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食隻貓、食隻狗、食隻寵物——春田的海地移民議題

川普在星期二晚的電視辯論說出「俄亥俄州春田市的海地移民正在吃貓、吃狗、吃當地人的寵物」謠言,令春田的海地移民進一步由一個小鎮的市政問題變成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國政議題,無端變成美國移民政策爭議的象徵。

氣候變化會議COP21簡介

巴黎氣候變化會議今天(30日)開始,其實這個會議是什麼呢?不妨來個「簡」介。

第三勢力當選阿根廷總統 一世紀首次

寫寫拉丁美洲新聞。22日,阿根廷進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果反對派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上面照片來自BBC;右邊是他的妻子,模特兒出身,現在是一間服裝公司老闆)以不足3個百分點得票率擊敗執政陣營的肖利(Daniel Scioli)。這被形容為「變天」,在英語傳媒以至新華社的報導,這「變天」一般被解讀為「右派結束左派12年執政」,但在西班牙語傳媒,馬克里當選的歷史性,卻不在結束左派12年統治這麼簡單,而在於馬克里既非貝隆派(Peronism;或譯庇隆派)、亦非「激進派」(Radicals)的出身,因為阿根廷過去一世紀的政局,並非傳統的左右對抗,而是由這2個同樣偏左的派系主導。 有趣的是, BBC西語網站 列出馬克里當選的五大獨特性,當中第一點就是他「非貝非激」的背景,但 BBC英語網站 即使也有類似的分析文章,也已把這點刪除,重回西歐/英美傳統的「左右」框架來解讀馬克里上台。這不難理解,因為要提到「非貝非激」,便要至少由19世紀的阿根廷政治發展開始談起。

情報工作失敗 情報邊境工作終須歸一

法國19日證實相信是巴黎黑色星期五恐襲的比利時籍摩洛哥裔主謀阿巴烏得(Abdelhamid Abaaoud)在18日的聖但尼市(St. Denis)警方圍捕行動中喪生。恐襲疑犯被殺,絕對不值得高興,這消息反而更令人擔心——恐襲後,歐洲多國的情報機關一直放風稱,阿巴烏得身在敘利亞,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他竟然身在巴黎市郊,儼如對歐洲各情報機關摑了一大巴掌,情報工作缺失十分嚴重。

巴黎恐襲測試歐洲防衛合作

從觀察歐盟運作的角度,法國對應巴黎襲擊案的其中一項措施,會對歐盟運作/歐洲融合有極深遠的意義,那就是首度有歐盟成員國動用《歐盟條約》(TEU)第42條第7款(下稱42.7條),要求其他成員國向本土受襲擊的法國提供協助。 42.7條俗稱「互相防衛條款」,當初加插此條款時,原本以為只是花瓶,只是顯示歐盟各國有意推動歐洲防衛合作的擺設,沒人想過真的會有國家行使。而法國動用此條款,十分符合法國在二戰後一直至今的防衛戰略——推動歐洲的、國家間的防衛合作,以提高/保住法國在全球的軍事影響力。

奧朗德做俄美媒人?

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16日在凡爾賽宮向國會兩院議員就巴黎恐襲案發表演說,公佈法國政府多項打擊「伊斯蘭國」(ISIL)的措施,措施要點可看文末,這po只想講一點:奧朗德表示會拉攏俄美聯手在敘利亞打擊ISIL。 兩個關係不好甚或敵對的軍事強國聯手行動,如果事成,應是二次大戰後首次,奧朗德的外交手腕如果強到可以做到這點,挾法國遭襲擊的道德高地來迫俄美妥協合作,他更可名留青史。不過,在法國政壇被譏為「軟如布甸」的奧朗德能否做到這點?

莫倫貝克--歐洲極端伊斯蘭主義溫床

巴黎「黑色星期五」連環襲擊案,目前調查其中一個焦點放了在鄰國比利時,該國事發後翌日14日(週六)已採取拘捕行動,並正通緝一名男,目前其中一個說法,數名(ISIS稱派了8名施襲者,但法國暫時只證實有7名施襲者死亡,即有可能仍有一人在逃)施襲者以及幫兇中,包括了比利時三兄弟,他們一人已死亡,一人被捕,另一人就是那名通緝男子。 調查矛頭指向比利時,尤其是大布魯塞爾區的莫倫貝克區,不少法國傳媒都說,莫倫貝克區已經成為歐洲極端伊斯蘭主義溫床,甚至連比利時自己都是歐洲極端伊斯蘭主義的樞紐,這令比利時政府十分尷尬。

Why France?

晚上在專頁及Twitter上傳了兩個「政治不正確」(或曰是「網民間政治不正確」)的訊息,其中一個是上面的那一個。看到不少人第一時間就說,巴黎襲擊是難民湧入歐洲之過,或者說這是伊斯蘭教之過,「就算未必關敘民事,都一定要阻止歐洲進一步回化」(網友Adam Leung語),說實話,我完全不同意。 一如以往,從來覺得單靠臉書的三言兩語甚或Twitter的140字很難說清自己的想法,因此再寫下此po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另一個政治不正確的status,也會有更長的po去說明我打那句話時在想什麼)。

歐盟標籤殖民區產品 以色列直斥:納粹

歐盟執委會在11日通過 新指引 ,要求日後以色列產品在歐盟28國售賣時,有關來源地一欄,必須分清究竟是在以色列本土生產,還是在以色列殖民區生產。歐委會強調這只是技術性修訂,但以色列大發雷霆,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直斥這是納粹、反猶,跟納粹德國當年把猶太人生產的產品標籤,並呼籲德國人杯葛的做法沒分別。以色列已立即停止跟歐盟就中東問題的雙邊對話。 這看似是技術性、歐盟強調只屬消費者保障政策範疇的指引,卻能引起歐以爭拗,反映出雙方關係目前「只屬一般」,甚至是不佳。

葡國右派政府倒台 歐洲極左繼續前進

葡萄牙國會10日通過決議,否決新政府的施政綱領,令剛獲任命出任第二任總理11天的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照片左,握手者)倒台,左派社會黨黨魁科斯達(Antonio Costa,照片右,照片來自葡國報章Diario de Noticias)「應該」會上台並領導左翼四黨聯盟政府。 這次否決,一如所料但又意想不到,同時反映歐洲極左翼並未因希臘上半年出現大問題而受到打擊,反而繼續以另一種形式增加影響力。歐洲民眾對緊縮政策的怒火並未降溫。

加泰9點獨立宣言全文

加泰隆尼亞議會在11月9日通過決議,宣佈開始獨立。這份9點獨立宣言,略譯如下:

羅馬尼亞總理終肯下台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一間夜店上週五(10月30日)發生大火,造成32人死亡,近200人受傷。傷亡慘重,但這場大火原本看似沒有什麼政治含意,結果卻在5天的11月4日,導致總理龐泰(Victor Ponta,上面照片來自路透社)為此引咎辭職,率領內閣總辭。 羅馬尼亞不算大國(即使在歐洲而言),總理下台沒什麼大不了,但當考慮到龐泰在位3年半所涉及的醜聞之多,而且他是該國首位任內被起訴貪污等罪行的總理,他卻依然拒絕下台,就會理解他這次因為前一晚(3日)有2.5萬人上街抗議夜店大火而自願辭職,有多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