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06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普京首開名評Navalny:願釋放他惟換囚前對方死亡

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束投票後不久, 高票連任的普京星期日晚舉行勝選記者會 ,首度點名提及納凡尼(Alexei Navalny),表示自己願意釋放他,跟西方換囚,可惜未來得及落實,對方便已死亡。

西班牙展開跟埃塔對話

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Jose Luis Rodriguez Zapatero)29日正式宣布,政府啟動跟巴斯克分離主義武裝組織埃塔(ETA)進行對話,但承諾不會為了對話出現進展而付出任何政治代價。 不過,西班牙政府仍十分謹慎,薩帕特羅是在國會內向傳媒發表全國電視直播演說來作出有關宣布,而不是在國會全體會議這更鄭重的場合;政府目前是啟動「對話」,而非「談判」;副首相德拉維加(Maria Teresa Fernandez de la Vega)也表明,一切對話順從認受性和法治國家的原則進行,並要建基於「(埃塔襲擊)受害者的永遠記憶」,還提醒各界雖然對和談充滿希望,但也要對進展保持審慎。 西班牙人十分支持政府推動巴斯克和平進程,但對跟殺死了很多人的埃塔進行談判十分反感-雖然支持跟埃塔直接對話的仍佔多數,但反對的人數不少,而最大反對黨右翼的人民黨也強烈反對跟埃塔進行談判。

節錄龍應台文章-17歲德國青年談民族身份

文章是龍應台在香港明報登出的《今天這一課:品格》,其實是談及台灣罷免陳水扁的,但當她講及任何國家都有其歷史負擔時,引述一名17歲德國青年給她的電郵(應該不是她的兒子吧?),該青年以第一身訴說自己在世界盃期間對德國民族身份的體會。雖然網主在此已寫過2次,但一個德國人自己寫,又要是中文而不用翻譯 =P,就不妨轉貼一下:

德國國旗重見天日-再談世界盃與德國民族身份

世界盃已經去到淘汰階段,不妨再引述一些關於世盃+德國民族身份問題的文章( 之前已寫過世界盃與德國民族身份 )。台灣《中國時報》6月25日評論版一篇文章《世足背後的國族幽靈》,簡述了二戰後至今屆世盃分組賽時,足球與德國民族主義及政治的關係(有轉貼,見下),文章並未為德國民族主義在今天發展成怎麼樣的情況而下定論,但英國《泰晤士報》6月19日的報道《After 60 years of shame, Germany flies the flag again》則較樂觀,認為德國已成功走出納粹和二戰的陰霾。 簡單講講《泰晤士報》報道的內容:文章指德國人在今屆世盃期間已可輕易地喊出「德國!德國!」(Deutschland! Deutschland!),70萬人上街慶祝首名出線時也毫無顧忌地大肆飄揚德國國旗--甚至有些年輕女士要購買黑-紅-黃德國國旗三色的內褲,以便觀賽時,德國隊一入球便可以掀起裙子,展示內褲以示歡呼(各位支持德國隊的男士是否會雙重歡呼呢...)。

蘇格蘭人的原罪:白高敦拜相遇難題

英國財相白高敦(圖片來源:BBC) 正當各界都認為英國財相白高敦/布朗(Gordon Borwn)差不多篤定成為下一任英國首相時,《每日電訊報》卻提出一個新問題:究竟本身是蘇格蘭人的白高敦,會否被英格蘭人接受做英國首相呢? 英格蘭和蘇格蘭人一向有心病不是新鮮事,畢竟所有近鄰總會瞧不起對方(就算雙方十分需要對方),只要未嚴重至爆發種族衝突甚至開戰,互相取笑也無妨,但《每日電訊報》提出的蘇格蘭/英格蘭互相不滿對方的問題,已遠超社會上的心病這麼簡單,而是英格蘭人開始問一個問題:究竟蘇格蘭人在國會的權利是否過大?

連任又如何:法國的例子(一)

不妨寫寫網主對「全球」政治的個人觀察,就是全球政治好象有兩大趨勢:社會「兩極化」和領袖「跛腳化」。(全球者,純粹是很多國家和不只是某一洲某一區域而已;趨勢則純為自己觀察,並不是什麼權威學者提出) 兩極化,即全國民意二分化,美國就保守/福音派vs開明(Liberals)/非福音派,歐洲就以左vs右出現。早前已有很多文章寫及,包括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可到以下鏈結: 1. 意大利大選爭持激烈 2. 意大利大選:這個年代的「拖泥帶水」病徵 3. 歐洲「左不成、右不就」(包括德國大選前瞻(上):經濟政策成焦點 削減福利仍猶疑) 4. 法國學運挑戰資本主義 這次想寫的是集中在領袖「跛腳化」、特別是「強勢」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