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一訪問意大利,跟意大利總理梅露妮(Giorgia Meloni)主要討論移民問題, 他表示,工黨政府有意研究意大利的「阿爾巴尼亞模式」,作為「務實」阻截英倫海峽偷渡的措施之一 。
台灣中央社發了一篇特寫分析文章<川普外交冷對待 歐盟未來當自強>,談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對歐盟出言不遜,稱歐盟快將瓦解下,歐盟/歐盟各國面對的困境。
歐洲對美國的依賴
要理解歐盟/歐洲為何會對川普的言論擔憂,請先看中央社報導中的以下這段:
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對歐洲漠視的態度,也有其歷史及結構性因素背景。他對歐盟十分看不順眼,的確有很強烈的川普個人因素,但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一直想由歐洲抽身而出。
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當時克林頓總統(Bill Clinton)盡量不想讓美軍介入,由歐洲盟友處理,但到波斯尼亞戰爭發生二戰後歐洲最嚴重的平民大屠殺,大家驚覺得歐洲自己無力處理,克林頓才無奈加強插手。
其下任小布殊(George W. Bush)因為「9.11」襲擊,整個外交重心都放在阿富汗及中東,無暇理會歐洲,甚至就伊拉克戰爭與法德為首的「舊歐洲」爭拗。
到奧巴馬(Barack Obama),他2009年上場就提倡「重返亞洲」,當時歐洲都有聲音提出,擔心歐洲不再是美國的外交重點,他與歐洲、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關係漸近,有更多合作,也是之後的事。
實際上,川普批評大部份北約國家的國防開支都很低,令美國花了很多軍費開支卻用來保護人家,這立場也不是始自他。他提到的「2%原則」——國防開支應等於GDP的2%,是在奧巴馬年代已訂立,奧巴馬政府已不斷要求歐洲各國提高軍費,已對美國花這麼多錢十分不耐煩。
由此可見,川普對歐洲的批評,或說「北約組織過時」,這些評論不完全無中生有,只是他用上十分直接/差劣的語氣來說出美國一直的立場而已。
歐洲早想「當家作主」
同樣地,面對川普上台,歐洲也早有心理準備,不能坐以待斃。川普在英國和德國報章的訪問中批評歐洲後,默克爾回應稱「歐洲的命運掌握在歐洲人手上」。但她其實早在訪問公開前,在1月12日一個公開場合發表演說時,已說過類似的話,指出不能期望傳統合作夥伴永遠都會與歐洲緊密合作,希望永遠依賴別人來處理自己附近的問題,這想法是十分天真。
我在去年11月也已寫過,川普上台後,歐洲各國知道,加強防衛合作更形緊急及必須。
因此,俄羅斯評論員Leonid Bershidsky在彭博撰文提出,川普減低美歐合作,可能反會令歐盟更強大,歐洲更會深化融合,因為「歐羅巴合眾國」更易向民眾推銷——最主要還是軍事上,因為大部份前東歐共產國家極不希望再被俄國控制,如果美國不保證她們的安全,她們只能投向歐洲區內大國,例如法國、德國,而且必須加強歐洲各國的防衛合作;而貿易上,很多歐洲國家依賴德國多於美國,如果有貿易爭拗,大部份歐洲國家寧願跟德國協調。
事實上,如果歐洲國家每個都花約2%的GDP在軍事開支上,而且有能力保衛自己,不用那麼多美兵及美軍設備放在歐洲,那麼,歐洲各國為何不自己組成防衛聯盟,而要繼續依靠北約呢?
談何容易?
不過,要歐盟/歐盟各國減少對美國依賴,說易做難。上述中央社報導已提及,歐盟/歐洲目前已是十分積弱的狀態,已面對很多難題,經濟差、難民湧入、恐襲威脅等等,歐洲各國還有沒有餘力去處理同樣可以有很多爭拗的加強合作,是個難題。
同樣地,從歷史看,歐洲想在防衛等多個範疇加強統合,也不是這幾年才說的事,二戰後甚至二戰前都有說過,但拉拖這麼多年都有進展,就知道當中難度之高。
目前而言,我不認為短期內再有歐盟國家會退出,但要歐洲數年甚至10年內在加強自身防衛等範疇,並有明顯成果,真的很難。
中央社報導最後稱:
歐洲對美國的依賴
要理解歐盟/歐洲為何會對川普的言論擔憂,請先看中央社報導中的以下這段:
"二次大戰後,因為美國推動的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讓戰後破敗的歐洲得以迅速從斷垣殘壁中重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成立也讓民主歐洲得以與共產東歐抗衡,確保歐洲安全;歐盟從最早的煤鋼共同體開始就和美國建立的密切、友善關係更是歐洲穩定的關鍵。"歐洲擔心的,不是川普大讚歐洲內的極右/反歐盟勢力,川普也不大可能會真的積極推動這些勢力去扳倒歐盟,問題的關鍵在於,歐洲對美國的依賴遠較大家表面看到的為大,歐洲其實跟日本和韓國一樣,繁榮和安全建基於美國的保護傘,形成了一個維持了超過70年的北大西洋同盟關係秩序。上述引文可解釋這點。
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對歐洲漠視的態度,也有其歷史及結構性因素背景。他對歐盟十分看不順眼,的確有很強烈的川普個人因素,但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一直想由歐洲抽身而出。
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當時克林頓總統(Bill Clinton)盡量不想讓美軍介入,由歐洲盟友處理,但到波斯尼亞戰爭發生二戰後歐洲最嚴重的平民大屠殺,大家驚覺得歐洲自己無力處理,克林頓才無奈加強插手。
其下任小布殊(George W. Bush)因為「9.11」襲擊,整個外交重心都放在阿富汗及中東,無暇理會歐洲,甚至就伊拉克戰爭與法德為首的「舊歐洲」爭拗。
到奧巴馬(Barack Obama),他2009年上場就提倡「重返亞洲」,當時歐洲都有聲音提出,擔心歐洲不再是美國的外交重點,他與歐洲、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關係漸近,有更多合作,也是之後的事。
實際上,川普批評大部份北約國家的國防開支都很低,令美國花了很多軍費開支卻用來保護人家,這立場也不是始自他。他提到的「2%原則」——國防開支應等於GDP的2%,是在奧巴馬年代已訂立,奧巴馬政府已不斷要求歐洲各國提高軍費,已對美國花這麼多錢十分不耐煩。
由此可見,川普對歐洲的批評,或說「北約組織過時」,這些評論不完全無中生有,只是他用上十分直接/差劣的語氣來說出美國一直的立場而已。
歐洲早想「當家作主」
同樣地,面對川普上台,歐洲也早有心理準備,不能坐以待斃。川普在英國和德國報章的訪問中批評歐洲後,默克爾回應稱「歐洲的命運掌握在歐洲人手上」。但她其實早在訪問公開前,在1月12日一個公開場合發表演說時,已說過類似的話,指出不能期望傳統合作夥伴永遠都會與歐洲緊密合作,希望永遠依賴別人來處理自己附近的問題,這想法是十分天真。
我在去年11月也已寫過,川普上台後,歐洲各國知道,加強防衛合作更形緊急及必須。
因此,俄羅斯評論員Leonid Bershidsky在彭博撰文提出,川普減低美歐合作,可能反會令歐盟更強大,歐洲更會深化融合,因為「歐羅巴合眾國」更易向民眾推銷——最主要還是軍事上,因為大部份前東歐共產國家極不希望再被俄國控制,如果美國不保證她們的安全,她們只能投向歐洲區內大國,例如法國、德國,而且必須加強歐洲各國的防衛合作;而貿易上,很多歐洲國家依賴德國多於美國,如果有貿易爭拗,大部份歐洲國家寧願跟德國協調。
事實上,如果歐洲國家每個都花約2%的GDP在軍事開支上,而且有能力保衛自己,不用那麼多美兵及美軍設備放在歐洲,那麼,歐洲各國為何不自己組成防衛聯盟,而要繼續依靠北約呢?
談何容易?
不過,要歐盟/歐盟各國減少對美國依賴,說易做難。上述中央社報導已提及,歐盟/歐洲目前已是十分積弱的狀態,已面對很多難題,經濟差、難民湧入、恐襲威脅等等,歐洲各國還有沒有餘力去處理同樣可以有很多爭拗的加強合作,是個難題。
同樣地,從歷史看,歐洲想在防衛等多個範疇加強統合,也不是這幾年才說的事,二戰後甚至二戰前都有說過,但拉拖這麼多年都有進展,就知道當中難度之高。
目前而言,我不認為短期內再有歐盟國家會退出,但要歐洲數年甚至10年內在加強自身防衛等範疇,並有明顯成果,真的很難。
中央社報導最後稱:
"面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歐盟領袖勢必得反求諸己,才能因應可能遽變的國際局勢。"物必先腐而後蟲生。現實是歐盟/歐洲本身有很多問題,川普的大嘴巴及毒舌只是令歐盟/歐洲的問題更明顯的展示出來,他不是歐洲問題的根源。
個人認為,川普正在幫俄羅斯(不論他有意還是無意)做兩件事:
回覆刪除一,解散歐盟以至北約,解決一個自蘇聯時代對俄國人「篤眼篤鼻」嘅組織/眼中釘,亦可加強俄國對歐洲的控制;
二,全面撤出對全球的控制,製造全球權力真空,讓中俄有機可乘,取而代之(然後中俄敵對,誰勝誰負,就係另一個問題了)
今早有華文媒體報導,美國退出TPP,澳洲邀請中國加入。有關報導是否真實有待查證(因為西媒沒有報導),但這卻是一個相當大的發展可能。
純屬個人意見。
川普者,川唐纳爱普京也。
刪除我上述留言背後整個思考是如此的:https://youtu.be/1LcQXxei5H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