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最像針對伊朗核設施的以色列襲擊

伊朗伊斯法罕市(Isfahan)附近星期五清晨4時左右傳出多下爆炸聲,應該是無人機襲擊,相信是以色列反擊星期日凌晨遭伊朗無人機蜂群攻勢一事。挑選伊斯法罕下手,因為這是伊朗核計劃的「總部」,但跟伊朗的襲擊一樣,以色列這次只是作出最像在襲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向伊朗發出警告,實際上以色列也知道,這種規模的襲擊對伊朗設施不會有任何傷害。

歐洲還是會選擇美國 + 中國「川普化」

上一篇談到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任內首份「歐情咨文」有關外交政策QMV的議題,這篇文章說回一些比較實際、「易懂」的議題——究竟歐盟的外交方針是什麼?對東亞來說,有兩點比較重要:一、如果真的要在中美之間作選擇,歐洲還是會選擇跟美國在一起;二、中國在歐洲的形象,已越來越「川普化」。

可跟川普改善歐美關係

演說全文可看歐盟網站(英文)。當中,馮德萊恩提到,歐盟必須深化及提升跟朋友及盟友的夥伴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她說:

"我們不一定常常同意白宮近年的決定,但我們會珍惜歐美聯盟關係,這個關係建基於雙方共同的價值觀和歷史,以及兩地人民牢不可破的羈絆。

"因此,無論今年稍後發生什麼,我們都準備好建立新的歐美關係議程,加強歐美雙邊夥關係,無論是貿易、科技抑或稅務。"

即是說,就算歐陸普遍討厭的川普連任總統,馮德萊恩都會謀求跟他改善歐美關係。

根本戰略目標

必須強調,歐盟沒有改變其根本外交戰略目標:歐洲要成為國際角力中的其中一極,可以最大程度上獨立作出決定,而不受其他列強威脅下屆服;以及支持多邊主義、支持國際組織、支持規則和法治為本的國際秩序。

馮德萊恩重申,歐盟推動世衛、世貿等國際多邊組織的改革,但也指出,這些改革需時才見效,期間世界不會停下來,歐洲期間都要就全球事務作出清晰立場及迅速行動。

這代表,歐盟總要面對在不同國際actors之間作出抉擇的時候,要決定跟誰合作多一點,而馮德萊恩說得很清楚,答案會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這個說法,有跡可尋。歐洲的立場繼續是不親美、不親中,不會在中美角力之間選邊站,這在本週的歐中峰會,或是德國本月初發表的印太政策文件,都說得很清楚。不過,歐盟外交高級代表柏瑞爾(Josep Borrell)今年7月說過,不在中美之間靠向其中一邊,不代表歐盟跟兩方採取「等距」(equidistance)關係,有可能會跟某一方親近一點、另一方疏遠一點。這已暗示,就算不跟隨美國圍堵中國,歐盟仍會較親近美國一點,中國想「以歐制美」的算盤是無可能。

馮德萊恩的歐情咨文,進一步暗示會修補歐美關係。當然,前提是下屆美國政府不會採取較這4年更惡劣的對歐政策。

回敬習近平

另一點談談歐中關係。我原本以為,本週一歐中峰會後,歐中關係應該暫時沒有新的發展,但想不到歐情咨文仍透露了不少涉及歐盟對中印象的新訊息出來。

跟歐中峰會後的記者會比較,歐情咨文對中國的說法,再惡化了一點。馮德萊恩重申去年上一屆歐委會提出的對中政策文件的說法,形容中國是歐洲的「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和系統性敵對對手( systemic rival)」,儘管歐中有可以合作的範疇,但重覆歐方現有立場,指出歐中宣揚不同的管治和社會體系,歐洲相信民主的普世性及個人的權利。

馮德萊恩還說:

"歐洲(在人權方面)不是沒有問題,例如反猶主義。不過,我們公開討論這些問題,批評和反對派不單是可以接受,而且受法律保障。

"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出現侵犯人權的情況,我們都必須要出聲明——管它是在香港發生,抑或維吾爾人面對。"

打爛一手好牌

基於上述內容是在歐中關係的部份,而且中國官媒發佈的版本,習近平在峰會中稱「相信歐方能夠解決好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又說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反對搞「雙重標準」,馮德萊恩上述說法,頗明顯是衝著習近平而來。因此,南早記者Stuart Lau在Twitter半調侃半猜測稱,這句話可能是臨時加插進去,這個懷疑有一定合理性,因為沒有習近平這樣說的話,正常歐洲政界不會這樣說的。

必須強調,歐中關係仍有一定基礎。一個根本、結構性因素:歐洲在東亞/亞太/印太的戰略利益,不如美國般大,在這個區域的軍事調動能力也遠不及美國,因此歐洲沒有誘因要跟中國硬碰,如果中國能在貿易、氣候等問題上,給予歐洲滿意的東西,歐洲可能「收貨」,不那麼高調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而要滿足到歐洲(或迫其屈服),遠較滿足美國(或迫其屈服)容易。

而且,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制裁,不會那麼快落實到。「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案」最快今年年底才能通過,動用該法來制裁,最快也要到明年才出現;把QMV延伸至外交政策,更無可能幾個月內完成到。因此,不要對「歐盟制裁林鄭月娥」有很高的期望。

但掉轉來說,正是歐中關係有上述這麼好的基礎下,依然弄得歐洲政界公開對中國惡言相向,這個才叫人意外,也是我會覺得歐中關係「差」的原因。歐中關係不應該差到這個地步。

這方面,中國政府需要負上不小的責任。中國駐歐洲國家外交官不斷對所駐國疾言厲色,而這種態度又不見得是在執行什麼外交方針,甚至跟大方針(拉歐打美)相違背。王毅自己身在德國就發聲明警告另一歐盟國家,令歐中關係雪上加霜,但想不到習近平有能力在行禮如儀的峰會上,對中歐關係踩多一腳,至少馮德萊恩似乎對習近平感到不是味兒。

中國「川普化」

中歐關係不只是語言間互相批評,還正在出現本質上的變化,中國在歐洲的形象,正逐漸跟川普看齊。

馮德萊恩在演說中,有一些地方是不點名批評中美兩國的,例如:

"面對瘟疫危機,世界上有些人退縮,自我孤立,另一些人則積極令全球體系不穩。

"歐洲則選擇伸手接觸。

"我們(在疫情期間)的領導不是只滿足自己利益的宣傳,不是「歐洲優先」,而是要在關鍵時刻,第一個認真回應求助要求。"

她提到全球體系逐步邁向癱瘓時,表示:

"主要列強,不是由國際組織抽身而出,就是為自己利益而騎劫這些組織。"

馮德萊恩認為中國有份趁疫情在世界各地「搞亂檔」(積極令全球體系不穩),批評中國大外宣(只滿足自己利益的宣傳),甚至某程度上認同川普的看法,現時國際組織向中國傾斜,這些看法較之前計的差劣很多。

更根本的問題是,正當中國想借歐洲不滿川普,拉攏歐洲,但原來在歐洲心目中,中國跟川普是同一group,是映襯歐洲價值觀和模式更佳的「負面他者」。這個印象一旦定型下來,再加上歐中沒有歐美般的歷史連結,將令中國很長時間都難以把對歐關係回復至幾年前的「黃金時代」。

想重提今年6月我寫過的一個潛在風險:中歐關係「俄羅斯化」。這是指,歐洲越來越覺得,中國所做的,正是俄羅斯之前已在做的,而中國又做往往較俄羅斯低手,於是當歐洲準備好一系列工具來對付俄羅斯時,歐洲未用來打擊俄羅斯前,已先用來對付中國,因為中國做得更明顯,歐洲更易有證據去證明要用這些法例去打擊中國。

如果再加上「川普化」的話,中國集齊歐洲心目中俄美兩方最惡劣的一面,中國經營對歐關係有多艱難,可想而知。

過去幾年,每當在facebook po文,提及中歐關係有什麼隱憂,以至po上述那篇「俄羅斯化」文章時,都總有人不以為然,要麼說覺得唱衰中國,要麼就說歐洲/德國最終還不是會向錢看。各位閱畢這篇文章,可以繼續上述論調,但客觀形勢是不會為主觀意志所改變,只有認真面對、對症下藥,才可作出改變。

「地緣政治歐委會」

最後,簡單說說演說中外交政策的其他部份。

馮德萊恩重申,支持白俄羅斯(白羅斯)人民要求民主的運動,然後談到歐俄關係,說:

"對於那些主張對俄關係更緊密的人,我會向他們說,Alexei Navalny被化學劑落毒一事,反映這種事件不是個別事件,我們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敘利亞和英國Salisbury已看過這種模式,也看到在世界各地干擾別國選情。這個模式不會改變——沒有油管可以改變到。"

「沒有油管可以改變到」,意指Nord Stream 2(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項目,矛頭指向她自己的家鄉德國。

她又警告土耳其,不要在東地中海問題挑戰歐盟成員國希臘和塞浦路斯。她還表明包括了阿爾巴尼亞、北馬奇頓等國家的西巴爾幹半島是「歐盟勢力範圍」,整個西巴爾幹地區的前途在歐盟身上,並說「西巴爾幹是歐洲一部份,不是絲路其中一站」——明顯警告中國的「一帶一路」不要在這個區域插旗。

看完上述馮德萊恩在外交議題的用辭,明顯看得出她說話比較直接,或者可以說她其實也有點「民粹」,不會轉彎抹角,盡量有soundbite令一般人更易理解她想說什麼。這個風格,同樣在評論歐盟內部事務上出現。

宏觀而言,馮德萊恩上任時已說,這是「地緣政治歐委會」,會更多地採取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政策,例如5G政策會更多地考慮國家安全的威脅。她的歐情咨文演說,談到外交部份,明顯多了涉及軍事、外交角力的「硬外交」,而非只談貿易、國際援助等並非傳統外交的對外關係。

這個背景也多少解釋到歐盟現時的對中政策。

好,寫了這麼多,只談了外交部份。歐情咨文其實更重要的是內政部份,特別是要建立「衛生聯盟」,另外亦說了不少氣候環保和科技政策,甚至連LGBT議題也有觸及。有時間才再寫(但應該沒有)。


之前相關文章:

Nord Stream 2 還能完成嗎?

歐促中方改善香港等人權問題 習:相信歐方能解決自身人權問題

已經不知為何而開的歐中峰會

中歐關係最大風險:俄羅斯化

德國調整中國政策 承包歐盟亞洲事務

德國公開羞辱王毅

歐盟設「共同工具箱」應對港局勢

歐盟對港開始採取實質行動

「歐版馬格尼茨基法案」立法工作啟動


【文首馮德萊恩演說影片截圖來自歐委會facebook專頁】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國假郵票泛濫疑來自中國 國安專家:等同中國發動經濟戰

英國近日湧現大量假郵票,導致很多人被罰款5英鎊。 《電訊報》星期三晚報導 ,這些假郵票應該來自中國,保安專家和一些議員斥責中國形同發動「經濟戰」,跟「印製假鈔」沒有分別。

【德中峰會】習談產能稱電動車出口屬「貢獻世界」 談烏戰說中國非「當事方」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星期二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此行兩大目標是處理中國產能過剩及烏克蘭戰爭問題,但習近平在這兩個議題都未有給出德國希望獲得的回覆。

歐盟調查中國風力發電機傾銷 Vestager:不容「太陽能板四步曲」重演

繼電動車後,統籌科技政策及主管競爭政策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文首截圖) 星期二訪美期間宣佈 ,歐盟對中國製風力發電機進行調查,看看是否透過中國政府過量補貼而讓中國產品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同濟大學生憂留德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派定心丸:不會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正在訪問中國, 他星期一在上海同濟大學跟該校大學生交流時,被問及在德國留學是否會被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大派定心丸,表示大麻合法化後,居住在德國的人士也不一定要吸食大麻。

雪梨教堂講道傷人案列恐襲 16歲刀手有宗教動機

澳洲雪梨星期一晚發生教堂襲擊案,新州州長柯民思(Chris Minns)星期二上午宣佈, 案件列為恐怖主義案件 ,警方認為犯案的16歲青年襲擊時有宗教極端主義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