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正當歐洲多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並又再收緊防疫限制措施之際,瑞典的疫情持續紓緩(或至少未有明顯再升溫),這又再引起討論:究竟瑞典「別樹一幟」的防疫政策,是否才更有效?
瑞典衛生官員昨天8號在記者會中表示,確診比率跌至疫情爆發以來最低,只有1.2%,雖然上週檢測數目已增至超過12萬,但確診新個案數字沒有大升,大概1300宗。另外,死亡率、入院人數等其他疫情指標,都處於低水平。(可參見路透報導)
其他歐洲國家疫情發展的形態是:2月開始爆發,新個案持續上升,一直到大概4月至5月初開始見頂,之後回落,但到7月初開始重新邊境及開放暑假旅遊後,7月底開始出現第二波疫情的苗頭,而且至今仍未紓緩。
瑞典的形態則不同:同樣2月開始爆發,但新個案一直到6月底才見頂,此後回落,8月上半部曾稍微上升,但之後又回落,嚴格而言未有第二波疫情。
瑞典衛生專家指出,他們一直以疫情不可能短期內結束這個前提來作出防疫部署,認為國民會有「防疫疲勞」,而且防疫應建基於國民理解各衛生措施的原理和重要性,主要建基於國民自行遵守及執行防疫措施,因此他們一直拒絕封城關校關店。
最受爭議的瑞典政府防疫專家Anders Tegnell更向《瑞典日報》(SvD)說,現時全歐洲都在進行瑞典式防疫策略,只是他們不這樣說而已,說法頗有一吐烏氣的感覺。
當然,單憑這兩、三週的情況,仍很難說哪個防疫策略更有效。
疫情一日未完,始終都不知道「誰會笑到最後」。而且,防疫策略是否有效,先要看對防疫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麼,以不同角度——例如個案數字、醫療體系是否承受得住、抑或經濟影響,就已經可得出不同結論,就算同一角度,「有效」的門檻放在哪兒,各人心中那把尺也不同。
瑞典至今時仍有報章在批評,即使未有第二波疫情,但今年春季瑞典的武肺病人死亡率明顯偏高,已反映防疫方向出錯。
至於不封城是否對經濟較好,儘管瑞典的第二季GDP表現確實較不少歐洲大國為好,但隨著其他北歐國家也公佈了數字,她們嚴厲封城,但GDP數字跟瑞典差不多,反映在疫情陰影下封城與否,未必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