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反擊EV關稅先打法國 中國向歐盟白蘭地徵最高39%關稅

歐盟上週五確認會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實施額外關稅後, 中國星期二採取第一項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傾銷調查結果」,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額外關稅 。

違背了兩世紀外交戰略的舉動

不妨再寫一篇post,談談對英國在9日歐盟峰會的決定的看法。我之前寫過,卡梅倫這次在實際利益(金融業)、外交操作及外交戰略上都錯得徹底,不妨從這3點來說說。而且,更嚴重的是,卡梅倫的做法有可能令「聯合王國」瓦解。 卡梅倫官方解說是,他要保護倫敦金融業的利益,要求確保不能向英國金融業施加新限制,尤其是金融交易稅。這個要求沒錯,十分合理。而我也不覺得,英國與「其第一大貿易夥伴」爭拗,會影響英國的出口。就算英國退出歐盟,雙方都會願意另簽自由貿易協議。 但問題是,就算單從金融業來看,卡梅倫的做法同樣不利。

俄羅斯建制派分裂

之前寫俄羅斯多日示威 ,抗議選舉舞弊,還在想是否普京沒落的開始。但似乎更有趣的事情在發生:同樣在12日,先有前財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宣布,認為俄國應有一個右派政黨,又說不介意自己有份參與建立這個政黨( 看俄新社中文報導 );而俄國第三富豪普羅霍羅夫(Mikhail Prokhorov,即上面來自俄新社的照片; 根據《福布斯》,他身家約180億美元,全球排32,全俄第3 )就說,打算參選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挑戰普京--如果他獲得其中一個在國會有議席的政黨提名,或是有200萬人聯署支持( 看另一篇俄新社中文報導 )。 相對於街上的示威者,或是蘇聯倒台後的萬年反對黨共產黨,庫德林曾任財長約10年,他說要組建新黨,似乎是在爭逐下任總理有關--他與9月炒他的總統梅德韋傑夫不和,並不滿下任總理由梅擔任,而非自己,早非秘密。 至於普羅霍羅夫,他不久前才說,普京是無可取代,俄羅斯一定要他做下任總統。但只是過了國會選舉,他的口風便轉。

英國保守黨早非EPP

之前時間關係,未寫英國與歐洲關係疏遠的背景。香港《明報》在12日一篇報導文章中,引述了《金融時報》報導,其實已解答了今次英國與歐洲歷史性決裂的遠原: "《金融時報》指出,卡梅倫出席峰會前,認定其餘歐盟成員都希望透過修訂歐盟條約來解決歐元危機,英國將有機會開天殺價,沒料到包括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多位歐洲中間偏右政府領袖,峰會前夕於法國馬賽舉行歐洲右派政黨聯盟大會,取得共識,認為幾乎不可能接納英國的要求。報道稱,若卡梅倫出席這場「歐洲人民黨」會議,就不至於錯判形勢,但他根本未獲邀請。歐洲人民黨是歐洲最大跨國政黨聯盟,包羅多國主流右派政黨,歐盟約半數領袖均屬其中,但 卡梅倫一直刻意與支持深化歐盟改革的歐洲人民黨保持距離,2009年更率領保守黨退出這個政黨聯盟 。" 沒有錯,英國保守黨一早已不再是跟薩爾科齊的UMP和默克爾的CDU,同屬 歐洲人民黨黨團(EPP) ,而是另一個較疑歐的右派黨團 歐洲保守及改革派(ECR) ,卡梅倫(所屬政黨)與德法領袖(所屬政黨)已有意識形態的分歧,是遠遠不止上述引文中所說,少開了一次會議、少了摸底機會這類技術問題這麼簡單。

英國衰到冇朋友

這次8-9日的歐盟峰會,是否能夠解決歐洲債務危機,仍有待考驗,但至少峰會對歐盟發展極具歷史性,亦十分具娛樂性。 歷史性有三:一、建立財政聯盟的工作正式起步;二、英國與歐盟其餘26國關係破裂,是英歐關係轉捩點;三、承第二點,「雙速歐洲」已形成。 上面是來自德國電視台ZDF新聞報導影片中的地圖:藍色是17個歐羅區成員國,全部贊同推出加強財政紀律的規律;綠色和黃色是9個同意加入上述法規的非歐羅國家,其中3個黃色的(由上至下依次為瑞典、捷克和匈牙利)是指這些國家的領袖暫時同意加入,但表明要等待國會批准授權才正式答覆加入,而大家估計這三國的國會又確實有頗大機會否決,尤其是捷克和匈牙利。 至於剩下那個歐盟成員國--英國......那段報導影片之後,當報導員講述英國的情況時,是把該國標為紅色的,但3個黃色的國家會變回綠色,而我只能cap一張圖,因此選擇了這張有較多資料的畫面copy。但這張圖片中,英國跟其他非歐盟成員國同樣標為白色,是否預示著,經此一役,英國脫離歐盟,將只是必然的事?還是更惡劣,英國留在歐盟,但在歐盟決策的影響力降至跟非歐盟成員國分別不大?!

歐盟峰會達成財政協議

措施簡介,各位應可看各大華文傳媒報導。 想看原文,可看這份 9日早上歐羅區領袖發出的聲明(英文)原文[PDF文件] 。歐盟27國領袖在9日下午的聲明在 這份PDF文件 ,但對一般人而言是比較廢,因為fiscal compact等措施詳情是在歐羅區領袖聲明的,想知道一份standard歐盟峰會聲明是怎樣才看下午那一篇吧。

雙速歐洲正在形成

14:15CET消息: 歐盟峰會意外地神速開完,范龍佩15分鐘之後開記者會。 06:00CET消息: 歐洲財政聯盟應會採用「17+」模式。歐盟領袖8日晚開了約10小時的通宵會議後,歐盟常任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9日清晨正式宣佈,27個歐盟成員國全部通過修改歐盟條約的談判破裂,將轉移集中討論歐羅區17國自行另立協定,加強成員國財政預算監管。范龍佩表示,17個歐羅國及6個非歐羅國同意另立協議,另有2個國家的政府未獲授權作決定。 根據法國總統薩爾科爾,英國和匈牙利反對修改條約。目前估計,波蘭、捷克、丹麥和瑞典應該會加入所謂「新財政協定」,羅馬尼亞不加入的機會偏大,拉脫維亞、立陶宛和保加利亞立場未清楚。

印銀紙

《華爾街日報》在8日有一篇十分有趣的報導,那就是歐洲各國央行開始為歐羅如果解體時,做好準備, 中文版可看此鏈結 。報導的重心把準備工作放在一項十分實際的工作:印銀紙(印鈔票)! 簡單而言,就是歐羅鈔票2002年推出後,儘管印鈔票的工作仍由各成員國負責,但印鈔能力已大大減少,甚至外判給私人公司,若突然用回本國貨幣,霎時間要印製上億張鈔票,並要處理之後的物流工作(例如把鈔票運到各市的銀行及自動櫃員機),十分複雜。 而 路透社另一篇報導重提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 時,原有捷克斯洛伐克克朗兌換成捷克克朗和斯洛伐克克朗的情況,當時便要即時印製1.5億張臨時鈔票,大量軍警沿途護送,捷克那一邊便動員4萬人進行這項工作。

通牒處處

隨著12月8-9日歐盟峰會臨近,各方勢力都開始亮出底牌,準備攤牌「講數」。德法兩國在5日宣佈就需要修改條約達成共識,是向其他歐盟成員國發通牒,表明修改條約事在必行,必須接受;同日,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宣佈,把15個歐羅區成員國的主權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在90天內可能下調,亦是通牒多於實際經濟原因,警告峰會必須有令市場滿意的結果,否則便動用下調評級這個手段,推倒歐洲經濟。路透社相關中文新聞報導可看 這個鏈結 。 類似的通牒,應該陸續有來,例如歐洲央行8日議息,之後有記者會,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可趁最後機會宣示歐洲央行立場。 網主最感興趣的是英國的通牒:首相卡梅倫會否預早表態,反對修改歐盟條約?

沒落的開始?

之前寫了<國會大選 普京重挫>,說4日的大選結果普遍被視為大大削弱了普京的聲望。另一個普京開始失勢的跡象在5日晚上立即看到,有幾千人晚上在莫斯科集會遊行,抗議大選舞弊,有人被捕。上面遊行情況的照片來自俄新社網站。 就算以警方的數字,集會人數有2000人,在俄羅斯已是一個大數字,因為反政府/反普京示威從未試過超過幾百人。 當然,普京立即消失的機會近乎零,因為一個很實際的原因:沒有了普京,還有誰可即時取代他?但他在國內的支持度,不再是一個「經常脫去上衣騷肌肉的猛男」後,就算他明年3月當選總統,路也難行了一點。

部長哭了

意大利新政府在4日晚上公佈了新的削減赤字方案措施,在記者會上有上面影片感性的一幕:勞工及福利部長Elsa Fornero發言時不禁落淚,要坐在身旁、為表愛國而宣佈不收總理薪金的總理蒙蒂(Mario Monti)把她的發言完成下去。我不懂意大利語,但根據英國傳媒,Fornero說不下去、要蒙蒂接下去說出口的那個字是「犧牲」--為了解決債務危機,政府希望各位國民犧牲一下。

國會大選 普京重挫

在12月4日的俄羅斯國會(杜馬)大選中,大家早已相信,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不可能再如2007年般以得票率64%、450個議席中獲315席大勝,但目前的票站調查及初步點票結果顯示,普京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得票率跌幅比想像大得多,跌穿50%大關,應該只有45%至48%(上圖初步結果來自俄羅斯電視台RT),對普京的打擊頗大。 另一個問題是:今次名義上在統俄黨名單排首位的是現總統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儘管大家都知道,是否投給統俄黨,是對普京的信任投票,但在實際操作上,應該要為此成績「孭鑊」(負責)的應是梅德韋杰夫。黨內政敵、尤其是前財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會否乘機以此為由,反對梅德韋杰夫擔任下任總理呢?值得留意。 由於進入國會的得票門檻是7%,因此下屆國會只有4個政黨:統俄黨、共產黨、公正俄羅斯黨和自由民主黨,統俄黨應該仍能維持議席過半,但應該不能超過300席、可以單獨修憲的門檻。

歐洲勢力平衡轉變:由法德引擎變德國獨大

之前說過,12月9日的歐盟峰會是歐洲歷史性的一天,那時是指歐洲融合來到十字路口,要麼再進一步,否則就大倒退。但從更宏觀的角度,那一天亦可能是歐洲歷史在另一方面的分水嶺:歐洲勢力平衡。 Charles Grant這篇文章 Europe's choice: Monnet vs de Gaulle 第一段便直接點出5點改變: 1、德國在歐盟史上首度成為理所當然的領袖; 2、法國需要調整,接受自己在歐洲中,相對於德國,是一個次要角色; 3、英國正移向邊緣; 4、歐羅國家更融合,令「雙速歐洲」出現; 5、歐盟執委會相對成員國的權力正弱化。 此篇post先談第一和第二點,而這又要先回顧過去兩個世紀的歐洲歷史。

默克爾:債務危機如跑馬拉松

12月9日歐盟峰會前一週,德國總理2日在國會拋出她的方案,正式要求歐盟--或至少歐羅區國家--建立財政聯盟(德國政府的官方用詞為「穩定聯盟」),收緊相關國家的財政監管。她重申反對推出歐羅債券,說「那些不理解為何歐羅債無助解決問題的人,他們是不知道這次危機的本質」。她亦重申反對歐洲央行大舉買債解決危機,說歐洲央行的工作跟聯儲局或英倫銀行不同[但《南德意志日報》報導,作為過渡性質,默克爾接受歐洲央行暫時大舉買入意大利等被狙擊國家的債券,以買時間讓歐洲各國推出長遠解決方案]。 默克爾在國會的演說中用了馬拉松作比喻,表示: 「馬拉松跑手常常說,在35公里開始,馬拉松便變得特別辛苦,但跑手亦指出,如果你一開跑便意識到挑戰有多大,最終也是可以跑到終點的。」 她說,一開始跑得快不代表是最成功的,跑畢全程的才算成功。 不妨看看市場的短跑手勝出,還是默克爾的長跑優勝。

又一個同性戀政府領袖

等了一年半,比利時終於可望有個正式政府,而新首相人選將是一個頗特別、相信他自己也不曾想過會當比利時首相的人--60歲的法語區社會黨黨魁迪呂波(Elio Di Rupo),繼冰島現總理後,全球第二個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政府領袖。 迪呂波被視為頗注重衣著,而打紅煲呔是他的標記。(上面照片來自比利時法語系報章網站http://www.lesoir.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