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歐盟通過中國EV關稅 僅德國等5國反對 法國等10國贊成 瑞典等12國棄權

歐盟27國官員星期五上午就中國電動車進口額外關稅投票, 只有德國等5個成員國投反對票,未有足夠成員國阻止關稅實施 。

「債由自取」

(以上朔伊布勒接受訪問的影片亦可到 ZDF的網站 ) 塞浦路斯國會19日在1票贊成也沒有的情況下否決存款稅,把拯救塞浦路斯的問題的球拋向歐元區各國,但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當晚接受德國電視台ZDF訪問時,已立即把球拋回塞浦路斯,表示塞浦路斯的銀行體系過大(以及他沒有直說出口「靠洗錢/避稅天堂來吸引外資」),稅率也極低(利得稅只有10%,比愛爾蘭更低!)。他並說,這些問題是塞浦路斯咎由自取,不能賴別人(Und daran ist niemand außer Zypern schuld.) 「塞浦路斯咎由自取」,ZDF的題目為「Zypern ist selbst schuld」--有趣的是,在德文,罪咎、犯錯(schuld)一詞,跟債務是用同一個詞,巧合地,這句說話亦可變成塞浦路斯「債由自取」!歐債危機期間,一些英文傳媒/評論也已提及此點,指出德國人或許因此覺得,政府發債,或者個人借錢,借來「債務」時,同時亦添上一份「罪咎」,繼而在理財思維上,連借錢也十分抗拒。

「英皇御准」監察傳媒

英國傳媒業在18日進入新的里程:英國三大黨達成協議,將成立一個新的監察傳媒機構,國會下院在18日以近乎一致贊成通過所需的法例。 在這項政策中,保守黨堅持反對立例成立這個新的監察機構,另一執政黨自民黨則與在野工黨聯成一線,堅持要立例。結果,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中間落墨,透過「皇家特許」(Royal Charter)的形式來成立這個新機構,避過上述爭拗--簡單來說,卡梅倫「借英女皇過橋」。

向存款者開刀

塞浦路斯拯救方案要求向存款徵稅,後續影響在18日市場重開後顯然,歐洲股匯下滑,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抨擊做法不公平 (不少塞浦路斯銀行的存款來自俄羅斯),美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克魯曼(Paul Krugman)形容這跟煽動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意大利、希臘等經濟情況較弱的國家出現擠提 。 有一點要補充昨天的post:為何歐元區各國要向存款開刀?除了昨天所說,有很多存款來自俄羅斯富豪或巨企,歐元區納稅人不會想拯救俄羅斯人外,另一技術原因是,塞浦路斯的銀行極度依靠存款作為資金來源--評級機構穆迪去年11月底一篇報告指出,根據各銀行自己的財務報告來推算,截至去年6月,塞浦路斯銀行7成資產的資金來源是存款。在其他的銀行例子,會有大量其他債權人,例如銀行債券持有人,但在塞浦路斯的例子,就算其他債權人都要「削髮」(haircut),都還未足夠應付所欠下的金額,因此下一個債權人--存款者,同樣要承擔損失。

杮子軟的吃

歐元區財長15日通宵開會後,16日凌晨通過第5個拯救區內國家的方案,以100億歐元(1015億港元/3889億新台幣/813億人民幣)拯救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只是小國,本身影響不大,但這份拯救方案開了先河:相關國家的存款都要「徵稅」,即是變相充公部份存款,以作為拯救方案財政來源的一部份。 擁有10萬歐元存款或以下的人士,存款被充公6.75%,以上的則充公9.9%,估計合共獲得58億歐元(589億港元/2255億新台幣/472億人民幣)款項。18日是塞浦路斯假期,所以措施在19日實施;電子轉賬已即時停止,至於ATM,基本上消息傳出後,16日中午左右,差不多全國ATM都沒有現金可提取了,因為國民一窩蜂盡量提走存款,盡量減低被充公的金額。

耶穌會:由邊緣走進權力核心

教廷定出新教宗方濟,最令人注目的是他成為首為來自美洲及逾千年來首名非歐洲的教宗,但另一個更重要的「第一」是,方濟是首位來自耶穌會的教宗。部份華文傳媒略有觸及,但並不深入,在這裏一寫這方面的資料。 耶穌會是頗惹爭議的一個天主教修會--它是天主教內最大的修會,擁有1.8萬成員,無論在全球覆蓋及影響力都十分龐大;但這樣大、有逾4個世紀的修會,卻到現在才出第一個教宗,因為耶穌會在整個天主教內被視為處於邊緣的修會,甚至經常與天主教內的主流起衝突。

「非歐洲人」教宗

近日異常忙碌,沒空看新聞,更不要說再找背景資料及思考。但歷來第一位拉丁美洲教宗誕生,以及「1300年」來首位非歐洲人教宗出現,好奇地問:上一個「非歐洲人」教宗是誰? 在現今有維基百科的年代(以及維基百科又叫大家捐款的時間!),當然很容易找到--他是731年至741年期間任教宗的額我略三世( 英文維基鏈結 , 中文維基鏈結 )。以出生地來論,他是敘利亞人--但當然,這可能「誤導」,因為當時的「敘利亞人」和現今的「敘利亞人」在種族上一定有很大不同,就正如現今的「土耳其人」當然可以上溯說自己根源的一部份是拜占庭帝國,但很明顯拜占庭帝國的人民不會如現今的「土耳其人」般是突厥一系。 甚至,在種族上來說,方濟某程度上算是「歐洲人」。我已經不是說現在的拉丁美洲人是西班牙葡萄牙人的後裔為主,而是方濟的確是意大利移民之子--根據移了民往外國的華僑仍要「心繫中華愛祖國」的標準,這次甚至可以說教宗一職重返意大利人手上呢!! 「1300年」前曾出現「亞洲教宗」,令我想起我讀歐洲研究時第一堂課的內容--什麼是歐洲?大家或者直覺會認為,基督教(泛指Christianity)是「歐洲的宗教」,但講師當時便立即說:「耶穌可是亞洲人哦!」歐洲與基督教的關係,沒有如大家想像般那麼直接及理所當然。 另外一提的是:最新教宗「方濟」(不是方濟一世),英文是Francis,但跟其他一般人名不同,歐洲名字在歐洲各語言是有一套「對換」系統的,例如Francis在法文是Francois,西班牙文是Francisco,德文是Franziskus,意大利是Francesco,波蘭語是Franciszek,瑞典文是Franciskus,等等。同樣的情況套用在歐洲王室--如果一個英國人的名字是Elizabeth XX,其他國家的傳媒都會用回Elizabeth,但若果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就會變成Isabel(西班牙)、Elisabeth(法國)、Elisabeth(德國)、Elisabetta(意大利)、Elżbieta(波蘭)等等。

歐盟殺雞儆猴 重罰微軟57億

 歐盟在反壟斷上似乎很「偏愛」微軟,歐盟競爭專員阿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6日宣佈,因微軟違反跟歐盟在瀏覽器市場反壟斷上的協議,向微軟罰款5.61億歐元(56.7億港元/217億新台幣/45.5億人民幣),連同之前這宗反壟斷個案,以及其他反壟斷個案(如Window Media Player),微軟至今被歐盟所罰的四次反壟斷罰款已合共高達近22億歐元(222.3億港元/851億新台幣/178.4億人民幣),不可謂不大。

插手工資政策再度成風?

由瑞士一名議員Thomas Minder(上面照片;來自Swissinfo)獨自推動的限制公司高層薪金動議,在3月3日的公投中大比數通過寫入憲法,入來歐洲/企業界震動,德國政府和法國總理紛紛表示,考慮仿效瑞士的做法,就算不寫入憲法,至少也訂立相類似法例。 瑞士這次公投涉及的限制沒有大家所以為的轟動,但重要性在於:歐洲多國在金融海嘯後都出現這類限制「超高薪」的聲音,各國政府/輿論/學界的思潮,會否由90年代連左派都不想太介入工資問題,變成再度向左轉,政府事事干預薪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