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有理有據的主張被玩爛

我昨天在Patreon上載每天國際新聞summary(廣告時間:是的,我有Patreon,除了每天國際新聞綜述,一些文章我沒有在fb/blog分享的,歡迎訂閱,月費7.21美元,希望各位支持一下,網址: www.patreon.com/dungtaai   ),談及深圳有日本男童被殺,寫了以下一句:

大選前必備的暗殺陰謀

俄羅斯國營傳媒27日早上重點報導,俄羅斯與烏克蘭挫敗暗殺俄現任總理、肯定在3月4日大選再當選總統的普京(Vladimir Putin)的圖謀。有關報導可看 俄新社中文網的報導 (以及這鏈結下面的相關新聞鏈結)。 不過,大家似乎已經不再相信這是什麼真的暗殺,比阿扁當年的子彈更假--至少,陳水扁及呂秀蓮當年真的中槍了。 這一篇文章(英文) 說了,為什麼當局所指的暗殺計劃(即在普京由官邸至辦公室的道路中放炸彈埋伏)根本不可能發生;而 《金融時報》這一篇網誌 則說了,普京2000及2004年參選總統,以及上一次2008年總統大選前,俄羅斯經常都有這種暗殺或襲擊傳聞,但每次就算捉到疑兇,最後審訊都是不了了之。有一次是連環炸彈襲擊,死了很多人,但後來有陰謀論指,是俄羅斯情報機關自製出來,嫁禍給車臣武裝份子。 當然,不去探究竟這些陰謀論,至少表面上有2點令人覺得可疑:1、疑犯在1月已被捕,拖至2月底、離總統大選不足一週才公佈,影響大選選情的司馬昭之心,也太明顯了吧;2、其實有很多人想暗殺普京,大家不會覺得奇怪,畢竟普京當年是靠血腥對付車臣分離主義而起家,但就算根據官媒自己的報導,案件最多只能說有這個意圖,有關規劃仍在很初階的階段,根本不足以推上頭條、大篇幅報導。

德國哀悼極右受害者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哀悼仇外暴力受害人 德國23日悼念10名遭極右武裝份子殺害的人士,除了上面照片中在柏林音樂廳舉行的悼念會(照片來自 ARD的新聞片段 ,懂德文的話可按那個鏈結觀看),全國中午12時也默哀一分鐘。 恕網主「小人之心」,與其說這次是為10名受害者哀悼,倒不如說是為自己國家及社會哀悼--一如在音樂廳悼念會中致辭的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所說,她懇請受害者家屬願諒國家(題外話:這篇致在團結國家、向國民發表道德感召演辭原本由總統發表,但總統剛剛上週因誠信問題辭職,臨時臨急下改由默克爾頂上)。

歐匈對立

新華網:匈牙利對歐盟提議終止發放援助資金表示不解 歐盟執委會22日對匈牙利政府動真格,以對方財赤不符合要求,建議停止發放明年4.95億歐羅(51.2億港元/195.3億新台幣/41.6億人民幣)的地區援助基金,相當於匈牙利一年GDP的0.5%左右,直至對方同意採取措施,把財赤降回GDP的3%。 基本上,沒有人相信歐盟真的是因為財赤問題而出動這項從未動用的罰則來對付匈牙利,實際上歐匈關係目前有3個看似各自獨、但實際上互有關連的事件。

再見,小姐

學習法語的朋友,要update一下了。法國總理府在21日向各部門及各地方政府發出指令,要求在文件,例如國民遞交的表格中,盡量刪去會不必要地顯示出女士婚姻狀況的字眼,最明顯的就是Mademoiselle(小姐),然後所有女性都只能稱為Madame(原意是太太,或對年長女性的稱呼)。 很易理解,這個主要是女權份子要求,認為男士婚前婚後都只叫Monsieur,那麼,女性為婚前要叫Mademoiselle,婚後要改為Madame呢?上圖是來自一個要求改變這稱呼的組織的網站http://www.madameoumadame.fr/。

芬蘭第一先生「偷窺」

這是快將卸任的芬蘭總統哈洛寧(Tarja Halonen)之前訪問丹麥時,出席丹麥歡迎國宴的片段,哈洛寧被拍到偷看坐在身旁的丹麥公主的「事業線」,而且頗鬼祟......

多瑙河浮冰

之前說過,歐洲當時嚴寒,其中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水災。 現在天氣似乎轉暖了,塞爾維亞遇到另一個問題:多瑙河原本結成的冰開始快速融化,並變成浮冰隨河流由上游流向下游,流動時結果撞向船隻及河岸餐廳,或是把這些建築推向下游。 上面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內一個地區Zemun的情況,那兒在週末有超過100艘船隻損毀,尚幸沒有造成人命傷亡。

習近平為何訪問愛爾蘭?

抱歉,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看過愛爾蘭報章的報導,都找不到答案。但不理習近平挑選愛爾蘭作為其「升班試」三站行程之一的目的為何,對愛爾蘭來說,最重要的是為愛爾蘭帶來商業機會及大量職位,例如上面《愛爾蘭獨立報》20日頭版所寫。

高克將擔任下任德總統

正如我之前說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聯同另外四大黨黨魁在19日晚上宣佈,一同推舉前東德人權鬥士高克(Joachim Gauck)做下任總統(上面照片來自德國明鏡;左起:綠黨兩名聯席領袖Cem Oezdemir、Claudia Roth;社民黨領袖Sigmar Gabriel;高克;默克爾;基社盟黨魁Horst Seehofer;自民黨黨魁羅斯勒Philipp Roesler) 一年半前,社民黨及綠黨就是推出高克做候選人,如果當初默克爾聽聽黨內聲音,委任另一名屬「自己友」、但相對不那麼黨派色彩強的人做總統,她今天就不用要推薦反對派的人選做總統。 題外話:高克做了總統後,德國將同時由兩名德東人士擔任總統及總理。 德國之音中文網站報導

拉脫維亞否決「俄語公投」

香港電台:拉脫維亞公投否決俄文成官方語言 上面路透社的照片,是拉脫維亞(Latvia)公投的選票,似乎選票應該沒有俄文! 正如上述港台報導中所說,俄語是否拉脫維亞官方語言之一,這是重要問題,至少有2個原因:1、俄語人口/俄裔佔拉脫維亞逾200萬人口中的約三成(港台指超過1/4,俄羅斯傳媒指有超過四成,其他外電則指大概有三成,亦即大概有60萬人);2、懂得拉脫維亞語是成為拉脫維亞國公民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目前有大概30萬拉脫維亞俄裔人士沒有拉國公民權,不能投票,甚至不能取得護照,變成無國籍人士。

早知如此 何必當初

德國總統伍爾夫(Christian Wulff)在17日宣佈辭職,是德國約一年半來接連第二位因政治爭議而提前下台的德國總統。事件迫得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臨時取消出訪意大利的行程,留守柏林處理危機。上面是二人17日發言的片段,有英文字幕。

暫時平靜數天

經過超過11小時辯論,希臘國會終於通過新一輪削減開支方案,票數為:贊成199、反對74、棄權5、22沒投票。 左派PASOK有22人倒戈投反對票,右派新民主黨21人投反對票,極右LAOS則有2人不跟黨立場投贊成票,一晚內這45人已全部被即驅逐出黨,或引來希臘政界勢重編。 對市場及如網主般隔岸觀火者來說,或者可以暫時安靜幾天。但對身陷問題中心的希臘人而言,分別不大。上面來自希臘新聞網站www.athensnews.gr的電視畫面取圖可見到,國會辯論之時,外面雅典市中心大混亂,焚燒大廈及與警察衝突。

名車與報稅不相稱

最新一期 彭博雜誌有一篇文章 ,關於意大利政府近日加強打擊逃稅的行動,該文章主要報導「截車追稅法」--即在主要公路截停名車,要求交出持有人的登記地址等資料,資料然後交給稅局,再由稅局查看該人(或該公司)向稅局申報有多少收入,如果收入低得不合理,便會要求該人(或該公司)解釋如何購得名車。 在彭博通訊社的網站,上述文章的配相是上面來自美聯社、Guardia di Finanza(稅局官員?)在1月底於米蘭一間商店搜查的情況,這又令網主想起,一起意大利華人僑領已警告,華人社群會是意大利追稅行動的目標之一。

希臘達成削支協議......協議破裂

昨天不寫希臘財政問題是明智的。昨天寫的話,就是希臘3個執政黨就削支方案達成協議,第二輪拯救希臘方案有望通過。 但昨天入睡不久後,便傳來歐羅區財長會議決定仍不批准第二輪拯救方案,歐羅集團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會後開記者會,提出3個要求--除了上面片段中指希臘國會必須在12日或之前通過削支方案,以及在下一次歐羅區財長15日再開會前再找出3.25億歐羅(33.2億港元/126.6億新台幣/26.9億人民幣)削減開支項目外,還要三大黨領袖簽紙,白紙黑字寫三黨支持方案。其他歐羅區國家態度之堅決,可從容克這句話看出:不執行,不撥款。 更壞的消息在10日傳來,希臘三黨執政聯盟已變成兩黨聯盟,較小的極右政黨LASO退出內閣,莫說通過削支方案,連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政府也搖搖欲墜,又令希臘破產的機會增加。

正義法官隕落

西班牙最高法院在9日一致裁定,在美歐十分知名的「人權法官」加爾松(Baltasar Garzon;上面圖片來自西班牙RTVE影片片段,這是加爾松在法庭為自己申辯的畫面)違規,需要禁止在任何司法機關工作11年,期間亦不能擔任與法律有關的工作,不得上訴。加爾松56歲,11年後是67歲,某程度上,裁決是對加爾松的法律生涯宣判死刑。 加爾松案在西班牙以至歐美及拉丁美洲都十分具爭議性,涉及西班牙政治及歷史,以至國際法的爭議。

金融交易稅 九國暗示先行

9個歐盟成員國財長(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芬蘭、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在2月7日發信予歐盟輪任主席國丹麥,要求加快研究歐盟執委會去年公佈的金融交易稅(FTT)措施,以便歐盟FTT法令草案可以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法案審議工作。 這封信件看似平平無奇,但玄機在聯署發信的國家數目「9」--歐盟條約有名為「加強合作」( enhanced cooperation )條款,在有至少9個歐盟成員國希望加強融合下,相關國家是可以在歐盟框架下自行先推出有關政策,其他成員國希望加入時才加入也沒有問題。因此,這9個國家是向其他成員國施壓。 丹麥的回覆是「歡迎」9國的提議,主席國正在「研究如何在技術層面回應有關要求」。「技術層面」,即如何在成員國財長會議討論有關議題。回覆這麼冷淡,是因為丹麥是跟英國、愛爾蘭、荷蘭等屬反對FTT的陣營。且看丹麥如何應付德法兩國的壓力。

寒流

全歐洲近日十分寒冷,這樣的天氣也已有幾天了。剛剛查看歐洲的新聞網站,似乎還要持續到週末。這次似乎真的十分寒冷,我往RTBF看比利時天氣報告時,發現我之前所住的地區晚上最低氣溫也有零下10度--那個地區算是接近沿岸,不像布魯塞爾,該區正常下冬天也很少在零下。至於全歐洲天氣,可看上面來自RTBF網站的地圖。

默克爾薩爾科齊「合體」

法國和德國在2月6日進行了一場應該是全球首創、亦十分突兀的領袖訪問--德法兩間電視台(碰巧兩個都是「第二台」France 2及ZDF)在巴黎愛麗榭宮進行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的聯合訪問。 上面是來自France 2的片段,可以看到,兩台各自派出的記者及默克爾和薩爾科齊都沒有帶上耳機,各自用回德語和法語發言,似乎沒有即時傳譯,問題應該是一早已提交,然後按次序問出,兩位受訪者則按次序答問題。

英女皇登基60週年

今天2月6日是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登基60週年,為英國約4個月的慶祝活動揭開序幕,亦是英國歷來第二次慶祝一位君主登基鑽禧週年,因此2月5日週日早上,伊利沙白二世往一間教堂出席禮拜時,也有不少傳媒追訪。

蝗蟲

近日香港有關「蝗蟲」的辯論,令我想起7年前德國政壇也有過使「蝗蟲」的比喻。 那是社民黨仍是德國最大執政黨的年代,那是金融危機仍未爆發、基金四出高價收購公司然後以更高價賣出圖利的年代,那是德國就業市場仍面對勞工改革、工人仍面對頗嚴重失業及薪金低迷的年代。 社民黨主席門特費林(Franz Muentefering)在2004年年底一個黨內部會議中,以「一群蝗蟲」來比喻私募基金,理由是這些基金透過借款來收購公司,不斷裁員和精簡架構以提高盈利後,再出售公司或上市來賺快錢,不理被裁員工的生計,不理公司所在地的社會因有一大班員工失去工作而所受的打擊(需知道,外國有很多鎮是靠單一公司聘請大量員工,一旦公司撤出該鎮或大量裁員,該鎮政府及其他依賴向這些工人提供服務的人士的收入都會沒有着落),情況就如同一群蝗蟲,只會季節性地來到一個地方,吃掉所有農作物後便走掉。 蝗蟲比喻之後繼續在黨內流傳,最終被爆出來,金融界、商界以至「蝗蟲來源國」美國固然不滿,批評這是民粹,甚至是反資本主義,是想搞共產主義。但門特費林企硬,繼續公開這樣形容,之後還列出一張「蝗蟲清單」,點名指高盛、德意志銀行、一個德國投資基金和九間外國私募基金是「蝗蟲」。 當時是2005年上半年,社民黨民望大落後,「蝗蟲」比喻被視為該黨為之後的大選作準備,挽救民望。不斷面對公司撤出海外的德國人當時對這個比喻十分受落,但最終社民黨還是落敗,未能連任總理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