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石破民望創新低 承認商品券事件違公眾觀感

日本首相石破茂周一上午在參議院接受質詢時, 就自己向同黨議員派發10萬日圓(約5200港元)商品券一事道歉 ,深切感受到這個做法背離大眾感覺,但堅持這並不觸犯《公職選舉法》和《政治資金規正法》。

抗議同工不同酬 BBC中國新聞總編離華

BBC中國新聞總編輯Carrie Gracie(上面為BBC影片截圖)在2015年曾跟當時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做了一個專訪,我當時寫了一篇短文介紹她。今天,她當上英國新聞主角——她在7日晚上向BBC受眾發表公開信,表示她已辭去中國新聞總編輯的職務,已經離開中國,返回英國,重當BBC新聞報播員的職務,理由是她以至很多BBC女員工都面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我2年前介紹Gracie的文章也寫過,她在2009年曾自爆年薪9.2萬英鎊,而曾引起話題。英國Buzzfeed率先公開了那封公開信,內容重點包括:
*她能說流利普通話,有多年報導中國新聞的經驗,而她擔任新設的駐華中國新聞總編輯一職,需要犧牲跟仍是少年的子女一同生活的機會,以及要面對中國政府對國內外新聞工作者的打壓;
*2014年BBC提出她擔任此職時,她早已表明,條件之一是,她的薪酬要跟其他同類國際新聞編輯看齊;
*但她去年發現,在BBC的4名國際新聞編輯,兩男兩女,兩名男同僚的收入較她及另外一名女同僚至少高50%;
*她跟其他不少女同事一樣,向BBC作出投訴,但她發現BBC採取分化她們的策略,在男女薪酬差距問題又採取秘密政策,令女員工難以知道自己吃虧,甚至聽說有BBC管理層曾投訴為何法例強制BBC要公開薪酬情況,這令她十分不滿;
*她認為BBC刻意透過程序來刁難要求薪酬跟男同僚看齊的女員工;
*她強調只要求男女同工同酬,不一定是向她大幅加薪;
*她強調英國2010年已立法,如果男員工及女員工所做的工作一樣,薪酬也要一樣,BBC的嚴嚴重男女薪酬差距是違反法例。
觸發這次Gracie公開抨擊這間她從事了大概30年的機構,是去年7月BBC首度根據法例公開男女員工薪酬情況(可看BBC衛報去年的報導),其中96名年薪超過15萬英鎊的員工中,只有34人、即大概略高於三分一的人士是女性;最高薪的是BBC電台第二台節目主持Chris Evans,年薪超過220萬英鎊(約2330萬港元;8700萬新台幣;1900萬人民幣);要到第8名才找到女性的蹤影,她是Claudia Winkleman,年薪超過45萬英鎊(約480萬港元;1780萬新台幣;390萬人民幣)。另外,這份報告頗多同一新聞節目男主持上榜、但女主持年薪未及15萬英鎊的情況。

Gracie知道跟自己同職階男同事的收入較自己高50%,主要是因為那2名男同事的薪酬超過15萬英鎊,上了榜。外界估計,她所指的2名男同事,分別是駐外北美新聞總編輯Jon Sopel,他賺超過20萬英鎊(約210萬港元;790萬新台幣;170萬人民幣),另一人是駐外中東新聞總編輯Jeremy Bowen,他賺超過15萬英鎊(約160萬港元;590萬新台幣;130萬人民幣)。至於那位女性國際新聞編輯,應該是有份聯署該封信件的駐外歐洲新聞總編輯Katya Adler。

我搜尋資料,看到一個討論版,內裏也有人提出一些該兩名男編輯薪酬高於Gracie的可能原因。例如,北美負責的新聞較其他駐外地區為多,Sopel要向總部交出的新聞數量、包括他要跟晚間新聞做直播的次數,遠高於其他地區,而中東局勢十分混亂,近乎是戰區,明顯較其他地區危險;另外,他們的個人資歷也略較Gracie資深,他們在現職已擔任超過10年,而除了北美新聞,Sopel現在及之前主持過不少BBC重要新聞節目。

Adler只入職BBC約20年,較另外3人(包括Gracie)全部入職BBC及加入這行超過30年,資歷明顯稍遜,她的薪酬較低,尚可理解;至於上述的分野能否解釋Gracie較另外二人薪酬少至50%(這應暗示Gracie年薪只有10萬英鎊),那就各位自行判斷。

BBC初步反應是強調機構內在薪酬上沒有有系統的性別歧視。現在要看看BBC的女員工會否進一步反彈、政界會否向BBC施壓,以及BBC如何處理Gracie的下一步職務安排。畢竟剛公開抨擊一間機構,而她突然離開北京的辦公室,BBC會否如她所願,安排她重返新聞直播室當播報員,也令人有疑問。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電鋸行動第一步」 施紀賢宣佈廢除「NHS英格蘭」 將裁員逾9000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四宣佈,廢除公共醫療管理機構「NHS英格蘭」(NHS England),將相關職能併入衛生部。衛生大臣施卓添(Wes Streeting)隨後在國會表示,會用2年時間廢除NHS英格蘭,指出NHS英格蘭目前有1.53萬名員工,衛生部有3300名員工,廢除NHS英格蘭後,這兩者合共員工數目減少一半,亦即減少約9300個職位。

格陵蘭在野陣營大勝 獨立呼聲將更高漲

在川普不斷稱對格陵蘭有意思下,當地星期二舉行大選,在野陣營大勝,中間偏右民主黨(Demokraatit)成為議會最大黨,33歲黨魁Jens-Frederik Nielsen(文首照片)有望成為新總理。格陵蘭換政府後,當地獨立呼聲將更高漲,丹麥需要思考如何滿足格陵蘭人的要求,而川普可能借格陵蘭想脫丹一事,聲稱該島想加入美國。

卡尼為大選熱身:撤除消費者碳稅、取消CGT加稅

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卡尼(Mark Carney)周日當選執政自由黨黨魁,即將成為下任加拿大總理,他 當天在黨大會發表勝選宣言 ,隨即為大選熱身,正式宣佈他上台後,立即廢除消費者碳稅,減輕家庭、農民和中小企的負擔,並會叫停大增資本增值稅(CGT)的措施,指出加拿大需要鼓勵建屋商興建更多住宅。

G7外長聲明 2019反修例後首度未提香港 刪走「維持一中政策」字眼

G7外長星期五在加拿大魁省 Charlevoix 舉行外長會議,並已發表會後聲明。有關中國的部份,這份聲明沒有提及香港問題,是2019年反修例示威後首次。

莫斯科遭91無人機襲擊 烏戰3年來最大規模 3人死亡

【文章上載於莫斯科時間11日上午11時57分,更新於晚上8時48分】 莫斯科地區星期一晚至星期二凌晨 遭受烏戰爆發3年多以來最大規模的烏克蘭無人機襲擊 ,俄國防部稱單在首都圈便擊落91架來襲的無人機,當局稱至少造成3人死亡、14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