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11人亡60-80傷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歐洲還是會選擇美國 + 中國「川普化」

上一篇談到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任內首份「歐情咨文」有關外交政策QMV的議題,這篇文章說回一些比較實際、「易懂」的議題——究竟歐盟的外交方針是什麼?對東亞來說,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如果真的要在中美之間作選擇,歐洲還是會選擇跟美國在一起;二、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已越來越「川普化」。

可跟川普改善歐美關係

演說全文可看歐盟網站(英文)。當中,馮德萊恩提到,歐盟必須深化及提升跟朋友及盟友的夥伴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她說:

"我們不一定常常同意白宮近年的決定,但我們會珍惜歐美聯盟關係,這個關係建基於雙方共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以及兩地人民牢不可破的羈絆。

"因此,無論今年稍後發生什麼,我們都準備好建立新的歐美關係議程,加強歐美雙邊夥關係,無論是貿易、科技抑或稅務。"

即是說,就算歐陸普遍討厭的川普連任總統,馮德萊恩都會謀求跟他改善歐美關係。

根本戰略目標

必須強調,歐盟沒有改變其根本外交戰略目標:歐洲要成為國際角力中的其中一極,可以最大程度上獨立作出決定,而不受其他列強威脅下屆服;以及支持多邊主義、支持國際組織、支持規則和法治為本的國際秩序。

馮德萊恩重申,歐盟推動世衛、世貿等國際多邊組織的改革,但也指出,這些改革需時才見效,期間世界不會停下來,歐洲期間都要就全球事務作出清晰立場及迅速行動。

這代表,歐盟總要面對在不同國際actors之間作出抉擇的時候,要決定跟誰合作多一點,而馮德萊恩說得很清楚,答案會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這個說法,有跡可尋。歐洲的立場繼續是不親美、不親中,不會在中美角力之間選邊站,這在本週的歐中峰會,或是德國本月初發表的印太政策文件,都說得很清楚。不過,歐盟外交高級代表柏瑞爾(Josep Borrell)今年7月說過,不在中美之間靠向其中一邊,不代表歐盟跟兩方採取「等距」(equidistance)關係,有可能會跟某一方親近一點、另一方疏遠一點。這已暗示,就算不跟隨美國圍堵中國,歐盟仍會較親近美國一點,中國想「以歐制美」的算盤是無可能。

馮德萊恩的歐情咨文,進一步暗示會修補歐美關係。當然,前提是下屆美國政府不會採取較這4年更惡劣的對歐政策。

回敬習近平

另一點談談歐中關係。我原本以為,本週一歐中峰會後,歐中關係應該暫時沒有新的發展,但想不到歐情咨文仍透露了不少涉及歐盟對中印象的新訊息出來。

跟歐中峰會後的記者會比較,歐情咨文對中國的說法,再惡化了一點。馮德萊恩重申去年上一屆歐委會提出的對中政策文件的說法,形容中國是歐洲的「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和系統性敵對對手( systemic rival)」,儘管歐中有可以合作的範疇,但重覆歐方現有立場,指出歐中宣揚不同的管治和社會體系,歐洲相信民主的普世性及個人的權利。

馮德萊恩還說:

"歐洲(在人權方面)不是沒有問題,例如反猶主義。不過,我們公開討論這些問題,批評和反對派不單是可以接受,而且受法律保障。

"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出現侵犯人權的情況,我們都必須要出聲明——管它是在香港發生,抑或維吾爾人面對。"

打爛一手好牌

基於上述內容是在歐中關係的部份,而且中國官媒發佈的版本,習近平在峰會中稱「相信歐方能夠解決好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又說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反對搞「雙重標準」,馮德萊恩上述說法,頗明顯是衝著習近平而來。因此,南早記者Stuart Lau在Twitter半調侃半猜測稱,這句話可能是臨時加插進去,這個懷疑有一定合理性,因為沒有習近平這樣說的話,正常歐洲政界不會這樣說的。

必須強調,歐中關係仍有一定基礎。一個根本、結構性因素:歐洲在東亞/亞太/印太的戰略利益,不如美國般大,在這個區域的軍事調動能力也遠不及美國,因此歐洲沒有誘因要跟中國硬碰,如果中國能在貿易、氣候等問題上,給予歐洲滿意的東西,歐洲可能「收貨」,不那麼高調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而要滿足到歐洲(或迫其屈服),遠較滿足美國(或迫其屈服)容易。

而且,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制裁,不會那麼快落實到。「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案」最快今年年底才能通過,動用該法來制裁,最快也要到明年才出現;把QMV延伸至外交政策,更無可能幾個月內完成到。因此,不要對「歐盟制裁林鄭月娥」有很高的期望。

但掉轉來說,正是歐中關係有上述這麼好的基礎下,依然弄得歐洲政界公開對中國惡言相向,這個才叫人意外,也是我會覺得歐中關係「差」的原因。歐中關係不應該差到這個地步。

這方面,中國政府需要負上不小的責任。中國駐歐洲國家外交官不斷對所駐國疾言厲色,而這種態度又不見得是在執行什麼外交方針,甚至跟大方針(拉歐打美)相違背。王毅自己身在德國就發聲明警告另一歐盟國家,令歐中關係雪上加霜,但想不到習近平有能力在行禮如儀的峰會上,對中歐關係踩多一腳,至少馮德萊恩似乎對習近平感到不是味兒。

中國「川普化」

中歐關係不只是語言間互相批評,還正在出現本質上的變化,中國在歐洲的形象,正逐漸跟川普看齊。

馮德萊恩在演說中,有一些地方是不點名批評中美兩國的,例如:

"面對瘟疫危機,世界上有些人退縮,自我孤立,另一些人則積極令全球體系不穩。

"歐洲則選擇伸手接觸。

"我們(在疫情期間)的領導不是只滿足自己利益的宣傳,不是「歐洲優先」,而是要在關鍵時刻,第一個認真回應求助要求。"

她提到全球體系逐步邁向癱瘓時,表示:

"主要列強,不是由國際組織抽身而出,就是為自己利益而騎劫這些組織。"

馮德萊恩認為中國有份趁疫情在世界各地「搞亂檔」(積極令全球體系不穩),批評中國大外宣(只滿足自己利益的宣傳),甚至某程度上認同川普的看法,現時國際組織向中國傾斜,這些看法較之前計的差劣很多。

更根本的問題是,正當中國想借歐洲不滿川普,拉攏歐洲,但原來在歐洲心目中,中國跟川普是同一group,是映襯歐洲價值觀和模式更佳的「負面他者」。這個印象一旦定型下來,再加上歐中沒有歐美般的歷史連結,將令中國很長時間都難以把對歐關係回復至幾年前的「黃金時代」。

想重提今年6月我寫過的一個潛在風險:中歐關係「俄羅斯化」。這是指,歐洲越來越覺得,中國所做的,正是俄羅斯之前已在做的,而中國又做往往較俄羅斯低手,於是當歐洲準備好一系列工具來對付俄羅斯時,歐洲未用來打擊俄羅斯前,已先用來對付中國,因為中國做得更明顯,歐洲更易有證據去證明要用這些法例去打擊中國。

如果再加上「川普化」的話,中國集齊歐洲心目中俄美兩方最惡劣的一面,中國經營對歐關係有多艱難,可想而知。

過去幾年,每當在facebook po文,提及中歐關係有什麼隱憂,以至po上述那篇「俄羅斯化」文章時,都總有人不以為然,要麼說覺得唱衰中國,要麼就說歐洲/德國最終還不是會向錢看。各位閱畢這篇文章,可以繼續上述論調,但客觀形勢是不會為主觀意志所改變,只有認真面對、對症下藥,才可作出改變。

「地緣政治歐委會」

最後,簡單說說演說中外交政策的其他部份。

馮德萊恩重申,支持白俄羅斯(白羅斯)人民要求民主的運動,然後談到歐俄關係,說:

"對於那些主張對俄關係更緊密的人,我會向他們說,Alexei Navalny被化學劑落毒一事,反映這種事件不是個別事件,我們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敘利亞和英國Salisbury已看過這種模式,也看到在世界各地干擾別國選情。這個模式不會改變——沒有油管可以改變到。"

「沒有油管可以改變到」,意指Nord Stream 2(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項目,矛頭指向她自己的家鄉德國。

她又警告土耳其,不要在東地中海問題挑戰歐盟成員國希臘和塞浦路斯。她還表明包括了阿爾巴尼亞、北馬奇頓等國家的西巴爾幹半島是「歐盟勢力範圍」,整個西巴爾幹地區的前途在歐盟身上,並說「西巴爾幹是歐洲一部份,不是絲路其中一站」——明顯警告中國的「一帶一路」不要在這個區域插旗。

看完上述馮德萊恩在外交議題的用辭,明顯看得出她說話比較直接,或者可以說她其實也有點「民粹」,不會轉彎抹角,盡量有soundbite令一般人更易理解她想說什麼。這個風格,同樣在評論歐盟內部事務上出現。

宏觀而言,馮德萊恩上任時已說,這是「地緣政治歐委會」,會更多地採取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政策,例如5G政策會更多地考慮國家安全的威脅。她的歐情咨文演說,談到外交部份,明顯多了涉及軍事、外交角力的「硬外交」,而非只談貿易、國際援助等並非傳統外交的對外關係。

這個背景也多少解釋到歐盟現時的對中政策。

好,寫了這麼多,只談了外交部份。歐情咨文其實更重要的是內政部份,特別是要建立「衛生聯盟」,另外亦說了不少氣候環保和科技政策,甚至連LGBT議題也有觸及。有時間才再寫(但應該沒有)。


之前相關文章:

Nord Stream 2 還能完成嗎?

歐促中方改善香港等人權問題 習:相信歐方能解決自身人權問題

已經不知為何而開的歐中峰會

中歐關係最大風險:俄羅斯化

德國調整中國政策 承包歐盟亞洲事務

德國公開羞辱王毅

歐盟設「共同工具箱」應對港局勢

歐盟對港開始採取實質行動

「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案」立法工作啟動


【文首馮德萊恩演說影片截圖來自歐委會facebook專頁】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安德魯王子曾是「統戰有用的白痴」 缺席 Sandringham 聖誕崇拜免尷尬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16日中午12時49分,更新於同日下午5時22分】 英國上周爆出,安德魯王子原來曾讓一名替中國統戰部工作的商人「H6」接近自己,讓對方進入到白金漢宮等重要地點。 皇室消息人士透過一些星期一刊登的報章放風,要求安德魯自己主動缺席多個皇室聖誕活動 ;同日稍後,多間英國傳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安德魯至少不會出席聖誕崇拜。

方慧蘭不滿被調職 財政聲明前數小時劈炮 斥暫停GST屬「政治噱頭」

加拿大政府臨要公佈秋季財政聲明前數小時, 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星期一上午突然劈炮 ,不滿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上周五要求她調職。

李貞駒不滿被標籤中共統戰工具 法官駁回上訴維持MI5警告

英國情報機關MI5近3年前向國會議員發出警告,指出英籍港人律師李貞駒(Christine Ching Kui Lee,文首照片左前)是中國特務,李貞駒入稟上訴,抗議MI5的標籤, 調查權力審裁處(IPT)的法官星期二判李貞駒敗訴 ,認為 MI5 的警告合理。

FIRS明年夏季實施加強監管說客 英官否認對中國軟弱:至少沒帶習去酒吧喝啤酒

因應安德魯王子曾被中國成功統戰,英國下議院星期一下午就英中關係進行緊急質詢,代表政府答辯的內政部國務大臣(安全事務)Dan Jarvis透露,加強監管外國政府說客的「外國影響登記計劃」(FIRS)將在明年夏季實施。

曼城誕第2名總統 格魯吉亞大示威抗議 Kavelashvili

格魯吉亞國會星期六(14日)選出53歲的 Mikheil Kavelashvili(右照片)為新總統,他將在本月底履新,他將是全球第二個曾在英超球會曼城效力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