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9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反擊EV關稅先打法國 中國向歐盟白蘭地徵最高39%關稅

歐盟上週五確認會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實施額外關稅後, 中國星期二採取第一項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傾銷調查結果」,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額外關稅 。

這個政府不夠黃——比利時「韋華第內閣」登場

經歷了21個月無政府狀態後,比利時終於誕生新政府,現任財相Alexander De Croo(文首照片來自其Twitter)出任新首相,他將領導「韋華第內閣」7黨聯合政府,明天上午在國王面前宣誓就職。

法國提出7年內禁養海豚表演

法國生態過渡部長(即環境部長)Barbara Pompili昨天開記者會宣佈一系列加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當中包括逐步取締以表演為目的而圈養殺人鯨和海豚,計劃2027年前完成。

美國逼葡萄牙中美之間二選一

美國繼續擴大對中國的圍堵,最新一站是葡萄牙。美國駐葡大使George Glass在當地刊物Expresso上週六刊登的專訪中,表明葡萄牙要在「朋友和盟友」美國與「經濟夥伴」中國之間作出抉擇,如果葡萄牙選擇中國一邊,尤其是在5G跟華為等中國公司合作的話,美國跟葡萄牙在防衛方面的合作無可避免受影響。

小王子收禮物 馬耳他:屬於我們的

英國皇室上週六(26日)在社交媒體上載照片,披露 David Attenborough 上週探訪威廉王子一家五口,觀看他最新一齣生態紀錄片,還向威廉的長子佐治王子贈送鯊魚化石。

西班牙法院 DQ 加泰首長

西班牙最高法院今天(28日)裁定,維持加泰隆尼亞最高法院去年12月作出的裁決,下令取消加泰自治區首長托拉(Quim Torra)參與公職的資格,有效期18個月,理論上今天內他就要被撤職,是首名在職加泰首長被法院撤銷擔任公職資格。

納卡衝突背後 俄土兩國的身影

阿塞拜疆(Azerbaijan)和亞美尼亞(Armenia)昨天27日又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進行軍事衝突,是4年以來最大規模,而且這次衝突中,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的身影隱然,令人擔心一旦這兩個南高加索地區國家爆發全面戰爭,俄土兩國會捲入。

「脫歐」潮退——瑞士否決限制移民

瑞士今天(27日)就5項議題舉行公投,其中最受外國關注的「有限度移民」議案以大概六成反對票,大比數否決。 6年前瑞士公投以微票數通過,限制移民,要求更改跟歐盟的自由出入境協議,當時我寫了文章,標題 <相隔22載 瑞士再向歐盟說不> ;6年後瑞士否決類似議案,反映反移民情緒在瑞士消減,瑞士人對「向歐盟說不」再不熱衷——而這基本上是全歐洲大部份地區的趨勢。

關餐廳抗疫 中央馬賽罵戰

法國武肺疫情又再升溫,連日每天新增個案都破萬,衛生部長 Olivier Veran 星期三23日宣佈加強抗疫措施,其中位於南部的第二大城市馬賽需要由明天26日起,關閉食肆兩週。這引發馬賽市及其所屬大區PACA(Provence-Alpes-Côte d'Azur)跟中央政府的罵戰。

歐盟促香港法院檢視連串民主派被捕事件

【本post在9月24日布魯塞爾時間下午1時57分上載】 就黃之鋒今天(24日)被香港當局起訴及一度被扣留,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同日 發表聲明 ,表示這是夏天以來,最新一宗令人憂慮的民主社運人士拘捕事件,獨立的香港司法體系需要謹慎仔細檢查這些拘捕。

武肺偵測犬 赫爾辛基機場登場

芬蘭赫爾辛基機場昨天(23日)開始,派出偵測犬到關口,嗅乘客的味道,以判斷是否染了武肺病毒 。根據初步結果,狗隻判斷人類是否感染了 COVID-19病毒的成功率接近100%,遠勝大部份科學檢測方法,包括目前最流行、之前香港全民檢測時也採用的PCR咽喉拭子檢測。

盧卡申科閃電宣誓 白國「委內瑞拉化」

白俄羅斯(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突然提前在昨天23日宣誓就職,展開第6個總統任期【文首照片來自官方通訊社白電社】,事前無向外通報,宣誓過程亦只有官員及親政府人士在場,沒有邀請外交官出席,令人覺得有很閃縮的感覺,極力避開群眾。

半年抗戰換避過封城

英國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昨天22日宣佈新一系列抗疫措施,重點其實不在有什麼新措施,而在於他預告這些措施很大機會將維持至少半年,即預計最快明年3月底左右才會放寬。 聽起來,很嚴厲,但其實這已是「寬鬆」,莊漢生希望極力避免全國第二度封城。

薩維尼退潮了

意大利昨天21日完成了修憲及地方議會選舉投票,結果證實了一個政壇趨勢:在2018年全國大選中冒起的極右聯盟黨黨魁薩維尼(Matteo Salvini),其聲勢逐步退潮。儘管政治一日都嫌短、never say never,但要如兩年前估計般,他有機會成為下任總理,現時看來機會頗低,他正面對內外夾擊。

歐洲政界開始關注東亞地緣局勢

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昨天21日下午召開會議,討論了歐中關係,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也透過視像會議參與【文首影片截圖來自歐洲議會】。跟之前歐洲議會議員(MEP)及歐盟官員的言論相比,歐洲政界就中國問題所關注的議題,由原本的貿易、香港、新疆、西藏,再擴展至中國鄰近地區的地緣及軍事局勢,這亦意味更關注臺灣問題。

塞浦路斯繼續否決 制裁白俄未能過關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星期談及簡化制裁的通過機制,當時大家把焦點放在中國/香港身上,但其實歐盟的制裁問題不只是中國的。歐盟27國外長昨天21日的會議便突顯出這一點。會議討論落實加強制裁白俄羅斯(白羅斯)的問題,結果一如所料,塞浦路斯繼續否決,令27國未有一致意見,不能推出制裁。

繼續「靠嚇」

白俄羅斯(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昨天17日晚上在一個集會中宣佈, 關閉跟兩個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和波蘭的邊境 。不過,立波兩國的邊境人員今天早上都表示, 未見白國關閉邊境的情況,來往兩地的交通一切如常 。 甚至連白國邊境人員都承認,今天未有關閉跟立波兩國的邊境,但加強了邊境檢查。 這基本上跟過去一個多月的模式相符:目前盧卡申科政權極欲挑起外戰,因為在國內可以以戰時狀態來名正言順禁止公開集會,並把俄羅斯拉落水,逼普京政權全面出手保住他。 近期盧卡申科不斷聲稱西方國家或兩國歐盟鄰國立波兩國想入侵白俄羅斯,又不斷放風說俄羅斯快將出手介入,營造區內局勢緊張的氣氛。 基本上,一日不是俄羅斯官媒或政府正式公佈,所有國外把介入升級、或採取行動的消息,都可以當作只是恐嚇之用,毋須當真,尤其是出自盧卡申科之口的那些言論。 雖然關係緊張,而且有疫情問題,但白國跟立波兩國的邊境仍不是全面封鎖,始終三國都有邊境城鎮,需要跟邊界另一邊的城鎮做生意來維持生計,也有一定數量的人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往返兩地。 反而幾天前,白俄羅斯就鼓勵一批猶太人穿越邊境,往烏克蘭一個猶太教聖地朝聖。不過,烏克蘭就已以防疫理由,禁止這類非必要行程的人士入境,但白國卻訛稱可以進入烏克蘭,令一批猶太人卡住在白烏邊境之間,白國被批評為製造事端。現在這批猶太人已經同意離開,放棄往烏克蘭。(詳情可看 自由歐洲電台英文報導 ) 【文首照片來自白俄羅斯官方通訊社「白電社」BelTA,為盧卡申科昨天出席集會的情況】

避國安法 德自民黨智庫關港辦公室

跟德國自民黨(FDP)有關連的智庫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 for Freedom(FNF)昨天16號 發聲明宣佈 ,由香港國安法的關係,令其不能保證在港員工的安全,因此要把運作了只有約兩年的香港辦公室關閉,終止租用在港的辦公室,所有在港項目要暫停。

歐洲還是會選擇美國 + 中國「川普化」

上一篇談到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任內首份「歐情咨文」有關外交政策QMV的議題 ,這篇文章說回一些比較實際、「易懂」的議題——究竟歐盟的外交方針是什麼?對東亞來說,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如果真的要在中美之間作選擇,歐洲還是會選擇跟美國在一起;二、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已越來越「川普化」。

制裁QMV——歐盟外交餘下最後一項工具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16號發表了任內首份「歐情咨文」(State of the European Union, SOTEU),其中就涉中政策、以至整體外交方針,會分開兩篇文章寫。第一篇是先談一個較廣泛、「務虛」的議題:制裁QMV。

難民問題 歐盟(成員國)終歸難逃避

希臘Lesbos島上的Moria難民營上星期三(9日)發生大火而燒毀,逾萬名難民要露宿街頭,而德國昨天15日宣佈,會收容當中約1500名難民。這個背景,意味5年前開始的難民問題爭議,歐洲仍未解決,亦終歸難以逃避,現在是時候要再次面對。

「老大哥」普京送大禮 力撐盧卡申科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早前上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在白宮正襟危坐對着川普的照片,然後配上《本能》莎朗士東的性感坐姿,來揶揄武契奇(後辯稱是訓斥美國)矮化塞爾維亞。那麼,上面這張照片,白俄羅斯(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左)昨天在索契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時的坐姿,又代表什麼?

歐促中方改善香港等人權問題 習:相信歐方能解決自身人權問題

中歐視像峰會昨天14日舉行,歐盟領袖提到,他們有向習近平提出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國的人權問題。在記者會上,有人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詢問,歐方提出人權問題後,習近平如何回覆,能否令歐方相信歐中就人權問題討論是有意義,默克爾就只說,習近平由他自己的出發點去討論,歐中雙方論點不太一樣,她相信仍有方法透過對話來令這個問題有進展,儘管雙方現時依然沒有共識。 究竟習近平怎樣回覆呢?根據中國官媒的報導,習近平稱:「相信歐方能夠解決好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

5名前首相全線抨擊英政府最新脫歐立場

英國前首相甘民樂(David Cameron,文首截圖) 今天接受 Sky News訪問 ,表示對政府提出了會違反脫歐協議的《內部市場法》法例草案,感到有疑慮。至此,全部5名在生前首相都公開批評了政府的最新脫歐立場。

2020統一投票地選 普京力保不失

俄羅斯昨天13號成功在近期每天新增超過5000宗武肺個案的嚴峻疫情下,舉行了2020全國統一投票,綜合各地方選舉結果,普京體制力保不失,表現算是不俗,特別是在近年麻煩多多的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

已經不知為何而開的歐中峰會

歐盟與中國北京時間今天晚上8時(布魯塞爾時間下午2時)召開峰會。在今年年初, 這個峰會被形容為將是歐中關係重大突破的里程碑 ,「萊比錫峰會」將是歷史留名的事件,也將是默克爾16年德國總理任內最後一件重大「功績」;但到了今天,這次歐中峰會已經不知為何而開。

英揆倡大規模檢測 備受質疑

英國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昨天9號提出,希望把COVID19病毒的檢測能力大幅提高,做到類似全民檢測,形容這是「登月行動」(Operation Moonshot),但由於據報這個計劃所花的公帑高達1000億英鎊(1萬億港幣 / 3.75萬億新台幣 / 8780億人民幣 / 5370億令吉),所以引起不少質疑,究竟有沒有成效,甚至有衛生專家批評為「宇宙級浪費及貪污」。

瑞典寬鬆防疫策略終獲平反?

正當歐洲多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並又再收緊防疫限制措施之際,瑞典的疫情持續紓緩(或至少未有明顯再升溫),這又再引起討論:究竟瑞典「別樹一幟」的防疫政策,是否才更有效?

組閣專員中武肺 組閣談判一鑊熟

比利時荷語區自由派政黨「開放法拉蒙自由民主黨」(Open-VLD)黨魁Egbert Lachaert(文首照片來自該黨Twitter)昨天8號確診COVID19病毒肺炎。連同今天9號,比利時嚴格而言已經無政府狀態629天,而Lachaert是其中一名「組閣專員」(preformateur),負責統籌組閣談判,如今他染病,要隔離14天,勢令比利時更難盡快組成正式的政府,應對秋冬新一波疫情危機及後封城經濟振興工作。

盧卡申科:我可能在位太久了,但...

白俄羅斯(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今天8號接受了幾間俄羅斯傳媒訪問,是自8月9日大選以來,首度接受傳媒訪問。根據俄羅斯傳媒報導,席間,他承認,自己在任總統可能太長時間了。

拉脫維亞前總理掌歐盟貿易

歐盟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愛爾蘭,EPP)8月底因為違反國內的防疫規定而被迫下台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今天宣佈人事調動 ,統籌經濟事務的歐委會副主席東博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拉脫維亞,EPP)接過貿易政策,兼任貿易專員。

[白俄羅斯]政府反對派繼續拉鋸

白俄羅斯(白羅斯)昨天6號連續第4個星期日日間有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目前情況仍是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政權跟反政府示威者呈拉鋸狀態。

Nord Stream 2 還能完成嗎?

俄羅斯重要反對派人物納凡尼(Alexei Navalny)8月中被落毒的事件,引發的外交爭拗升級,其潛在影響變得嚴重,德國傳媒昨天(3日)開始問一問題:德國是否要把Nord Stream 2(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道叫停嗎?

太平洋二戰何時結束?

俄羅斯和中國政府今天都就二戰太平洋戰爭結束發佈消息,包括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和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發表聯署文章 「功績不會被遺忘 歷史不容被篡改」 ,以及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佈了照片,顯示在北京舉行活動,紀念協助中國打勝日本的蘇聯士兵(文首照片)。這類紀念活動,每年都有,沒甚特別,今年特別之處在於,俄羅斯4月通過,把二戰戰勝日本的紀念日,由9月2日調至9月3日。

德國調整中國政策 承包歐盟亞洲事務

德國昨天(2日)宣佈重大外交戰略調整,發佈該國首份《印太地區指引》,是德國第一次就亞洲外交方針發佈文件。德國傳媒大多形容,這份表面沉悶、八股的文件,背後代表德國大幅調整亞洲政策,特別是中國政策,會由過往重點發展跟中國的關係,變成分散投資,同時跟東盟(ASEAN)、日本、印度等都加強推動關係。而我的觀察是:英國脫歐後,德國需要承包歐盟的亞洲事務。

德國公開羞辱王毅

中國外長王毅與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SPD)今天1日中午舉行了聯合記者會,氣氛遠比預期惡劣。馬斯的說法、用辭是跟之前有點分別的,較之前強硬了,但最出事的還在於形式,形同公開羞辱王毅(廣東話的話,我會說「玩鳩王毅」)。

對中政策:德國處於十字路口

中國外長王毅今天(1日)進行最後一天的歐洲五國七天行,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站——柏林。對德國而言,這次王毅來訪也十分重要,因為反映了德國的對中政策處於十字路口:究竟過去幾十年的「通商推動改變」(Wandel durch Handel)中國政策戰略,是否需要作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