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11人亡60-80傷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歐洲勢力平衡轉變:由法德引擎變德國獨大

之前說過,12月9日的歐盟峰會是歐洲歷史性的一天,那時是指歐洲融合來到十字路口,要麼再進一步,否則就大倒退。但從更宏觀的角度,那一天亦可能是歐洲歷史在另一方面的分水嶺:歐洲勢力平衡。

Charles Grant這篇文章Europe's choice: Monnet vs de Gaulle第一段便直接點出5點改變:
1、德國在歐盟史上首度成為理所當然的領袖;
2、法國需要調整,接受自己在歐洲中,相對於德國,是一個次要角色;
3、英國正移向邊緣;
4、歐羅國家更融合,令「雙速歐洲」出現;
5、歐盟執委會相對成員國的權力正弱化。

此篇post先談第一和第二點,而這又要先回顧過去兩個世紀的歐洲歷史。

《明報》國際版12月4日刊登了文章<無視經濟現實‧法國“例外主義”夢醒>,指歐債危機或迫使法國人需要接受,他們的經濟模式(例如高福利、容忍赤字、相對經濟法規較多、政府較多介入經濟)似乎不能維持下去,不是真的「得天獨厚」。

這有一定道理。但若從過去逾半世紀的歐洲融合歷史、以至由19世紀中起至今約一個半世紀的歐洲歷史來看,法國更要面對的,似乎是他們再非歐洲「最強國家」、德國冒起成為歐洲無可質疑的唯一霸主這個現實,跟法國經濟模式是好是壞這一點關係不太大。

「歐洲協調」:拿破崙後的勢力平衡

曾學習歐洲近代史(拿破崙以後)的,都知道「勢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是歐洲外交政治的一大主軸,當有一個國家冒起時,那個國家通常有野心以武力稱霸全歐,而當歐洲其他國家一起消滅了那個霸主後,便會重劃歐洲地圖(粗俗一點,就是黑社會分贓),除了為顯示自己的威勢、賠償自己戰爭損失及趁機奪取重要土地的割地賠款外,更重要的是要整個歐洲各國之間沒有一個獨大。

例如,拿破崙被打敗後,列強刻意在法國週邊(尤其是法國以東)設立一些較大的國家,例如增撥土地予後來建立了現代意大利的國家Piedmont,把比利時併入荷蘭,以及將毗鄰法國、現為德國西部的Saxony地區撥給普魯士,務求法國他日企圖再向外侵略時,至少在週邊已有幾個國家有實力阻止法國攻勢,為普魯士本土(今德東及波蘭西部部分地區)、奧地利帝國以至俄羅斯設立緩衝。

拿破崙被打敗後,列強1814-15年召開維也納會議,展開了約一個世紀的「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即列強不斷透過開會談判,協調各列強利益。「歐洲協調」在1848年多國革命反對原有的皇朝及要求獨立而開始受弱削,詳情可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的文章指出,克里米亞戰爭和意大利獨立戰爭都是破壞「歐洲協調」的事件,但對「歐洲協調」--或曰歐洲勢力平衡--破壞力最大的,是德意志民族首度統一為一個國家。1870-71年的普魯士-法國戰爭中,普魯士擊敗大國法國,並要法國接受屈辱的割地,固然為歐洲兩大國關係留下芥蒂,但最重要的是,歐陸中央的土地首度由一個統一的帝國統治,這個帝國無論地理位置、面積、經濟實力等都是凌駕其他歐洲列強(當然,論面積和人口,俄羅斯永恒地遠超任何歐洲國家,但她始終是亞歐帝國多於歐洲國家,且人口密度低,轉化成為的政經軍事實力不能與德國或法國相比),於是歐洲的平衡必然遭打破。

德國初時因其「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採取「韜光養晦」策略,普法戰爭後不再打算奪取更多土地,並在歐洲紛爭中爭取擔任調停人的角色,令歐洲的勢力平衡勉強保持住,但當他下台,德國政策由威廉二世親自控制外,德國變得更具野心,令歐洲的摩擦增加,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

歐洲融合:兩次大戰後的勢力分佈

歐洲的爭執要用了超過30年、兩次大戰才能平息。一方面,歐洲所有國家都因戰爭而百廢俱興,無力再爭做「一哥」,而歐洲加強融合以防止另一次大戰的思潮冒起--這就是不少人說,歐盟/歐洲融合是要一個「和平計劃」的原因,亦因此一些人、尤其是上一輩的歐洲政客說,歐羅存亡涉及歐洲的和平。另一方面,從現實而言,冷戰令德國分裂成東西德,在西歐陣營,西德、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口剛好相若,令戰後的西歐意外地出現勢力平衡。

相對之下,法德兩國在歐洲融合上更重要,因此歐洲融合一向被稱為透過「法德引擎」推動,要有兩國背書,才能執行。

甚至某程度上,戰後初時的歐洲融合中,法國才是龍頭,因為英國不肯參與,西德和意大利都戰敗國。最明顯的是1965年的「空椅危機」--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不滿歐共體成員國就歐共體政策作決定時,可能改以有效多數制作決定,亦即法國可能被outvote,法國部份主權喪失,於是戴高樂撤回駐歐共體的代表,不再開會,任由法國的席位中留下一張空椅子,令歐共體決策癱瘓,維持半年,由此可見法國在歐洲的強勢。

東西德統一:歐洲外交洗牌

想到由普法戰爭至二戰時期的歷史,大家就明白,當東德政權1989年瀕臨倒台,東西德希望統一時,當時四大列強中,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和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是持反對態度的,這兩位在二次大戰期間長大的政治人物,對德國獨大威脅歐洲的歷史仍記憶猶新,最終是美國和蘇聯支持下才成功迫英法兩國接納德國統一。

而這個氛圍,亦是歐羅誕生的背景--法國多年來都力主推出歐羅,以跟美元一爭長短。西德為了換取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放心兩德統一,於是以放棄西德人認為行之有效的西德馬克作交換,以示兩德統一後,只會更融入歐洲,支持歐洲政策。

然而,有一個核心問題始終無法避免:兩德統一後,人口達8000萬至9000萬,打破了西德和法、意、英同是人口約5000萬至6000萬的平衡。最先反映德國在歐洲優越地位的,是投票權改變:以往,無論在成員國開會的投票權比例分配,或是歐洲議會的議員數目,上述四國都是一樣的,但兩德統一後,德國獲分配較多的投票權及議員數目。

之後再有三個因素令德國在歐洲進一步冒起,法國淪為配角:1、德國擺脫統一對政府開支及經濟的拖累,加上推出勞工改革,令其經濟實力較法國強勁;2、歐盟東擴,令歐盟重心由比利時向東移向德國;3、德國新一代政客以至新一代國民不再有二戰的納粹包伏,不再認為在歐洲事務上要事忍聲吞氣。因此,以往的「法德引擎」,亦即法國在政治上支持或提出倡議,德國就無條件付鈔的模式,不可能再出現,法國必須要接受德國的要求。

在金融海嘯後,尤其是近一、兩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中,就算非德語傳媒如何形容德國在全歐洲、以至全世界被孤立,該國堅持控制財赤較大灑金錢救市更重要、央行不能印鈔的立場不斷遭抨擊,但無論如何,德國都會「大獲全勝」。

最明顯的是11月24日的德法意峰會,由於11月23日德國拍賣債券結果差劣,原本大家以為,法國和意大利那兩個男人可以聯手迫德國那個女人改變立場,同意歐央行「印銀字」及推出歐羅聯合債券,但結果是一個女人成功迫回那兩個男人(尤其是法國那位)公開否定自己先前的立場,同意德國不應推出上述兩項措施的立場,就可見德國目前在歐洲的強勢。

德國模式優勝,因此德國獨大對歐洲好?還是一如19世紀後期,德國強大引發歐洲各國猜忌,繼而觸發衝突?長遠而言,不太清楚,但至少短期應該不會兵戎相見,亦意味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要適應德國號令全歐洲的新形勢。

之前文章:「更德國的歐洲」醞釀中?

留言

  1. 其實波蘭-德國關係同中國-日本關係都好似好相似
    唔知波蘭人會有咩睇法呢...?

    回覆刪除
  2. 波蘭人的看法,我不太清楚. 但至少波蘭現政府的看法, 他們的外長(以歐盟輪任主席國身份)較早時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倒是呼籲德國顯示領導力, 即不介意把財政權上繳歐盟/德國!!

    當然, 現波蘭政府相對親歐,而且他們還未使用歐羅, 還有迴旋空間, 不像法國般「肉隨砧板上」!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安德魯王子曾是「統戰有用的白痴」 缺席 Sandringham 聖誕崇拜免尷尬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16日中午12時49分,更新於同日下午5時22分】 英國上周爆出,安德魯王子原來曾讓一名替中國統戰部工作的商人「H6」接近自己,讓對方進入到白金漢宮等重要地點。 皇室消息人士透過一些星期一刊登的報章放風,要求安德魯自己主動缺席多個皇室聖誕活動 ;同日稍後,多間英國傳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安德魯至少不會出席聖誕崇拜。

方慧蘭不滿被調職 財政聲明前數小時劈炮 斥暫停GST屬「政治噱頭」

加拿大政府臨要公佈秋季財政聲明前數小時, 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星期一上午突然劈炮 ,不滿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上周五要求她調職。

李貞駒不滿被標籤中共統戰工具 法官駁回上訴維持MI5警告

英國情報機關MI5近3年前向國會議員發出警告,指出英籍港人律師李貞駒(Christine Ching Kui Lee,文首照片左前)是中國特務,李貞駒入稟上訴,抗議MI5的標籤, 調查權力審裁處(IPT)的法官星期二判李貞駒敗訴 ,認為 MI5 的警告合理。

FIRS明年夏季實施加強監管說客 英官否認對中國軟弱:至少沒帶習去酒吧喝啤酒

因應安德魯王子曾被中國成功統戰,英國下議院星期一下午就英中關係進行緊急質詢,代表政府答辯的內政部國務大臣(安全事務)Dan Jarvis透露,加強監管外國政府說客的「外國影響登記計劃」(FIRS)將在明年夏季實施。

曼城誕第2名總統 格魯吉亞大示威抗議 Kavelashvili

格魯吉亞國會星期六(14日)選出53歲的 Mikheil Kavelashvili(右照片)為新總統,他將在本月底履新,他將是全球第二個曾在英超球會曼城效力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