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威尼斯星期二(12日)深夜錄得近代以來第二高的潮漲紀錄,187厘米,僅次1966年大水浸時創下的194厘米紀錄,造成2人死亡,該市進入緊急狀態。即使以經常水浸的威尼斯而言,這次潮漲也十分嚴重,市政府及居民不禁質問:究竟討論了半世紀的「摩西」防洪系統何時可以開始使用?
所謂「摩西」系統(MOSE),是「創新電動機械模塊」(MOdulo Sperimentale Elettromeccanico)的簡稱,1966年大水災發生後不久就開始討論是否興建,到2003年才開始動工,是意大利歷來最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原本2011年開始運作,但到現在仍未可以使用。那些基建其實已大致建成,但最新預計開始使用日期為2021年。威尼斯所在大區威尼托大區區長、51歲的Luca Zaia星期三也忍不住大罵,他讀小學時已聽過「摩西」系統,不明白為何到現在仍未使用到。
「摩西遲到」,某程度是符合大型基建定必超支延誤的意大利國情,而工程同時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問題就更複雜,本身來自聯盟黨的Zaia堅持,是否開始使用主要由中央政府(現由五星運動及民主黨組成)決定,把責任推向中央政府。「摩西」原本預算16億歐元(138億港元/529億新台幣/122億人民幣),最終埋單要55億歐元(474億港元/1817億新台幣/418億新台幣),超支一倍半,期間在2014年又爆出貪污醜聞,威尼斯市長在內多名官員被指控利用工程合約收受賄款,調查工作令工程又受延誤。
威尼斯是個位於潟湖的沿岸城市,「摩西」系統就是在湖外設屏障,當阿德里亞海潮漲時,升起屏障,阻隔海水與湖水。具體而言,系統在3個小島設置4個移動屏障,涉及78個閘,這些閘的內部平時會充滿水,在水底之內,當預測海水潮漲1.1米或以上時,就預先向閘的內部充氣,把水排出,令閘升起(即文首照片的情況;照片來自「摩西」系統官網)。類似的系統在倫敦泰晤士河、荷蘭低窪地區等都已有設置。
這次水浸,又惹來大家爭議,究竟是否跟氣候變化有關?威尼斯市長說「是」,但實質情況較簡單的yes or no複雜。
如果要答「no」的話,那是因為潮漲引起水浸,在威尼斯是正常的,超過1000年前建城以來就出現,類似這次潮漲的高度,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歷史上有多次記載。這個現象在威尼斯稱為acqua alta,簡單來說就是天文潮汐,在阿德里亞海,潮漲在秋季至冬初會較高,而如果吹地中海東南強風(這次水浸期間,當地風速達每小時100公里),會阻礙潟湖的水流出海,再加上假若由意大利半島的河流流向潟湖的水多了(例如下大雨),這幾個因素一齊出現,就會導致acqua alta。
Acqua alta一般來說,不算危險的自然現象,因為是可以預警的,水是慢慢流向市中心,而且每次維持3、4小時,待潮退後,市內就會水退,市政府會預早在路上搭設高台,方便行人繼續在街上步行,而如果在日間發生,居民也會自動把非緊急的約會提早或押後,避開潮漲。
阿德里亞海相對較長狹的形狀,以及威尼斯位處阿德里亞海的北端,都令該市的潮水漲退差距較其他沿岸地區更大。一些人為因素令這個現象加劇,例如居民抽地下水使用,令威尼斯沉降,單是過去100年就下降了12厘米,更接近水平面,潮漲時引發市內水浸的機會自然增加。另外,附近的運河多了大型郵輪行駛,會令潟湖平時的水面也較原本的高了,都加劇了acqua alta現象。而這些自然及人為因素,都跟氣候變化無關。
不過,也不能說acqua alta完全跟氣候變化無關,當中最主要是這個現象的未來發展,究竟會否惡化。簡單算術:如果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水平面上升——例如上升5厘米,那麼,1米acqua alta潮漲,便可對威尼斯市內構成原本要有1.05米潮漲的影響。「摩西」系統的設計是抵禦3米高的潮漲,近代最高紀錄是接近2米,但如果水平面升了1米,「摩西」系統就會完全失效。所以,不少人質疑「摩西」系統是否有用、是否值這個成本去興建。
水浸情況也越來越頻繁,而且嚴重的水浸多發生了,這是氣候變化影響威尼斯的另一證據。以聖馬可大教堂為例,其內部這次也被浸了,這是十分嚴重的,過去1200年,這次只是第6次,但已是連續第二年發生,也是20年來第4次。
所謂「摩西」系統(MOSE),是「創新電動機械模塊」(MOdulo Sperimentale Elettromeccanico)的簡稱,1966年大水災發生後不久就開始討論是否興建,到2003年才開始動工,是意大利歷來最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原本2011年開始運作,但到現在仍未可以使用。那些基建其實已大致建成,但最新預計開始使用日期為2021年。威尼斯所在大區威尼托大區區長、51歲的Luca Zaia星期三也忍不住大罵,他讀小學時已聽過「摩西」系統,不明白為何到現在仍未使用到。
「摩西遲到」,某程度是符合大型基建定必超支延誤的意大利國情,而工程同時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問題就更複雜,本身來自聯盟黨的Zaia堅持,是否開始使用主要由中央政府(現由五星運動及民主黨組成)決定,把責任推向中央政府。「摩西」原本預算16億歐元(138億港元/529億新台幣/122億人民幣),最終埋單要55億歐元(474億港元/1817億新台幣/418億新台幣),超支一倍半,期間在2014年又爆出貪污醜聞,威尼斯市長在內多名官員被指控利用工程合約收受賄款,調查工作令工程又受延誤。
威尼斯是個位於潟湖的沿岸城市,「摩西」系統就是在湖外設屏障,當阿德里亞海潮漲時,升起屏障,阻隔海水與湖水。具體而言,系統在3個小島設置4個移動屏障,涉及78個閘,這些閘的內部平時會充滿水,在水底之內,當預測海水潮漲1.1米或以上時,就預先向閘的內部充氣,把水排出,令閘升起(即文首照片的情況;照片來自「摩西」系統官網)。類似的系統在倫敦泰晤士河、荷蘭低窪地區等都已有設置。
這次水浸,又惹來大家爭議,究竟是否跟氣候變化有關?威尼斯市長說「是」,但實質情況較簡單的yes or no複雜。
如果要答「no」的話,那是因為潮漲引起水浸,在威尼斯是正常的,超過1000年前建城以來就出現,類似這次潮漲的高度,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歷史上有多次記載。這個現象在威尼斯稱為acqua alta,簡單來說就是天文潮汐,在阿德里亞海,潮漲在秋季至冬初會較高,而如果吹地中海東南強風(這次水浸期間,當地風速達每小時100公里),會阻礙潟湖的水流出海,再加上假若由意大利半島的河流流向潟湖的水多了(例如下大雨),這幾個因素一齊出現,就會導致acqua alta。
Acqua alta一般來說,不算危險的自然現象,因為是可以預警的,水是慢慢流向市中心,而且每次維持3、4小時,待潮退後,市內就會水退,市政府會預早在路上搭設高台,方便行人繼續在街上步行,而如果在日間發生,居民也會自動把非緊急的約會提早或押後,避開潮漲。
阿德里亞海相對較長狹的形狀,以及威尼斯位處阿德里亞海的北端,都令該市的潮水漲退差距較其他沿岸地區更大。一些人為因素令這個現象加劇,例如居民抽地下水使用,令威尼斯沉降,單是過去100年就下降了12厘米,更接近水平面,潮漲時引發市內水浸的機會自然增加。另外,附近的運河多了大型郵輪行駛,會令潟湖平時的水面也較原本的高了,都加劇了acqua alta現象。而這些自然及人為因素,都跟氣候變化無關。
不過,也不能說acqua alta完全跟氣候變化無關,當中最主要是這個現象的未來發展,究竟會否惡化。簡單算術:如果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水平面上升——例如上升5厘米,那麼,1米acqua alta潮漲,便可對威尼斯市內構成原本要有1.05米潮漲的影響。「摩西」系統的設計是抵禦3米高的潮漲,近代最高紀錄是接近2米,但如果水平面升了1米,「摩西」系統就會完全失效。所以,不少人質疑「摩西」系統是否有用、是否值這個成本去興建。
水浸情況也越來越頻繁,而且嚴重的水浸多發生了,這是氣候變化影響威尼斯的另一證據。以聖馬可大教堂為例,其內部這次也被浸了,這是十分嚴重的,過去1200年,這次只是第6次,但已是連續第二年發生,也是20年來第4次。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