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2018年Eurovision由以色列的Netta勝出,是該國自1998年憑一名變性人歌手奪魁後,再度勝出歐洲歌唱比賽,比賽如果在明年放在耶路撒冷舉行,而且以巴/以色列—伊朗關係未有緩和的話,恐怕又會出現政治爭議。
這篇文章反而想寫一項華文讀者未必為意的一點——在電視觀眾投票期間,上屆冠軍Salvador Sobral唱出去年得獎作品時,是跟Caetano Veloso合唱的。Veloso是巴西殿堂級歌手,Eurovision出現一名巴西歌手,可說是繼以色列今年勝出、澳洲近年可以開始恒常參賽後,進一步把大家對Eurovision以至「歐洲」的地理想像擴闊。
我在Twitter翻查資料時,有人批評英國BBC主持人把Veloso形容為「受爭議」。其實75歲的Veloso在巴西樂壇的份量很重,1967年一首Tropicália,糅合巴西當地傳統歌曲和外國元素,形成新的巴西流行曲風格,這種風格稱為「熱帶主義」(Tropicalism),其影響到今天的巴西音樂猶在;他在60年代末曾因為反對獨裁軍政府而被捕,一度流亡海外。
葡萄牙首度主辦Eurovision,而根據往績,他們短期內應該很難再勝出並舉辦這項比賽,因此在製作這個節目時,可以的話都盡量用來宣傳葡萄牙。開場表演是葡萄牙最著名的傳統歌曲種類Fado,並找來兩大Fado歌后Ana Moura及Mariza首度同場演出(儘管是一先一後演唱,並非合唱);介紹參賽者的影片(他們叫做「明信片」,這大概30—45秒時間其實是用來換舞台),今屆是安排各參賽者到葡萄牙一個地點拍攝。有些主辦國是叫參賽者在自己國家拍攝、展現自己國家特色的。
至於在投票期間用來「攝時間」的節目,也是另一個用來宣傳自己的黃金時段。葡萄牙今屆便訴說他們在Eurovision的歷史——的確,現在不說,可能真的不會再有機會說。
在這個突顯自己國家文化的機會,主辦國葡萄牙找來一名巴西人參與,可見葡巴兩國的特殊關係——很難想像英國會找一名美國歌手在這種場合表演。
這裏之前也寫過幾次葡巴兩國關係(詳見文末),當出現巴西壓倒葡萄牙的情況時,我都會說「反殖民」。不過,我4年前去過巴西旅遊後,發現「反殖民」的說法有誤,因為嚴格來說,巴西從葡萄牙獨立的過程,不太像解殖,而是「分家」。
巴西跟英國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的獨立過程有很大分別的。美國,或者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是移居美洲多代的「原歐洲人」後代居民跟宗主國出現爭拗,例如繳稅多少、貿易等,而跟宗主國衝突,最後獨立出來,而這些反抗的人之中,基本上是沒有貴族的。
巴西的情況並非這樣。在19世紀初,法國拿破崙打到去葡萄牙時,葡萄牙王室逃亡至巴西,在里約熱內盧「暫住」,這令里約不經不覺地取代了里斯本,成為葡萄牙帝國的首都——巴西人會說,「里約熱內盧是唯一一個曾是歐洲帝國首都的熱帶城市」。原本是走難,但這些貴族慢慢地愛上了在里約的生活,到拿破崙被打敗、葡萄牙復國,他們仍不想搬回葡萄牙居住,因此到了1815年,巴西升格為跟葡萄牙平起平坐,葡萄牙國號變成「葡萄牙、巴西及阿爾加維聯合王國」(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 e Algarves,阿爾加維是指現今葡萄牙最南部的地區)。這個「葡巴阿聯合王國」只維持了7年,當時葡萄牙發生革命,重寫憲法,想把巴西降回做殖民地,但巴西人——主要是定居巴西的貴族——不滿,不想自己的權益減少,因此要求留在巴西的最高級王室成員Pedro王子自行宣佈建國,巴西因此獨立,建成巴西帝國,但王室仍跟葡萄牙王國一樣,同樣是布拉干薩(Bragança)王室。再到19世紀末,巴西發生政變,王室被推翻,該國成立目前的共和國政體。
所以,儘管都是跟前宗主國在權利分配上有爭拗,但巴西獨立並非美國那種中產反抗,而是貴族就權力分配內訌。在里約,不少街道是以XX公爵名命,這在大部份其他美洲國家都不會看到(加拿大應是例外);這個獨立背景令巴西跟葡萄牙的關係,跟美英,或者是西班牙與其美洲前殖民地的關係,十分不同;巴西人亦因此可以很合理地自視為葡語區文化的一員,相對較少殖民地的糾結。
在巴西,可以看到頗多有關葡萄牙的消息報導。我在巴西旅遊時,剛好是世界盃前夕,當地傳媒介葡萄牙備戰情況好像是在報導本國隊伍般大篇幅。
最能反映巴西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莫過於聖保羅市的葡語博物館。很記得往這裏參觀時,博物館一個介紹是:世上有哪個地方比全球葡語人口最多的城市,更適合設立葡語博物館?這種霸氣,相信連美國紐約都不敢,不會有美國夠膽指稱英國的英語也要跟美國的併寫方法。
我2008年也在網誌寫過,現在的國際標準葡語,主要以巴西葡語為準(「主要」,但也有一些併寫規則不是完全依照巴西原本的用法的)。始終巴西人口2億,葡萄牙只有1100萬,有巴西的語言學教授很理所當然地說,這種全球葡語國家就如何併寫葡文的國際條約是毫不必要,反正「大家遲早都要跟巴西的串法」。
葡萄牙與巴西的文化關係超越英美關係,但當然,要葡萄牙人接受自己的葡語需要跟從其他國家的規則,始終有點不喜歡。
之前文章:
2008年文章(有關葡語併寫方法):反殖民
2006年轉載沈旭暉的文章:轉載明報:葡萄牙‧巴西‧安哥拉: 由足球走向政治的拉丁鐵三角
2011年有關巴西會否協助拯救葡萄牙經濟的文章:反殖民 II
2011年另一篇有關葡萄牙要向前殖民地尋求協助的文章:向前殖民地求救
這篇文章反而想寫一項華文讀者未必為意的一點——在電視觀眾投票期間,上屆冠軍Salvador Sobral唱出去年得獎作品時,是跟Caetano Veloso合唱的。Veloso是巴西殿堂級歌手,Eurovision出現一名巴西歌手,可說是繼以色列今年勝出、澳洲近年可以開始恒常參賽後,進一步把大家對Eurovision以至「歐洲」的地理想像擴闊。
我在Twitter翻查資料時,有人批評英國BBC主持人把Veloso形容為「受爭議」。其實75歲的Veloso在巴西樂壇的份量很重,1967年一首Tropicália,糅合巴西當地傳統歌曲和外國元素,形成新的巴西流行曲風格,這種風格稱為「熱帶主義」(Tropicalism),其影響到今天的巴西音樂猶在;他在60年代末曾因為反對獨裁軍政府而被捕,一度流亡海外。
葡萄牙首度主辦Eurovision,而根據往績,他們短期內應該很難再勝出並舉辦這項比賽,因此在製作這個節目時,可以的話都盡量用來宣傳葡萄牙。開場表演是葡萄牙最著名的傳統歌曲種類Fado,並找來兩大Fado歌后Ana Moura及Mariza首度同場演出(儘管是一先一後演唱,並非合唱);介紹參賽者的影片(他們叫做「明信片」,這大概30—45秒時間其實是用來換舞台),今屆是安排各參賽者到葡萄牙一個地點拍攝。有些主辦國是叫參賽者在自己國家拍攝、展現自己國家特色的。
至於在投票期間用來「攝時間」的節目,也是另一個用來宣傳自己的黃金時段。葡萄牙今屆便訴說他們在Eurovision的歷史——的確,現在不說,可能真的不會再有機會說。
在這個突顯自己國家文化的機會,主辦國葡萄牙找來一名巴西人參與,可見葡巴兩國的特殊關係——很難想像英國會找一名美國歌手在這種場合表演。
這裏之前也寫過幾次葡巴兩國關係(詳見文末),當出現巴西壓倒葡萄牙的情況時,我都會說「反殖民」。不過,我4年前去過巴西旅遊後,發現「反殖民」的說法有誤,因為嚴格來說,巴西從葡萄牙獨立的過程,不太像解殖,而是「分家」。
巴西跟英國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的獨立過程有很大分別的。美國,或者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是移居美洲多代的「原歐洲人」後代居民跟宗主國出現爭拗,例如繳稅多少、貿易等,而跟宗主國衝突,最後獨立出來,而這些反抗的人之中,基本上是沒有貴族的。
巴西的情況並非這樣。在19世紀初,法國拿破崙打到去葡萄牙時,葡萄牙王室逃亡至巴西,在里約熱內盧「暫住」,這令里約不經不覺地取代了里斯本,成為葡萄牙帝國的首都——巴西人會說,「里約熱內盧是唯一一個曾是歐洲帝國首都的熱帶城市」。原本是走難,但這些貴族慢慢地愛上了在里約的生活,到拿破崙被打敗、葡萄牙復國,他們仍不想搬回葡萄牙居住,因此到了1815年,巴西升格為跟葡萄牙平起平坐,葡萄牙國號變成「葡萄牙、巴西及阿爾加維聯合王國」(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 e Algarves,阿爾加維是指現今葡萄牙最南部的地區)。這個「葡巴阿聯合王國」只維持了7年,當時葡萄牙發生革命,重寫憲法,想把巴西降回做殖民地,但巴西人——主要是定居巴西的貴族——不滿,不想自己的權益減少,因此要求留在巴西的最高級王室成員Pedro王子自行宣佈建國,巴西因此獨立,建成巴西帝國,但王室仍跟葡萄牙王國一樣,同樣是布拉干薩(Bragança)王室。再到19世紀末,巴西發生政變,王室被推翻,該國成立目前的共和國政體。
所以,儘管都是跟前宗主國在權利分配上有爭拗,但巴西獨立並非美國那種中產反抗,而是貴族就權力分配內訌。在里約,不少街道是以XX公爵名命,這在大部份其他美洲國家都不會看到(加拿大應是例外);這個獨立背景令巴西跟葡萄牙的關係,跟美英,或者是西班牙與其美洲前殖民地的關係,十分不同;巴西人亦因此可以很合理地自視為葡語區文化的一員,相對較少殖民地的糾結。
在巴西,可以看到頗多有關葡萄牙的消息報導。我在巴西旅遊時,剛好是世界盃前夕,當地傳媒介葡萄牙備戰情況好像是在報導本國隊伍般大篇幅。
最能反映巴西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莫過於聖保羅市的葡語博物館。很記得往這裏參觀時,博物館一個介紹是:世上有哪個地方比全球葡語人口最多的城市,更適合設立葡語博物館?這種霸氣,相信連美國紐約都不敢,不會有美國夠膽指稱英國的英語也要跟美國的併寫方法。
我2008年也在網誌寫過,現在的國際標準葡語,主要以巴西葡語為準(「主要」,但也有一些併寫規則不是完全依照巴西原本的用法的)。始終巴西人口2億,葡萄牙只有1100萬,有巴西的語言學教授很理所當然地說,這種全球葡語國家就如何併寫葡文的國際條約是毫不必要,反正「大家遲早都要跟巴西的串法」。
葡萄牙與巴西的文化關係超越英美關係,但當然,要葡萄牙人接受自己的葡語需要跟從其他國家的規則,始終有點不喜歡。
之前文章:
2008年文章(有關葡語併寫方法):反殖民
2006年轉載沈旭暉的文章:轉載明報:葡萄牙‧巴西‧安哥拉: 由足球走向政治的拉丁鐵三角
2011年有關巴西會否協助拯救葡萄牙經濟的文章:反殖民 II
2011年另一篇有關葡萄牙要向前殖民地尋求協助的文章:向前殖民地求救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