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法國本週日舉行國會選舉第一輪投票,介紹一下選舉方法——這解釋到各政黨和選民各自的參選佈陣和投票策略,而且也解釋到為何民調很難預測到全部投票結束後的各黨大概議席數目。
法國國民議會有577席,全國分成577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代表——法國本土有539席,海外省有19席(加勒比海島嶼Guadeloupe和Martinique、印度洋的留尼汪等),其他自治度較高的海外領土有8席(包括大溪地、新喀里多尼亞 Nouvelle-Calédonie等),還有11名議員代表海外居住國民,香港屬於「海外選區11」,這個選區包括西至伊朗的整個亞洲、全部大洋洲、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以外的全部前蘇聯國家。
跟英國大選一樣,這並非全國性選舉,而是577場選舉。每個選區都有其獨特性,候選人本身特質十分重要,選民並非只是投一個政黨,也要考慮是否讓那個人代表自己,選區本身各黨支持度變化的方向和幅度不一定跟全國各黨支持率相同,很難直接用全國民調來推算。
法國國會選舉較英國大選更複雜,因為英國是一輪投票,法國卻採取兩輪投票制。
法國規定:
1、如果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等於有效票的一半以上,以及等於選區登記選民的四分之一,他便當選
2、如果沒有人候選人符合上述資格,便要進行第二輪投票
3、在第一輪投票中,至少得票最高的2名候選人可進入次輪投票;其他候選人方面,得票相當於選區登記選民的12.5%也可在第二輪投票參選
4、在第二輪投票,得票最高者便可當選,沒有當選門檻
代入法國選民的心態,你也可以想像到:法國選民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投票的考慮因素是不同的,這跟法國總統大選一樣。
事實上,上屆2022選舉的民調一直低估了極右RN的實力,在第一輪投票前預測RN只有20-50席,在第二輪投票前預測35-55席,結果RN勝出88席。另外,中間派和泛左翼在2022國會選舉的民調支持率相若,結果中間派較泛左翼多約100席。
所以,第一輪投票前的議席預測基本上是亂來,上下誤差數十席,純粹是討論的starting point,以及應付一下傳媒總要報導、受眾也想看這些數字。有了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數字,才是討論各黨預計議席的開始,我們才知道究竟法國選民在想什麼,不可以單靠目前各黨的全國支持率來推算各黨當選議員數目。
法國國會選舉比總統大選更麻煩的是,後者一定是兩強對決,但國會選舉有機會出現三角混戰甚至四角混戰。
在2022國會選舉,第一輪投票的投票率47.5%,假設全部選區的有效票率都是這個數字,即是需要得票率達52.7%才能符合登記選民四分之一的要求而直接當選。要注意,投票率包括廢票和白票,有效投票率應該低於47.5%,即實際需要得票當選的比率要更高。
上屆2022國會選舉只有5人可以在第一輪投票當選。
用同樣的數字來計算,上屆要符合登記選民12.5%的得票率達26.4%,若再考慮到廢票和白票,得票超過27%才可躋身第二輪投票,排名第3的候選人很難有這個數字。上屆只有8個選區在第二輪投票出現三角混戰,2017國會選舉更只有1個選區,其餘全部是兩強對決。
不過,今屆國會選舉的投票率應該較往年同類選舉高很多,可能達到總統大選的超過七成。假設有效票是70%,那麼,得票率18%左右就可以晉身「決賽」,這意味「三角戰」選區將會增多,令第二輪投票有更多變數。
最後,談談法國國會大選一項特別的地方——投票方法。
大部份地方的選民獲發一張選票,上面寫了各候選人/候選政黨的名字,選民用筆或印章劃上他們想投的候選人。
在法國,選民獲發一個信封及幾張選票,每張選票只是Memo紙或者卡片的大小,寫有一名候選人的名字,選民在投票地點把不想投票的候選人的紙張掉入垃圾桶,把想投的候選人的紙張放入信封,然後把信封放入票箱。
大家眼力好的話,附圖那些選票,每張選票寫有2個名字,一個名字上面寫有 suppleant。法國規定部長不能兼任議員,但法國也有歐洲各國的議會制傳統,一些部長(尤其長期從政那些)為了獲得個人政治認受性,而且鋪路日後有政治根據地維持政治生命,他們明知自己會加入政府都會選議員,當選後便立即騰空議席,由這名 suppleant 暫代,候選人可在選舉講明誰人是 suppleant。當他離開政府,便可以重當議員,suppleant 需要讓出位置。
法國本週日舉行國會選舉第一輪投票,介紹一下選舉方法——這解釋到各政黨和選民各自的參選佈陣和投票策略,而且也解釋到為何民調很難預測到全部投票結束後的各黨大概議席數目。
法國國民議會有577席,全國分成577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代表——法國本土有539席,海外省有19席(加勒比海島嶼Guadeloupe和Martinique、印度洋的留尼汪等),其他自治度較高的海外領土有8席(包括大溪地、新喀里多尼亞 Nouvelle-Calédonie等),還有11名議員代表海外居住國民,香港屬於「海外選區11」,這個選區包括西至伊朗的整個亞洲、全部大洋洲、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以外的全部前蘇聯國家。
跟英國大選一樣,這並非全國性選舉,而是577場選舉。每個選區都有其獨特性,候選人本身特質十分重要,選民並非只是投一個政黨,也要考慮是否讓那個人代表自己,選區本身各黨支持度變化的方向和幅度不一定跟全國各黨支持率相同,很難直接用全國民調來推算。
法國國會選舉較英國大選更複雜,因為英國是一輪投票,法國卻採取兩輪投票制。
法國規定:
1、如果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等於有效票的一半以上,以及等於選區登記選民的四分之一,他便當選
2、如果沒有人候選人符合上述資格,便要進行第二輪投票
3、在第一輪投票中,至少得票最高的2名候選人可進入次輪投票;其他候選人方面,得票相當於選區登記選民的12.5%也可在第二輪投票參選
4、在第二輪投票,得票最高者便可當選,沒有當選門檻
代入法國選民的心態,你也可以想像到:法國選民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投票的考慮因素是不同的,這跟法國總統大選一樣。
事實上,上屆2022選舉的民調一直低估了極右RN的實力,在第一輪投票前預測RN只有20-50席,在第二輪投票前預測35-55席,結果RN勝出88席。另外,中間派和泛左翼在2022國會選舉的民調支持率相若,結果中間派較泛左翼多約100席。
所以,第一輪投票前的議席預測基本上是亂來,上下誤差數十席,純粹是討論的starting point,以及應付一下傳媒總要報導、受眾也想看這些數字。有了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數字,才是討論各黨預計議席的開始,我們才知道究竟法國選民在想什麼,不可以單靠目前各黨的全國支持率來推算各黨當選議員數目。
法國國會選舉比總統大選更麻煩的是,後者一定是兩強對決,但國會選舉有機會出現三角混戰甚至四角混戰。
在2022國會選舉,第一輪投票的投票率47.5%,假設全部選區的有效票率都是這個數字,即是需要得票率達52.7%才能符合登記選民四分之一的要求而直接當選。要注意,投票率包括廢票和白票,有效投票率應該低於47.5%,即實際需要得票當選的比率要更高。
上屆2022國會選舉只有5人可以在第一輪投票當選。
用同樣的數字來計算,上屆要符合登記選民12.5%的得票率達26.4%,若再考慮到廢票和白票,得票超過27%才可躋身第二輪投票,排名第3的候選人很難有這個數字。上屆只有8個選區在第二輪投票出現三角混戰,2017國會選舉更只有1個選區,其餘全部是兩強對決。
不過,今屆國會選舉的投票率應該較往年同類選舉高很多,可能達到總統大選的超過七成。假設有效票是70%,那麼,得票率18%左右就可以晉身「決賽」,這意味「三角戰」選區將會增多,令第二輪投票有更多變數。
最後,談談法國國會大選一項特別的地方——投票方法。
大部份地方的選民獲發一張選票,上面寫了各候選人/候選政黨的名字,選民用筆或印章劃上他們想投的候選人。
在法國,選民獲發一個信封及幾張選票,每張選票只是Memo紙或者卡片的大小,寫有一名候選人的名字,選民在投票地點把不想投票的候選人的紙張掉入垃圾桶,把想投的候選人的紙張放入信封,然後把信封放入票箱。
大家眼力好的話,附圖那些選票,每張選票寫有2個名字,一個名字上面寫有 suppleant。法國規定部長不能兼任議員,但法國也有歐洲各國的議會制傳統,一些部長(尤其長期從政那些)為了獲得個人政治認受性,而且鋪路日後有政治根據地維持政治生命,他們明知自己會加入政府都會選議員,當選後便立即騰空議席,由這名 suppleant 暫代,候選人可在選舉講明誰人是 suppleant。當他離開政府,便可以重當議員,suppleant 需要讓出位置。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