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23日終於發表其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英歐關係演說,令人意外的是,他明確表示,如果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中連任,最遲將在2017年年底就英歐關係公投,而且毫不含糊地說,公投題目將是英國國民是否仍願意留在歐盟--過去數週,卡梅倫表示英國留在歐盟的好處多於壞處,令人以為他不會提出退出歐盟的選項,因此他承諾就是否留在歐盟作出公投,是很大的賭博。
有關英國與歐盟關係,本月初已寫過,現在只寫這場賭博有多大。
卡梅倫大約半年前已表示會就英歐關係發表重要演說,之後押後至年底,再之後押後至1月22日,但英國官員後來才記得,德法兩國當天會慶祝《愛麗榭條約》簽署50週年,當天不適合發表一篇「反歐演說」,原來打算提前至上週趁訪問荷蘭時發表,但臨時又爆發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廠人質危機,於是最終23日才能發表。
根據卡梅倫,英歐關係路線圖是這樣的:
1、英國與歐盟及其他成員國談判英國/歐盟之間的權利義務,有關談判相信橫跨2屆英國國會、即2015年大選前後,而且會與歐盟下一輪融合/修約談判(有關加強歐洲經濟及貨幣聯盟的措施,應該要修改歐盟條約才可完成,不能再避)同時進行;
2、2015大選,保守黨勝出,且可單獨組成多數派政府--如果保守黨又要再與一個反對歐盟去留公投的政黨合組政府,2017公投的承諾便可「走數」;
3、1及2都完成後,進行公投,英國國民在英國與歐盟有新關係下決定是否仍留在歐盟。
由此可見,2017公投過關(假設卡梅倫真心相信英國應留在歐盟),是要建基於多個「if」,儘管卡梅倫說話明確,但其實他是承諾一個不知將會投什麼的公投,是場很大的賭博。
賭博1:卡梅倫應該有用公投來逼其他歐盟成員國、尤其是德國在英歐權責問題上讓步的意圖。
賭博2:卡梅倫相信亦有以公投來為保守黨內一直就歐洲問題分裂的困擾來個一了百了的解決。歐洲問題過去逾30年都在困擾保守黨,某程度上,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都是因為強烈疑歐的立場,被黨內親歐派副首相賀維(Geoffrey Howe)、前防相夏舜霆(Michael Heseltine)等逼下台,而繼任的馬卓安(John Major)首相任內亦不斷受黨內兩派爭拗所困擾。對於卡梅倫,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可以令其中一派收聲。
賭博3:卡梅倫以此逼其他各黨、不論是在野的工黨或親歐執政盟友自民黨表態--抨擊保守黨拖累英國在歐盟地位下降,是站在道德高地,除了英國獨立黨(UKIP)等極端政黨外,沒有人敢說這是好事,但承諾公投由人民決定如何處理英歐關係,卡梅倫便可站在更高的道德高地,更加沒有政黨敢說這承諾的不是,於是球又拋回工黨及自民黨那一邊--兩黨敢在2015大選政綱中作出同樣承諾嗎?
如果賭博1、3都贏了,卡梅倫在公投當然穩操勝券,大勝而回。但問題是:如果當中有差池呢?
最大可能出錯的地方是,其他歐盟國家會否就範?英國是否能繼續「摘櫻桃」,喜歡加入哪些歐盟單一政策便加入哪些?
第2個問題是:英國是否真的有退出歐盟的選項?或至少,英國有沒有能力頂住「不准」退出的壓力?美國本月初已公開表示,英國留在歐盟,對美國有利,亦即如果英國退歐,可能同時失去靠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來維持國際地位的能力。
第3個問題是:如果談判中未能「成功爭取」,卡梅倫會否在公投由目前支持留在歐盟,改為公開游說國民投反對票?除了對外靠談判手腕,卡梅倫對內究竟是引導黨內以至國內的輿情,還是其實被黨內的疑歐VS反歐鬥爭脅持了,把黨內爭拗帶至國家層面解決?
不過,上述疑慮,以及假設英國最終退出歐盟,也不是最大的損害,最大的損害反而來自未來4年的不穩定--英國是否留在歐盟,是未知之數,作為商人投資者,英國留在歐盟與否,投資方法會有不同,期間應如何投資英國呢?
亦正如之前所寫的post所說,歐盟去留談判,會同時與蘇格蘭獨立公投討論同步進行,兩者之間又會否互相影響?會否出現蘇格蘭獨立及英國脫離歐盟同時出現的情況?
如果蘇格蘭獨立及英國脫離歐盟同時出現,而且蘇格蘭不想離開歐盟,那蘇格蘭直接在歐盟中頂英國的位置比較方便XD
回覆刪除說實話, 好像有英國UKIP的人說過這點的, 我也有想過......
刪除但更實際的是一個新互動: 蘇格蘭民意中, 支持留在歐盟的比率一定高過留在"聯合王國", "聯合王國"會否留在歐盟, 會否成為蘇格蘭人是否支持留在"聯合王國"的新變數? 然而, 蘇格蘭人似乎寧願使用英鎊(或與英鎊掛鈎的蘇格蘭鎊)多於歐元, 這一點又會否削弱了/中和了上述所講的變數呢??
沒錯...重點是一切都是還是變數...
刪除其實分割國家應該比所謂分割銀行更麻煩...
我其實不太清楚當初捷克斯洛伐克分割時,到底是怎麼處理國家的權利義務的...
單是RBS這間「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債務如何在英蘇之間分擔,已經可以引起很大爭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