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食隻貓、食隻狗、食隻寵物——春田的海地移民議題

川普在星期二晚的電視辯論說出「俄亥俄州春田市的海地移民正在吃貓、吃狗、吃當地人的寵物」謠言,令春田的海地移民進一步由一個小鎮的市政問題變成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國政議題,無端變成美國移民政策爭議的象徵。

納粹罪行史爭拗——當以色列碰上波蘭

當兩個出名麻煩難纏的民族/國家硬碰的話,情況都可以很麻煩的。上星期五(1月26日),波蘭眾議院通過法案,把說出「波蘭死亡營」或任何將納粹德國罪行歸咎於波蘭的行為列為刑事罪行,違者可罰款或判囚3年。(有關此事,可看 轉角國際 ) 以為這樣已經夠狠嗎?對這條法案極度憤怒的以色列,其 國會作出反制措施,提出修改法例,把波蘭上述法例列為在以色列的刑事罪行,最高可判囚5年。

歐洲央行展開換班

歐元區財長22日召開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是,正式接受下任歐洲央行副行長的提名,接替今年5月任期屆滿的康斯坦西奧(Vítor Constâncio),為為時2年的歐洲央行領導層大換班揭開序幕,其中最重要的換人是明年10月底任期屆滿的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

從駿馬到掛毯——馬克龍的象徵外交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星期訪華時,向習近平送出一匹共和國衛隊駿馬,令外界意外,也引起外界對他送出這份禮物有什麼含意有不同猜測。 當然,他未必會是想用他自己在大陸的慣用譯名「馬.克.龍」來「玩gag」 ,但如果認為沒有很深含意,只是隨便選一份看來很貴重的禮物,又或者只涉及很簡單的意味的話,你大概太看輕馬克龍。 馬克龍在18日訪英,與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而英國傳媒在17日已事先張揚,他在峰會上將宣佈,同意首度借出「貝葉掛毯」(Bayeux Tapestry,圖片來自BBC),在英國展覽。這被視為向英國送出的極大厚禮,因為這是英國人一直夢寐以求想得到的,也可反映馬克龍的文學及歷史造詣,他十分擅於透過一些極具歷史含意的象徵來發放訊息、對外示好。

西巴爾幹入盟又受打擊

16日傳出科索沃的塞爾維亞族主要政客伊萬諾維奇(Oliver Ivanovic, 上面照片來自自由歐洲電台 ) 被暗殺身亡的消息 。這件事件來得很不是時候,因為剛巧塞爾維亞及科索沃原定當天在歐盟調停下,在布魯塞爾進行會談,嘗試讓雙方關係正常化。對上一次類似會談已是去年3月,而消息傳出後,塞爾維亞的代表團立即離開會議室並回國,不參與會談。 另一個「剛巧」是,今年上半年的歐盟輪任主席國是保加利亞,該國定出在上半年要做的其中一件事,正是推動西巴爾幹加入歐盟的進展。

「瘋狂的」伊斯坦堡建運河

伊斯坦堡已經是一個被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切割成分為亞洲部份及歐洲部份的城市,已有一個航運繁忙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但土耳其政府在15日宣佈,將在伊斯坦堡市歐洲部份修建運河,名為伊斯坦堡運河(Kanal Istanbul),揚言要跟埃及的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及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齊名。 在一個已有天然航道連接兩個海的城市建運河,十分夢幻,猶如在新加坡興建運河;而且,運河將把伊斯坦堡歐洲部份再分成兩部份,東部會變成一個島!難怪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在2011年首度披露計劃興建這條運河時,也稱這是個「瘋狂計劃」。

法式女性主義

上星期,法國女星嘉芙蓮丹露(Catherine Deneuve)等100名法國女士在《世界報》發表聯署文章,批評#MeToo運動過火,可能打擊60年代所爭取的性解放,重回以前女性身體是禁忌的年代,也可能造成寒蟬效應,令文藝作品出現審查。 這篇文章挑戰政治正確,還要有全球知名的嘉芙蓮丹露聯署,當然引起全球哄動。對網主來說, 在哲學科是高中生必修科目的法國 ,他們的思辯是有其獨特的一套,就算不同意結論,但他們當中是如何推論出有關結論、引用了什麼概念,也值得去欣賞、學習。

馬.克.龍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正在訪華,他向習近平所送的其中一項禮物,竟然是一匹已退休的8歲共和國衛隊駿馬(上面那一匹; 馬克龍在Twitter上載了介紹這匹馬的影片 )。剛巧,他的中文譯名有一個「馬」字,而他在大陸的普遍譯法「馬克龍」又可以解作「馬.克(服).龍」,即「Macron馴服中國(龍的傳人)」——當然,這只是法國人才能想到的gag(梗)。

抗議同工不同酬 BBC中國新聞總編離華

BBC中國新聞總編輯Carrie Gracie(上面為BBC影片截圖)在2015年曾跟當時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做了一個專訪, 我當時寫了一篇短文介紹她。 今天,她當上英國新聞主角——她在7日晚上向BBC受眾發表公開信,表示她已辭去中國新聞總編輯的職務,已經離開中國,返回英國,重當BBC新聞報播員的職務,理由是她以至很多BBC女員工都面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歐洲秋冬風暴的名字

英國、愛爾蘭和法國在3號受到強烈風暴「Eleanor」吹襲,德國同日就被強烈風暴「Burglind」吹襲——「Eleanor」和「Burglind」所指都是同一個風暴。在歐洲,這類秋冬風暴是如命名呢?

無可無不可的獨立 捷克斯洛伐克分家25週年

1月1日是「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分家,成為捷克共和國及斯洛伐克兩個不同國家25週年的日子。跟近年歐洲一些鬧得面紅耳赤的獨立爭議不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斯洛伐克獨立,好像是一個很隨意的問題, 直到現在,兩地仍只是有大概四成人支持分家 ,但要說「統一」嗎?即使是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忠支持者都知道:發夢才會有兩地重新合併的一天!

歐洲文化之都

每逢新年,歐盟(以至全球各地)有很多東西都要輪替,例如輪任主席國由上一個半年的愛沙尼亞輪到首次擔任此職的保加利亞。另一項要輪替的是「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今年輪到馬耳他首都瓦萊塔(Valletta)及荷蘭北部省份Friesland的首府呂伐登(Leeuw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