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市場估英鎊再跌近8%至8.73港元 閣員稱財相沒有被炒危機

雖然英鎊今年已跌了約3%,但 彭博根據市場交易情況報導,投資者普遍預測,英鎊會再較周一水平跌近8% 。

又是她

 (照片來自BBC網站)

正當《環球時報》日前的社評說「中國應充當烏克蘭危機的勸和者」之際,實際上,最有機會、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能充當斡旋角色的,其實只有她: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kel)。某程度上,莫說歐洲,整個西方陣營對俄反應是軟是硬,都要看默克爾的決定。

烏克蘭危機又再一次顯示默克爾在歐洲的王者地位。一些評論打趣道:德國不同政要早前才說,德國要在國際關係有更大作為,但想不到真的這麼快就要測試一下德國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讀過近代歐洲史的人或者會聯想到,19世紀「鐵血宰相」俾斯麥亦曾召開「柏林會議」,充當奧匈帝國與沙俄帝國之間的「誠實中間人」。

純粹觀察主要西方國家近日的回應,就會發現,德國是最謹慎的一個國家,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 )質疑把俄踢出G8的建議。雖然德國與其他G7國家發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但德國是G7最後一個宣佈退出今年6月索契G8峰會準備會議的國家。

更耐人尋味的是,雖然默克爾和普京(Vladimir Putin)在幾次電話對話中都十分直接地表明自己立場,但普京接納默克爾的建議,就烏近日局勢成立一個真相調查委員會,就可知道普京與默克爾仍然「有偈傾」,跟美俄完全決裂的情況不同。

德俄在冷戰瀕臨重回的情況下仍可保持領袖級的對話管道(奧巴馬的確可以打電話給普京,但那只是吵架,完全沒有對話的意味),其中一個原因是兩國互相的經濟依賴。德國有大量天然氣要由俄羅斯入口,但這意味同樣地俄羅斯同樣在經濟上對德國有所求,除了天然氣,俄國亦有大量德國投資。

自冷戰結束以來,德國傳統上亦是最「親俄」的西方國家。上任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更可說是「俄羅斯大好友」,高度親俄,相對之下,默克爾來自前東德的背景,令她對人權問題更敏感,與俄羅斯已是保持了一定距離,對俄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批評亦多了,但她仍能跟俄羅斯保持工作關係--這倒符合她「務實」的作風。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德長大的默克爾應該能說俄語(是否流利就不知道),而普京就一定能說流利德語,因為他是曾派駐德國的蘇聯特務,因此二人可以不用翻譯也能溝通的。

有一點德國內政要留意的:目前總理府由CDU控制,但外交部是社民黨掌控,而社民黨不只施羅德,該黨多年來都是對俄採鴿派態度。因此,公開發言上,不能排除外長和總理不同調的情況(這在歐盟討論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時是出現過的,綠黨籍外長在歐盟會議投反對票,而施羅德投贊成票),而德國採取什麼立場,將是CDU和社民黨兩黨角力後的產物--儘管默克爾身為總理有一錘定音的權力。

亦不要忘記,某程度上,烏克蘭除了是俄羅斯的「後院」,這一帶亦可理解為德國的「主場」--直至蘇聯冒起前,前東歐共產集團大部份國家都是在德語的德國或奧匈帝國勢力範圍下。可能是兩國直接統治,可能是兩國的附庸,或者純粹是跟兩國有密切經濟政治文化聯繫(以這角度,土耳其都跟德國有密切聯繫),而德語曾是整個中東歐的共通語,至蘇聯時代才被俄語取代,而現在雖然英語是最多人學習的外語,但德語的影響力亦不弱。這亦可解釋為何德國在烏克蘭局勢有如此大影響力。

最重要的是,上述的聯繫意味,如果西方跟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反枱收場,冷戰重臨,多個中東歐國家,例如有大量俄裔人的波羅的海三國,或是跟烏克蘭接壤的波蘭,都會面對俄羅斯進逼的威脅,而歐洲可能面對再度分裂的困擾--不要忘記,冷戰時代歐洲分裂為東西歐時,位處歐洲中央的德國正正分裂成東西德,因此德國面對的不只是經濟損失威脅,在外交防衛上隨時面對更大的損失。

延伸閱讀/德國《明鏡》: Crimean Crisis: All Eyes on Merkel

留言

  1. 二月時的消息和數據:2013 年德國外貿順差達到 1989 億歐元,創德國歷史新高。也是 2013 年全球貿易順差最大國家,中國第二 (按出口總額論好像是中國多一點)。 論面積德國並不大,人口也只有八千多萬。 經濟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績,有人研究下嗎? 系統性的研究我沒有做過,只是有個感覺,身邊做事的德國人作風特別紮實細緻,不浮誇,且厭惡浮誇的一切。。。。 一時想得到的一個例子: 在別的地方搞得很熱的,投機傾向很重的事情比如 HFT (high frequency trading), 斯圖加特證交所(全德交易額第二的證交所,僅次於法蘭克福)乾脆將它禁止。主席給出的理由是,這種玩法對散戶不公平。 當然這件事跟貿易順差沒什麼直接的關係,我只是想給一個德國人(尤其是南方人) 性格謹慎保守的例子。

    至於說普京的德語,以前有在新聞裡聽到他講,極其流利,語速比一般德國人快多了, 可能是因為俄語本身就比德語更囉嗦,他講德語也好快。但是有比較重的俄國口音。 相比,Merkel 講英語雖然很慢(她講德語也很慢,語速大概只有普京講德語的一半,或更慢), 但是口音不重,聽不出來是德國人在說。沒聽過 Merkel 講俄語。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自由黨 Kickl 獲組閣權 奧地利二戰後首度極右組閣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星期一宣佈, 委任自由黨(FPOe)領袖奇高(Herbet Kickl,文首截圖)組閣 ,是奧地利二戰後首度由一名極右人士領導組閣談判,甚至可能出現二戰後首名極右總理。

法國極右之父勒龐逝世享年96歲 女兒飛機上獲知死訊

法國極右之父、國民陣線(FN)創辦人 勒龐(Jean-Marie Le Pen)星期二中午逝世,享壽96歲 。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