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86歲方濟各入院 3小時手術成功

【文章上載於羅馬時間7日上午11時22分,更新於晚上8時52分】 梵蒂岡週三宣佈 ,86歲的教宗方濟各已在當天中午前入院,下午進行腹部手術,預料需要住院數天。

德國公開羞辱王毅

中國外長王毅與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SPD)今天1日中午舉行了聯合記者會,氣氛遠比預期惡劣。馬斯的說法、用辭是跟之前有點分別的,較之前強硬了,但最出事的還在於形式,形同公開羞辱王毅(廣東話的話,我會說「玩鳩王毅」)。

《圖片報》的提問

兩名外長各自發表開場白後,第一個提問來自《圖片報》(Bild)。《圖》在德國算是持較激烈反中立場,這份報章既是「大」報——銷量全德最高,讀者最多,在德國一般人的影響最高,但同時也是「小」報,新聞題材取向、實體報及網頁的版面設計、標題用字全部都是小報格局,走煽情路線,其記者不會像「嚴肅報」記者般,「話到嘴邊留三分」。

在這種兩國聯合記者會,哪個記者、哪間傳媒發問,不是胡亂挑選,兩國各自挑選時,已有自己agenda,或至少對被挑選的選者大概會問什麼,心裏有數。

結果《圖》記者的發問,比上週挪威傳媒的提問,尖銳一萬倍,該記者一口氣發問3個具爭議的議題:COVID19、新疆、香港,而且他說中國「就病毒問題說謊、拘禁維吾爾人、拘捕香港人」下,如何令歐洲對中國信任;他還當著王毅面前,重提馬斯去年曾跟黃之鋒同場拍照一事,指出中方當持嚴厲抨擊德國,又要脅報復,問馬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如何跟中國有互信。

據報,王毅對這個提問似乎表現得感到意外。

跟這個記者會相比,難怪法國總統府只向傳媒發表聲明,稱總統馬克龍向王毅提及關注香港和新疆的情況,而未有把有關聲明放在法國政府網站或社交平台的顯眼處,有法國政治觀察家說,這已是中方的勝利。

之前4站,第2站荷蘭和第4站法國都不安排記者會,甚至連會面前供傳媒拍照也沒有,只提供官方照片;第3站挪威有記者會及會面前傳媒拍照。

首站意大利最成功,有記者會,但提問不尖銳,同場的外長迪馬約只重申意方就香港等議題的立場,用辭不算強硬,而且中意兩國簽署了農產品貿易協議,而王毅在其餘4國一份協議都沒有簽署到。

香港維族議題 有新說法

馬斯在王毅面前的發言也十分強硬。同樣,形式(怎樣說)較實際內容(說了什麼)更重要。一般外交習慣,如果雙方有嚴重分歧,可以不舉行聯合記者會,各自發聲明便算,或是在聯合記者會上修飾一下用辭,然後才在聲明說出原本想說的東西。不過,馬斯繼續在王毅面前直接說出看法,算是不給面子。

內容上,馬斯的說法也強硬了,略為改變了之前的說辭。

就香港問題,他要求撤回香港國安法,這是歐盟或歐盟國家首度明確提出要求撤回,之前的說法只是嚴重關注。他說,歐洲對香港國安法的關注並未減輕,香港的一國兩制原則需要全面落實,這是歐洲評估香港情況的最重要指標。他重申,德國已暫停跟香港的引渡協議。他並敦促盡快舉行原定本週六(6日)進行投票的香港立法會選舉。

王毅親自警告捷克,似乎令他訪德雪上加霜。馬斯表示,有就捷克議長訪臺一事,跟捷議長聯絡,表示歐洲會尊重國際夥伴,這種關係下不容許有威嚇,期望其他國家也以這種態度對待歐洲各國。昨天已有德國政界人物表示,身在德國期間向另一個歐盟國家發出威嚇,不能接受,德國要提出抗議。

新疆問題正式進入德國對中政策的視野,而且馬斯提出了新主張,建議向新疆派出獨立國際觀察團,研究維族情況。他表示,新疆情況令人關注。

這顯示,歐盟繼設立「共同工具箱」應對港局勢後,歐盟及部份歐盟國家應該會開始著手研究仔細的應對維族情況措施。

馬斯又表示,德國決定5G設備供應商時,要考慮國家安全問題,關鍵基建要顧及歐洲主權。

王毅再度質疑病毒來源

至於王毅的發言,預料最令歐洲關注的,是他再度質疑COVID19病毒是否源自武漢,他這次說,在科學調查COVID19病毒有結果之前,不要向中國潑污水。

歐洲政界和主流傳媒,對fake news極度敏感,特別是包括德國在內,不少歐洲國家都有抗議防疫限制措施的示威,而這類反抗疫措施的情緒,部份源自網上流傳的病毒fake news。

王毅還表示,捷克議長訪臺,已越過中國底線;對於《圖》記者的提問,王毅說外國記者可自己親自來中國看看實情,但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來視察,並重申新疆和香港情況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容外國干涉。

必須說,王毅沒有當面公開回批馬斯,已算很客氣。

中德關係短期恐再惡化

總括而言,至少在中德關係,王毅此行沒有成果,連是否止血都成疑問。

中德關係未惡化至中美關係般,近乎沒有溝通。兩名外長仍說,就伊朗、氣候變化等問題,兩國有共識,馬斯亦提及,中德下週進行人權對話。

不過,中德關係短期內恐怕仍會再惡化,兩國很多交流,就算勉強進行,也難以有進展。現在視乎德國會否採取更多行動、尤其是令中國不滿的行動,來表達德方的不滿。

之前相關文章:

對中政策:德國處於十字路口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與年輕男同事有染丟職 ITV前主持:我失去了一切

英國電視界近日傳出性醜聞,事件主角、5月中辭去ITV節目主持的 Phillip Schofield 【截圖左】接受了BBC訪問 ,61歲的 Schofield 表示自己已經失去了一切,相信這次事件後,他的電視事業已經玩完,這令他很心痛。

英使館貼8964人民日報頭版 微博20分鐘內刪除

【文章上載於香港時間6月4日下午4時35分,更新於5日上午4時20分】   英國駐中大使館星期日「天安門屠殺」34週年在Twitter賬號表示 ,他們當天在微博張貼了有關悼念「六四」的消息,附上《人民日報》1989年6月4日的頭版,但微博在20分鐘內就將帖文刪除,形容微博把「來自黨內最權威的新聞機構在屠殺當天的新聞報道」審查了。

烏軍大反攻?俄稱阻截頓涅茨克大攻勢

【文章上載於烏克蘭時間5日上午10時18分,更新於下午7時26分】 俄羅斯國防部週一凌晨表示,他們在前一天星期日成功在頓涅茨克(Donetsk)南部抗擊了烏克蘭軍的大規模攻勢 。這令人關注烏克蘭是否已開始大反攻。

數據輸入Excel失誤 奧社民黨講錯新黨魁當選者

奧地利在野社民黨(SPOe)發生令人嘆為觀止的錯誤。他們近日改選黨魁, 上週六在黨大會宣佈由 Hans Peter Doskozil 勝出,但週一改稱他的對手 Andreas Babler 才是新領袖,理由是工作人員把點票資料輸入 Excel 試算表時出錯,把二人的數據調轉了 。

北溪被炸前3個月 華郵:CIA已知烏策劃此事

去年9月底北溪(Nord Stream)的1號和2號北海水底天然氣管道都遭破壞, 《華盛頓郵報》週二獨家報導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去年6月、即破壞前超過3個月,已經知道烏克蘭特別部隊組成了一個6人小組,準備進行這項行動。