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本文長版本放在Medium,觀迎前往閱讀】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uel Macron)今天(4日)起開始任內第二次訪華行程,為期3天,相較於去年首次訪華時選擇往較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西安,這次會去經濟味濃得多的上海,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再去北京。
法國官員在傳媒吹風會中,應該有記者問到馬克龍會如何處理香港議題,而官員的回答是「法國已透過歐洲的框架(即歐盟的聲明)發表法國的立場,呼籲各方克制、降溫和對話」,並說馬克龍訪華不是處理香港議題的合適框架。
有趣的是,貿易問題方面,法國也將拿歐洲來做擋箭牌,強調馬克龍是捍衛「國家和歐洲的」經濟利益。
馬克龍處理法中關係時,明顯著重歐洲的角色,強調法中關係即歐中關係,處理時要兩者一起處理,跟習近平討論時,他會指出自己的立場不只代表法國,也同樣是歐洲的利益。他這次訪華,便有候任歐盟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陪同,甚至德國教育部長卡莉赤(Anja Karliczek)也會聯同德國的代表參與法國的代表團,顯示馬克龍這次來華有歐盟及德國的支持。今年3月,習近平訪法時,馬克龍便臨時邀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席法中峰會,令峰會由一對一變成習近平一打三【文首照片來自法國總統府】。
以這個切入點應付法中關係,有多個原因。馬克龍本身是強烈親歐派,儘管未至於支持「聯邦歐洲」,但至少是主張加強歐洲一體化,因此在多個政策範疇也反映出這個傾向;而法國獨自跟中國討價還價,尤其是在商貿方面這樣做,根本不可能逼到中國讓步,法國一定要有整個歐盟做後盾,才可推動法國的利益。
馬克龍一方面要盯緊中美談判,法國和全歐洲都擔心,中美為了擺平他們之間的貿易戰,可能會同意一些不利歐企的條款,例如中國給予美國公司一些歐企不能分享的優惠;同時,歐盟對華出口中,主要由德國出口,佔了一半,其對華出口是法國的4倍,德國是有誘因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在對華關係方面犧牲法國等其他歐盟國家,所以馬克龍要綑綁住德國,確保歐盟27/28國、或至少法德兩國,在應付中國時保持一致。
在香港問題方面,法國官員雖然冠冕堂皇地說「已透過歐盟的聲明」表達立場,但馬克龍政府其實不想理會香港,那名官員其實都說得很白。我之前在G7聲明談及香港一事時已提及此點,而跟默克爾9月訪華時比較,更是明顯。
法國總統府自己對馬克龍第二次訪華定調為圍繞三大主題,最重要的當然是經貿,官員透露期間會簽署40多項合約,包括農產品、旅遊、能源、航天(應該是訂購空中巴士的飛機)、衛生等等,並會提出法國及歐洲企業近年投訴中國市場仍未開放及有很多限制的問題。
另外兩大議題是文化和環保,當中重頭戲是為巴黎龐比度中心(大陸譯「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上海分館揭幕,這是龐比度中心首間在歐洲以外的分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uel Macron)今天(4日)起開始任內第二次訪華行程,為期3天,相較於去年首次訪華時選擇往較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西安,這次會去經濟味濃得多的上海,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再去北京。
法國官員在傳媒吹風會中,應該有記者問到馬克龍會如何處理香港議題,而官員的回答是「法國已透過歐洲的框架(即歐盟的聲明)發表法國的立場,呼籲各方克制、降溫和對話」,並說馬克龍訪華不是處理香港議題的合適框架。
有趣的是,貿易問題方面,法國也將拿歐洲來做擋箭牌,強調馬克龍是捍衛「國家和歐洲的」經濟利益。
馬克龍處理法中關係時,明顯著重歐洲的角色,強調法中關係即歐中關係,處理時要兩者一起處理,跟習近平討論時,他會指出自己的立場不只代表法國,也同樣是歐洲的利益。他這次訪華,便有候任歐盟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陪同,甚至德國教育部長卡莉赤(Anja Karliczek)也會聯同德國的代表參與法國的代表團,顯示馬克龍這次來華有歐盟及德國的支持。今年3月,習近平訪法時,馬克龍便臨時邀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席法中峰會,令峰會由一對一變成習近平一打三【文首照片來自法國總統府】。
以這個切入點應付法中關係,有多個原因。馬克龍本身是強烈親歐派,儘管未至於支持「聯邦歐洲」,但至少是主張加強歐洲一體化,因此在多個政策範疇也反映出這個傾向;而法國獨自跟中國討價還價,尤其是在商貿方面這樣做,根本不可能逼到中國讓步,法國一定要有整個歐盟做後盾,才可推動法國的利益。
馬克龍一方面要盯緊中美談判,法國和全歐洲都擔心,中美為了擺平他們之間的貿易戰,可能會同意一些不利歐企的條款,例如中國給予美國公司一些歐企不能分享的優惠;同時,歐盟對華出口中,主要由德國出口,佔了一半,其對華出口是法國的4倍,德國是有誘因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在對華關係方面犧牲法國等其他歐盟國家,所以馬克龍要綑綁住德國,確保歐盟27/28國、或至少法德兩國,在應付中國時保持一致。
在香港問題方面,法國官員雖然冠冕堂皇地說「已透過歐盟的聲明」表達立場,但馬克龍政府其實不想理會香港,那名官員其實都說得很白。我之前在G7聲明談及香港一事時已提及此點,而跟默克爾9月訪華時比較,更是明顯。
法國總統府自己對馬克龍第二次訪華定調為圍繞三大主題,最重要的當然是經貿,官員透露期間會簽署40多項合約,包括農產品、旅遊、能源、航天(應該是訂購空中巴士的飛機)、衛生等等,並會提出法國及歐洲企業近年投訴中國市場仍未開放及有很多限制的問題。
另外兩大議題是文化和環保,當中重頭戲是為巴黎龐比度中心(大陸譯「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上海分館揭幕,這是龐比度中心首間在歐洲以外的分館。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