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週五嚴重水災 ,多處街道在早上繁忙時間開始水浸,積水湧入大廈地庫和地鐵,多條地鐵和火車線癱瘓,甘迺迪機場航班也受影響,州長 Kathy Hochul 和市長 Eric Adams 都發出緊急狀態,呼籲居民盡量留在室內或其他安全地方。 由週五凌晨起截至中午,布魯克林多處地點半天內降雨約170毫米,至少一個地點一小時降雨60毫米。 甘迺迪機場所在地區降雨150毫米,打破1960年颶風當娜(Donna)吹襲時的紀錄。 紐約地區另一個機場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早上一度全部航班暫停升降,之後恢復服務,也有大量航班延誤,因為飛機加油地點水浸。其中一個客運大樓也水浸。 基本上全部地鐵線服務都受影響,部份路段暫停行駛,部份需要改道,有些地鐵線延誤,服務紐約都會地區北部的都會北(Metro-North)通勤火車3條線全部停駛。巴士服務也大受影響。 文首截圖是當地居民 Phuong Van Huynh 上載影片,地點是布魯克林 4th Avenue,顯示街上積水出現旋渦,水深至汽車輪軚,有單車近乎被積掩蓋。 雖然當局發出緊急狀態,但大部份學校如常開放,居民照樣上班和上學,但他們不知道下課和下班時如何回家。 在中央公園,一隻海獅一度游出水池,探索水池以外的地方: 上面截圖,突出石頭的四周是水池,但近一點的木門和遠一點的玻璃上蓋已不是水池部份,截圖可看到一隻海獅在玻璃上蓋的下面。 中央公園說,園方職員一直監察這隻海獅,中午過後,公園水退,海獅也游回水池。 這是紐約2年來最嚴重的水災,2021年颶風艾達(Ida)趨向美國東北,殘餘雨帶為紐約帶來水災,由於洪水湧入地庫,當時水災造成至少13人死亡。 暫時未有紐約水災傷亡報告,但居民猶有餘悸,擔心水淹地庫造成死亡的悲劇重演。 水災後才見記者 市長被批反應遲緩 市長 Adams 再被抨擊反應遲緩 ,即使氣象部門週四上午已警告大雨將至,他遲至週五上午11時才首度就水災發表聲明。 相對之下,紐約州州長 Hochul 最遲週四晚已召開記者會,呼籲居民小心水災,交通官員也向傳媒講述公共交通應變計劃。 Adams週四晚仍出席派對,那是他慶祝自己63歲生日兼政治籌款晚宴。 3個多月前,當加拿大山火煙霧飄至紐約,Adams也被抨擊煙霧來到才向記者講解問題,沒有事前提醒居民留意。 有紐約市議員批評,市政府沒有汲取「艾達」水災的教訓。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不斷逼央行「印鈔」來刺激經濟,全球都有今年爆發貨幣戰、大家齊齊把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競爭力的憂慮,但想不到的是,全球最高調抨擊日本的是德國,24日更由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出動,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被問及對日本的政策有何看法時明言:「我不想說,我此刻對日本沒有憂慮。」(Ich will nicht sagen, dass ich völlig ohne Sorge auf Japan blicke)十分有日語瞹眛、或梁振英那種「雙重否定」的含糊風格!
默克爾的說法,有跡可尋,德國早已不滿日本「操控貨幣」: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16日說,日本對貨幣政策有錯誤理解,印鈔只會向全球市場泵出過多的流動資金;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21說,安倍的做法威脅央行自主,最終令匯率政治化;執政黨CDU國會財政事務發言人Michael Meister在22日說,擔心日本刻意推低日圓,會令其他國家仿效。
德國如此不滿日本的做法,並不奇怪,因為德國在戰後出名奉行央行獨立、低通脹、反印鈔的政策,由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一直與英美央行以至英美經濟學家及輿論就應否QE(量化寬鬆)持相反意見。主要貨幣中,美元和英鎊都已QE,若日圓都QE,便獨剩歐元因沒有QE而獨強(當然,有人說歐洲央行早已QE,甚至較美國盛)。
另一個原因則是,德國是出口強國,在西方中是少數享有龐大貿易盈餘的國家,因此與日本是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國和美國分別是日本的最大和第二大(2010數據)、以及德國第三及第四大貿易夥伴(2011數據),日圓轉弱,會令德國貨在中美(尤其中國,因為德國近年會較依賴對華貿易上升來支撐經濟)競爭力減低。
當然,德國亦經常被人抨擊依賴貨幣優勢來維持出口競爭力--對希臘、西班牙等「弱國」而言,歐元偏強,但同樣,因為歐元包括了這些國家,因此對德國而言是偏弱,如果現在還有德國馬克,在金融危機期間一定瘋狂升值。同樣正在出席達沃斯論壇的日本經財相甘利明便向《金融時報》表示,德國最沒資格批評日本。
有一點不關歐洲的略提一下:日本印鈔,儘管不是最早、最強的一個,論早,美國更早,論規模,日本怎樣也不可能鬥得過美國,但如果真的爆發貨幣戰,日本便會承受大部份的指控,這會否不利日本目前圍睹中國的戰略呢?
默克爾在論壇同時說:「中國對(歐洲有關人民幣匯率偏低)反應十分正面,而且有對政策作出一定改變,以作出回應。」亦不要忘記,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堅持不把人民幣貶值,反而日本任由甚至刻意讓日圓貶值,與南韓、台灣及東南亞各國鬥貶值,當時令中國在區內地位上升,而區內各地對日本有微言,被認為是21世紀初中國進一步崛起、尤其是在東亞的軟實力上升的主因之一--當然,現在東亞各國反而更擔心「大國崛起」,則是後話。
默克爾的說法,有跡可尋,德國早已不滿日本「操控貨幣」: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16日說,日本對貨幣政策有錯誤理解,印鈔只會向全球市場泵出過多的流動資金;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21說,安倍的做法威脅央行自主,最終令匯率政治化;執政黨CDU國會財政事務發言人Michael Meister在22日說,擔心日本刻意推低日圓,會令其他國家仿效。
德國如此不滿日本的做法,並不奇怪,因為德國在戰後出名奉行央行獨立、低通脹、反印鈔的政策,由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一直與英美央行以至英美經濟學家及輿論就應否QE(量化寬鬆)持相反意見。主要貨幣中,美元和英鎊都已QE,若日圓都QE,便獨剩歐元因沒有QE而獨強(當然,有人說歐洲央行早已QE,甚至較美國盛)。
另一個原因則是,德國是出口強國,在西方中是少數享有龐大貿易盈餘的國家,因此與日本是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國和美國分別是日本的最大和第二大(2010數據)、以及德國第三及第四大貿易夥伴(2011數據),日圓轉弱,會令德國貨在中美(尤其中國,因為德國近年會較依賴對華貿易上升來支撐經濟)競爭力減低。
當然,德國亦經常被人抨擊依賴貨幣優勢來維持出口競爭力--對希臘、西班牙等「弱國」而言,歐元偏強,但同樣,因為歐元包括了這些國家,因此對德國而言是偏弱,如果現在還有德國馬克,在金融危機期間一定瘋狂升值。同樣正在出席達沃斯論壇的日本經財相甘利明便向《金融時報》表示,德國最沒資格批評日本。
有一點不關歐洲的略提一下:日本印鈔,儘管不是最早、最強的一個,論早,美國更早,論規模,日本怎樣也不可能鬥得過美國,但如果真的爆發貨幣戰,日本便會承受大部份的指控,這會否不利日本目前圍睹中國的戰略呢?
默克爾在論壇同時說:「中國對(歐洲有關人民幣匯率偏低)反應十分正面,而且有對政策作出一定改變,以作出回應。」亦不要忘記,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堅持不把人民幣貶值,反而日本任由甚至刻意讓日圓貶值,與南韓、台灣及東南亞各國鬥貶值,當時令中國在區內地位上升,而區內各地對日本有微言,被認為是21世紀初中國進一步崛起、尤其是在東亞的軟實力上升的主因之一--當然,現在東亞各國反而更擔心「大國崛起」,則是後話。
本文最後一句好像讀不太通,最後少了一個詞吧?
回覆刪除這個網誌真是新年新氣象,網主實在是加倍用功,我等看客一開年就有很多及時和翔實的歐洲新聞或者背景知識讀,再忙也要出來說聲謝謝!
話說 Coursera 上的課程越來越多,開年我註冊了兩門,看 video 做功課,忙到不亦樂乎。。。都少有工夫到這邊來講廢話了。網主最近發的幾篇 post, 我讀了都覺得有話要說,先記著,以後稍稍得閒,再來發言。對了,昨天收到新課列表郵件,有這麼兩門課,有可能關心政經的同學會有興趣:
1. The Law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 Introduction: 5 Weeks long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introeulaw
2. A New History for a New China, 1700-2000: New Data and New Methods, Part 1: 4 Weeks long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newchinahistory1
上面說的第二門課是香港理工大學的教授主講的哦!這兩門課都好短 (我註冊的課一般在 10 weeks 左右),容易跟完。
先祝網主週末快樂!
謝謝提醒,我已經修改了最後一段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