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如果)拜登上台的美歐關係

雖然我在fb page寫,一日川普未放棄入稟挑戰選舉結果,或相關挑戰未被法院駁回且不能上訴,我仍不會稱拜登已當選美國總統,但現實是川普可翻盤的機會甚低(而我也不認為這次大選有大規模舞弊)。也是時候看看拜登治下美國的對歐關係。或者,至少看看,美歐關係有什麼基本因素是不會受誰當美國總統而影響,有什麼會因為美國換了總統而有改變。

究竟是拜登抑或川普未來4年當總統,會在4方面對美歐關係有影響。

一、最根本的影響在於意識形態的分別,拜登會傾向多邊主義,川普則高度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由拜登取代川普,美國不會這麼敵視國際組織,例如世衛(WHO),美國應該會撤回退出世衛的決定(川普只是宣佈了這樣做,但完成相關程序要一年,拜登任內可以逆轉),並跟歐洲協調,從內部改革世衛。

世貿的情況也類似;關稅問題也類似。可以預期,拜登應該會盡快撤回那些川普主動挑起爭端的關稅,包括對歐關稅,也包括對中國的關稅。另外,拜登下的美國政府,應該會加強跟歐洲協調國際事務,例如對中立場。

從歐洲的角度看,拜登亦不會那麼容易跟專制國家走在一起。這主要是指土耳其,川普比較能容忍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政府,在歐洲近期不斷跟埃爾多安有爭拗下,歐洲不多喜歡美國這個政策。

當然,拜登也可以跟其他專制政權合作的,例如沙地阿拉伯,例如俄羅斯。

二、拜登和川普、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某些特定國際議題,立場完全相反。對中關係、以至大部份國際議題,美國確有兩黨共識,但仍有一些重要議題,兩黨立場分別很大。最明顯是氣候變化,拜登應該會重返巴黎協定。

地區議題而言,兩黨最大分歧應該是中東,拜登應該會重回他自己有份參與制訂的伊朗核問題協議。

btw,雖然這一點對以色列十分不利,以色列現任總理也肯定寧願跟川普合作,但我倒看不到以色列有政要或輿論猛烈攻擊拜登或民主黨,(至少表面上)對誰入主白宮也持開放態度,稱跟誰都可以合作。

三、川普某些對歐政策有點「鬥氣」成份,尤其是針對德國及其總理默克爾。正如第一點所說,川普反對多邊主義,他(及其外交智囊)對國際組織有敵視態度,這包括代表多邊主義/「全球主義」(globalism)的歐盟,川普政府某些對歐政策是「做多了」,似是顯露他討厭歐盟,多於真的有實質目的或意義。

以從德國撤兵為例,一方面撤兵數量較預期為多,而且把某些位於德國的駐歐總部或訓練基地撤走,這是無謂的,因為撤走後,總得要在另一個歐洲國家重新建立總部或訓練基地,美國要額外花一筆錢之餘,又不見得為何要這樣做。如果拜登上台,應該會把撤兵中無謂的部份取消。

四、承第三點,如果川普連任,再加上他在第二個任期沒有連任的壓力,他有機會在對歐政策等方面double down原本的方針,上述的「鬥氣」措施可能會加碼。

所以,整體對歐洲而言,跟拜登交手,一定好過跟川普。有個別歐洲國家的政府會相反,但那些是少數、例如,之後才再講這個情況。

雖然如此,但歐洲對拜登期望也不大。首先,拜登就算做到總統,也只是慘勝,而且民主黨未必控制到參議院(仍有席位到待1月的第二輪投票才分到勝負,民主黨仍有機會取得50個參議院席位),拜登的外交(及其他各方面)政策仍會受共和黨制肘。

更根本的是,川普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是美國現時的基本國策,無論誰上台、甚至是哪一些外交專家得勢,都改變不了。

對歐洲而言,川普2016年當選後不久,歐盟各國已決定加強防衛合作,默克爾過去幾年多次說「歐洲人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有關防衛合作已經啟動,不可能因為美國換上一個對歐洲較友善的總統而煞停,歐洲希望加強外交及防衛的獨立性,這條路不會改變

對美國而言,正如我之前在blog多次說,美國想減少在歐洲的外交及軍事付出,不是川普忽發奇想,也不是這一派的外交學者在川普政府得勢,才令有關政策可以開始推動。

希拉莉(Hillary Clinton)2009年出任國務卿後,首個外訪行程是亞洲,提出重返亞洲戰略,又說過要把美俄關係reset,可見川普想跟俄羅斯修好關係,不(純粹)是他「通俄」,而是整個國際環境令美國有誘因這樣做。

美國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深陷中東泥沼,發現對針對「9.11」的反恐行動沒幫助,再加上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大增,逐漸不需要中東的石油供應,這個大氣候令美國可以降低對中東的重視,繼而減少在歐洲駐兵。當美國減少了大西洋一側的關係,很自然會想重新加強太平洋一翼的外交,碰巧這個時期中國放棄「韜光養晦」戰略,放是奧巴馬年代的「重返亞洲」,在川普年代便變成強硬對中。川普跟中國硬碰是有其脈絡的。

再數遠一點,美國在克林頓年代已想由歐洲抽身,因為美國在歐洲有大量駐兵、跟歐洲關係密切,是為了在冷戰時期防範蘇聯,阻止共產主義席捲全歐而威脅到自己。當冷戰結束,歐洲的防衛確實應由歐洲自己承擔,只是南斯拉夫內戰顯示,歐洲沒有這個能力,美國才被迫出手收拾殘局。

再以由德國減少美國駐兵為例,幾個月前德國傳媒已打定輸數,就算拜登上台,美國都會撤回部份駐兵。當然,作為善意姿態,拜登可能下調減少駐兵的數目,但不會大幅減少。

始終,美國減少在歐駐兵是已決定的國策,而且美國在德國擁有最多駐歐士兵,是因為當年西德是冷戰的前線,如果以防範俄羅斯的角度看,前沿現時在波蘭、波羅的海等國,美國把部份在德駐兵調往那兒,也屬合理。

川普揚言要「美國優先」,但現實是任何一個國家、甚至省市政府,重來都是「X國/X省/X市優先」(香港特區政府例外)。川普政府被描繪成「瘋狂單邊主義」,但其實其政策中,有很多都是任何一個美國政府都會做的事,甚至川普只是繼承奧巴馬的政策。

以北約國家軍費為例,川普多次公開訓斥其他成員國的軍事不及GDP的2%。這個政策其實在奧巴馬年代已定下,而且是全體北約成員國都同意的,奧巴馬政府已不斷向歐洲施壓,增加軍費,只是奧巴馬政府私下批評,川普公開發炮。就算拜登上台,華府依然會繼續就此批評歐洲。

又例如經貿爭拗。拜登應該會放棄全方位貿易戰,撤回部份關稅,但這不代表美歐沒有其他爭拗,例如數碼稅,或是由奧巴馬政府在世貿提出投訴的波音/空巴補貼爭拗,這些議題是任何一個美國政府都會跟歐洲立場不同的,美歐在拜登——或任何人——做美國總統下,都會繼續這些議題角力。


之前相關文章:

2016年文章/ 川普勝選後 歐加強防衛合作

2017年文章/ 川普冷待,歐盟當自強——但做到嗎?

2017年文章/ 默克爾會晤川普——你想他們怎麼樣?

2019年文章/ 七十大壽峰會 北約平穩渡過

2020年文章/ 川普停WHO撥款 歐洲狂轟

【文首照片來自DW】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法國迷姦妻子案】前夫判囚20年 餘下50被告監禁3-15年 Gisèle盼社會正視性暴力問題

轟動全球的法國 Mazan 鎮長年迷暈姦妻案星期四宣判,受害人 Gisèle 的前夫 Dominique Pelicot 判以最高刑罰監禁20年,全部51名被告都被裁定罪名成立。

【Patreon文章】強姦的平庸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5人亡逾200傷

【更新了官方的正式傷亡數字】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香港—台北重登全球最繁忙航線 香港—曼谷打入十大排第7

英國旅遊數據統計公司 OAG 統計出2024年最繁忙航班 ,在香港台灣(官方)關係如此惡劣下,香港—台北線重登世界最繁忙國際航線冠軍,由去年第3升至第1,航班座位數目較第2的開羅—吉達多超過100萬,大概678萬個,較2023年大增48%。

倫敦租金大漲11.6% 樓價僅升0.2%

英國統計局(ONS) 星期三公佈11月樓市數據 ,倫敦租金按年升幅達11.6%,全英最高,較大不列顛(撇除北愛爾蘭的英國全國數據)的9.1%升幅和英格蘭的9.3%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