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捷克在25及26日完成了首次總統直選的第二輪投票,在野中左政黨「公民權利-澤曼人民黨」(SPOZ)支持的候選人、前總理澤曼(Milos Zeman;上面照片為美聯社照片)以近55%得票率,擊敗執政黨之一「傳統責任繁榮09黨」(TOP 09)推薦、現任外長舒華辛堡(Karel Schwarzenberg),澤曼將在3月接替已連任2屆而不得再連任的克勞斯(Vaclav Klaus),成為捷克民主化後第3任總統。
捷克不屬於總統制度國家,共產政權倒台後,傳統上執政權由國會的多數派主導。不過,捷克改變總統由國會推選的傳統後,外界正關注,總統會否影響力大增,捷克逐步走向半總統制度--尤其是,目前總理尼卡斯(Petr Necas)領導的內閣由4個中右政黨組成(包括尼卡斯的公民民主黨ODS、TOP 09、公共事務黨VV及自由民主黨LIDEM),捷克可立即一嚐左右共治的情況,實驗一下總統直選而內閣又由國會選出下的政治互動。
捷克改變總統推選制度後,總統與總理之間的權力卻沒有變動,因此嚴格來說實權仍在總理手上。不過,根據common sense都會知道,一個直選出來的總統,他也可以聲稱自己有幾百萬票(澤曼獲得270萬票左右)的民意授權,對施政及人事任命上,應與由一班民意代表推舉出來的內閣有同等話事權,而間選的總統、甚至是由國會推選出來的總統,根本沒有這個認受性。
而且,總統拉票期間也開出不少期票,澤曼今次便以反對尼卡斯政府的緊縮政策,而澤曼也有連任壓力,他都要顯示自己上台後可令緊縮政策放寬甚至完全改變,因此一個直選出來的總統有壓力要影響內閣的決定。不少分析相信,澤曼一定會比前兩任總統--克勞斯及已故首任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更積極涉及國政。
這種「議會制還是半總統制」的疑惑,其實普遍存在於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中。西歐陣營中,撇除法國外,不少國家有王室,餘下有總統的,一些是國會推選(如德國、意大利),另外總統直選的,都已建立了議會優先、元首虛位的傳統。就算是芬蘭,也由冷戰期間偏向半總統制(甚至總統制),變為冷戰後的議會制。
不過,在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中,一方面承襲了共產政權時有一個總書記/總統、單一人物領導的習慣,但加入歐盟/申請加入歐盟時,又受西歐議會制潮流影響,於是「總統總理誰大?」的問題一直影響東歐國家。
即使憲法稱行政及政策方向的權力要歸總理領導的內閣,即使總統被稱為虛位元首,但「條文」上總統仍有不少權力,尤其是簽署法案(即否決法案)的權力,以及人事任命。至於實際執行上「根據總理建議」行使,還是自行決定,很大程度要看總統本身。例如在人事任命上,總統不一定要委任最大黨/多數派領袖做總理,就算委任出來後,也不一定要委任總理屬意的部長人選。
在捷克,哈維爾也曾嘗試施加影響力,但當時的總理卡勞斯克勞斯同樣強勢,最終哈維爾屈服而逐步淡出;但哈維爾克勞斯自己做了總統後,輪到他嘗試為總統擴大影響力,例如任內曾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超60次。而澤曼有了民意授權後,肯定與總理更會硬碰硬,尤其是尼卡斯內閣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少數派政府;而即使之後換上SPOZ領導的內閣,都會有一個疑問:究竟是澤曼領導SPOZ總理,還是後者有很大自主權?
其他東歐國家方面,各有不同發展。斯洛文尼亞、匈牙利就屬議會制,總統影響力很低;羅馬尼亞則目前總統與總理激烈權鬥,甚至試過爭拗誰出席歐盟峰會;波蘭目前總統和總理關係較和諧,但同樣有時會出現誰權大的問題。
至於對歐盟關係,由於澤曼沒有舒華辛堡般親歐盟,但一定不及克勞斯般強烈疑歐。即使歐盟政策由總理主導,但至少澤曼不會如克勞斯不斷高調發表抨擊歐洲融合的言論,因此捷克與歐盟的關係會大大解凍。
捷克不屬於總統制度國家,共產政權倒台後,傳統上執政權由國會的多數派主導。不過,捷克改變總統由國會推選的傳統後,外界正關注,總統會否影響力大增,捷克逐步走向半總統制度--尤其是,目前總理尼卡斯(Petr Necas)領導的內閣由4個中右政黨組成(包括尼卡斯的公民民主黨ODS、TOP 09、公共事務黨VV及自由民主黨LIDEM),捷克可立即一嚐左右共治的情況,實驗一下總統直選而內閣又由國會選出下的政治互動。
捷克改變總統推選制度後,總統與總理之間的權力卻沒有變動,因此嚴格來說實權仍在總理手上。不過,根據common sense都會知道,一個直選出來的總統,他也可以聲稱自己有幾百萬票(澤曼獲得270萬票左右)的民意授權,對施政及人事任命上,應與由一班民意代表推舉出來的內閣有同等話事權,而間選的總統、甚至是由國會推選出來的總統,根本沒有這個認受性。
而且,總統拉票期間也開出不少期票,澤曼今次便以反對尼卡斯政府的緊縮政策,而澤曼也有連任壓力,他都要顯示自己上台後可令緊縮政策放寬甚至完全改變,因此一個直選出來的總統有壓力要影響內閣的決定。不少分析相信,澤曼一定會比前兩任總統--克勞斯及已故首任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更積極涉及國政。
這種「議會制還是半總統制」的疑惑,其實普遍存在於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中。西歐陣營中,撇除法國外,不少國家有王室,餘下有總統的,一些是國會推選(如德國、意大利),另外總統直選的,都已建立了議會優先、元首虛位的傳統。就算是芬蘭,也由冷戰期間偏向半總統制(甚至總統制),變為冷戰後的議會制。
不過,在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中,一方面承襲了共產政權時有一個總書記/總統、單一人物領導的習慣,但加入歐盟/申請加入歐盟時,又受西歐議會制潮流影響,於是「總統總理誰大?」的問題一直影響東歐國家。
即使憲法稱行政及政策方向的權力要歸總理領導的內閣,即使總統被稱為虛位元首,但「條文」上總統仍有不少權力,尤其是簽署法案(即否決法案)的權力,以及人事任命。至於實際執行上「根據總理建議」行使,還是自行決定,很大程度要看總統本身。例如在人事任命上,總統不一定要委任最大黨/多數派領袖做總理,就算委任出來後,也不一定要委任總理屬意的部長人選。
在捷克,哈維爾也曾嘗試施加影響力,但當時的總理
其他東歐國家方面,各有不同發展。斯洛文尼亞、匈牙利就屬議會制,總統影響力很低;羅馬尼亞則目前總統與總理激烈權鬥,甚至試過爭拗誰出席歐盟峰會;波蘭目前總統和總理關係較和諧,但同樣有時會出現誰權大的問題。
至於對歐盟關係,由於澤曼沒有舒華辛堡般親歐盟,但一定不及克勞斯般強烈疑歐。即使歐盟政策由總理主導,但至少澤曼不會如克勞斯不斷高調發表抨擊歐洲融合的言論,因此捷克與歐盟的關係會大大解凍。
我覺得三個關鍵是
回覆刪除1.總統能不能隨時解散議會
2.任免總理需不需要議會同意
3.議會彈劾/罷免總統的門檻。
雖然其他權力也很重要,但當吵得不可開交時,上面是影響誰會吵贏還是沒人能吵得贏的關鍵XD
我覺得台灣現在的制度比較像美國...真的吵起來的話沒人能吵得贏,大概只能等到下次選舉這樣...
倒數第三段:
回覆刪除在捷克,哈維爾也曾嘗試施加影響力,但當時的總理卡勞斯同樣強勢,最終哈維爾屈服而逐步淡出;但哈維爾自己做了總統後...
最後這個 哈維爾 應是 卡勞斯/克勞斯?
謝謝提醒, 已經改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