷刺,劉德華也會唱﹕
回覆刪除「常言道鬥爭,緊握了拳頭。拳頭尚放開,可擁抱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