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上面為BBC影片截圖)在5日正式宣佈,一旦與歐盟及歐盟各國的歐盟改革談判結束,正式進入英國留歐/脫歐公投拉票期,他會容許內閣官員公開其與政府不同的立場,暫停實行內閣集體負責制。
在一項如此重要的議題上,內閣毋須集體負責,支持首相/政府的立場,完全顯示卡梅倫十分弱勢,至少在歐洲議題,他無力駕馭黨內的疑歐派。
卡梅倫承諾最遲2017年舉行歐盟公投,目前計劃在2月中的歐盟峰會能達成歐盟改革協議,最快今年6月就可能舉行公投。
環顧各議會制國家,內閣毋須跟隨黨魁立場,不是沒試過,最明顯的是同性戀婚姻這類「良心議題」,因為一些教徒十分堅持反對,但這議題在很多國家又未重要到關乎黨的主要路線方針。即使70年代初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的公投,工黨當時也是允許內閣成員可自行決定立場,不過,卡梅倫在是否留在歐盟這樣做,始終十分突兀。
最大問題是,歐洲議題一向是令英國保守黨嚴重分裂的議題,上兩個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和馬卓安(John Major)——都是因黨內就歐洲議題分歧而下馬,分別只在前者被親歐派拉下馬,後者則因疑歐派不斷發出異議聲音而被削弱施政。這亦解釋到,保守黨黨內元老,例如前副首相夏舜霆(Lord Heseltine)、前財相祈淦禮(Ken Clarke)都反對卡梅倫的做法,認為大家在歐洲議題公開持有不同立場,且要不斷向傳媒放風抨擊對方,這些人很難再在同一內閣合作共事。
不過,現實是,卡梅倫內閣中有不少人是強烈疑歐,強烈到一個程度是無論協議是怎樣,都會呼籲選民選擇脫歐,而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包括前黨魁兼現任就業及退休金大臣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外相夏文達(Philip Hammond)、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甚至屬內閣成員的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可能支持脫歐,卡梅倫承受不起這批大臣辭職。
在沒有選擇下,卡梅倫唯有容許大臣自由選擇是否支持脫歐,但條件是在目前談判階段,仍要支持政府盡量商討出一個可讓英國國民支持留在歐盟的協議。
最大問題是,公投完結後,卡梅倫如何修補裂痕?如果英國仍留在歐盟,那還容易善後,但一旦脫離歐盟,這個內閣、以至卡梅倫能否留任,也是很大的一個疑問——儘管他在5日也封了後門,表示自己的去留與歐盟公投的結果沒有關係。
在一項如此重要的議題上,內閣毋須集體負責,支持首相/政府的立場,完全顯示卡梅倫十分弱勢,至少在歐洲議題,他無力駕馭黨內的疑歐派。
卡梅倫承諾最遲2017年舉行歐盟公投,目前計劃在2月中的歐盟峰會能達成歐盟改革協議,最快今年6月就可能舉行公投。
環顧各議會制國家,內閣毋須跟隨黨魁立場,不是沒試過,最明顯的是同性戀婚姻這類「良心議題」,因為一些教徒十分堅持反對,但這議題在很多國家又未重要到關乎黨的主要路線方針。即使70年代初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的公投,工黨當時也是允許內閣成員可自行決定立場,不過,卡梅倫在是否留在歐盟這樣做,始終十分突兀。
最大問題是,歐洲議題一向是令英國保守黨嚴重分裂的議題,上兩個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和馬卓安(John Major)——都是因黨內就歐洲議題分歧而下馬,分別只在前者被親歐派拉下馬,後者則因疑歐派不斷發出異議聲音而被削弱施政。這亦解釋到,保守黨黨內元老,例如前副首相夏舜霆(Lord Heseltine)、前財相祈淦禮(Ken Clarke)都反對卡梅倫的做法,認為大家在歐洲議題公開持有不同立場,且要不斷向傳媒放風抨擊對方,這些人很難再在同一內閣合作共事。
不過,現實是,卡梅倫內閣中有不少人是強烈疑歐,強烈到一個程度是無論協議是怎樣,都會呼籲選民選擇脫歐,而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包括前黨魁兼現任就業及退休金大臣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外相夏文達(Philip Hammond)、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甚至屬內閣成員的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可能支持脫歐,卡梅倫承受不起這批大臣辭職。
在沒有選擇下,卡梅倫唯有容許大臣自由選擇是否支持脫歐,但條件是在目前談判階段,仍要支持政府盡量商討出一個可讓英國國民支持留在歐盟的協議。
最大問題是,公投完結後,卡梅倫如何修補裂痕?如果英國仍留在歐盟,那還容易善後,但一旦脫離歐盟,這個內閣、以至卡梅倫能否留任,也是很大的一個疑問——儘管他在5日也封了後門,表示自己的去留與歐盟公投的結果沒有關係。
卡梅倫能力、魅力和議政能力也只是一般,能夠連任和工黨對手太弱有關。現在搞到如此,他也應該退位給財相George Osbourne了。不然,餘下任期也只能在被 Osbourne或Boris Johnson 隨時挑戰的陰影中渡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