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法國商界/科技界在7日落實了一宗不大不小的交易:法國電訊公司Orange同意把旗下的影片分享網站Dailymotion的8成股權售給法國媒體公司Vivendi,作價2.17億歐元(18.2億港元/72.9億新台幣/14.5億人民幣)。Orange想放售Dailymotion,主要是希望為Dailymotion找到個好人家,替它發展,尤其是進一步在全球開拓業務,但可笑的是,法國政府堅持不讓外資沾手Dailymotion,最新一個被嚇退的是香港富豪李澤楷的電盈(PCCW)。
Dailymotion未必為華人所認識(儘管Dailymotion有中文版,應該有不少華人使用Dailymotion),但Dailymotion其實被形容為「法國YouTube」、法國最成功的IT始創公司,那就會明白這宗交易在法國有何重要。
Dailymotion於2005年由2名法國人成立,目前每個月約有1.28億訪客,離YouTube的10億左右相差很遠,但已是全球第二大影片分享網站,亦是歐洲瀏覽次數最多的網站。Orange在2011年買入Dailymotion的49%股權,2013年1月起全資擁有。2012年起,收入每年都錄得逾30%增長,2014年收入為6400萬歐元(5.4億港元/21.5億新台幣/4.3億人民幣),絕大部份來自廣告收入。
有一點很有趣的:Dailymotion是否已屬國際級企業/網站?某程度,你可以說是。Dailymotion的收入中只有2成來自法國,而且不只歐洲其他國家,連亞洲都有不少收入/瀏覽,因此Dailymotion肯定早已衝出法國,亦因此獲封法國最成功網站新貴。然而,若以「絕對數字」來看,Dailymotion的全球滲透率同樣肯定不及YouTube。至少,你有沒有聽過這個網站?更不要說,Dailymotion在美國的發展是近乎零。
這亦是Orange想放售Dailymotion的原因,因為Orange不想再向Dailymotion花錢投資(Dailymotion目前仍未賺錢),從業務上,亦看不到Dailymotion對Orange的本業電訊有何幫助。最重要的是,Orange自己都是「很法國」的公司,無論財力上、還是公司自己的網絡上,都沒有能力協助Dailymotion進軍全球。
於是,近日便傳出電盈想入股Dailymotion的49%股權,但經濟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4月初私下一說,希望Dailymotion有個「法國或歐洲的方案」,電盈在6日便發聲明說,不再洽購股權。法國政府公開的說法是,不希望自己持有約四分一股權的Orange「只跟電盈商討」,認為應跟任何想洽購的公司商討,但大家都知道,法國政府不希望Dailymotion變成一個「亞洲/中國」網站。
同樣的情況在2013年也曾出現,當時想洽購Dailymotion股權的是雅虎--一間來自在網絡上更「霸權」的國家的公司,而當時的經濟部長是遠較馬克隆左傾的蒙特堡(Arnaud Montebourg),他就更加理所當然阻止這宗交易。
Vivendi是一間法國娛樂公司,兩大業務是國內的電視台Canal+,以及音樂業務、全球最大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從協助Dailymotion打進全球的角度來看,音樂業務還算靠譜,但電視業務就真的不知道可如何幫助Dailymotion了。
要解釋法國政府的思維,絕對能解釋到的:Dailymotion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層面的法國媒體,法國以至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希望,Dailymotion可建構一個跨越語言界限的歐洲媒體市場。Pascal Perri就向法新社說,Dailymotion是可增強法國海外影響力的工具,但這類網站是可以隨時變成另一個國家/文化的,因此跟圖盧茲(Toulouse)機場不同,因為機場不能隨意搬遷,法國政府因此可十分放心在去年12月把該機場近一半股權賣給中國財團。
問題是:一個網站、一個軟件、一個程式,它們的「國籍」還能否如此楚河漢界般分得清清楚楚?是否要把它們劃成「X國製造」,才能代表自己的IT業發展蓬勃?
伸延閱讀:法國當年如何插手美國GE購入阿爾斯通業務
Dailymotion未必為華人所認識(儘管Dailymotion有中文版,應該有不少華人使用Dailymotion),但Dailymotion其實被形容為「法國YouTube」、法國最成功的IT始創公司,那就會明白這宗交易在法國有何重要。
Dailymotion於2005年由2名法國人成立,目前每個月約有1.28億訪客,離YouTube的10億左右相差很遠,但已是全球第二大影片分享網站,亦是歐洲瀏覽次數最多的網站。Orange在2011年買入Dailymotion的49%股權,2013年1月起全資擁有。2012年起,收入每年都錄得逾30%增長,2014年收入為6400萬歐元(5.4億港元/21.5億新台幣/4.3億人民幣),絕大部份來自廣告收入。
有一點很有趣的:Dailymotion是否已屬國際級企業/網站?某程度,你可以說是。Dailymotion的收入中只有2成來自法國,而且不只歐洲其他國家,連亞洲都有不少收入/瀏覽,因此Dailymotion肯定早已衝出法國,亦因此獲封法國最成功網站新貴。然而,若以「絕對數字」來看,Dailymotion的全球滲透率同樣肯定不及YouTube。至少,你有沒有聽過這個網站?更不要說,Dailymotion在美國的發展是近乎零。
這亦是Orange想放售Dailymotion的原因,因為Orange不想再向Dailymotion花錢投資(Dailymotion目前仍未賺錢),從業務上,亦看不到Dailymotion對Orange的本業電訊有何幫助。最重要的是,Orange自己都是「很法國」的公司,無論財力上、還是公司自己的網絡上,都沒有能力協助Dailymotion進軍全球。
於是,近日便傳出電盈想入股Dailymotion的49%股權,但經濟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4月初私下一說,希望Dailymotion有個「法國或歐洲的方案」,電盈在6日便發聲明說,不再洽購股權。法國政府公開的說法是,不希望自己持有約四分一股權的Orange「只跟電盈商討」,認為應跟任何想洽購的公司商討,但大家都知道,法國政府不希望Dailymotion變成一個「亞洲/中國」網站。
同樣的情況在2013年也曾出現,當時想洽購Dailymotion股權的是雅虎--一間來自在網絡上更「霸權」的國家的公司,而當時的經濟部長是遠較馬克隆左傾的蒙特堡(Arnaud Montebourg),他就更加理所當然阻止這宗交易。
Vivendi是一間法國娛樂公司,兩大業務是國內的電視台Canal+,以及音樂業務、全球最大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從協助Dailymotion打進全球的角度來看,音樂業務還算靠譜,但電視業務就真的不知道可如何幫助Dailymotion了。
要解釋法國政府的思維,絕對能解釋到的:Dailymotion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層面的法國媒體,法國以至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希望,Dailymotion可建構一個跨越語言界限的歐洲媒體市場。Pascal Perri就向法新社說,Dailymotion是可增強法國海外影響力的工具,但這類網站是可以隨時變成另一個國家/文化的,因此跟圖盧茲(Toulouse)機場不同,因為機場不能隨意搬遷,法國政府因此可十分放心在去年12月把該機場近一半股權賣給中國財團。
問題是:一個網站、一個軟件、一個程式,它們的「國籍」還能否如此楚河漢界般分得清清楚楚?是否要把它們劃成「X國製造」,才能代表自己的IT業發展蓬勃?
伸延閱讀:法國當年如何插手美國GE購入阿爾斯通業務
我感覺歐洲人,尤其是政界的人,對當今的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文化還是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技術上和文化上現在是(跟美國相比)處於弱勢沒有安全感,出來的政策就越來越趨向防衛和收縮。 這篇文裡說的法國人還不算什麼,在歐洲執委會做官的,德國著名的 Günther Oettinger 阿公日前表示,將要在互聯上強化版權管理,好像是要在現在的互聯網上引入更強的國與國之間的區別和管理, 要把信息共享這件事搞得越來越複雜。 法國人的排外做法和 Oettinger 的新政在我看來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不會有好的下場。 一邊廂是跟不上形勢的歐洲政客日益閉關鎖國,一邊廂,人家美國,早年有互聯網發明人之一 Sir Tim Berners-Lee 自願放棄巨額經濟利益,拒絕在互聯網上建築人為的信息流通壁壘,許全世界一個自由通暢,不必向他交使用費的國際互聯網; 近一點有類似 Creative Commons 的大幅簡化版權授受的新協議出現;再近一點有兩年多前 Aaron Swartz 誓死不向保守勢力低頭,用生命捍衛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再近一點有幾天前 Google 跟香港電信大亨 Three 簽協議,取消 roaming 費用……這就是真正強者的頭腦,眼界和襟懷。 歐洲再這樣小肚雞腸下去,只會越來越衰弱。
回覆刪除另外,類似 Youtube 這樣的視頻分享網站其實技術門檻不是特別高,技術上來講這個市場不是特別難進入(當然能不能賺錢是另外一回事,Youtube 到現在都還沒有賺錢),個人覺得這公司難以歸類為科技公司,也許歸類為媒體公司更合適,我不是很確定。 像那個 Dailymotion 網站,其實都不值得政府去保護。 因為分分鐘都可以有類似的新網站可以取代它,不管是來自法國國內還是外國。 Boston Dynamic 之類的就比較夠格稱為科技公司。 香港大亨要是有錢,skip Dailymotion 那種公司是對的,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放過擁有自己的核心高技術,擁有核心研發力量的真正技術公司。 假如真的有錢,都不必在乎未來 5 到 10 年裡的賺錢前景,關鍵是要能夠網羅到並且留得住第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才是最強勁的 alpha。
歐洲不是技術問題,是不懂應用(即不懂如何拿來賺錢),技術上越低門檻的就越做不到,反而要很高深技術的(尤其硬件方面)可能做得不差
刪除“一個網站、一個軟件、一個程式,它們的「國籍」還能否如此楚河漢界般分得清清楚楚?是否要把它們劃成「X國製造」,才能代表自己的IT業發展蓬勃?” 我的回答是: 網站的話,勉勉強強還可以算作某個國家某個地方的,尤其是,如果用戶界面只有柬埔寨語,那麼不難給人造成 “柬埔寨國的網站” 這樣一個印象。但是,一個 program, 或者一個 software, 今時今日還真難說是某國出品的。 現今的軟件項目,牽涉到的程序師可以遍布世界各地, 在現代化的源代碼管理和項目管理工具 (Git,JIRA, Hudson-CI, 等等等等) 的支持下, 程序師們的遠程合作已是很普遍的 practice。 這軟件屬於哪個國家? 真的好難講。 反倒是屬於那個公司,反而可能好講一點,只要寫那個軟件的程序師跟某公司有合同關係。 但是如果,連那個軟件用到的開源軟件庫都算上,那真是要專業的律師來鑑定到底牽涉到的各個 party 各有些什麼權利,很難籠統講“這個軟件純由本公司出品哦”。 現在大多數軟件公司比較傾向於提供 service 和所謂 “solution”, 畢竟客戶要的很多時候並非軟件本身,而是某種 business/social problem 的解決之道。 至於說某國某地的 IT 業是否發達,一來確實要看當地 IT 從業人員的水準和數量,二來,還要看當地政治文化環境。 通常情況下, 意識形態比較 liberal 的地方, IT 人員做事不太會被縛住手腳, 更有可能在社會政經層面做他們的實驗。 舉個例子說, 美國加州率先通過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法律, 那麼那裡的無人駕駛汽車產業當然也會發達一些 (無人駕駛汽車中,信息技術的比重遠遠高於汽車硬件製造技術, 所以我把它歸入 IT 業)。 還有, 美國有許多州是允許 Tesla 在網上直接經銷他們的汽車, 這其實是一種社會創新。 在發達的信息技術的支持下, 省去了 dealer 這一環, 給最終消費者帶來看得見的好處。 IT 業發揮空間大的地方, IT 業當然會更發達一些。 這是歐洲要向美國學習的地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