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讀歐盟政治(歷史),或多或少要涉獵相關政治人物的個人特質,一些歷史上重要決定,有時就是幾個擁有不同特質的個人碰在一起所產生的化學效應所導致。不過,好像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照片前;美聯社照片)與其他18個歐元區財長般,關係惡劣到已變成私人恩怨,在歐盟史上十分罕見。
在24日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財長會議,變成針對瓦魯法基斯的批鬥大會,據報「有一名部長直斥他浪費時間」(很想知道是哪位部長這麼狠?),會議基本上沒有討論過希臘提交的方案或任何實質內容。據報瓦魯法基斯當晚缺席工作晚宴,之後又竟然在Twitter說「我歡迎被憎恨」。
或者是受里加會議的影響,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26日跟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元區主席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通電話後,27日宣佈設立團隊,負責與債權人談判的工作,其中團隊統籌工作交給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照片後--這張照片是否很有「愛」的感覺?!),變相把瓦魯法基斯降職。
與瓦魯法基斯最明顯有私人恩怨、亦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德國財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原本的原因是,蕭伯樂在債務問題上有最終話事權,但大家慢慢發現,二人的個人背景是完全相反--瓦魯法基斯是政壇新人,蕭伯樂則是聯邦德國史上出任議員最長時間的一人,80年代已曾擔任部長;瓦是學者出身,熟悉經濟理論,蕭是稅務律師出身,最討厭只說理論、不顧現實的紙上談兵。
德國《明鏡》2月底一篇報導指出,希臘新政府上台不久,歐盟政圈已發現,瓦蕭二人水火不容到連把二人放在同一間房間、面對面開會,都有難度。迪素布隆有考慮過召開電話會議或小組會議,以免二人「面左左」。亦試過,瓦蕭二人各自在不同的房間,要迪素布隆和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做「信差」,穿梭兩間房間,把聲明文本草稿交給二人看看及討論。
瓦魯法基斯與迪素布隆都有私人恩怨。二人第一次會面時,瓦魯法基斯的態度已不太友善,以致在之後的記者會,結束時迪素布隆沒跟瓦魯法基斯握手就離開。之後開部長會議,瓦魯法基斯又公開質疑迪素布隆刻意以主席身份卡住歐盟執委會的文件,後者公開就希臘的發言時越來越不客氣。
如何開會都是一個學問。不知為何,過去數月的歐元區財長會議,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試過大家以為已就會後聲明達成共識,可以發佈,甚至蕭伯樂也已乘飛機回國,但原來瓦魯法基斯因為在最後關頭請示齊普拉斯時,後者否決,蕭伯樂回國後才發現原來該次會議沒有聲明可發表。
除了相關人士自己的性格出身外,一個職位本身都有特質。希臘一直想把債務協議問題直接遞上領袖層面討論,因為各總理會考慮一籃子因素考慮,但默克爾一直拒絕,堅持法理上,這決定要由歐元區財長作出。不過,財長很自然優先考慮「盤數」(帳目),要確保自己國家的庫房不能亂花錢,亦要考慮一旦要向國會(及國民)提出再向希臘花錢,第一個受靶的是自己,所以相對各國的總理,各國財長在希債問題上立場較強硬。
當然,瓦魯法基斯改不掉大學教書的脾性,每次開會都以教授教書的態度來向債權人「訓話」,各位財長似乎已經受夠。
瓦魯法基斯立場強硬、火爆,有一個說法是,他政治上一向獨立人士,在這次大選才加入執政激進左翼聯盟(Syriza)的名單,因此他是摸不清激左聯議員、黨員及支持者的底線在哪兒,他在黨內的地位亦一般,這令他與其他國家開會時,很難臨時拍板決定在哪些問題讓步,因為他不敢,亦未必有能力說服黨內同意他的決定。
因此,齊普拉斯決定由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擔任談判團隊的「統籌員」,變相成為其他國家跟希臘談判時的另一個希臘contact point,除了他態度較溫向、一向較為其他國家官員受落外,他加入Syriza多年,這令他較瓦魯法基斯更能擔任這種外國與黨內之間的中間人角色。
除了部長級談判,希臘與債權人亦有技術官僚級談判,齊普拉斯同樣把該級別的聯絡人換掉,由George Chouliarakis出任。他除了是副總理Yannis Dragasakis的親信,取代了原來擔任此職的瓦魯法基斯親信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也曾擔任上職,外國官員認識他,亦與他相處不錯。
齊普拉斯這次調動,似乎是想把「人的因素」降至最低,讓雙方可實事求是,不再對人不對事,讓談判重回正軌。
值得注意的是,週末期間有多個民調顯示,希臘人其實是接受政府在債務問題作出妥協,以保住歐元區國家的身份:一個民調說,50%受訪者支持讓步,36%要求強硬;另一個民調說,71.9%希臘人希望能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只有23.2%認為不能讓步以換取協議。從這個角度來看,齊普拉斯現在換人處理談判,也只是順應民意。
PS:Tsakalotos的官銜是「alternate minister」。在希臘,這類官員沒有部門可掌管,但在相關政策下有自主權,例如Tsakalotos是負責國際財金合作,亦是內閣正式成員,因此較真正的副部長略高一級。
在24日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財長會議,變成針對瓦魯法基斯的批鬥大會,據報「有一名部長直斥他浪費時間」(很想知道是哪位部長這麼狠?),會議基本上沒有討論過希臘提交的方案或任何實質內容。據報瓦魯法基斯當晚缺席工作晚宴,之後又竟然在Twitter說「我歡迎被憎恨」。
或者是受里加會議的影響,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26日跟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元區主席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通電話後,27日宣佈設立團隊,負責與債權人談判的工作,其中團隊統籌工作交給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照片後--這張照片是否很有「愛」的感覺?!),變相把瓦魯法基斯降職。
與瓦魯法基斯最明顯有私人恩怨、亦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德國財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原本的原因是,蕭伯樂在債務問題上有最終話事權,但大家慢慢發現,二人的個人背景是完全相反--瓦魯法基斯是政壇新人,蕭伯樂則是聯邦德國史上出任議員最長時間的一人,80年代已曾擔任部長;瓦是學者出身,熟悉經濟理論,蕭是稅務律師出身,最討厭只說理論、不顧現實的紙上談兵。
德國《明鏡》2月底一篇報導指出,希臘新政府上台不久,歐盟政圈已發現,瓦蕭二人水火不容到連把二人放在同一間房間、面對面開會,都有難度。迪素布隆有考慮過召開電話會議或小組會議,以免二人「面左左」。亦試過,瓦蕭二人各自在不同的房間,要迪素布隆和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做「信差」,穿梭兩間房間,把聲明文本草稿交給二人看看及討論。
瓦魯法基斯與迪素布隆都有私人恩怨。二人第一次會面時,瓦魯法基斯的態度已不太友善,以致在之後的記者會,結束時迪素布隆沒跟瓦魯法基斯握手就離開。之後開部長會議,瓦魯法基斯又公開質疑迪素布隆刻意以主席身份卡住歐盟執委會的文件,後者公開就希臘的發言時越來越不客氣。
如何開會都是一個學問。不知為何,過去數月的歐元區財長會議,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試過大家以為已就會後聲明達成共識,可以發佈,甚至蕭伯樂也已乘飛機回國,但原來瓦魯法基斯因為在最後關頭請示齊普拉斯時,後者否決,蕭伯樂回國後才發現原來該次會議沒有聲明可發表。
除了相關人士自己的性格出身外,一個職位本身都有特質。希臘一直想把債務協議問題直接遞上領袖層面討論,因為各總理會考慮一籃子因素考慮,但默克爾一直拒絕,堅持法理上,這決定要由歐元區財長作出。不過,財長很自然優先考慮「盤數」(帳目),要確保自己國家的庫房不能亂花錢,亦要考慮一旦要向國會(及國民)提出再向希臘花錢,第一個受靶的是自己,所以相對各國的總理,各國財長在希債問題上立場較強硬。
當然,瓦魯法基斯改不掉大學教書的脾性,每次開會都以教授教書的態度來向債權人「訓話」,各位財長似乎已經受夠。
瓦魯法基斯立場強硬、火爆,有一個說法是,他政治上一向獨立人士,在這次大選才加入執政激進左翼聯盟(Syriza)的名單,因此他是摸不清激左聯議員、黨員及支持者的底線在哪兒,他在黨內的地位亦一般,這令他與其他國家開會時,很難臨時拍板決定在哪些問題讓步,因為他不敢,亦未必有能力說服黨內同意他的決定。
因此,齊普拉斯決定由外長代理Euclid Tsakalotos擔任談判團隊的「統籌員」,變相成為其他國家跟希臘談判時的另一個希臘contact point,除了他態度較溫向、一向較為其他國家官員受落外,他加入Syriza多年,這令他較瓦魯法基斯更能擔任這種外國與黨內之間的中間人角色。
除了部長級談判,希臘與債權人亦有技術官僚級談判,齊普拉斯同樣把該級別的聯絡人換掉,由George Chouliarakis出任。他除了是副總理Yannis Dragasakis的親信,取代了原來擔任此職的瓦魯法基斯親信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也曾擔任上職,外國官員認識他,亦與他相處不錯。
齊普拉斯這次調動,似乎是想把「人的因素」降至最低,讓雙方可實事求是,不再對人不對事,讓談判重回正軌。
值得注意的是,週末期間有多個民調顯示,希臘人其實是接受政府在債務問題作出妥協,以保住歐元區國家的身份:一個民調說,50%受訪者支持讓步,36%要求強硬;另一個民調說,71.9%希臘人希望能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只有23.2%認為不能讓步以換取協議。從這個角度來看,齊普拉斯現在換人處理談判,也只是順應民意。
PS:Tsakalotos的官銜是「alternate minister」。在希臘,這類官員沒有部門可掌管,但在相關政策下有自主權,例如Tsakalotos是負責國際財金合作,亦是內閣正式成員,因此較真正的副部長略高一級。
這種官員在中文通常叫「不管部大臣/部長」,維基說日本譯成「無任所大臣」,不過日本本身的內閣就叫他們「特命擔當大臣」。
回覆刪除類似台灣的政務委員、大陸的國務委員
er..... 應該明顯與政務委員或國務委員不同,因為大陸/台灣,這兩個職位是較部長高級,介乎部長與副總理/副行政院長之間,但希臘這職位是略低於一個可掌管部門的部長
刪除這跟不管大臣又有點不同,至少以英國的例子,without portfolio,即他們是沒有特定政策要管,但希臘的是一委任就明確指定他們管什麼政策
另一個不同是,不管大臣或者日本的「特命擔當大臣」,通常是直接向首相(府)負責,尤其日本,這類大臣是那些政策的部門設在首相府下,但希臘的alternate minister是屬相關部門
這種大陸有,叫做“正部長級副部長”。例如大陸商務部的“國際貿易談判代表”(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Representative)鐘山,他的英文稱銜是這樣是:“Mr. Zhong Shan, China International Trade Representative (ministerial level), Vic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拙見供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