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證mRNA技術可行 賓大兩學者奪醫學獎

諾貝爾獎季節又到, 2023年醫學獎頒給2名發展出 mRNA (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科學家,他們是美國學者 Drew Weissman 【照片右】和匈牙利學者 Katalin Kariko 【照片左】 。 評審委員會說,二人發現核苷(nucleoside)修飾,這是 mRNA 得以出現的關鍵技術,COVID19疫苗顯示,mRNA 有助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成功,協助世界應付現代其中一場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威脅。 Kariko 1955年生於匈牙利,截至80年代中前在匈牙利就學和從事研究,之後到了美國的大學工作至今,包括1989年至2013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2013年跳槽至德國企業 BioNTech,2022年從公司離職,202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匈牙利 Szeged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Weissman 1959年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畢業,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建立其研究團隊,因此跟 Kariko 做過同事,目前仍在賓大醫學院擔任教授,專門教授和研究疫苗。 二人2021年已獲頒「美國諾貝爾」的 Lasker 醫學獎 ,當時賓大發表聲明恭賀二人時說,他們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極具開創性,顯示之前多次研究令人失望的 mRNA 技術可以成為真,為這個範疇注入希望。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三王來朝

 我上週諾貝爾和平獎公布頒發給歐盟那一天,已在Twitter問道:究竟是歐盟常任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右相)還是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中間)去領獎?有關決定在17日拍板:歐盟三大機構的首長(三個都是President)齊齊領獎,除了范龍佩(他領導的機關是歐洲委員會)和巴羅佐,還包括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左相)。 暫時未有公佈,但有報導指發表得獎的演說的將是范龍佩及巴羅佐,而27個成員國領袖都獲范龍佩邀請出席頒獎儀式。 由這種古怪的領獎方式,就可以看出歐盟經常被人詬病的政出多門、人人是領袖的問題,這種機構之間的爭權亦是由歐憲起過去10年的改革主要議題,亦將是未來2年歐盟條約應否/如何修改的重要討論點。

過氣的和平獎得主

[歐盟歷史重要階段:上左/1951年簽署《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上右/1957年簽署《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中左/1992年簽署《馬城條約》,成立歐盟;中右/2002年慶祝歐羅貨幣及硬幣開始使用;下左/2007年簽署《里斯本條約》;下右/希臘不滿削支的示威] 近日狀態較差,但既然今屆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盟,這個網誌不可能不第一時間寫一篇post吧?! 委員會頒獎給歐盟的政治動機及政治訊號,十分明顯:歐洲人、尤其是各位政治領袖,千萬不要因為刻下的經濟困局而魯莽拆掉歐盟這個框架,千萬不要因為誰給誰 援助、誰指使誰削支而互相爭拗,甚至千萬不要重蹈兩戰期間30年代任由極右法西斯主義崛起當選的慘痛教訓,令歐洲大戰的溫床出現;歐洲的前路應是加強歐洲 融合,甚或建立「歐羅巴合眾國」,而非返回沒有歐盟或歐共體前的年代。

中德建交40週年

原來,10月11日是中國和德國(當時的西德,或德國人慣稱的「聯邦德國」BRD)建交40週年,跟中日建交一樣。又原來,跟日本一樣,德國都是在美國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1972年突然訪華後,急於跟北京建交。 不同的是,德國外長Guido Westerwelle訪華,慶祝兩國建交,而另一邊廂的中日建交週年紀念活動差不多全部取消。 中德建交史,可看德國之聲( 中文版 或 英文版 ,兩者內容一樣,但照片不同;上面德國外長Walter Scheel與中國外長姬鵬飛簽署建交文件儀式的照片,則兩個版本都有)。德國政府負責人權的官員有為德國對華不是只重經貿、也顧及人權問題辯護,可看此篇 英文版德國之聲報導 。

教廷的疑團

被視為近代史最受關注的天主教審判在10月6日結束,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的46歲管家Paolo Gabriele(照片中間;照片來自路透社)被裁定偷竊教廷機密文件罪名成立,判囚18個月。如果真的要入獄,Gabriele將囚禁在意大利的監獄,因為梵蒂岡和意大利有協議,意大利會囚禁梵蒂岡的囚犯。不過,教廷消息人士及辯方律師早已放風,教宗會立即特赦現時軟禁在梵蒂岡家中的Gabriele,Gabriele毋須入獄。 這宗案件備受歐洲各國傳媒關注,是因為傳媒預期會有很多教廷宮廷內鬥的猛料爆出--不過,傳媒似乎會失望,因為至少暫時,未見有更多驚人的猛料爆出。

格魯吉亞(暫時)實現和平政府交替

高卡索地區的格魯吉亞(Georgia)10月1日進行了歷史性的國會選舉,反對派聯盟「格魯吉亞夢想」以約54%得票率,擊敗執政聯盟「聯合國家運動」的約41%,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已承認落敗,格魯吉亞夢想的富豪領袖伊萬尼什維利(Bidzina Ivanishvili,上面照片來自他的官方fb)預料將當上總理。 格魯吉亞脫離蘇聯獨立後已有超過20年,之前2次更換政權都是在暴力衝突或革命下進行,包括2004年薩卡什維利上台,這次是該國第一次和平更迭政府。另外,格魯吉亞位處戰略位置,外界注視,在大選中被標籤為親俄的伊萬尼什維利上台後,會否令該國由親歐美轉回親俄,因此這個只有450萬人口的國家的大選,特別受歐洲傳媒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