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4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利率事隔15年重返正數 日本銀行社員學習新形勢

日本央行今天(19日)17年來首度加息,而且利率自2009年後即將重回正數, 路透報導 ,日本的銀行要教導職員,學習如何在正利率世界下工作。

國宴風波

又來到看歐洲看法文的時間,這次要學的字是:dégueulasse。意思是嘔心。例如,想說食物難吃到想嘔,便可以用這個字--就正如法國外貿部長布莉克(Nicole Bricq)在上面影片中形容26日法國政府招待習近平的晚宴。

歐盟最年輕總理

 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在26日選出新總理羅伊瓦斯(Taavi Roivas),接替任期橫跨3屆國會會期但目前民望低迷的安西普(Andrus Ansip)。羅伊瓦斯年僅34歲,是歐盟最年輕的總理,打破一個月前上台的意大利總理倫齊(Mateo Renzi)39歲紀錄,1979年出生。3、4年前香港還在討論「80後」,在歐洲,80後也快要可以當總理了。 上面的照片來自他的Facebook,這張算是「老成」的了。網主忽發奇想:究竟目前歐盟的領袖年紀有多大呢?無聊下,做了以下的表:

「成功爭取」凍結電費

英國第二大電力及煤氣公司SSE在26日宣佈凍結加電費至少3年至2016年,在英國政壇引起一場口水戰。剛巧今天是每週首相質問時間,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便趁機質問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當初工黨提出他們明年5月一旦當選便會強制凍結電費煤氣費20個月時,保守黨說不可行,而一些工黨中人都私人向傳媒強調這是工黨的功勞,但卡梅倫立即反駁說,電力公司可以減價,是因為政府削減了環保額外徵稅,強調這是現政府的功勞。 兩大黨魁都爭着聲稱是自己「成功爭取」,可見這項議題在英國十分重要。大家可以自己看看上面二人的辯論影片。英國議會的兩黨黨魁辯論是很嘈吵的,兩邊議員都不時叫囂,要議長大呼「order」,而兩人的辯論速度都很快,一邊一坐下來,另一邊就要立即站立反擊,中間沒有絲毫可思考如何回答的餘地。

國民陣線冒起 共和陣線沒落

 (國民陣線黨魁瑪蓮勒龐;France 2電視台照片) 法國23日地方選舉第一輪投票,最令人矚目的是極右政黨國民陣線表現優異,該黨已成功「零的突破」,在其中一個城鎮一舉得票過票,而首度奪得市長/鎮長一職,而在至少3個城鎮也有機會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第一而控制市府/鎮府。 就在國民陣線冒起的同時,UMP和社會黨似乎不再會聯手封殺國民陣,主流左右大聯盟的「共和陣線」沒落,讓國民陣線更有機會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更多城鎮的選舉。

巴黎第一位女市長

[更新:最終一如所料,伊達高成為巴黎首位女市長] 法國全國在23日和30日進行兩輪地方選舉投票,最大的焦點落在巴黎地選,因為地選過後,巴黎將出現首位女市長,問題只在是哪一位?「民調」顯示,社會黨的現任副市長伊達高(Anne Hidalgo,照片右,照片來自法國《世界報》)篤定成為下任市長,接替擔任了她13年「上司」的德拉諾埃(Bertrand Delanoe),排第二的是中右UMP前生態部長歌絲烏絲高-莫里謝(Nathalie Kosciusko-Morizet,照片左,下簡稱NKM),但她勝出的機會極微。 目前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政府民望極低,一般來說,這應不利社會黨的地選選情,但巴黎市長寶座是例外。首先,德拉諾埃政府13年執政尚算不俗,其中最成功的是免費單車(Velib)計劃,因此社會黨仍可以在巴黎站穩陣腳。但更重要的是巴黎市長的選舉制度。

土耳其府院之爭

 近年不時出現網絡令一件小事變成政治大事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土耳其出現。土耳其政府21日突然封鎖Twitter,儘管總理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照片右,路透社照片)近期不斷說要封鎖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網站,批評這些網站「散播中傷他貪污的謠言」,但當封鎖令真的出現,土耳其人的反彈意想不到地大,似乎埃爾多安這位在位11年的政治強人政治生涯可能已進入倒數階段。 不少土耳其人不理禁令,翻牆繼續出tweet,甚至比之前更多--每分鐘平均有約1.7萬個推文來自土耳其。不少政客、包括執政公義與發展黨(AKP)要員,都繼續出tweet,但最惹人關注的是總統居爾(Abdullah Gul,照片左)都公然違反禁令,刻意透過Twitter來表達對封鎖Twitter的保留。不禁要關注:埃爾多安和居爾這對多年老拍擋是否快將決裂?

紙老虎

  (歐盟外交高級代表艾嘉蓮在會後見記者;照片來自歐盟官方網站) 歐盟28國外長開會通過了就克里米亞公投作出制裁,對21個人制裁,包括禁止入境,以及凍結他們在歐盟的資產。這21個人主要分為3類:烏克蘭內拒絕承認新的看守政府的人,主要是克里米亞現政府的領袖,以及一些拒絕效忠烏克蘭新政府的軍方高層,包括被新政府委任為海軍將領一天後便變節的Denis Berezovski;俄羅斯上下議院議員;以及涉及對烏軍事行動的主要俄軍指揮。詳細可看 這pdf鏈結 (由第6頁開始)。 歐盟不斷警告俄羅斯不要令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但歐盟的回應至今都只是隔靴搔癢,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不會放在眼內。究竟歐盟的外交實力、尤其應對俄羅斯時、有多大?看來都只是紙老虎。

倫敦格勒

之前寫過德國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態度十分謹慎 ,但其實歐洲有另一個國家同樣對是否強對付俄羅斯十分猶豫,這個就是英國。上週英國傳媒便拍攝到,一名英國反恐高官進入首相府開會前手中的文件(上面照片;來自BBC網站),放大N倍後看到,文件指英國「目前不應支持向俄羅斯作貿易制裁,或向俄羅斯人關閉倫敦的金融中心」,而內閣正考慮向主要俄羅斯人作出不發簽證或拒絕入境的制裁。 英國如此顧忌,全因英國有大量俄羅斯資金,俄羅斯(或廣義的前蘇聯地區,包括烏克蘭)資金的影響力,令倫敦被戲稱為「倫敦格勒」(Londongrad)。

「反霍士電視台」

(RT有關「拆解」西方傳媒就烏克蘭危機「propaganda」上的節目) 俄羅斯國營電視台RT近日接連2名主播在節目中公開抨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政策,其中一人更在節目上宣佈辭職,引來注意。說實話,網主其實對二人的做法不以為然--RT開宗明義是宣揚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上的觀點,是俄羅斯(直接點說:普京)的宣傳機器,如果要到目前烏克蘭危機才知道RT的真面目,會否太傻太天真?

又是她

 (照片來自BBC網站) 正當 《環球時報》日前的社評 說「中國應充當烏克蘭危機的勸和者」之際,實際上,最有機會、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能充當斡旋角色的,其實只有她: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kel)。某程度上,莫說歐洲,整個西方陣營對俄反應是軟是硬,都要看默克爾的決定。 烏克蘭危機又再一次顯示默克爾在歐洲的王者地位。一些評論打趣道:德國不同政要早前才說,德國要在國際關係有更大作為,但想不到真的這麼快就要測試一下德國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讀過近代歐洲史的人或者會聯想到,19世紀「鐵血宰相」俾斯麥亦曾召開「柏林會議」,充當奧匈帝國與沙俄帝國之間的「誠實中間人」。

樂高的經驗:如何創新?

暫時離開一下烏克蘭--雖然烏克蘭局勢發展的implication很大。上週,丹麥的樂高(Lego)公佈去年業績,營業額升至254億丹麥克朗(365億港元/1422億新台幣/288億人民幣),盈利為83億克朗(119億港元/465億新台幣/94億人民幣),兩者都是增加了約一成,以營業額計為全球第二大玩具公司,僅次芭比的Mattel,但以盈利計則已是全球最大了。 全球玩具業其實不景,Mattel去年營業額便只上升了1%,因此普遍的看法是,樂高表現一枝獨秀。而一枝獨秀的背後有一個頗有趣的故事:這間公司10年前一度陷入破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