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英國批准Vodafone與中資「3」合併 須在全國鋪5G網絡

英國競爭及市場監管局(CMA)星期四早上宣佈, 批准第三大和第四大流動通訊商Vodafone(沃達豐)和「3」(Three)合併的165億英鎊(1634億港元)交易 ,新公司將成為全英最大通訊商,英國通訊商將由4間變成3間。

波蘭成英第二大語言

早幾天曾寫過, 西歐當初擔心波蘭人廉價勞工湧入是杞人憂天 ,英國30日發佈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卻顯示,原來波蘭語已成為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第二大語言,超過1%人口。我沒有比較過與2001年人口普查結果,但 根據BBC引述統計局的數據 ,在波蘭出生的居英人士,數目在10年間由5.8萬急飆至57.9萬,差不多是10年前的10倍,足以顯示波蘭加入歐盟後、大量波蘭往英國工作的情況。 在十大語言中,有「一種中文」名列十大中--英國的人口普查把「中文」分為廣東話、普通話及兩者以外的中文。大家不妨猜猜,是哪一種中文打入十大,名列第九呢?

希特拉上台80週年 德民毋忘反獨裁人人有責

 1月30日是希特拉上台80週年,他是在1933年1月30日獲委任為總理,上面照片便是當晚他在總理府向支持揮手。德國柏林的博物館 Topography of Terror 30日開始了名為「柏林1933:走向獨裁之路」的展覽,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開幕儀式致辭,提醒國民汲取教訓,不要忘記人權、自由和民主絕非理所當然便垂手可得,當年納粹犯下的罪行是德國永遠都要背負的責任,並提醒:當年希特拉得以獨裁統治,當時很大部份人支持「或至少默許」,沒有站出來反抗,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引自 Frankfurter Rundschau報導 有關默克爾的講話:" Kanzlerin Merkel sagte bei einer Ausstellungseröffnung im Dokumentationszentrum «Topographie des Terrors» in Berlin, Menschlichkeit und Menschenrechte ließen sich immer nur von couragierten Menschen durchsetzen... Der Aufstieg Hitlers sei möglich gewesen, weil die deutschen Eliten und weite Teile der Gesellschaft daran mitwirkten. Eine Mehrheit habe sich bestenfalls gleichgültig verhalten, sagte die Kanzlerin ."「不負責任」中文翻譯:默克爾表示, 人性及人權永遠只能靠勇敢的人民才能維持......希特拉得以冒起,因為德國的菁英及一些社會人士有份參與,而大部份人最好的也只是事不關己,袖手旁觀。 德國還有其他博物館會有相關的專題展覽,今年往德國旅行時可順道一看。 參考: 德國之聲報導 , 法新社報導

簽球星 爭選票?

 意大利球會AC米蘭從英國球會曼城簽了意大利球星巴洛迪利(Mario Balotelli),據報出價2200萬歐元(2.3億港元/8.8億新台幣/1.85億人民幣),意大利有傳媒立即把此事扯到2月大選上,認為這是AC米蘭班主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爭取選票的伎倆,並估計此舉可為他的政黨自由人民黨(PDL)得票率提高1個百分點,多拿40萬票--即平均55歐元(580億港元/2205元新台幣/465人民幣)一張選票,遠較香港某些政黨的「蛇齋餅糉」昂貴! 不要以為上述是陰謀論,其實是有根據的,因為翻查歷史,AC米蘭是否簽球星、表現如何,的確一直與貝盧斯科尼的政治表現十分吻合。理由很簡單:當貝盧斯科尼需要在大選一併時,便會大灑金錢買球星,否則便把球星轉手節省金錢。

荷蘭王室的3段婚姻爭議

31日將75歲的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Beatrix)在28日晚上8時突然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佈今年退位[上面為有英文字幕的演說片段],今年將46歲的長子奧蘭治親王(Prince of Orange)威廉-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將在4月30日「女王日」假期登基,成為威廉四世,亦將是1890年以來荷蘭首位國王。若只計7個君主銜頭為「國王/女王」的歐洲國家,這將是1993年的比利時後,事隔20年的歐洲君主登基儀式。 貝婭特麗克絲已是連續第3個在世時自願退位的君主,她的母親Juliana在任32年後,1980年她71歲生日(即4月30日女王日;明年女王日變做國王日,日子亦會改為威廉-亞歷山大的生4月27日)時退位;外祖母Wilhelmina在任近58年、是荷蘭在位最長君主,亦在1948年68歲時退位。 因此,荷蘭王室在現代是有在世並身體仍健康時退位的傳統,貝婭特麗克絲退位不會對荷蘭政局造成衝擊。這段消息倒令我想起在二戰後,荷蘭王室有3段婚姻,都引起國內極大爭議。

賣廣告唱衰自己

香港早前傳出英國題為「XX is Great」宣傳旅遊教育的廣告疑因政治壓力而被抽起,近日英國又傳出會推出對外「宣傳」的新宣傳活動,但這是唱衰自己的廣告--英國經常下雨,英國人只愛看爛透的真人秀,英國經濟可能金融海嘯出現第3次衰退,工作機會缺乏,而且滿街都是垃圾,真是個鬼地方,大家千萬不要來哦~~ 上述廣告就算真的出街,應該不會在香港看到,因為有關訊息針對2個6年前加入歐盟的成員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國民,旨在告訴他們,不要來英國搶飯碗、伸手拿福利。

捷克漸變半總統制國家?

捷克在25及26日完成了首次總統直選的第二輪投票,在野中左政黨「公民權利-澤曼人民黨」(SPOZ)支持的候選人、前總理澤曼(Milos Zeman;上面照片為美聯社照片)以近55%得票率,擊敗執政黨之一「傳統責任繁榮09黨」(TOP 09)推薦、現任外長舒華辛堡(Karel Schwarzenberg),澤曼將在3月接替已連任2屆而不得再連任的克勞斯(Vaclav Klaus),成為捷克民主化後第3任總統。 捷克不屬於總統制度國家,共產政權倒台後,傳統上執政權由國會的多數派主導。不過,捷克改變總統由國會推選的傳統後,外界正關注,總統會否影響力大增,捷克逐步走向半總統制度--尤其是,目前總理尼卡斯(Petr Necas)領導的內閣由4個中右政黨組成(包括尼卡斯的公民民主黨ODS、TOP 09、公共事務黨VV及自由民主黨LIDEM),捷克可立即一嚐左右共治的情況,實驗一下總統直選而內閣又由國會選出下的政治互動。

默克爾點名抨擊日本印鈔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不斷逼央行「印鈔」來刺激經濟,全球都有今年爆發貨幣戰、大家齊齊把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競爭力的憂慮,但想不到的是,全球最高調抨擊日本的是德國,24日更由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出動,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被問及對日本的政策有何看法時明言:「我不想說,我此刻對日本沒有憂慮。」(Ich will nicht sagen, dass ich völlig ohne Sorge auf Japan blicke)十分有日語瞹眛、或梁振英那種「雙重否定」的含糊風格!

「本餐廳不能散叫」

[卡梅倫23日演說的影片] 歐洲政府很快便對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有關2017歐盟去留公投的演說 發表回應,大多都十分不滿,尤其德國和法國十分憤怒,政要都用了2個很常用的歐盟圈子術語來回應:「散叫」(a la carte,按餐牌點菜)和「摘櫻桃」(cherry picking),表示歐洲不容成員國「散叫」或「摘櫻桃」。

卡梅倫賭一鋪 承諾2017歐盟去留公投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23日終於發表其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英歐關係演說,令人意外的是,他明確表示,如果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中連任,最遲將在2017年年底就英歐關係公投,而且毫不含糊地說,公投題目將是英國國民是否仍願意留在歐盟--過去數週,卡梅倫表示英國留在歐盟的好處多於壞處,令人以為他不會提出退出歐盟的選項,因此他承諾就是否留在歐盟作出公投,是很大的賭博。 有關英國與歐盟關係,本月初已寫過 ,現在只寫這場賭博有多大。

西班牙反對下 歐元集團新主席誕生

歐元區財長21日開會,正式通過由荷蘭財相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上面照片為他獲委任後出席記者會,來自歐盟理事會網站)接任歐元集團主席,任期2年半。有關此事,之前已寫過,詳細可看回 該篇post 。 任命通過卻出現一個意外,17個歐元成員國中,西班牙棄權,拒絕支持迪素布隆。儘管是棄權,但在有重要人事任命會成員國一致通過的傳統的歐盟,這形同反對,十分罕見,亦令歐盟圈子及歐盟各國意外。

法德友好條約50週年

[法國總統戴高樂(右)及德國總理阿德納爾在巴黎愛麗榭宮簽署友好條約後互相擁抱;照片為法新社照片] 1月22日是俗稱《愛麗榭條約》的法德友好條約簽署50週年,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整個內閣及差不多全部國會議員都前往柏林,與德國官員及議員一同慶祝。 條約被視為法德關係、以至整個歐洲局勢的轉捩點,為法德作為「歐洲融合引擎」奠下基礎。儘管兩國關係目前陷入低潮,但完全重回條約前兩國不斷打仗的情況,似乎沒有可能,為了歐洲和平,還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法德仍會合作下去。

CDU失下薩州執政權

德國下薩克森州(Lower Saxony/Niedersachsen)20日的州選舉中,雖然自民黨(FDP)意外地得票遠超民調,但左翼「紅綠聯盟」仍以1席之差險勝「黑黃聯盟」,奪回下薩州的執政權。 至於對9月大選的啟示,四大主流政黨中,各有得著,包括廣被稱為挫敗的基民盟(CDU)。下薩州州選亦顯示,9月大選將同樣激烈。

德國2013大選前哨戰

 德國下薩克森州(Lower Saxony/Niedersachsen)20日將舉行州選舉,結果受全德國以至全歐洲高度關注,因為結果被視為今年9月德國大選的最重要風向計,而德國大選結果又會影響到誰是歐元區最大「荷包」的保管人、主宰歐洲債務危機處理方針。 從政治人物而言,有3人的政治前途將即時受州選結果影響:(上面左起)自民黨(FDP)黨魁、聯邦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斯勒(Philipp Roesler);社民黨(SPD)2013大選總理候選人斯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eck);以及角逐連任的基民盟(CDU)下薩克森州州長麥卡利斯達(David McAllister;全部照片來自德國《明鏡》)。

混賬的稅務醜聞 希臘前財長被查

 希臘國會經過逾14小時辯論後,18日清晨通過,就「拉加德名單事件」調查前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George Papaconstantinou;上面照片來自BBC),但否決就此事調查事件期間另一名前財長維尼澤洛斯(Evangelos Venizelos)及期間的2名前總理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及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 「拉加德名單」觸動了希臘人最不滿的問題--當局向富人打擊逃稅不力,而且自事件去年9月曝光以來發展的混賬程度,超越梁振英特首的僭建醜聞。如果有關事件不能得出一個完滿答案,可能令薩馬拉斯(Antonis Samaras)政府不穩。

馬里戰爭的基本背景(2)-越反越恐的反恐戰?

 法國空襲馬里不足一週,西非局勢便急劇惡化,並迅速蔓延,馬里北面的鄰國阿爾及利亞東部城市In Amenas(上面地圖標記「A」)16日發生英國/挪威/阿爾及利亞合資天然氣廠遭伊斯蘭武裝份子控制,脅持幾百名人質,要求法國停止在馬里的軍事行動。脅持事件所涉人質數目之多,全球罕見;人質包括不少歐洲國家、以至日本及美國的國民。而且,即使在90年代內戰最動盪的時期,阿爾及利亞都未試過武裝份子悍然攻擊能源設施。 早在法軍的馬里行動開始時,已有不少聲音質疑,馬里行動會否是蘇聯及美國的兩次阿富汗戰爭的翻版,陷入泥沼;而法國已上調國內恐襲警戒級別,顯示法國也知道馬里戰爭會令法國更受威脅。只是想不到,上述憂慮如此快「現眼報」,而且相對美國在阿富汗以至伊拉克的反恐戰,法國版的反恐戰可能把整個西非都捲入,甚至整個歐洲大陸面對的襲擊威脅較美國更大,波及的範圍較阿富汗戰爭更廣--這十分諷刺,畢竟當年最高調強烈反對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的,正是法國自己,當年「有口話人」,現在可能比美國更「不堪」!

德國撤回黃金儲備 金融巨變先兆?

德國央行16日正式宣佈,將把大量目前儲存在紐約及巴黎的黃金儲備,撤回德國法蘭克福,希望在2020年前把在德國儲存的黃金儲備比率由目前約三成升至五成。有關黃金「搬家」行動,相信是史上最大規模。 德國央行對此舉的解釋十分簡單,政治多於經濟金融考慮,而黃金價格在15日及16日沒有出巨大波動(德國《商報》在15日已報導此消息)。但市場有一些揣測,覺得這代表德國信不過美國,是金價進一步大升的先兆,甚至是德國與美國、歐元與美元打金融戰的先兆。

馬里戰爭的基本背景(1)

[上圖來自法國世界報,請點擊放大] 法國11日開始空襲西非國家馬里(Mali)北部的叛軍據點,16日更開始調動地面部隊,把原本駐馬里首都巴馬科(Bamako)的坦克調往北部。 馬里「反恐戰」涉及多項議題,不少涉及歐洲、尤其法國,亦估計這場「反恐戰」不會是閃電戰,幾天內落幕,因此未來可能會有不少post寫有關這問題。但寫我的看法或之後的跟進前,必須要把最基本的地理名詞及相關各方寫清楚--畢竟香港人中,除了從事國際救援的人士外,沒有人會知道西非是什麼。

宗教在法國同志婚姻爭拗的角色

 [13日反同性戀婚姻示威情況;照片來自法國《世界報》] 上文已提及法國同志婚姻爭拗的基本背景,本文想再寫一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在這場辯論中的角色。 跟美國和香港一樣,反對同性戀婚姻的最重要理由是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此處為泛指),但跟美國和香港不一樣,在法國以至梵蒂岡教廷,即使暗地裏反對的理由是宗教,但在公共辯論時,包括宗教人士的反對一方,已把反對的理據由純宗教擴展至社會學、文化及人類學等的理論層次,有十分紮實的論述基礎。 你未必會同意有關理論,但至少反對的理由不會低手至先引一些《聖經》經文,然後表示《聖經》說了不可以就不可以,甚至低層次至某位香港票王議員般,只說「我好驚同志搞我個仔」便成為支持或反對一項公共政策的理由。 當然,法國跟美國和香港最大的分別是,包括13日參與反同志婚姻示威的人士和搞手,都已經支持同性戀者獲得婚姻和涉及兒童養育以外的所有權益,不會如香港般連諮詢反性傾向歧視立法都反對。

法國的同志婚姻爭拗

法國巴黎在1月13日將有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的大遊行,連名字也稱為「Manif pour tous」(所有人都遊行),以與法國社會黨政府提出的「Mariage pour tous」法案(所有人都可結婚)針鋒相對。由於在去年11月的同類示威已有多達10萬人參與,而且組織者已預約了幾百輛旅遊巴及預訂多架高鐵火車,動員支持者由其他城市前往巴黎,因此外界估計,單在巴黎,13日的遊行可能有多達20萬至30萬人參與。 法國給人印象是對性方面十分開放,同志婚姻立法能成為大型政治爭拗,有點令人意外。不過,就算怎樣吵吵鬧鬧,立法應該不成問題,估計今年上半年完成所有審議工作。

誰暗殺了庫爾德活躍份子?

[庫爾德族人(圖中標示為KURDISTAN的紫色地方)散居在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東北部] 法國巴黎在10日凌晨揭發了一宗政治暗殺案,震動法國及土耳其,被暗殺的3人全是爭取土耳其庫爾德族人權益的女活躍份子,而且包括了庫爾德工人黨(PKK)創黨元老之一、與被囚PKK領袖奧賈蘭(Abdullah Ocalan)關係密切的Sakine Cansiz,因此事件極受關注。法國官員公開及私下放風指出,3人中有2人是頸部中槍,另一人是額頭中槍,極似黑社會「行刑式」行動,因此可肯定這是有預謀的政治暗殺案。 事件的時機一分敏感,因為土耳其本月初才公開表示,已在跟PKK及奧賈蘭進行和談,外界擔心暗殺令和談蒙上陰影。現在問題在於:究竟是哪一方暗殺了三人?答案不單影響和談,還會影響整個中東局勢,關係著土耳其的「大國外交」戰略。

下任歐羅區主席 荷蘭財相大熱

 歐盟圈子又將出現一個「估你唔到」的新官員任命,過去數天盛傳,歐羅區財長1月21日開會時將正式通過,由接任荷蘭財相僅2個多月、今年3月將47歲的迪素布隆(Jeroen Dijsselbloem;上面照片中,照片來自歐盟理事會網站)擔任下任歐羅區主席,接替由2005年該職位開創至今一直擔任此職的「元老」盧森堡首相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上面照片左,照片右為法國財長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 莫說歐洲以外人士,甚至歐洲以至荷蘭本身,迪素布隆的知名度頗低--他大學其是讀農業經濟學,之後在荷蘭工黨政策研究部工作,2000年起擔任12年議員,研究期間專攻政策是農業、規劃、環境,在國會時則擔任工黨的青年及教育事務發言人,在財政及國際金融事務上的經驗其實很淺。

「這個會議你沒份開」

前幾天寫過英國正面對可能脫離歐盟的問題 ,不屬歐洲的美國政府也開腔「說三道四」了-- 助理國務卿哥頓(Philip Gordon)在9日明確表示 ,英國在歐盟擁有強大的聲音,才符合美國的利益。雖然哥頓說,無論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如何,英國都與美國擁有特殊關係,但同時說,美國逐步傾向與整個歐盟交涉,而不會費神逐個逐個歐洲國家打交道。因此,有英國傳媒演譯為,如果英國在歐盟地位不保,英國也將喪失與美國的特殊盟友關係。 這令我想起大概10年前的一件小事--大概2003年吧,應否接納土耳其成為歐盟成員國,在歐洲掀起很大爭議,就在歐盟各國與土耳其開會,討論雙方關係前,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在美國說,希望土耳其加入歐盟。當時的歐盟對外事務專員彭定康在開會前便向記者說:「(大意)我們很感激我們的朋友給予的意見,但十分可惜,這次(有關土耳其與歐盟關係的)會議,(鮑威爾)沒份開。」 簡單說,彭定康用了十分禮貌的說法表示:歐盟接納誰加入,干卿底事?!不知道同屬保守黨的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有沒有勇氣向美國說同一番話?!

國旗騷亂背後的階級問題

[照片來自愛爾蘭RTE] 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有關「減掛英國米字旗」的爭拗,在1月8日晚已連續第6晚引發騷亂。碰巧1月9日是今年第一日市政廳會懸掛英國國旗的日子(詳細全年哪幾天會懸掛英國國旗,可看 此BBC文章文末的表 ),不知道這會否為貝爾法斯特帶來一天的平靜。 這次騷亂是英國與愛爾蘭1998年簽署北愛和平協議後,北愛15年來最嚴重衝突,反映的,更多是經濟社會問題,然後繼而令族群關係進一步惡化。

好心分手?

2013年第一篇post,在此先祝各位新年快樂! 新一年,不妨前瞻一下歐洲政經情況。意大利的不用說,最關鍵是2月的大選,可以在臨近大選前才慢慢寫。這篇寫另一歐洲大國英國。英國今年將就其自身身份定位展開「雙重」討論,對下既要辯論蘇格蘭是否脫離聯合王國(UK),為2014秋天公投作準備;對上則要辯論英國在歐盟的定位、以至是否脫離歐盟作討論,最終極有可能在2015年後就此舉行公投。 5年後的UK,或者與今天的UK有著很大的分別,對歐洲格局以至英國本身的外交政策調整都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