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英國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開始訪華,英國《衛報》透露他將宣佈簡化中國旅客簽證過程時,曾提過:「對於歐思邦來說,他看重的只是鎊、先令和便士(pounds, shillings and pence)。」果然,在他訪華最後一天,當他在台山一間核電廠時,宣佈准許中資公司可全資擁有英國核電廠,而再非少數股權。
如果香港有人以為英國外交官員早前對香港政改的言論,代表英國有意介入爭論的話,那麼,就得要問問:在卡梅倫政府的「發錢寒外交」下,香港的民主對英國來說值多少錢?
歐思邦這次訪華的背景,要數到首相卡梅倫原定今年春天、但最終不能成行的訪華行程。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說,中國政府剛換屆,難以安排領導人跟卡梅倫見面--但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當時又可以訪華,並見到習總、李總等高層。可見,中國只是不滿卡梅倫去年見了達賴喇嘛而已,因此,歐思邦此行便要「加倍努力」,追回中國生意。
以簽證為例,早前寫過,內政大臣其實有很大保留,而據報外交部的官員亦向卡梅倫提出,在行政上,簡化簽證過程是沒問題的,但要考慮中國的人權紀錄及網絡攻擊問題。卡梅倫最終只考慮「錢、錢、錢」,人權等什麼也拋諸腦後。
外交原則「發錢寒」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在:
1、如果卡梅倫的對華政策是經濟先行,那麼,當日就不要見達賴喇嘛了。經濟先行,不見得是現政府這幾個月才突然開始的原則,而見達賴的風險,至少外交部應該有向他提及。
2、即使見了達賴後又想修補對華關係,不是不行,其他國家有很多先例,例如德國默克爾、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以至加拿大現總理哈帕都試過,但他們就是沒有卡梅倫「轉身」轉得這麼突兀。歐思邦此行不斷送大禮,才換得中國一些生意(而我沒留意到他簽了什麼訂單),「食相難看」。
英國應該是外交手段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但觀乎對華政策,以至卡梅倫之前的歐盟峰會談判紀錄,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出了一個外交如此「菜鳥」的首相。
如果香港有人以為英國外交官員早前對香港政改的言論,代表英國有意介入爭論的話,那麼,就得要問問:在卡梅倫政府的「發錢寒外交」下,香港的民主對英國來說值多少錢?
歐思邦這次訪華的背景,要數到首相卡梅倫原定今年春天、但最終不能成行的訪華行程。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說,中國政府剛換屆,難以安排領導人跟卡梅倫見面--但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當時又可以訪華,並見到習總、李總等高層。可見,中國只是不滿卡梅倫去年見了達賴喇嘛而已,因此,歐思邦此行便要「加倍努力」,追回中國生意。
以簽證為例,早前寫過,內政大臣其實有很大保留,而據報外交部的官員亦向卡梅倫提出,在行政上,簡化簽證過程是沒問題的,但要考慮中國的人權紀錄及網絡攻擊問題。卡梅倫最終只考慮「錢、錢、錢」,人權等什麼也拋諸腦後。
外交原則「發錢寒」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在:
1、如果卡梅倫的對華政策是經濟先行,那麼,當日就不要見達賴喇嘛了。經濟先行,不見得是現政府這幾個月才突然開始的原則,而見達賴的風險,至少外交部應該有向他提及。
2、即使見了達賴後又想修補對華關係,不是不行,其他國家有很多先例,例如德國默克爾、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以至加拿大現總理哈帕都試過,但他們就是沒有卡梅倫「轉身」轉得這麼突兀。歐思邦此行不斷送大禮,才換得中國一些生意(而我沒留意到他簽了什麼訂單),「食相難看」。
英國應該是外交手段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但觀乎對華政策,以至卡梅倫之前的歐盟峰會談判紀錄,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出了一個外交如此「菜鳥」的首相。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